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淵且博,強立深基。以書院之精小,觀乾坤之博大。
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正在報名中!
5月12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隆重舉行。統籌清華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的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個書院正式亮相。李豔梅、王中忱、梁曦東、劉錚、李俊峰五位教授從邱勇校長、陳旭書記手中接過聘書,成為五個書院首任院長。
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這三個獨具特色的理工銜接書院,在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以及理論與應用力學等基礎學科外,特設了21個工程銜接雙學位方向,滿足書院學生由理至工的拓展選擇,幫助學生修學儲能,實現真正的寬口徑培養,為同學們的未來擘畫更多可能。
選擇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你將體驗理工的嚴密優美,搖曳於朗月清風的書院理想之中。
探微窮理、自強行健、青春未央,書院雖小,願以無限精雕細琢,成就育人格局之大。更重要的是,成就每一個優秀的你!
今天,清小華帶大家一起聽聽探微書院院長劉錚教授的解讀。
探微書院院長-劉錚教授
劉錚,清華大學探微書院院長、化工系教授。
198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獲得化學工程學士(1987)、碩士(1989)和博士學位(1993),其後獲UNESCO資助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生命理工學部進修(1993-1994)。1998年在清華大學化工系晉升為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化工系系主任(1999-2006),曾掛職吉林省白城市市長助理(2007-2009)和新疆大學副校長(2011-2014)。目前主要從事工業酶催化、腸道微生態調控與腫瘤免疫治療、土壤微生態調控與生物修復研究。發表SCI收錄論文 13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2項。培養研究生逾50名,他們在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和企業中表現優異,承擔重任。
主要學術任職包括教育部化工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工業生物催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等。200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獲評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1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年獲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
在1911年的清華學堂章程中就明確提出了「以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為宗旨「的辦學目標,100多年來歷代清華人躬身踐行,湧現出一批批投身民族振興之偉業的傑出人才。進入新世紀,面臨人類發展歷史新局面,清華大學積極面向國家創新發展的需求,針對強基計劃的根本目標,發揮清華大學工科教育優勢,努力打造具有國際視野,人文底蘊和創新能力的傑出人才,主動承擔中華民族振興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使命。在這種情況下,書院應運而生,其使命是強化學生的人文和科學基礎,通過書院教育更好地落實」強基計劃」,使學生最終成為中華民族振興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可堪大任之才」
在我看來,書院首先是匯聚一批有志於投身民族振興之偉業的優秀青年學子,其次是匯聚相關學科科研和教學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並致力於文明傳承的大師和學者,通過這兩類傑出人才的匯聚實現理想火炬的接力和科學知識的傳承,大師們將學子帶入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在參與和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成為中華民族振興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者。
回到探微書院。我們的名稱來自校歌「致知窮理、學古探微」。我們致力於傳承清華大學「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健全品格之人才」的優良傳統,集成發揮化學和生物學理科及相關工科的育人和科研優勢,全力培養在化學生物學及相銜接的工程領域具有學術和產業領導力的傑出人才。
由於書院採取的是本研貫通的培養模式,所以我們在本科階段主要幫助同學們夯實化學生物學和相關工科專業的科學基礎,研究生階段立足相關工程銜接方向的學科前沿開展創新研究。與其他書院一樣,本科畢業時符合清華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要求的學生,可優先推薦免試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化學系系館
清華大學自2003年起依託化學系成立「化學生物學」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化學和生物學堅實基礎的創新拔尖人才。清華大學化學系成立於1926年,1952年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使化學系的發展一度中斷,1985年化學系正式恢復建立並迅速發展,2017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名單,2019年在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18(國內第1),2020年美國U.S.News名列全球第7(國內第1)。
化學系現有兩院院士7位、外籍院士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0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位、青年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16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位以及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形成一支高水平、年齡結構及學科布局合理的教師隊伍。
化學生物學專業的工程銜接方向包含: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這些工程銜接專業在QS、U.S.News等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穩居全球前列,畢業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治學興業治國英才。此外,學生還可通過強基計劃化學生物學專業選擇藥學方向。
化學生物學是研究物質創製原理和揭示生命和自然奧秘的基礎科學,其發展和進步直接推動著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化學工程、工業生物工程、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等學科的使命是將化學和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先進技術和產品,引領化工環保和醫療健康相關產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造福人類美好生活。
探微書院理工銜接專業的特點是以「化學生物學」為核心基礎,打好「化學生物學硬核」基礎,賦予相關工科創新人才最持久的發展能力。
探微書院依託於國際一流的化學、化工、環境、醫學和藥學等學科這些學科擁有的國際一流的學術大師,加之相關院系在傑出人才培養方面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能夠引導書院學生進入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前沿,在共同努力解決人類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中把學生培養成為國之棟梁和業界翹楚。
化學工程專業QS全球排名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始建於1946年,1958年復建,目前設有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工學專業;擁有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基地。現有教授37人,其中兩院院士4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位。清華大學化工學科在2017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獲批A類學科,從2012年起在英國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位居全球前20,2019年排名12(國內第一)。
環境學院全球環境國際班 首批參加清華-耶魯雙碩士項目學生畢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源於1928年設立的市政工程系,1984年成立環境工程系,2011年發展為環境學院。目前設有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擁有「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等研究基地。現有兩院院士4位,國家級教學名師3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位,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等8位。環境工程學科為2017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A+類學科,2019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位居全球第10(國內第一)。
生物醫學工程前沿研究方向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創建於1979年,2001年成立生物醫學工程系、後進入醫學院,目前設有生物醫學工程工學專業,擁有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位。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計劃。
藥學院科研實驗
清華大學藥學學科創建於2006年,2012年成立藥學系,2015年成立藥學院,目前設有藥學專業,擁有「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研究基地。現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位、「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3位。清華大學藥學專業積極探索先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造就在醫藥研發與應用領域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一代藥學領軍人才。
從198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工系算起,我已經在清華園學習工作近40年。清華育我,今天又賦予我參與清華大學教育發展的機會,這種信任彌足珍貴,我將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竭誠與相關書院及院系同仁們團結合作辦好書院。
衷心歡迎科學基礎紮實,樂於探索未知,有志於用科技服務人類美好生活的考生積極報考探微書院相關專業!來到探微書院,你將獲得更厚實的科學工程基礎,更高的創新發展平臺!
來源: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