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乘飛車上天,被世界尊為「航天始祖」,月球環形山以他命名

2020-11-19 日月風

前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在各個領域都出現過很多傑出人物。也從不缺少徵服自然、探索宇宙的勇氣。時至今日,若是問中國的飛天第一人是誰,大家會毫不猶豫喊出一個民族英雄的名字,那就是楊利偉。

其實華夏民族在很早就有飛天的夢想,而且這夢想做得比地球上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早。世界上很多「飛天史上的第一」都是在華夏民族中出現的。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航天史上的「世界第一」。


中國古代那些「航天領域的第一人」

一、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開創了全人類的飛天夢。有人說這只是神話,但是神話往往就是思想的影子,嫦娥為什麼會奔月,不去別的星球?而現在人類登臨的也只是月球。是巧合嗎?當然不是了,古人的智慧和探索宇宙奧秘興趣一點也不比現代人低。

二、記載在《墨子·魯問》中春秋時期的公輸般(魯班)製造的「木鵲」就是世界最早的「飛行器」。據說可以飛三天而不落。有人或者說這只是傳說而已,若這個是傳說,那麼東漢的張衡、唐代的韓志呢?他們也都製作了類似簡單的飛行器。所以若論飛行器,中國首創那是當之無愧的!

三、記載於《漢書》裡的西漢時期的偵察兵無名氏,就是世界上翼裝飛行第一人。他可以雙腳跳起飛行數百步。相傳王莽不信,要眼見為實。結果無名氏當場穿戴表演,令眾人驚嘆。可惜的是王莽認為這是華而不實,不予推廣重用。就這樣。這項古代的「翼裝飛行」技術,就被封建統治者給扼殺了。

四、記載於《宋史·兵志》裡的北宋初期的馮繼升,是研製火箭第一人。為什麼沒有說他是發明火箭的第一人。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宋朝初期的火箭在三國時期就有類似的應用。其二在《宋史》裡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實際上到了宋朝中葉,才出現了一種名叫「地老鼠」的「煙花」。其製造原理類似於現代火箭。這種發明應該是大眾的智慧。只是史上只有馮繼升有記載而已。

其實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少針對飛天的夢想與構思。比如說《山海經》、《列仙傳》裡記載的駕龍御鶴等借物飛行。雖是神話,但是可以看出古人的飛天構思是準確無誤的,人類必須要藉助外力才可以飛行的。再比如在晉代《博物志》裡記載的「飛車」。都足以證明先人的智慧和夢想。

這些智慧和發明,雖然在古代多被認為是取巧之術,華而不實,沒有被應用和重視。甚至有些發明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並不等於它們不存在。到了明代,華夏民族又出了一位把飛天夢想付諸於實踐的大英雄,他就是陶成道。

世界航天始祖:陶成道

陶成道原名叫做陶廣義,又被稱為「萬戶」。元末明初浙江人。「有道」是朱元璋賜給他的名。「萬戶」是朱元璋沿襲元制賜給他軍制爵位。在近代,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明代中國人的名字「萬戶」命名。陶廣義是世界上公認「真正的航天始祖」!

陶成道的故事在歷史上也頗為傳奇,錢學森就曾以他為例講過有關他的故事。在元朝末年,天下紛亂,各地義軍揭竿而起,作為當時超級火器專家的陶廣義,曾幫助朱元璋在歷次戰事中屢獲奇功,克敵無數。 朱元璋為了表達對他謝意,借用元朝的軍制,親授他為「萬戶」。

其實在明朝建立後並沒有「萬戶」之爵。應該是朱元璋是打下天下之前對他賜封。在古代,被封為「萬戶」,那不是很牛,而是太牛了。這個軍制爵位可了不得,自己可以有自己獨立封地,可以自行支配經濟、律法、稅賦,不用上繳。即使封疆大吏見到他也要低三分。一般存在於開國時期,太平時期幾乎沒有這種賜封。

陶廣義成長於富足家庭,雖飽讀詩書,但卻酷愛木工。自己特別喜歡親手研究、製作各種器具。屬於那種能工巧匠類型。他還特愛搞科學實驗,有很強的實踐精神。在那個時代道教盛行,人們都期望羽化成仙,所以煉丹成為當時時尚青年的追求。

煉丹是一項很高難的技術。各種化學原料一大堆,什麼鉛、參、汞還有丹砂、硫磺等等吧,把這些東西加熱催化,可想而知,是極容易引起爆炸的。而狂熱的煉丹者陶成道在某次的煉丹實踐中,就發生一場爆炸。但是能人就是能人,陶成道大難不死之後,通過這次爆炸,他居然自我摸索鑽研、自學成才,弄懂了火藥的應用原理。

陶廣義還利用木工的好手藝,做出一支類似火銃的發射器。雖然很粗笨,但是卻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估計打個鳥應該不在話下。也許是當時滿腔熱血,也許是元末統治太過殘暴。總之吧,陶成道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毅然走上保家衛國,反抗暴元的隊伍之中。

