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2020-12-05 澎湃新聞

2019年9月17日,《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以下簡稱《他日歸來》)新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辦。《他日歸來》是一本具有傳記文學風格的著作,時間跨度從錢學森1911年出生,一直到1955年歸國為止,是作者呂成冬在近十年時間裡持續搜集、考證和研究錢學森檔案史料的成果。全書近30萬字,圖文並茂,126份插圖中有60份屬於首次公布。在發布會上,作者呂成冬分享了自己研究歷程、寫作方法和寫作心得。錢學森家屬錢永剛、錢學森身前秘書顧吉環,以及鄔書林、劉恕、郝振省、韓建民、吳明華、於景元、盛懿、金富軍等專家學者,對《他日歸來》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和策劃出版等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擇其精要,以饗讀者。

新書發布會現場

「故事線」寫作方法的運用

《他日歸來》作者呂成冬任職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從事錢學森檔案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已近十年。作者在發布會上說,這次寫作既是對過往零星研究的系統思考,同時也在寫作方法上進行大膽嘗試,即借用劇本中的「故事線」概念運用於寫作。隨後,他重點介紹了書中存在的三條「故事線」:

第一條故事線是「科學自信」,敘述的是錢學森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經過科學覺醒,如何憑藉著個人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在二十年間從一位普通中國留學生成長為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學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第二條故事線是「思想啟蒙」,展示錢學森青年時代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啟蒙過程,揭示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第三條故事線是「日常生活」(或者稱為「私人生活」),包括收支情況、衣食住行、興趣愛好、人際交往、婚戀生活和贍養父親等等。「日常生活」寫作方法在以往科學家傳記寫作中很少運用,本書專門用了一個部分、五章的篇幅來進行研究和寫作,可以說是寫作上的創新。通過細緻入微的敘述,構建出一幅錢學森從單身青年到組建家庭和生兒育女後步入「上有老、下有小」中年階段的動態生活圖景,從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錢學森人生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初為人父的錢學森

他還指出,這三條故事線並非平行線,亦無主輔和明暗之分,而是在一定時空範圍內交錯發展,且往往在交錯點上面臨人生的選擇,希望由此展現一個立體和飽滿的錢學森形象,從而將其復原成一個具有生命張力的「鮮活個體」,而非既往宣傳中那種刻板和公式化的愛國者形象。

大歷史與微觀史學相結合

「在史學界,大歷史觀和微觀史學是兩種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著彼的爭論。但我讀完本書後的整體感覺就是作者比較好地借鑑兩者優勢,相互結合。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言:在寫作過程中,我努力以大歷史觀和微觀史學為指導,力圖將錢學森置於『宏觀歷史』視野和『日常生活』空間兩個維度做考察。」清華大學校史館副館長金富軍博士如是說,隨後他進一步指出本書的兩個顯著特徵:

第一,論從史出。《他日歸來》寫作基於大量檔案史料研究,且檔案史料拿捏到位,堅持有一份材料說一分話、有九份材料決不說十分話,避免過分拔高,體現出嚴謹的治學態度。第二,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和鮮活生動的語言,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寫得可信、可親和可感;同時將家國情懷貫穿於整本書,做到點面結合,既寫出了大歷史,又用講故事的形式寫出了錢學森的成長軌跡。

錢學森收藏的胡適與中國留學生合影(拍攝時間地點不詳,據初步判斷可能是1940年3月25日至31日胡適前往舊金山接受加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之際,以中國駐美大使身份訪問加州理工學院時拍攝)

從本書後記可知,大歷史觀和微觀史學能夠得到運用的基礎是豐富的檔案史料。作者得到了錢學森家屬的大力支持,提供容量多達10G「家藏數據資料」;尤其是這些「家藏數據資料」較為完整的保留了錢學森留美期間拍攝的各種照片,包括生活自拍、人際交遊、居住場景、子女寫真、科研環境等,從而為作者從微觀層面構建錢學森的日常生活創造了條件。並且,這些照片中保留的中國留學生群體照片,更是難得的研究20世紀30-50年代中國留美科學家的第一手圖像資料。

