-
「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提問,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瀏陽僅僅是一個縣級市,籌建以鼎鼎大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命名的科技大學,能不能獲取錢家人的同意暫且不論,僅僅是取名上,恐怕就很難獲得國家的批准。按照目前的教育法規,設立本科院校要經過教育部審批,校名不能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等字樣,不以個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學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
-
官宣啦,「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
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985工程」大學中僅有一所中山大學。作為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在籌建南方科技大學時多次表示,南科大的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
-
餘鵬鯤:錢學森科技大學選址瀏陽,合理嗎?
更何況「錢學森之問」凝聚了錢學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一所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是必須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 但是筆者認為這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不太可能回答錢學森之問。 辦一流大學不易 答「錢學森之問」更難瀏陽市是湖南省轄的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更何況「錢學森之問」凝聚了錢學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一所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是必須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但是筆者認為這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不太可能回答錢學森之問。辦一流大學不易答「錢學森之問」更難瀏陽市是湖南省轄的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
-
「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為何錢學森晚年提此問題?
錢學森在晚年的時候曾經提出,「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人才。」錢老口中的人才,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才,而是指大師級的人才。那麼國內的教育模式就真的培養不出大師嗎?對此,引起過學術界、教育界大量的討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錢學森之問」。
-
錢學森一生激動過三次 晚年諫言總理憂人才培養
「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2005年7月29日,溫家寶探望錢學森,錢學森向總理諫言,批評現在的教育體制存在問題。當談到科學創新思維時,他提出科學工作者的藝術修養問題,並希望將二者結合起來。
-
湖南一所新科技大學來了!是他的名字……
導語:日前,湖南省印發關於推進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的三年行動計劃,其中就提到,要支持區域內的高等教育發展,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其實,國內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不少,但是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這是第一……錢學森,一個連美國都心生敬意的人2009年,享年98歲的錢學森離開了我們,但是錢學森延續出來的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科學事業的執著一直迴蕩在我們身邊
-
錢學森98歲逝世,為中國隱藏了一黑科技,世界曾只有5人能造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的一切發展在蘇聯的幫助下,都開始進入正軌,同時也援助了我們很多用於國家建設和科研的人才。但是後期蘇聯和中國關係鬧僵,蘇聯直接把這些人才撤離回國,新中國終於意思到,我們需要培養屬於自己的人才。
-
陝西首個「錢學森學校」西安開學,愛國的人才呼之欲出
>人才培養和教育創新的思考2005年7月30日,身處重病的錢學森向前往探望的溫家寶總理說道:「現在中國完全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
「動力學的大教育」綱領與大學三種「智慧型」人才的培養
一言以蔽之,大學教育是圍繞著「知識人」的養成實現高效運轉的巨型機器。第一,大學專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助長模式化傾向。大學在於培養掌握各學科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的「學霸型」人才,學分、考試、文憑和成績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知名學者張楚廷教授曾強烈批判質疑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化」的提法和做法。那我們要追問,究竟是什麼提供給大學的人才可以「模式化」培養的土壤?是大學教育對「知識」的追求與重視。
-
青科會分論壇多個項目落地 溫州大學打造科創人才「搖籃」
浙江日報科技之光,久久璀璨。今年10月中旬,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舉辦,7大分論壇活動由溫州大學承辦。繼去年青科會召開後,溫州大學持續承接「峰會」溢出效應,在交流中謀發展、在創新中育先機,一年來,在國際交流、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
這所大學適合撿漏,實力強悍,被譽為「化工人才的搖籃」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所實力強悍的化工學院,這所大學做事低調,學校實力強,部分專業實力甚至超越部分985院校。想要考化工專業的同學可以看下,很適合撿漏,而這所大學就是吉林化工學院。吉林化工學院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應用型)A類名單。
-
錢學森:為何我國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清華教授指出了癥結所在
以錢學森為首的近代中國眾多科學家中,絕大多數都有留學的經歷,為此錢學森晚年據此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005年,錢學森對著前來看望他的國家領導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何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學森當時提出這個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他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原因之一。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落成
65周年之際,一尊凝聚多方心血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揭幕落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離不開千千萬萬貢獻自己智慧、心血和生命的先人,今天的儀式,也是表達紀念偉人最好的辦法,同時要將他們的事業傳承下去。期待錢學森科技小學能夠一年一個腳步,五年有小進展,十年取得大進步,把學校建設成運城、山西,甚至全國的知名學校。
-
重提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上世紀90年代,改開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出現崇洋媚外思潮。那是「以市場換技術」,依靠引進來來實現技術進步的「黃金時代」。更是興起一幫打著外資旗號的買辦群體,拼命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神州上下、人心浮躁、一切向「錢」看。
-
國家人才施一公,被稱為「第二個錢學森」的男人
1995年,施一公成功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要知道在美國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人簡直鳳毛麟角,而來自中國的施一公顯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學人才,於是美國方面就想盡力留住施一公。拒絕美國天價薪資待遇,施一公毅然回歸祖國2006年5月,施一公到北京參加中國生物物理學年會,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的陳希找到他說:清華大學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國。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人才培養結碩果
1986年,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一所嶄新的高等地質學府在荊楚大地迅速崛起。同年,學校成為全國33所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組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在武漢。1995年,在校生達到5000人。 進入21世紀,作為國家重點大學,我校緊緊抓住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苦幹實幹,砥礪奮進。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未來教育的起跑線-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邀請了從創業到大學、中學、小學再到幼兒階段進行大膽探索的十位資深教育者,分享他們的有益實踐和經驗體會,直面家長的焦慮與痛點,暢談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作為協辦方之一參與論壇活動。
-
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從知識、人才、政策上給了我們哪些科技創新...
1957 年錢學森在《科學通報》發表了《論技術科學》一文,文中指出:「要使工程技術活動克服經驗的局限,建立有科學基礎的工程理論,就需要進行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綜合,建立一個新的知識部門:技術科學。」 技術科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但不是自然科學本身;它是工程技術的理論升華,但也不是工程技術本身。
-
錢學森住院期間為中國敲響警鐘,為何培養不出人才?如今還不行動
錢學森住院期間為中國敲響警鐘,為何培養不出人才?如今還不行動隨著中國科技不斷進步和發展,未來將會需要大量人才來不斷創造輝煌,帶領祖國不斷的前進。類似此類問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2005年住院期間,與前來看望他的國家總理進行探討,為何中國培養不出高科技人才?這一問題被稱為「錢學森之問」。何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