陶廣義心靈手巧,並且喜歡親力親為,在軍中改造了一系列的戰鬥武器,刀劍、火器無所不包。堪稱當時明軍的武器專家。他的奇能讓明軍攻無不克,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並對他多次封賞。除了朱元璋欣賞之外,還有一位叫做班背的大將軍也非常重視他,把他請調到武器庫,讓他盡展所長,專心從事武器研發。

只可惜的是,這位班背將軍性情耿直,被權貴奸臣陷害。即將殺頭。遇難前,這位將軍把畢生研究火箭的論述手記,交到陶廣義的手上。並滿懷期待,希望陶廣義能繼承他的遺志,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飛天夢想。

原來這個班背將軍不但是一個火箭迷,也是狂熱的飛天夢想者。英雄相惜,委以重託。陶廣義為了完成班背將軍的遺願,再加上班背將軍的著作見解獨到,不但引起了自己的興趣,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啟發,陶成道自此走上研製火箭之途。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鑽研。晚年的陶廣義終於研究出獨一無二的飛龍火箭。射程能達到一千多米。在那個時代一千米已經是破記錄、了不起的成就了。在此期間,陶廣義還經常觀察高空景象,並加以分析,做出很詳盡的觀測記錄。

陶廣義覺得經過這麼多年努力,應該是時候實現班背將軍的飛天夢了。說不準自己還可以搭乘火箭和嫦娥姐姐近距離地問候一下。故而有一天,晚年的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期待。坐入飛車(蛇形),裝置好火箭(47枚),雙手各握一架風箏。並吩咐手下,點燃最底層的火箭。

陶廣義為什麼手持兩個風箏呢?現在猜測,他可能是想利用這兩個風箏,安然回到地面,類似現在的降落傘功能。事實求是地說,以現在知識來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在那個時代,能有此構思,陶廣義的智慧真的非常了不得。

在火箭點燃之前,手下曾心情沉重地提醒陶廣義,如若飛天失敗就會失去性命。而陶廣義卻凜然無懼,豪邁聲稱即使死也要圓千百年來中華的飛天夢想,為後世子孫探一條飛天之路。手下沒辦法,只好按照他的吩咐,點燃了飛車上第一排火箭。飛車隨著烈焰煙塵,在轟隆聲中,徐徐升空。

其時還有很多看熱鬧的人群,看到飛車升空,高聲歡呼。可是,隨著另一排火箭點燃,天空傳來了一聲巨響。悲劇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蛇形飛車燃起了熊熊火焰,而陶廣義卻從車上跌落下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手裡還緊緊地握著那兩架著火的風箏!就這樣英雄陶廣義永遠的長眠在鮮花盛開的萬家山上!

小結:

以上就是中華民族在人類航天史上的幾位世界第一。其中陶成道故事最為感人。雖然他並沒有成功,但是,他為實現夢想敢於實踐,敢於問鼎長天的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卻得到世界的尊重和認可。他也成為世界公認的「航天始祖」!

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由此而衍生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也是無比獨特和強大的。雖然鴉片戰爭以後,我們的科技航天事業曾一度落後,以至於倍受欺凌。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個擁有無窮智慧、自強不息的民族。

