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的今天,被美國拘留不讓回國的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逝世

2020-12-05 萬象歷史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

19年前的今天,1998年5月28日,被美國拘留不讓回國的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逝世

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紹興諸暨人,中國核物理研究的先驅和啟蒙者。

他在1930年成為歷史上首名捕捉正電子的人,卻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3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安德森,承認他的研究是建基在趙忠堯基礎之上。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經評論:「要不是趙教授在30年代對正負電子湮沒的發現,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就不可能有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趙忠堯被譽為「中國原子能之父」。1950年回國時,曾遭到美國政府百般阻擾,拘留了數月,之後克服重重困難,取道香港才返回中國。回國後,他主持建成了中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建設了中國最早的核物理實驗室,開建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加速器、質譜儀和同步輻射應用設施等等。

趙忠堯是中國核物理科學的啟蒙者,他首次在中國開設核物理課程,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學生包括:王淦昌、錢三強、錢偉長、王大珩、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趙仁愷、馮端、朱清時等人。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誕生,第一枚氫彈爆炸,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個高能量正負電子對撞機問世,第一個核電站動土興建……這些原子能開發領域的成果,有將近一半的技術力量來自趙忠堯和他的學生們。

赴美留學

1902年6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1920年(18歲),浙江諸暨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數理化部。1924年春(22歲),因父親去世,家境困難,留校在物理系擔任助教,一面教書,一面聽課考試,補足學分。1925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士學位。1925年夏,轉往北京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清華大學)任教。

1927年夏(25歲),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師從密立根(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930年(28歲),他在實驗中,成為歷史上首名捕捉正電子的人。1931年,獲博士學位後,赴德國在哈勒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實驗發現反物質的人。1930年,趙忠堯發表《硬γ射線在物質中的吸收係數》和《硬γ射線的散射》等論文,發現了γ射線通過量子物質時的「反常吸收」,即正負電子對湮滅現象,實驗觀測到正電子。該發現是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發展的裡程碑。

兩年後,他的同學安德遜(C. D. Anderson)在威爾遜雲霧室中觀測到宇宙線的反物質——正電子的徑跡,獲諾貝爾物理獎。安德森注意到有一個粒子,它在磁場中的彎曲方向與電子在磁場中的彎曲方向相反。他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粒子的質量介於電子質量和質子質量之間。這是第一種被發現的反物質。

他在回憶中提及:「我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個研究生。我猜他跟其他研究生一樣,沒有讀過所有的理論。因此他(看到實驗結果後)沒有立即認識到那就是反物質;而反物質此前就已經被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預言出來了。」安德森提及的這件事是指趙忠堯曾經也發現過相關的實驗現象。

但趙忠堯的論文重點放在了硬伽馬射線的散射上,而不是正反物質的湮沒現象,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有關正電子的發現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經評論:「要不是趙教授在30年代對正負電子湮沒發現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就不可能有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反物質)

被美國拘留的院士

1932年返國(30歲),回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授。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在清華大學建立了核物理教學實驗室,從事γ射線、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的研究工作。期間發表了《硬γ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有重要意義的成果和論文。

1937年,抗戰爆發,全家輾轉南下到昆明,利用休假在雲南大學任教;1938年,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組建西南聯合大學,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年,應吳有訓校長邀請回中央大學物理系任教,並擔任物理系主任。

1946年(44歲),赴美國參觀美國在太平洋中的原子彈實驗,並在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靜電加速器實驗室、卡內基地磁研究所、加州理工學院核反應實驗室工作。1948年,獲選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屆(數理科學組)院士。

1950年(48歲),返國途中被美國政府拘留達數月之久。之後克服重重困難,取道香港返回中國大陸,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籌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兼任系主任。

(大型強子對撞機)

中國原子能之父

1950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核物理方面的工作,主持建成了中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使中國加速器技術邁出了第一步,還發展了真空技術、高電壓技術、離子源技術,對中國高技術工業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在他主持下,以靜電加速器為基礎又建設了中國最早的核物理實驗室。並且主持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立起一個專業實驗室,開設了β譜儀、氣泡室、γ共振散射、穆斯堡爾效應、核反應等較先進的實驗。此後在北京開建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加速器、質譜儀和同步輻射應用設施等等並投入運行。

