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才施一公,被稱為「第二個錢學森」的男人

2020-09-04 夢崖攬佳人

錢學森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他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勳章的獲得者,還是中國的航天之父、飛彈之父。

錢學森赴美留學學成後,起初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書,而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胸潮湧動,毅然放棄了美國高薪待遇的挽留,還努力掙脫美方的拘禁和阻撓,最終於1955年歸國並成為新中國多項科學事業的奠基人

而2008年,在全球生物科學界屢獲國際科技大獎的我國生物結構學頂級專家施一公教授秉承著「為中國培育科研人才隊伍」的初心,拒絕美國天價薪資的優厚待遇,回到祖國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施一公的報國行為與當年錢學森滿腔的赤子之情如此相似,因此人們就將施一公稱為「中國第二個錢學森」。

書香門第育才俊,聰慧過人的施一公被保送清華

施一公的爺爺叫施平,是早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的一名知識分子,而施一公的父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則畢業於北京礦業大學,都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

1962年,父親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南省電力工業局工作,次年施一公的母親成為了父親的同事,兩個年輕人互生好感並結為伉儷,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

在給孩子起名的問題上,夫妻倆思考了很久也拿不定主意。後來,父親索性取意於「一心為公」,於是「施一公」這個既簡單又響亮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在動蕩的年月裡,全家人隨父親被下放到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老君廟鄉閆寨大隊,父親謙虛能幹,深受當地村民喜歡。自1970年開始,父親就在公社唯一的高中裡講授物理和數學,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1977年,父親給表哥表姐們輔導數理化等高考知識,10歲的施一公雖然聽不懂但卻感覺讀書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受知識的薰染以及在父親的影響下,施一公喜歡上了讀書識字,而且學習的時候總是非常認真。

說施一公生長在一個學霸型的書香家庭一點都不過分,施一公能在學業和學術上取得不菲的成績,父母的影響功不可沒。1972年,父親恢復城裡的工作,一家人就搬到了駐馬店鎮居住,施一公就在那裡上了小學和中學。

施一公的聰明智慧得到初步發揮的時期是高中階段,當時就讀於河南省實驗中學的施一公報名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沒曾想竟然以河南省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了數學聯賽的一等獎。

施一公也因為在這次聯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而被清華大學所看中,獲得了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讀本科的資格

憑施一公的聰明才智,在清華讀書的每一年都輕輕鬆鬆地穩居本專業第一名之位,後來,學有餘力的他還申請了第二學位——數學科學。

1989年,施一公因自己一貫出色的成績和表現而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同年,他收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伸來的橄欖枝,為了支持施一公出國深造,清華大學還為其提供了公費留學的資格

赴美深造,年紀輕輕便成為聞名世界的結構生物學家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期間,施一公依舊勤奮努力、嚴謹治學。1995年,施一公成功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要知道在美國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人簡直鳳毛麟角,而來自中國的施一公顯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學人才,於是美國方面就想盡力留住施一公

沒過多久,美國那所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專門治療和研究癌症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火速向施一公發出了應邀

考慮到在那裡可以深研人類癌症的生物學機理,施一公就欣然接受了邀請,並決定在該中心完成自己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8年,施一公憑藉自己潛心研究的成果順利獲得了博士後學歷,接著,他迎來了在美國的巔峰時期,以高超的學術造詣而聞名於業界的施一公從助理教授開始,一步一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先後成為副教授以及終身教授。

尤為難得的是,施一公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綜合實力超強,在全美大學整體排名之中名列首位,作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大學之一,它擁有著全美最為領先的實驗環境和學術研究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在這個極為注重理論學術研究的一流大學裡,擁有著嚴謹且純正的學術氣氛。

1998年,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創建了自己的實驗室,每年有200多萬美金的科研專項基金支持。在這樣理想的學術研究氛圍裡,常年忙碌在實驗室裡的施一公成果倍出,每年都在生物科學領域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

在學術和名利面前,施一公絕對是一個傾心於搞學術研究的一個創新型人才,他對財富和名利並不熱衷。

自1995年起,整整20餘年的時間中,施一公一直都在從事相對獨立的科學研究,他認為如果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破解難題、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是一種浪漫的英雄主義

施一公曾說:做學術讓我內心重新得到寧靜,得到很多滿足

拒絕美國天價薪資待遇,施一公毅然回歸祖國

2006年5月,施一公到北京參加中國生物物理學年會,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的陳希找到他說:清華大學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國

當時施一公的內心非常激動,想到以前自己也曾考慮是否要在美國待上一輩子,又看到祖國的生物科學事業亟待振興、前景廣闊,他認為自己已經到了該報效祖國的時刻

在美國學習並工作了18年之久的施一公,僅僅用了1夜的時間便作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回到祖國!