前有陶成道敢於探天,後有楊利偉成功圓夢。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強國夢正在逐一實現。中國必將繁榮昌盛,巍然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取得更為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往期回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萬戶:「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月球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14世紀的明朝,據說出現了中國「用火箭載人升天」的第一人。 他叫萬戶。 實際上,對於璀璨耀眼的中國歷史來說,「火箭」這個詞語並不陌生。
  • 人類的航天始祖:元末明初的萬戶飛天
    而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古代通過肉眼和簡單的儀器對月球進行觀察,但許多記載和猜測卻在現代被證實。比如唐朝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有一位月球人穿越到地球,他還說月球是一個球體,上面凹凸不平,月亮的光是折射太陽的,這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科幻小說,卻能夠推測出月球的特徵,古人智慧真是高!
  • 月球上,中國被國際組織接納並命名的六位大神,你都認識嗎?
    他是東漢時期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河南南陽人。除了地動儀,他還有一個發明叫渾天儀,渾天儀是用來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授予命名張衡環形山(另外,多說一點,1977年還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這座環形山位於月球背面的北半球上,也是一個隕石撞擊坑。這坑直徑為42公裡,深2.2公裡,環形山高出月表1050米。不要多想了,在地球上是看不見這座環形山的。
  • 嫦娥號探月為國爭光,最早探索太空的中國與美蘇航天技術哪家強?
    為了紀念萬戶的功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將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環形山"。此環形山的月面坐標:西經138度,南緯9.5度。目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除了萬戶環形山外還有四座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它們是石申環形山、張衡環形山、祖衝之環形山和郭守敬環形山。近期的中國發生了一件極其振奮人心的事——嫦娥5號成功發射!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合影顯示,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成新月狀。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那麼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是誰呢
    合影顯示,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成新月狀。目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其實,我國的航天探索早在明朝,就有人付諸實踐了,儘管當時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升空的水平,最終失敗了,但是,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航天夢想第一人」,那麼他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打算怎樣來實現升空的夢想的呢?
  • 600年前的明朝,他便開始火箭載人航天了,被朱元璋封「萬戶」
    緊接著又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以及2003第一艘載人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在世界舞臺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一直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一名叫陶成道的浙江人,他破天荒用47個自製的火箭,和2隻大風箏,把自己推上了天空之中。這比1921年羅伯特•戈達德研製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都早了500多年。
  • 從《天問》說起,看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和航天精神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約14世紀晚期明朝的時候,有一名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上面,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自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發生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 明朝火箭技術有多強?萬戶為何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在四十餘年前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眾多天文學家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山,以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在許多航天史著作中,明朝人萬戶也都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之所以能夠做出這等壯舉,首先源自他所處的時代。可以說,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明朝的火箭技術都領先於世界。
  • 腦洞大開:燃燒多少個月餅才能把嫦娥送上天
    人類一直對於上天、登月抱有浪漫幻想。世界航天第一人是明朝的萬戶,本名陶成道。他設想藉助火箭的推力,再讓風箏借風飛起。但是不幸的是,火箭爆炸,陶成道隨著火箭一起灰飛煙滅。雖然他的死亡宣告了失敗,但是他的創舉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被稱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他,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陶成道不是第一個為航天事業獻出生命的人,人類不會因為死亡而停止對航天航空的探索。美國為實現載人登月,作出了包含三個階段的計劃。
  • 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有27個都是什麼 月球命名規則你了解多少
    例如月球上最大的山脈—— 亞平寧山是由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以他的家鄉命名;嫦娥五號這次去的風暴海洋是由義大利的天文學家裡喬利,命名的呂姆克山是以德國天文學家呂姆克命名的。   月球上的許多地方都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月球正面的哥白尼環形山和克卜勒環形山。月球背面有馮卡門環形山,美國以阿波羅任務命名的環形山,前蘇聯以太空人加加林,命名的環形山等等。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張衡、祖衝之、郭守敬、沈括等。1990年,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的傑出貢獻,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編號為「2752」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此後,一批小行星陸續以當代傑出科學家,如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數學家陳景潤,水稻專家袁隆平等命名。
  • 新聞資料:人類太空探索歷程從中國明朝開始
    世界上最早進行載人航天技術實踐的,是中國明朝的萬戶(又名萬福)。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竄天猴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藉助火藥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儘管這次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世界第一人。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的名字命名。  1903年,在科尼島開設了第一家月亮公園。
  • 忒伊亞,太陽系過去的一顆行星(月球來源)撞擊形成現今的月球
    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名叫萬戶的官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點燃了椅背上的47支火箭——在這位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有記錄的航天事業實踐者粉身碎骨600多年之後,月球上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這些年人類重返月球又興起熱潮。可見人們對月球的痴迷程度只增不減,而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月球 亮度 輻射紋 環形山 近地點 第谷 漫畫 潮汐力 地貌-社會...
    第谷環形山露臉  記者在浮山看到,與上個月的滿月相比,昨晚的月亮視直徑幾乎大了一個小指的寬度,隱隱約約還能看見月球邊緣坑坑窪窪的地貌。記者使用市天文協會焦距兩米的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的光亮幾乎讓人無法通過望遠鏡直視,待眼睛逐漸適應了刺目的亮度,月球上的地形讓人感到震撼。
  • 原來中國人早就「登上」了月球背面,有這五位古代先驅者
    嫦娥四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不過中國人早已以其他方式"登上"了月球背面。在天文界,經常以天文學家、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發現的小行星、月球上的環形山等等。而在月球背面,就有五座以中國人命名的環形山。他們分別是戰國時代天文學家石申、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南北朝天文學家祖衝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和明代的航天嘗試人萬戶。
  • 第一個飛上天的人後來怎麼樣了?盤點你不知道的世界第一人
    有這麼一句話,人們只會記得住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而不會去關注第二個人,但事實並不一定是這樣,不是所有領域的number 1都會被關注,咱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各領域的第一人,說不定會有驚喜哦。對於中國來說,蔡倫是真正的發展了造紙術,把原本西漢時期的造紙經驗總結髮展,嘗試不同材料,最終他帶領工人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東西造出了第一張質量較高的紙。二.第一個飛天的人這裡說的飛天,不是說的人類的航天事業,而是說古代人們對於上天的嘗試。明朝有個人大家都叫他萬戶,其實,萬戶是一個官職,不是他的本名,他叫陶成道,曾經被朱元璋封過萬戶。
  • 一言不合就上天,科幻電影裡的飛車出行離我們還有多久
    空中飛行計程車的到來會離我們更近今年1月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上,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Hyundai)和優步(Uber)推出了一款大型飛行汽車模型,旨在為UberUber表示,今年將會對垂直起降車輛開始測試,並且示範飛行,預計三年後將正式在達拉斯、墨爾本和洛杉磯開始飛行計程車服務,目標是使飛行計程車比擁有乘用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