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識:中國太空人為什麼叫航天員?

2021-01-10 中國教育在線

  太空人,或稱航天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裡(50英裡)的人被稱為太空人(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裡。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

  約定俗成的,被俄羅斯航空及航天局僱傭的太空人或前蘇聯的太空人都被稱為「космонавт」(kosmonavt),其英文版本為Cosmonaut)。「космонавт」來自希臘語單詞「kosmos」(代表「全宇宙」)和「nautes」(代表「船員」)。事實上,「cosmonaut」和「astronaut」意義相同,選擇所使用詞語的原則常常是政治因素。1995年3月14日,太空人諾曼·薩伽德成為首位乘坐俄羅斯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上太空的美國人,可以認為在此過程中,他成為首位美國「cosmonaut」。

  據稱,馬來西亞的趙裡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創造了「Taikonaut」(太空人)一英文詞,並首先在某個網絡科技論壇裡使用。差不多同時,陳藍(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網頁裡使用它。這個詞普遍被西方媒體用來稱呼中國的太空人。「Taikonaut」由「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ōng」和「船員」的英文縮寫「naut」(或「航行者」的希臘文「naus」,「太空人」的英文「Astronaut」刪節組成。但在中國官方所發布的稿件中,多半堅持使用更帶技術性的名詞「航天員」(astronaut),意思為「太空航行者」。