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於無形中解答「錢學森之問」,這是參會專家學者的共識。作者並未指明試圖通過錢學森教育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等)解答「錢學森之問」,但在三條故事線中卻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正如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所言: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這本書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一讀,因為它回答了錢老生前最重要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一個「大家」是如何成長的,可以歸納出5個方面「成為大家的因素」。一是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本書開篇便寫了錢老的家庭教育;二是要系統學習、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家國情懷,這本圖書對錢老從小如何繼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做了很好地詮釋,「他日歸來」的角度完美地詮釋了這種家國情懷;三是要接受系統的現代教育,要與時俱進地接受現代知識,這本圖書翔實地展現了錢老的「求知歲月」便體現了這一點,錢老從小學、中學到交通大學、再到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都系統地、與時俱進地接受了現代知識教育;四是要接受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化的涵養,《他日歸來》這本書展現出來的是錢老全面系統的古今中外的知識,特別是錢老的人文素養;五是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圖書專門總結了錢老「先博後約—以專致精—由精求通」的科研方法。《他日歸來》呈現的錢老這五個方面的經歷,告訴我們如何站在人類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成為大家,從這個角度看,這本書值得現今我們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師仔細讀一讀,從中思考我們該如何培養、教育我們的孩子。

事實上,這本書不僅回答了「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同時還回答了「錢學森又成就了什麼」的問題,為我們研究錢學森提供了新視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劉恕與錢學森有著二十餘年的學術交往,不僅了解錢學森生平事跡,更知曉錢學森學術思想的發展歷程。但她說讀完《他日歸來》後仍有許多收穫,特別指出:這是一本從世界眼光重新認識和評價錢學森科學成就和學術地位的書,用大量翔實和鮮為人知的檔案材料指出了錢學森在世界科學領域的地位,這為我們研究錢學森拓展了新視野。她還由此啟發指出,新時代條件下應不斷挖掘和研究錢學森思想的價值。這得到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於景元的認同,並且特別強調錢學森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思想家。

主題出版的一次實踐

《他日歸來》系「科學家家國情懷叢書」之一,叢書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融媒體與主題出版研究院和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策劃。在發布會上,主要策劃者韓建民和吳明華從主題出版視角,介紹了《他日歸來》出版過程,並且都一致認為本書寫作達到了叢書策劃的初心:寫出了有血有肉和可愛可親的中國科學家形象,突破了中國科學家傳記的傳統寫法。他們還特別指出副書名最初為「錢學森的早年歲月」,但總感覺沒有抓到位,後經過策劃者、出版社和作者再三琢磨,決定使用「求知歲月」;經此一改,既顯得靈動,又一語雙關,所謂「求知」既指狹義上的科學知識,又有廣義上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盛懿研究館員指出,這本著作是作者歷經十年研究積累的學術成果,可謂厚積薄發、水到渠成;作者以客觀理性的學術態度,對錢學森從1911年出生到1955年歸國的求知生涯進行了學理上探討,同時又是一本很好地展示錢學森愛國精神的精神讀本。

錢學森生前秘書顧吉環在發布會上,總結了《他日歸來》體現出「三好」:策劃了一本好書,寫出了一本好書,出版了一本好書。但他更希望大家能夠讀好這本好書,尤其是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能夠從中受到啟發,體會到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他還「解密」說錢學森早年留學美國研究風力問題時,使用的都是中國西北地區數據,這說明錢學森在美國開展科學研究的初心正如這本書的主旨:「他日歸來」。

這本錢學森收藏的《回國手冊》,是1954年4月留英中國學生總會編印的。它詳細地介紹了「離英前的手續和準備」、「中途(離英後——入國境前)」和「進入祖國後」的詳細情況,是當時留英中國學生回國的指南手冊。無法得知錢學森是如何得到這本小冊子的,或許他曾試圖計劃借道英國回國