他首次在中國開設核物理課程,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他桃李滿天下,學生包括:王淦昌、錢三強、錢偉長、王大珩、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趙仁愷、馮端、朱清時等人。

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誕生,第一枚氫彈爆炸,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個高能量正負電子對撞機問世,第一個核電站動土興建……這些原子能開發領域的成果,有將近一半的技術力量來自趙忠堯和他的學生們。奠定了中國原子核能事業的基礎。

1998年5月28日(96歲),在北京逝世。

(2002年6月27日,趙忠堯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

相關焦點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2018-05-28 1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美國三道軍令攔截回國,離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
    年底,他回到清華大學物理系任教,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趙忠堯搬到雲南大學任教,後來又來到中央大學和西南聯大。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找到他,邀請他到比基尼群島觀察美國原子彈實驗。他來到美國後,將逐一詳細記錄原子彈實驗中的數據,為中國今後的原子彈研發提供便利。
  • 留學美國能回國,趙忠堯沒有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家
    今天的中國崛起,也正是無數先賢前輩們不懈努力,甚至是鮮血換來的。不知道是否還有人天真地認為,在中國學術界,科學家真的難以獲得諾貝爾獎麼?當然,中國人並不在乎諾貝爾獎,我們更在乎的是默默地發展科學技術,在一個領域超越曾經的對手。
  • 趙忠堯:中國核事業的盜火者,為阻止他回國,美軍連發三道攔截令
    至於中國,雖然在二戰中投入大量兵力,為二戰勝利付出甚多,但這樣的觀禮,在美國人看來,只是一種禮貌。他們既不指望讓中國對美國多一些敬畏,也不擔心中國會冒出製造原子彈的念頭。這是中國必須要掌握的技術。他甚至能夠感覺到,核技術是一個國家進入強國的入門券。在觀禮結束之後,列國代表紛紛回國匯報這一次的所見所行。而趙忠堯失蹤了。他並沒有回國。在短暫地失去聯繫後,他出現在了美國的領土上。在完成美國的學業之後,他回國在清華擔任教授。在清華開設了物理課,並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 此人回國時 美軍為何連發三道命令攔截?看看他的學生們就明白了
    為了祖國的發展民族的昌盛,在歐美已然擁有了一片天地的中國科學家,紛紛拋下國外的優越生活,毅然選擇回國支援國家建設。由於這些科學家本身的重要性,在回國時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阻撓,例如錢學森就曾經被美國移民局拘留審問,行李都被扣留。而被美軍最高司令部連發三道攔截令的趙忠堯,回國之路就更加曲折和艱難。
  •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2002年7月14日17:07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7月14日電(記者張曙光 周劍虹)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日前在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封信中透露
  • 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三道攔截令阻止他回國,世界欠他一諾貝爾獎
    他是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出了3道攔截領阻止他回國,全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他是誰?他到底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呢?這個人的名字叫趙忠堯,其早年畢業於東南大學,1927年,他來到美國加州的一所高校學習深造。
  • 趙忠堯——我國核科學的啟蒙者與奠基人
    趙忠堯,1902年6月出生於浙江諸暨農村一個清苦之家。他自幼受到教書和行醫的父親的教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喜讀書,好思考,尤其對數理化興趣濃厚,19歲時考入免費的南京高等師範數理化部就讀。「土包子」進了「洋學堂」,他是那樣的不自在,不適應,尤其是外語,他底子非常薄。但他不氣餒,肯吃苦,硬是邊查字典邊學習,只過了一個多月,便不再為英文的數理化課本困撓了。
  • 40年前的今天,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逝世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977年11月30日】40年前的今天,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逝世【獲諾貝爾獎的導師】1897年4月2日,吳有訓生於江西省高安市石溪吳村。曾就讀於高安瑞州中學、南昌第二中學。
  • 能和錢學森想比,美國曾經下三道阻止他回國