中國教育在線微信公眾號

好高中

國際學校qq群:512900566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普】航天員、太空人和太空人的區別?
    它既與航天地面工作人員相區別,也與乘載人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別,就像飛行員與航空地勤人員和乘客相區別一樣。 我們既然已將宇宙航行第一階段,即在太陽系內的活動定義為「航天」,那麼,將從事上述有關工作的人員叫「航天員」是順理成章的,正如將這個事業、從事這個事業的機構和工程叫「航天事業」、「航天局」和「航天工程」等等一樣。這已是許多人接受的原則。
  • 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國不選擇年齡更小一些,更年輕的航天員,年齡小的太空人身體素質不會更好嗎?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
  • 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實際上,總體來說航天事業是中年人的事業,按照首次執行航天任務的年齡,我們首先看看外國最年輕的航天員。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
  • 航天科技營丨體驗航天員訓練日常,get航天科技知識
    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在深圳,有一個地方能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太空的神奇,讓航天夢觸手可及。國慶假期,羚羊將帶領孩子走進航天世界,在中國權威的航天機構——深圳太空研究院,讓孩子沉浸式體驗航天員的訓練項目,感受獨一無二的航天科研樂趣,探究航天科學的無窮魅力!
  • 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什麼返回後再沒露面?她去哪裡了
    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叫武則天,她的名字被載入史冊永垂不朽,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叫李霞卿,她從影視圈跨界而來,卻成為了中國航空史上的一顆巨星,她同時也是中國女子跳傘的第一人,她的名字,被記錄在中國的百科全書之中!
  • 航天科普講座舉行 中國首批航天員潘佔春分享航天故事
    2019年12月22日 21:34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冼妍杏 編輯:陸權香 21日,主題為《航天人與載人航天
  •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全球連線: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中國航天員  新華社記者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 美國航天員戴的是歐米茄腕錶,中國航天戴的是什麼表呢?
    但對於很多行業,它不僅僅是作為裝飾品,其功能性才是最重要的一項,航天員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航天局,都有指定相應的腕錶。能夠當選航天用腕錶自然是相當夠格,因為這隻表和品牌不僅僅要有相應的實力,還要經過各種類似輻射、真空、重力等考驗,才能夠被選中。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陪伴人類踏進太空的幾隻手錶品牌。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在火星上說普通話 為什麼歐洲太空人愛上了...
    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學習漢語已然成為一種全球流行趨勢,這不,就連歐洲航天員都幹勁十足地學起了普通話。外媒認為,這說明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越來越需要中國力量。  7月18日,在德國科隆,德國太空人毛雷爾在歐洲航天局哥倫布實驗艙的模擬艙內展示實驗操作。
  • 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開始選拔!什麼樣的人才能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少將宣布了我國將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過程。這次宣布的選拔標準比起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讓神秘的航天員職業不再距離普通人極其遙遠。我深感有必要為大家細數下我國的航天員選拔和國外的太空人選拔過程,或許,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為著這個目標努力了。中國前兩批航天員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了兩批航天員。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完成任務後,為什麼音訊全無?她現狀如何?
    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也一樣,中國人民正是在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的指導下,勇於擔當,追求卓越,開啟了新中國航空航天的新時代。01我國最早對天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有一個叫萬戶的人,因給皇帝獻上火器有功,而被封為萬戶。他對自己的火器有著獨特的興趣。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最獲得觀眾注意的,其實是當中的中國元素,在這場太空援救當中,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拯救關鍵,中國捐出了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幫助NASA發射新的救援火箭。究竟助推器是個什麼東西?中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目前處於什麼地位?太空人又是怎樣甄選的?
  • 中國航天保持零傷亡記錄:即將選拔下一批航天員,這次意義非凡
    中國特級航天員同時也是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近日表示,我國即將開展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與以往不同的是,該批航天員的選拔並不局限於飛行員,而且會向全社會選拔,男女都有機會。同美俄這些航天強國比起來,我國航天員的選拔已經邁過了純軍人構成的門檻。
  • 院士+航天員科普航天知識 中小學生「太空課堂」精彩紛呈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郭超凱)為慶祝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全國中小學生「太空課堂」活動29日在北京市海澱區太平路小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中國首批航天員、中國航天基金會公益事業部部長吳傑等出席活動,為學生們科普航天知識。
  • 中國航天首次展出機器人航天員 外形酷似「鋼鐵俠」
    11月3日,在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火星探測器首度亮相,引起極大關注。同它一起現身的還有酷似「鋼鐵俠」的機器人航天員、今年首飛成功的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探月前鋒」月球車等,如此豪華的「大禮包」讓觀眾大呼過癮。 機器人航天員「小天」 現實版「鋼鐵俠」 在科幻電影中,人類探索太空總少不了機器人這個幫手。
  • [科普快車]這些你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
    您對航天知識是否是否充滿好奇?這些您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失重情況下航天員如何睡覺?航天員在睡袋中漂浮著,用繩子將人倒掛在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比如要求要是防火材料)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感覺不到衣服的存在。
  • 漲知識: 太空人上天為什麼要帶槍?
    其實對於航天員而言,「手槍」並不是太空作戰的武器,而是他們一件極為重要的工具設備。下面的內容將帶您了解太空「手槍」那點事兒。救生自衛手槍,作為航天員的便攜救生器材,是航天員救生包的防禦自衛用品區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過幾十年航天飛行的實踐,航天員攜帶槍械和進行相關訓練已成為一種慣例。
  • 美國小學教師可以成為航天員,為何中國航天員都是飛行員?
    ,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我國的太空人都是飛行員,而美國曾經有小學教師參與航天,2007年美國NASA更是開展「太空教學計劃」,一名名字為芭芭拉摩根的小學教師成為首位太空人參與太空授課;而在美國的太空梭時代,每一次乘員都包括工程技術人員,也曾有教師參與太空授課的任務;俄羅斯方面,目前也不僅限於在飛行員中選拔太空人。
  • 為什麼中國第一女太空人劉洋,回地球後不露臉,她怎麼了嗎?
    為什麼中國第一女太空人劉洋,回地球後不露臉,她怎麼了嗎?近幾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較大的成果,在國際上也備受關注。我們所熟悉的航天太空人:楊利偉,聶海勝,瞿志剛,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航天太空人。航天太空人這個職位在性別上來說,男性較多一些。因為航天太空人這個職業對身體要求素質很高。女性在生理上就處於劣勢。但是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女性堅守在這個崗位上。而我國第一個女航天員,名字叫做劉洋。劉洋作為我國第一個飛向太空的女性太空人,她背負著巨大的壓力。首先,女性在生理上處於劣勢,因此她需要面臨更大的訓練量,需要投入更大的時間和精力來訓練。
  • 航天英雄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副軍級的他,如今現狀如何?
    作為很多孩子小時候夢想之一的太空人,楊利偉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航天英雄,他在2003年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他搭載的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這代表著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國的航天事業也就此邁進了新的階段,也正是因為執行了這次任務,楊利偉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被稱為我國「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