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2021-01-13 航空知識

當人們慶祝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時候,很多人發現我國太空遨遊的太空人平均年齡都很大,至少要有三十多歲,而且全部已婚。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國不選擇年齡更小一些,更年輕的航天員,年齡小的太空人身體素質不會更好嗎?

實際上,總體來說航天事業是中年人的事業,按照首次執行航天任務的年齡,我們首先看看外國最年輕的航天員。目前為止世界最年輕的一批航天員都在蘇聯,他們全都不滿30歲。排名第一的是格爾曼·斯捷潘諾維奇·季託夫,1961年8月6日,差1個月還不到26周歲的季託夫乘坐東方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在軌道上邀遊了25小時18分,這是人類首次在太空度過的一晝夜。季託夫是第二個進入太空的蘇聯太空人,僅次於加加林。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

蘇聯太空人首批航天員的超級年輕,有特殊原因。當年蘇聯是從空軍裡的飛行員選拔航天員,大約從3000名戰鬥機飛行員裡面選拔了十幾位候選航天員。由於蘇聯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是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由於前無古人,也是為了與美國競爭,在時間上取得第一,蘇聯的首次太空發射非常匆忙,航天員經過一年多時間就處於備選狀態。此時給這些年輕太空人上天之後的任務也不多,基本就是驗證人類到底能不能在太空中活下去的,沒什麼更多實際任務和科學實驗可以做。所以選拔航天員的首要標準就是身體健康強壯作為最大優勢。

人類歷史上最老的航天員是美國人約翰·格倫,這位老爺子在1998年10月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時,已經77歲高齡。除此以外,格倫還保持著另一項紀錄:兩次太空飛行相隔時間最長的人,前後相隔了36年。1962年2月,格倫駕駛水星號飛船在26萬米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進行了3圈軌道飛行,歷時4小時55分23秒,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他返回地球時,美國舉行了全國性的慶祝活動,紐約以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拋彩紙歡迎儀式接待他(誰說的美國人不好面子、只重實際,從不宣揚太空科技),此時約翰·格倫的年齡為37歲。

圖片:美國首位航天員約翰·格倫在進行適應訓練

1958年10月,美國宣布執行「水星」載人航天計劃,隨之開始選拔和招收航天員,在第一批太空人選拔中,共有150名符合苛刻條件的自願者報名,經過層層篩選和考核,最後有7名通過所有檢查項目,成為美國首批太空人,幸運的約翰·格倫就是其中的一位。這七位航天員都出生於1921~1927年,執行首次任務的年齡普遍在40歲左右,普遍比蘇聯太空人大上一旬,與中國航天員年齡很接近。

美國選拔職業太空人的標準首先是必須要有本科學位,專業是工程、物理和數學三大類,學位越高越好。至少1000小時噴氣戰鬥機的飛行經驗,如果是試飛員更理想。良好健康的身體條件,對於視力、血壓和身高等有複雜要求。對年齡沒有特殊要求,不過一般飛行員飛滿一千小時的時候年齡普遍在30歲以上,再經過數年的航天員培訓,所以美國首批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年齡都在40歲左右。

我們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遴選航天員,先後選拔了數批航天員,並根據經驗使得航天員選拔成為一項系統工程。1970年7月14日,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之後不到三個月,就批准了一項關於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曙光一號」的重大計劃,文件批示為:「即著手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並開始選拔、訓練太空人」。早期航天員也是從全空軍的殲擊機飛行員裡精挑細選。

搭乘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的景海鵬將軍,年齡為50歲,這在人類航天史上太正常了,而且他是第三次進入太空,景海鵬首次執行太空任務時是42歲,是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太空最標準的年齡。

我們看一下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年齡分布:

楊利偉,神舟五號(2003年),38歲。

費俊龍,神舟六號(2005年),40歲。

聶海勝,神舟六號(2005年),41歲。

翟志剛,神舟七號(2008年),42歲。

景海鵬,神舟七號(2008年),42歲。

劉伯明,神舟七號(2008年),42歲。

景海鵬,神舟九號(2012年),46歲。

劉 洋 ,神舟九號(2012年),34歲。

劉 旺 ,神舟九號(2012年),43歲。

王亞平,神舟十號(2013年),33歲。

聶海勝,神舟十號(2013年),49歲。

張曉光,神舟十號(2013年),47歲。

景海鵬,神舟十一號(2016年),50歲。

陳冬 ,神舟十一號(2016年),38歲。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其中,陳冬、王亞平和劉洋三人屬於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其他都屬於中國第一批航天員。第二批航天員的首次飛行年齡明顯比第一批低了5歲左右,可見中國航天員隊伍已經實現新老交替完美交接。