施一公連夜打電話爭取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了陳希說:我考慮好了,我願意全職回清華。

而後,他婉拒了普林斯頓大學開出的更優厚的留任條件、也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研究員的職位和百萬年薪、扔掉了美國十多個生物科技公司的邀請函,2008年年初,施一公放棄了在美國所擁有的一切成就,料理好一切事務之後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工作

回國後,施一公獲得了清華大學的傾力支持,他積極地想辦法縮小中國與美國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差距,既包括硬體環境建設也包括軟環境轉化

實驗條件不好,就多方籌措、創造,學生思想和素質有待提高,他就親自引導學生產生悟性,轉變並提升學生的研究心態、學術觀念。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目前中國實驗室的整體水平以及做科研的深度、系統性方面都已經面貌一新,趕超了世界領先實驗室的水平

教育一批人、影響幾代人,為祖國科研事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回國後,媒體紛紛採訪施一公,他們問的最多的就是施一公回國的目的和想法。對此,施一公坦誠地說道:我回國的目的就是育人,為國家教育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而除了在人才培養之外,他還不斷地致力於喚起中國教育界對科學和創新的更多關注,以期將中國帶入下一個偉大的騰飛時代。

為了早日改變國內高校科研和教育的舊有狀態,施一公大膽創新,把所思所想付諸於實踐,於2018年1月9日辭去清華副校長的職位,全力籌建一所以科研為主要目的的非營利性民辦大學——西湖大學。

與其說這是一所大學,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科研的「理想國」:這裡的教師都是各學科領域出類拔萃的菁英,這裡的招生條件不但苛刻、名額還極為有限。而這所大學實際上代表著科研與教育交融狀態下一種進步的引領和革新——毫無疑問,我們應該感謝施一公不為名利所做出的這番努力。

施一公在科研方面已經為人類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現在,他又深耕在祖國的教育和科研陣地上,就像他的名字那樣,一心為公,胸懷大義

