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訊,四年前的2010年7月30日6時20分錢偉長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遺體於2010年8月7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火化。錢偉長是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與錢學森、錢三強被周總理合稱為「三錢」。
1987年4月9日全國政協二屆五次會議期間,鄧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錢偉長同志親切握手。
錢偉長與夫人孔祥瑛在一起。圖:閻彤/TAKEFOTO
1946年,錢偉長拋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高薪和職位回國。圖為錢偉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畢業留影。(來源:東方網)
迎著新中國的曙光,他回到祖國的懷抱。他奠定著中國近代力學研究的基礎,鼎立推動著中國的現代教育,成為一部博大精深惠澤百代的科學經典。(來源:東方網)
一、創建「錢偉長方法」
他回國後從事的一項有影響的工作是圓薄板大撓度問題的攝動解法。圓薄板大撓度問題,是一個典型的非線性問題,其非線性微分方程由馮·卡門在1910年提出,但長期沒有找到好的求解的方法。1934年,S.韋(Way)提出了冪級數解法,但是,收斂太慢。馮·卡門在1940年提出這個問題還需要一種工程師能夠運用的解法。錢偉長在1947年做到了這一點,其計算結果和1942年由麥克弗森(Mcpherson),朗布爾格(Rumberg)及利維(Levy)所完成的實驗相符合。在有了電子計算機之後,葉開沅的一個博士研究生用韋的級數解法進行了計算(稱為精確解)。與這些晚近的數值解法相比較,錢偉長用解析法手算所達到的精度以及方法的巧妙都是令人讚嘆的,國際力學界稱之為「錢偉長方法」
二、與世界飛彈之父馮·卡門合作發表《變扭的扭轉》,成為國際彈性力學理論的經典之作。
三、有關圓薄板大撓度問題的工作,曾在195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50年代初,錢偉長、葉開沅等曾經在清華大學召開薄板大撓度問題的研討會,並出版了論文集《彈性圓薄板大撓度問題》。後來,錢偉長、葉開沅又計算了多種載荷和邊界條件下的圓薄板和矩形薄板大撓度問題,參加了1956年布魯塞爾的第九屆國際應用力學會議。1957年,有關論著由莫斯科譯文出版社譯成俄文。
四、《以廣義變分原理為基礎的非協調薄板有限元》一文被收進美國1984年《應用力學進展》,被世人公認為是一項國際上重要的進展和貢獻。
在廣義變分原理方面,錢偉長的工作還有:(1)把廣義變分原理推廣到大位移和非線性彈性體。(2)提出以進入泛函而消除掉的微分方程或以約束條件為依據的分類原則,並由此而確定變分原理間的等價定理。
1980年8月29日,錢偉長同志在全國政協五屆三次會議民盟小組會上發言
錢偉長在漢字宏觀字型編碼(錢碼)、高性能電池、教育管理等眾多學術領域也都取得傑出成就。(來源:東方網)
「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我們首先要培養一個全面的人,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具有文化藝術修養、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知識的未來的專門家」
「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學的課程也好、專業也好,無非是一種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來促使大家掌握這種方法」
清華大學理學士畢業照(1935年 北京)。(來源:東方網)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蘇無錫人,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民盟成員,上海大學校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耀華中學名譽校長。
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194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獲博士學位。
1946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教務長、副校長。
1954年起為中科院學部委員(後改為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的創始人。
1956年起被選為波蘭科學院院士。
1983年起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上海大學校長。
1984年創建了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任所長。
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和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譽主席。錢偉長教授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擅長於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等。
現已出版有《圓薄板大擾度問題》、《彈性力學》、《變元法和有限元》、《穿甲力學》、《廣義變分原理》、《應用數學》等學術專著20餘部,在國內外發表的學術論文200餘篇。
他在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上都有許多開創性的成就。主要學術貢獻是板殼非線性內稟統一理論,板殼大擾度問題的攝動解和奇異攝動解,廣義變分原理,環殼解析解和漢字宏觀字形編碼(錢碼)等。他早期提出的「淺殼大擾度方程」被國際學術界譽為「錢偉長方程」;在圓薄板大擾度問題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擾度為小參數的攝動法,在國際上稱「錢偉長法」。
有關圓薄板大擾度問題的工作,在1955年獲中國科學院頒發的國家科學獎二等獎;
廣義變分原理方面的工作在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此外還有多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北京市、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錢偉長教授關於非克希霍夫--拉夫假設板殼理論的工作,是對固體力學基礎理論的新貢獻。
1997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