航天員對於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要求非常嚴格,可以算是百萬裡挑一。中國首批航天員有14位,他們組成了第一個航天員大隊,他們的理論課程有58門,其中基礎課程13門,分別是載人航天工程、英語、計算機應用、解剖生理學、航天醫學、地理氣象學、高等數學、電工電子、自動控制、力學、飛船GNC(飛船制導導航和控制)、星空識別、政治理論和文化知識素養。這13門基礎課程的學習量都很大,例如《載人航天工程基礎》厚達600頁... ...

除了理論課程,還有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各種極限訓練。航天員公認的最痛苦訓練科目是離心機,也就是超重訓練,強度達到10個G,而機動性最好的戰鬥機在實戰格鬥中的極限過載也就是6G。還有個令人恐怖的項目是「寂靜與孤獨訓練」,把航天員放進一個絕對安靜的小房間裡,完全與世隔絕。未來好幾天時間,航天員一個人待在萬籟俱寂之中,沒有任何外界幹擾,沒有任何對話交談,也沒有音樂,甚至晝夜不分,而且還必須高水平地完成手上的操作任務。這種寂寞令人無法忍受,另外還附帶數日生理疲勞,航天員可能出現的恐懼、孤獨、煩躁、抑鬱等各種情緒,這都要要強健的身體和強大的心裡素質來自我調節。

圖片:航天員王亞平正在做離心機訓練。

體能訓練還包括失重訓練(也叫嘔吐訓練)、前庭功能訓練、航空飛行和跳傘、野外生存(包括寒區、海上和沙漠)訓練。這樣的超限訓練,楊利偉堅持了5年半,一共3000個學時,每晚12點後才睡覺。神舟五號首飛前,楊利偉的理論與訓練最後五次綜合考試成績分別是:99.5分,99.7分,100分,100分,100分,最終得以擔當首飛大任。而翟志剛,從1998年航天員大隊成立開始,到神七任務,熬了整整10年。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裡,等待期最長的是張曉光,從1998年加入航天員大隊直到2013年執行神舟十號任務,足足等待了15年。

說起挑選航天員,還有個細節決定成敗的心靈雞湯。1949年,15歲的加加林輟學去鋼鐵廠當了一名翻砂工,1954年考入蘇聯契卡洛夫第一軍事航校,1957年畢業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同年與瓦蓮京娜結婚。1960年被選為航天員併入黨。在最終確定首位航天員人選時,主設計師科羅廖夫發現進入飛船模擬飛行的航天大隊的數位候選航天員,只有加加林一人脫下自己的鞋子,規規矩矩的放好,然後才進入座艙,於是懂規矩會煲雞湯的加加林被科羅廖夫選中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太空人。


圖片:1962年3月,太空人加加林和妻子瓦蓮京娜參加蘇聯最高蘇維埃選舉。

圖片:中國美女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裡上太空課。

中國第二批航天員為陳冬、蔡旭哲、葉光富、湯鴻波、張陸、劉洋、王亞平共七人。其中的兩位女航天員劉洋和王亞平。以尚未執行航天任務的葉光富為例,他是地地道道的80後,1980年出生在四川省,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飛過四年戰鬥機,累計飛行時間達1100小時。2010年被中國航天員中心選拔培訓,2014年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此時葉光富34歲。

世界上的航天員都是由最優秀的空軍殲擊機飛行員選拔出來的,具有高度的飛行經驗和工科技術水平。我國選拔的航天員都是具有一千小時以上豐富飛行經驗的飛行員,如果按照每年150小時飛行時間,再加上航校學習時間,達到這個要求的大多數是30歲左右的飛行員,還需要數年的航天員專項培訓,有一些需要經過近十年的艱苦訓練,執行航天任務的時候,大多超過40歲。