    作為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錢學森無疑享富盛名,憑藉他突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的事跡,他就足以被中國人民永遠銘記。而且在後來的新中國發展中,錢學森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甚至被稱為「中國飛彈之父」,由此可見他對我國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和重要意義。不過除了錢學森之外,我國還有不少為了理想而奮鬥的科學家,他們同樣摒棄了外國優厚的條件回到一貧如洗的國家,為國家燃盡了自己的鬥志和精神。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鐳作為一种放射性極強的物質,不單單對治療癌症有著極大作用,其提煉也十分不易。而這塊放在清華的鐳,正是趙忠堯的導師盧瑟福贈送給他,由他遠渡重洋,帶回國的。那鐳如此珍貴,身為英國人的盧瑟福為何會送給趙忠堯50克鐳?這或許就要從趙忠堯遠赴美國的求學路說起。1927年,趙忠堯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師從諾貝爾獲得者密立根。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鐳作為一种放射性極強的物質,不單單對治療癌症有著極大作用,其提煉也十分不易。而這塊放在清華的鐳,正是趙忠堯的導師盧瑟福贈送給他,由他遠渡重洋,帶回國的。次年,趙忠堯來到劍橋大學迪許實驗室,和原子核大師盧瑟福一起工作。能和盧瑟福一起工作,意味著什麼?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對盧瑟福恐怕並不了解。但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幾乎無人不知盧瑟福。他被譽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之父。而趙忠堯此時能與之同事,代表趙忠堯自身才華出眾、能力強大。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逝世的11年的日子,仿佛錢老一直都在,從未離去。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美國日本都想要搶中國原子彈製造原件,科學家趙忠堯用生命在保護
    眾所周知,中國只用了短短幾年,就將原子彈等核武器造了出來。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這背後的科學家們呢?除了這些名垂千史的著名人物,還有一些沒有出現在歷史上,甚至連家人也被隱瞞,而且原子彈等核武器也不是隨隨便便造出來的,它們不是誕生於實驗室,而是誕生於中國的大西北。大西北的環境多麼惡劣,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這個時代都在防風治沙,更別說在那個艱難歲月了。
  • 他比錢學森還牛,美國為阻止他回國下了三道令,世界欠他一諾獎
    作為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錢學森無疑享負盛名,憑藉他突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的事跡,他就足以被中國人民永遠銘記。而且在後來的新中國發展中,錢學森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甚至被稱為「中國飛彈之父」,由此可見他對我國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和重要意義。
  • 82年前,一個乞丐捨命送泡菜罈子到清華大學,壇中物質轟動中國
    中國近代的科研之路走得十分艱辛,但在眾多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下仍然取得了不俗成就。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如果將眼光投向上個世紀,會發現很多科研工作者為了理想,可以放棄擁有的優越條件,也可以創造奇蹟。今天要說的,就是82年前的一個動人故事。
  • 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中國物理學大師們共同的老師趙忠堯院士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位我們都應該記住的,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趙忠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可能中國有90%的人知道趙忠祥,卻不知道和趙忠祥一字之差的趙忠堯小編也是一樣作為一名90後對這方面的歷史認識太少,小編也是無意之間了解到了趙忠堯院士的事跡,可以說簡直就是驚呆了
  • 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中國物理學大師們共同的老師趙忠堯院士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位我們都應該記住的,中國核物理的鼻祖趙忠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可能中國有90%的人知道趙忠祥,卻不知道和趙忠祥一字之差的趙忠堯小編也是一樣作為一名90後對這方面的歷史認識太少,小編也是無意之間了解到了趙忠堯院士的事跡,可以說簡直就是驚呆了
  • 28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他的一生影響了整個中國,而影響他一生...
    28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他的一生影響了整個中國,而影響他一生的竟然是一節物理課!錢三強離開巴黎回國前與約裡奧-居裡夫婦兩位老師合影留念可回到祖國後的工作並不太順利,蘇聯不僅單方毀約,還對中國冷嘲熱諷,他們聲稱:離開蘇聯專家,中國20年造不出原子彈。
  • 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 歷史
    今天,就讓我們截取趙忠堯先生人生的幾個片段,從中領略這位傑出物理學家的風骨吧。  家國情懷——一個知識分子的擔當  趙忠堯的父親趙老先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雖收入僅夠維持家用,但對這個小兒子,趙老先生寄予厚望,希望他將來能夠對國家、民族有所貢獻。關於父親的這一期望,趙忠堯在他晚年《我的回憶》中這樣寫道:「父親早年自學醫道,行醫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