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他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兩彈一星」勳章的獲得者,還是中國的航天之父、飛彈之父。
錢學森赴美留學學成後,起初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書,而當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胸潮湧動,毅然放棄了美國高薪待遇的挽留,還努力掙脫美方的拘禁和阻撓,最終於1955年歸國並成為新中國多項科學事業的奠基人。
而2008年,在全球生物科學界屢獲國際科技大獎的我國生物結構學頂級專家施一公教授秉承著「為中國培育科研人才隊伍」的初心,拒絕美國天價薪資的優厚待遇,回到祖國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施一公的報國行為與當年錢學森滿腔的赤子之情如此相似,因此人們就將施一公稱為「中國第二個錢學森」。
施一公的爺爺叫施平,是早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的一名知識分子,而施一公的父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則畢業於北京礦業大學,都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大學生。
1962年,父親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南省電力工業局工作,次年施一公的母親成為了父親的同事,兩個年輕人互生好感並結為伉儷,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
在給孩子起名的問題上,夫妻倆思考了很久也拿不定主意。後來,父親索性取意於「一心為公」,於是「施一公」這個既簡單又響亮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在動蕩的年月裡,全家人隨父親被下放到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老君廟鄉閆寨大隊,父親謙虛能幹,深受當地村民喜歡。自1970年開始,父親就在公社唯一的高中裡講授物理和數學,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1977年,父親給表哥表姐們輔導數理化等高考知識,10歲的施一公雖然聽不懂但卻感覺讀書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受知識的薰染以及在父親的影響下,施一公喜歡上了讀書識字,而且學習的時候總是非常認真。
說施一公生長在一個學霸型的書香家庭一點都不過分,施一公能在學業和學術上取得不菲的成績,父母的影響功不可沒。1972年,父親恢復城裡的工作,一家人就搬到了駐馬店鎮居住,施一公就在那裡上了小學和中學。
施一公的聰明智慧得到初步發揮的時期是高中階段,當時就讀於河南省實驗中學的施一公報名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沒曾想竟然以河南省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了數學聯賽的一等獎。
施一公也因為在這次聯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而被清華大學所看中,獲得了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讀本科的資格。
憑施一公的聰明才智,在清華讀書的每一年都輕輕鬆鬆地穩居本專業第一名之位,後來,學有餘力的他還申請了第二學位——數學科學。
1989年,施一公因自己一貫出色的成績和表現而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同年,他收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伸來的橄欖枝,為了支持施一公出國深造,清華大學還為其提供了公費留學的資格。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期間,施一公依舊勤奮努力、嚴謹治學。1995年,施一公成功獲得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
要知道在美國能取得如此成就的人簡直鳳毛麟角,而來自中國的施一公顯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學人才,於是美國方面就想盡力留住施一公。
沒過多久,美國那所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專門治療和研究癌症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火速向施一公發出了應邀。
考慮到在那裡可以深研人類癌症的生物學機理,施一公就欣然接受了邀請,並決定在該中心完成自己的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8年,施一公憑藉自己潛心研究的成果順利獲得了博士後學歷,接著,他迎來了在美國的巔峰時期,以高超的學術造詣而聞名於業界的施一公從助理教授開始,一步一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先後成為副教授以及終身教授。
尤為難得的是,施一公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綜合實力超強,在全美大學整體排名之中名列首位,作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大學之一,它擁有著全美最為領先的實驗環境和學術研究中心,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
在這個極為注重理論學術研究的一流大學裡,擁有著嚴謹且純正的學術氣氛。
1998年,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創建了自己的實驗室,每年有200多萬美金的科研專項基金支持。在這樣理想的學術研究氛圍裡,常年忙碌在實驗室裡的施一公成果倍出,每年都在生物科學領域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
在學術和名利面前,施一公絕對是一個傾心於搞學術研究的一個創新型人才,他對財富和名利並不熱衷。
自1995年起,整整20餘年的時間中,施一公一直都在從事相對獨立的科學研究,他認為如果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破解難題、用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是一種浪漫的英雄主義。
施一公曾說:做學術讓我內心重新得到寧靜,得到很多滿足。
2006年5月,施一公到北京參加中國生物物理學年會,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的陳希找到他說:清華大學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國。
當時施一公的內心非常激動,想到以前自己也曾考慮是否要在美國待上一輩子,又看到祖國的生物科學事業亟待振興、前景廣闊,他認為自己已經到了該報效祖國的時刻。
在美國學習並工作了18年之久的施一公,僅僅用了1夜的時間便作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決定——回到祖國!
施一公連夜打電話爭取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他第二天一早就找到了陳希說:我考慮好了,我願意全職回清華。
而後,他婉拒了普林斯頓大學開出的更優厚的留任條件、也拒絕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研究員的職位和百萬年薪、扔掉了美國十多個生物科技公司的邀請函,2008年年初,施一公放棄了在美國所擁有的一切成就,料理好一切事務之後,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工作。
回國後,施一公獲得了清華大學的傾力支持,他積極地想辦法縮小中國與美國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差距,既包括硬體環境建設也包括軟環境轉化。
實驗條件不好,就多方籌措、創造,學生思想和素質有待提高,他就親自引導學生產生悟性,轉變並提升學生的研究心態、學術觀念。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目前中國實驗室的整體水平以及做科研的深度、系統性方面都已經面貌一新,趕超了世界領先實驗室的水平。
回國後,媒體紛紛採訪施一公,他們問的最多的就是施一公回國的目的和想法。對此,施一公坦誠地說道:我回國的目的就是育人,為國家教育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而除了在人才培養之外,他還不斷地致力於喚起中國教育界對科學和創新的更多關注,以期將中國帶入下一個偉大的騰飛時代。
為了早日改變國內高校科研和教育的舊有狀態,施一公大膽創新,把所思所想付諸於實踐,於2018年1月9日辭去清華副校長的職位,全力籌建一所以科研為主要目的的非營利性民辦大學——西湖大學。
與其說這是一所大學,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個科研的「理想國」:這裡的教師都是各學科領域出類拔萃的菁英,這裡的招生條件不但苛刻、名額還極為有限。而這所大學實際上代表著科研與教育交融狀態下一種進步的引領和革新——毫無疑問,我們應該感謝施一公不為名利所做出的這番努力。
施一公在科研方面已經為人類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現在,他又深耕在祖國的教育和科研陣地上,就像他的名字那樣,一心為公,胸懷大義。
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像施一公這樣的深愛祖國的科學巨擘,泱泱中華才會日新月異、屢創輝煌。讓我們向施一公致以崇高的敬意,這樣的忠義之士,方為我中華真正的鋼鐵脊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