一般來說成年人到四十歲的時候,他的身體生理、知識儲備、性格情商,心理穩定性,人生閱歷,團隊精神等等都能達到人生的巔峰狀態,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體面的收入、有老婆、孩子,有家庭,穩定的生活,這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強大特別重要。可以說,四十歲這個年齡在心理和專業素質上都達到了最成熟的程度。

如果上天執行任務的是二十幾歲的航天員,那麼他就需要從十幾歲就開始飛行和航天事業的訓練,這是不可能達到的,蘇聯那種為爭第一打破常規的航天員除外。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相關焦點

  • 為何中國太空人都是已婚的,不選用20多歲的未婚航天員?
    ,很多人發現我國太空遨遊的太空人平均年齡都很大,至少要有三十多歲,而且全部已婚。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國不選擇年齡更小一些,更年輕的航天員,年齡小的太空人身體素質不會更好嗎?而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也就27歲,當時蘇聯首批次培養的太空人基本都是26~28歲的年齡段,出生在1935年前後。此後蘇聯培養的數批航天員的年齡都在三十多歲以上,與中國兩批航天員的年齡相當。
  • 為什麼上太空的女太空人大多數都已婚已孕?有何危險?
    「禁止未婚女航天員上太空」,我國並沒有這樣的限制。不過,從各國選拔的太空人情況分析,可以發現未婚女性數量非常少,國家也做了很多考量。不過,這只是一個顧慮,並沒有明令禁止,我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執行太空任務時已婚未孕,說明這項限制最終並沒有執行。那麼太空任務為何對於未婚未孕的女性「區別對待」呢?下面我們來聊聊:宇宙高能射線宇宙天體的演化,恆星聚變都會發出大量高能射線,這些能量能夠輕鬆改變構成一切物質的分子原子結構,意味著穩定的生命結構難以維持。
  • 為何女太空人大多要求已婚已育?太空有何危險,是否影響女性生育
    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58名女太空人上太空,但是仔細查閱她們的資料,會發現這樣一個特徵:年齡大多在30歲-35歲之間,90%以上的女太空人已婚已育。雖然說國際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女太空人上太空要已婚已育,但在選拔女太空人的時候,國家更傾向於那些已婚已育的女性。為何女太空人大多要求已婚已育?太空有何危險,是否會影響女性生育?
  • 為什麼選女航天員最好是選已婚的?
    而且女航天員的結婚對象一般也是國家的人,這樣一來一家人都是國家的人,也會讓女航天員沒有了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去;另外,生理上成熟也可以檢驗人類經歷過太空生活後,再回到地面上是否還可以進行生育等活動,為日後太空探索提供更加寶貴的經驗。
  • 女太空人為何可以生養後代?
    在她以前,因為天外飛行對體力、智力和天外路徑中的不確定和危險性等,使得太空人這個職業只屬於男性。但是捷列什科娃衝破了這個先例,而她第一次實施天外職責時只有26歲,甚至於未婚狀況。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流言,認為未婚的女性不行實施天外職責。據說原因是因為天空中有好多輻射,未婚的女性承擔過量輻射時,會導致體內的卵細胞變異,生養的小孩不康健。所以最佳選用已婚已育的女性,這樣就沒有生養的煩惱。
  •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所以,從現實的例子我們很明顯就能發現,未婚未育明顯不是選擇女性太空人的一個重要標準。當然,如果有生育過的女性也要求必須是順產的,因為在做航天員的體質篩查的時候身體是不能有任何傷口的。如果有傷口的話,那麼一開始就會被淘汰了。那為什麼已婚已育卻會是一個參考呢?
  • 女太空人有何要求?為何大多數登上太空的女太空人,都已婚已孕?
    2020-11-25 10:58:35 來源: 三山星座 舉報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運送了太空人成功進入太空
  •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2003年,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搭載著神舟五號飛船飛向太空並順利返航,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崛起。迄今為止,除了楊利偉之外,中國先後共有12位太空人登上太空,其中還有一位女性,可以說在中國所有偉大的太空人中,女太空人是最令人值得敬佩的。
  • 我國女航天員選拔是否要求必須已婚生育過?
    不拐彎抹角,我國在選拔女航天員的時候,根本沒有哪個條款要求必須已婚已育,多年以前,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相關負責人就曾經明確表示過這一點,只是不知道怎麼到現在還有人把女航天員少的主要原因歸咎於這條要求。而且,大家也只需要從我國女航天員被正式確認身份的時候,到底是不是處於已婚已育狀態就知道了!
  • 女太空人飛天后禁止生育?科學家站出來闢謠,真相原來如此
    從1992年中國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截止至今,中國累計將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洋、劉旺、張曉光、王亞平、陳冬等一共11名航天員成功送上太空,他們無不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英雄。