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像施一公這樣的深愛祖國的科學巨擘,泱泱中華才會日新月異、屢創輝煌。讓我們向施一公致以崇高的敬意,這樣的忠義之士,方為我中華真正的鋼鐵脊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因為他明白,現在祖國緊缺高科技人才,國家建設需要他。當時美國為了阻止他回國,曾許諾給他許多好處,沒想到錢學森不為所動,無奈之下美國還採取了強硬手段,但都沒能留住錢學森。最終克服了重重苦難,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國內。
  • 放棄美國國籍,為國家培養頂尖人才,施一公和姚期智用行動在證明
    ,最離不開的就是科技,創造這些科技的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清華有「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清華人工智慧班」,都是姚期智領軍,被稱為「姚班」和「智班」。這兩個班級裡面,集中了很多奧賽金牌得主和各省狀元,有一種說法是「全國半數人才在清華,清華半數人才在姚班和智班」。
  • 陝西首個「錢學森學校」西安開學,愛國的人才呼之欲出
    西安作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城市,對教育提升的迫切與日俱增。9月1日,隨著一個「神秘」的學校正式開學,教育發展的創新和裂變,似乎一下子明朗起來。這是陝西首個錢學森小學。再進一步解讀,「錢學森之問」就是如何挖掘創造性人才,如何從知識型的教育模式向綜合創造型人才的轉型。建立創新型國家,關鍵在於人才,特別是傑出創新人才。「錢學森之問」不僅體現了中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困境,更是對整個社會和教育界敲響了鳴鐘。解鈴還須繫鈴人,「回到錢學森」才是對「錢學森之問」唯一正確解讀方式。
  • 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名滿天下,而他的妻子卻很低調,原來是清華學霸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即使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錢學森也是如此,她的夫人蔣英雖然並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是卻在他的背後全力支持著他的事業,非常了不起。錢學森和夫人不過錢學森的故事早已畫上了句點,成為了過往。
  • 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名滿天下,而他的妻子卻很低調,原來是清華學霸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即使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錢學森也是如此,她的夫人蔣英雖然並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是卻在他的背後全力支持著他的事業,非常了不起。    錢學森和夫人  不過錢學森的故事早已畫上了句點,成為了過往。
  • 中國再出"錢學森",婉拒美國優厚待遇,毅然為國展榮光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說起錢學森,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他的很多事件,都活躍於學校課堂上。錢學森先生長期擔任中國的火箭、飛彈、衛星的研究。錢學森早年間赴美留學之後成婚,在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消息,在國際上瞬間炸開鍋,美國有了風聲之後,錢學森就打算回到中國發展,覺得祖國成立之初,的確是需要人才建設,此時不回,更待何時!他想為自己祖國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份心,這是何等的高尚情操!此時的美國,政局不算穩定。
  • 「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還有一個舉世矚目的提問,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是的,這個問題足以引起全體知識界的深思。
  • 當代「錢學森」,拒絕美國上千萬美元,身懷「赤子之心」堅持回國
    一直以來雖然說大家,對於美國霸主地位表示不屑,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國家的各個領域,都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從科技到醫療等方面,備受世界的矚目,很多莘莘學子為了,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條件紛紛跑到美國留學。其中有一些也會永遠的紮根美國,但是更大部分則是,像「錢學森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為祖國貢獻果斷回國,拒絕國外優厚待遇
    「樓臺今日鼐鼎,帶礪明年河山」——《西江月》提到錢學森,或許大家都並不陌生,作為一位優秀的科研人才,雖然說他得到了美國方面的很多優待。但面對著國外優渥的生活環境,錢學森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投身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去。在回國的道路上,無數的艱難險阻都不能成為他放棄的理由。其實,在我國社會中,像錢學森這種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優秀人才並不少見。
  • 第二個「錢學森」?美國費心挽留,印度盡力邀請,卻仍歸中國所有
    第二個「錢學森」出現了嗎?美國費盡心思想要挽留,印度也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要求,只不過最後他卻依然選擇了回到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他的研究成果自然也是歸我們國家所有,這種人才歸國的情況對於我國來說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事。
  • 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原標題: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精神?因為科學精神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土壤,關乎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11月9日下午,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主旨報告中反覆強調了一個詞——科學精神。
  • 拒絕美國優待,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他被稱作"錢學森第二"
    ,他們不貪圖國外的優厚待遇,很多人更是拒絕了天價的工資,只為了回國來幫助國家發展。他被稱作&34;,斬獲無數榮譽就有這麼一位科學家,他被稱作是&34;,雖然兩人研究的領域不同,錢老是研究理工方面的,而這位科學家研究的是生物物理方面,但是他和錢老一樣做出了令人佩服的選擇,拒絕了美國的天價高薪,毅然回國加入中科院,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位先生名叫施一公。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拒絕美國優厚待遇,果斷回國做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最短缺的就是人才。幸運的是當時許多出國學習的科學家都心懷祖國,選擇學成歸來報效祖國,比如著名的錢學森先生,他就是放棄了美國開給他的豐厚待遇,回到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 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因為科學精神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土壤,關乎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11月9日下午,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主旨報告中反覆強調了一個詞——科學精神。施一公說,人類社會還同時面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能源短缺、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威脅,人類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後疫情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科學作為一種革命性力量,既是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2014 年,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對方不屑,施一公感到委屈、憤懣,當時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對方回敬了一句,讓他說不出話。對方說," 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曾直言:「我們的大學現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轉化不出來,不是缺乏轉化,是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但當施一公就任西湖大學的校長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西湖大學首批建設的學科有一多半還是這些容易出論文的學科,是否夢想還是終將被現實裹挾?
  • 施一公:西湖大學擁有寶貴人才資源 育最優質學生
    2019考研交流群 698992132 中公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研小夥伴們整理了施一公:西湖大學擁有寶貴人才資源 育最優質學生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今年年初,身為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辭職,宣稱將全心投入西湖大學籌建中,一時將西湖大學引入公眾視野。
  • 又出一個錢學森!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曾放言不回國就像欠了債
    在這些人中,最受關注的應該就是錢學森,當初的他,在美國明明有著大好的發展,可是他卻著急著想要回到中國,希望能夠為建設新中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的中國,又出現一位錢學森,美科技界炸了,他曾放言說:不回國就像欠了債一樣
  • 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西湖大學的成立,與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七位頂尖教授的建議息息相關。2015年3月11日,這七位教授聯名向國家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該項建議很快獲得了國家的重視。
  • 施一公籌資200億打造西湖大學,豪言「5年超過清華」,如今怎樣
    1909年,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學堂」成立,百年來,清華大學提供的這筆的賠款培養許多人才,錢學森也是留美大軍當中的一員 施一公和饒毅是教育領域上的一把「利劍」,兩人多次批判國內的教育弊端,也正是這一年,西湖大學構想出現,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人聯名向國家遞交建立西湖大學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