在發布會上,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教授從錢學森研究現狀說起,指出目前出版錢學森的著作或研究成果有很多,寫得也都很不錯,但整體上仍然感覺沒有踩到點上。那麼,這個點是什麼呢?錢永剛說這個點,就是作為中國知識分子要想對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一定要有成熟的政治素養;一句話,就是要講政治。隨後,他說讀完《他日歸來》之後感覺到作者抓住了這個點;並且作者突破傳統的「就事論事」敘述方式,立足於錢氏家族文化、社會環境、歷史時代等宏觀視角,同時又用講故事的方法寫出了錢學森的成長過程,回答了「錢學森之問」。錢永剛表示要感謝作者的辛勤寫作,但是更要感謝策劃者和出版者的這次主題出版策劃,是一次成功的實踐。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和鄧稼先,他們誰的成就更高?
    )我看見有人在問答區提問,錢學森和鄧稼先,他們哪一個成就更高?關於「成就高低」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分兩部分做分析。第一部分,就是看二人的科學成就,第二部分,則是看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大小。綜合做比較的話,毫無疑問是錢學森的成就遠遠超過鄧稼先。先看科學成就。在學術地位上,錢學森很早就是世界聞名的技術專家,則鄧稼先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才由於楊振寧的介紹逐漸被人所知。
  • 我國科學家錢學森發明了什麼東西
    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著書立說上,要說錢學森發明了什麼,其實並沒有什麼值得人們紀念的東西。因為他主要負責的是研究方面而製作實踐上是技術人員的事。錢學森的貢獻是呈現出多樣性的。他除了在航天事業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之外,他還發明了一個關於人們的思想的學說,這對人們的思想方式和簡介角度有非常大的衝擊作用,他提出了有關於思維和科學的相關聯繫,他認為思維科學是意識領域和大腦思考的表現。
  • 低調的錢學森,是什麼事將他惹急,向眾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引子我國有不少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他們心懷國家大義,無視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學成歸來後,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國,投身到祖國的發展建設當中。說起科學家,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又是什麼讓一向低調的錢學森對眾人大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赴美留學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動蕩不安,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國家更是在風雨中搖搖欲墜。他見到國家是如此模樣,想要改變國家現狀,而他學成回國後也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發展建設。錢學森,出生於1911年上海,但他的老家是浙江臨安。
  • 低調的錢學森,是什麼事將他惹急,向眾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引子我國有不少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他們心懷國家大義,無視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學成歸來後,迫切的想要回到祖國,投身到祖國的發展建設當中。說起科學家,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又是什麼讓一向低調的錢學森對眾人大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 錢學森歸國,充滿艱辛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錢學敏1938年,錢學森在美國從事應用力學研究。2019年初,張現民著《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曆程(1950-1955)》(以下簡稱《羈絆與歸來》)一書正式出版,該書嚴謹詳實,填補了全面反映錢學森回國曆程的空白。
  • 一向低調的錢學森,什麼事將他惹急,向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引子我國有不少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他們心懷國家大義,無視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學成歸來後,迫切的想要回到祖國,投身到祖國的發展建設當中。說起科學家,大家的第一反應便是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又是什麼讓一向低調的錢學森對眾人大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 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錢學森有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錢學森與他的老師馮卡門一起在1939年作出了二維無粘性定常亞聲速流動的速度勢方程在物理平面中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被稱為卡門-錢公式,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和他的關係更像是重要的朋友而非學生,這表示錢學森的的成就與能力並不亞於馮卡門
  • 錢學森圖書館今上線音頻故事講訴珍貴往事
    65周年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紀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回國65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的《羈絆與歸來》《仰望星空的少年》兩部音頻作品今天上線啟動。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當初回國有多難?