  • 為何男人都愛和已婚女人出軌?原因很簡單,也很自私
    比起未婚女孩,已婚女人反而成為了男人出軌的首選對象,明明年輕女孩更加具有吸引力,並且帶來的傷害性更小,為什麼男人會做出這種反常的選擇呢?其實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1、未婚女孩風險更大其實男人出軌不過是圖一個新鮮,他們只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婚姻生活,所以想要為自己的生活找點樂子。就如同吃慣了家常便飯,偶爾也想要吃一次店裡的飯菜,但是大家的最終選擇依然是家常便飯。
  • 美國小學教師可以成為航天員,為何中國航天員都是飛行員?
    自2003年起,我國進行了一系列載人航天,總共將十多人次太空人送入太空,驗證在軌飛行、飛船短期駐留、艙外行走、交匯對接、空間站實驗艙中長期駐留試驗。掌握了載人航天的關鍵技術,自2016年後,我國載人航天告一段落。
  • 航天員必須已婚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沒有生育就上太空?這個問題反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只有生育過孩子的女太空人才能進入太空,但實際上航天員選拔並沒有這方面的硬性指標。太空人的選拔條件極其苛刻,可謂是萬中選一,需要有基本的文化程度,其次要有長時間的飛行經歷,第三點要在醫學檢查上達標,例如不能有心血管疾病,第四點必須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逆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航天員都是從飛行員裡進行選拔,因為飛行員可以滿足航天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但還會有其他方面更嚴格的選拔條件。
  • 中國女航天員需要哪些條件?須通過三大關卡,還必須生過孩子?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州九號飛船成功發射,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和另外兩名男航天員一起,搭載神州九號飛船進入太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名叫劉洋,也是世界上第57位進入太空的女性。眾所周知,每個國家對於航天員的選拔是極為苛刻的,在選拔女航天員時的要求甚至比男航天員還要嚴格。據了解,我國選拔女航天員必須要符合三個選拔條件。第一是身體條件,航天員需要有堅定的意志、端正的五官,身體健康強壯、能夠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
  • 為何中國的航天員被稱為航天英雄?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近日,中國航天員宣傳片震撼發布,從神舟五號首飛成功到神舟十一號問鼎蒼穹,從楊利偉隻身上天到翟志剛太空漫步,中國航天英雄們用自己的行動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成功。有人問,為何中國的航天員被稱為航天英雄?
  •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全球連線: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中國航天員  新華社記者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 航天知識:中國太空人為什麼叫航天員?
    太空人,或稱航天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裡(50英裡)的人被稱為太空人(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裡。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
  • 2012年中國首位女太空人登天歸來,兩年後產女,生活美滿幸福
    我國自1956年開始現代火箭的研究工作,從火箭、到衛星、再到載人航天飛船,中國的航空事業伴隨科技進步,迅速發展。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首無人實驗飛船發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載人飛船「神舟5號」搭載我國第一代航天員38歲的楊利偉飛上太空。
  • 神舟九號女航天員劉洋完成任務後,為何音訊全無?她如今怎樣?
    作為中國航天史上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劉洋為中國乃至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但她從神舟九號飛船下地之後為何杳無消息了呢?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這位偉大的女性,想知道她現在過得怎麼樣?艱苦的航天訓練和太空旅程是不是影響了她的身體健康?
  • 為何楊利偉上天帶了槍?蘇聯航天員慘痛教訓,全世界都引以為戒
    2003年10月15日,中國太空人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事業中的一座裡程碑,象徵著我們國家航天事業開啟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圖為航天員楊利偉雖然此次順利的飛入太空之中,但誰都知道,這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尤其是作為太空人的楊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