    此後,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由於在空氣動力學和超音速飛行方面的卓越成就,36歲他便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在取得學術成就的同時,錢學森的愛情也十分美滿,1947年,錢學森與青梅竹馬的蔣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錢學森不再是一個人漂泊在異國他鄉。
  • 走近錢學森的傳奇人生
    錢學森先生站了起來,再次和我們握手,並走到李教授跟前說:「正武兄,這下我們真的到了中國了。恭喜!恭喜!」兩個人又激動地握手。孫湘教授把懷中的孩兒遞給丈夫,從手提包裡取出他們隨身帶來的離美那天出版的《帕薩迪納晨報》給我看,上面印著特大字號的通欄標題——《火箭專家錢學森今天返回紅色中國!》。這天,錢先生終於安全地回到了祖國,開始了生活上嶄新的一頁。
  • 錢學森從美國歸來(1955年)
    ……新中國成長記憶之12科學巨匠錢學森作用能頂五師軍寧舍美國一身貴不忘一顆中國心軟禁折磨不畏懼建設祖國志永恆歷經五年長抗爭終於回國見親人畢生精力獻中華兩彈一星維和平重溫歷史淚縱橫錢老精神萬古存詳釋:1955年10月
  • 國內科學家中,誰的成就能和錢學森比?
    大學時期的錢學森學習的是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後赴美留學。正是在這段時間,錢學森遇見了在他科研道路上重要的指路燈——馮·卡門。 後來他和導師完成的科研論題中還建立了「卡門-錢學森」公式,甚至在28歲時就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 低調的錢學森,晚年被什麼惹急,向眾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一說起中國的科學家,說起中國火箭的發展,不得不提起一個偉大的人物,那就是錢學森,人們說他的出現至少把中國的科技發展向前推進了20年,這是多麼高的評價,不過事實也是如此。中國要發展壯大,就必須打贏科技這場戰役,特別是在軍事上的成就,「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使得中國挺直了脊梁。
  • 晚年錢學森:「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然而,在他的晚年,卻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大聲疾呼自稱:「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講述這一有趣故事的,是錢學森的保健醫生趙聚春。那是在錢學森晚年,久臥病榻,語言不多。有人懷疑錢學森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又稱「阿茲海默氏症」。
  • [特稿]楊利偉等眼中的錢學森:<錢學森故事>讀後感
    一拿到塗元季、劉瑩著,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故事》,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裝幀、新穎獨創的故事形式、生動引人的故事題目、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深深吸引,我連續幾天認真閱讀,那通俗洗鍊的文字、繪聲繪色的描述、適時插入的評論,把錢學森近百年的人生和不同時代的風貌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展現在我面前,尤其是「報效中華」篇,對我國「兩彈一星」事業、航天事業的準確真實再現,直接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和對錢老的深切懷念
  • 吳業勝:錢學森錢老與圖書館給予我們的啟示
    一、錢學森與圖書館的不解之緣中外偉人、聖賢與卓越人士的成長與圖書館關係密切。老子、馬克思、毛澤東、錢學森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而錢學森在學生時代就是圖書館裡的常客了。錢學森曾在寫給西安交大圖書館的信中,深情回憶初三時一位同學說起:你們誰知道20世紀的兩位偉人?……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列寧。
  • 醫生做了什麼?錢學森要對醫生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講: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正是他對故土的熱愛,才讓他當初毅然決然歸國,把熱淚和熱汗灑在這片我們摯愛的土地。我們大多數人了解到的錢學森是那個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令人敬仰的「兩彈一星」研發者,那位腦子裡裝著宇宙、國家和數不盡知識的偉人。
  • 低調的錢學森,晚年被什麼惹急,向眾人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  那時候有不少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因為中國有了兩彈而得到了優待,改變了在外國的生活地位和處境,這些都歸功於我們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學家。錢學森本人是個非常低調和安靜的人,卻在眾人面前自稱: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到底是誰逼急了他呢?
  • 蔣英傳奇一生:嫁給乾哥哥錢學森,成就學生李雙江,表哥是徐志摩
    從古至今,傳奇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個個付出艱辛的歲月才換來現如今的輝煌,才得以讓人們銘記在心。接下來我要講的這個傳奇故事是蔣英傳奇的一生:嫁給乾哥哥錢學森,成就李雙江,表哥是徐志摩,而他就是蔣英。之後,在1947年,她嫁給了自己的乾哥哥錢學森。錢學森和蔣英的婚姻,其實在他們很小的時候,蔣英本是過繼到錢學森家,當時錢家只有一個兒子,而蔣家有五個孩子,錢家要求蔣家把蔣英過繼到自己家,但是由於當時蔣英還小,她很快就想念自己的父母,又加上每日哭鬧,蔣家也就後悔把女兒過繼到錢家,後來就便有了人錢學森為乾哥哥,並將蔣英許配給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