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亮度 輻射紋 環形山 近地點 第谷 漫畫 潮汐力 地貌-社會...

2020-11-23 東方網

  35.3萬公裡,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距離,但對於月球與地球之間來說,這不僅是今年全年,也是近十幾年來兩者相距最近的了。昨晚6時50分,在太陽落入地平線的同時,一輪圓月開始從東北方慢慢升起,由於月亮運行到了35.3萬公裡的近地點,使得它在地景的陪襯下顯得格外大,而隨著月亮地平高度的不斷升高,月亮的光芒也變得越來越奪目。許多市民在海邊、在山下、在自家陽臺上欣賞到了這難得的一輪滿月。

  第谷環形山露臉

  記者在浮山看到,與上個月的滿月相比,昨晚的月亮視直徑幾乎大了一個小指的寬度,隱隱約約還能看見月球邊緣坑坑窪窪的地貌。記者使用市天文協會焦距兩米的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的光亮幾乎讓人無法通過望遠鏡直視,待眼睛逐漸適應了刺目的亮度,月球上的地形讓人感到震撼。「在望遠鏡中,最明顯的莫過於一個巨大的環形山,以及周邊呈放射狀的條紋狀地形。」天文協會理事房昆介紹,這個環形山以著名天文學家第谷的名字命名,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之一,周邊的輻射狀地貌名叫輻射紋,是巨型隕石砸落到月球上後,隨第谷環形山同時出現的衝擊波所造成,是滿月時最壯觀的觀測地形。而隨後,記者又在專家的建議下使用家用雙筒望遠鏡觀察已經升得很高的月亮,第谷環形山的地形同樣非常清晰地呈現在視場中,讓人有種太空漫步的感覺。

月升月落時最美

  「中午11時35分,月相達到滿月,呈最圓狀態;12時,月球又恰巧到達近地點,此時月球距離地球為全年最近時刻,所以月亮的視直徑最大。」市觀象臺臺長孫立南介紹說,由於月球的橢圓形軌道,滿月的大小不斷發生變化。在這條軌道上,近地點上的地月距離比遠地點上的地月距離相差約5萬公裡。昨日,處於近地點的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將比往常更近,只有35.3萬公裡,是今年全年地月距離最近的一天,月亮比全年其它月份的滿月大14%,亮度高出30%。同時,隨著月球靠近地球,對地球產生的潮汐力也將增強,達到近地點時比平常高出42%。

  「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月亮初升和月落之前,是最迷人的時刻。」孫立南說,這是因為此時的月亮靠近地平線,在樹木、建築等地面景觀的襯託下,低懸的月球看上去更大,讓人的錯覺與真實混雜在一起,如夢如幻。

相關焦點

  • 既然有潮汐力的存在,這兩顆星球曾經是如何能靠得那麼近?
    不過和這些等待人類去探尋的古老物質不同,月球上有一種可以直接對地球產生影響的環形山,這就是擁有輻射紋的環形山,雖然這些環形山的本身規模並不大,但是它們拋射的力量卻非常大,它們向四周拋射的塵埃狀物質一般都長達幾百公裡,這就是——「輻射紋」。
  • 月面的地形:環形山、月海等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 )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一米)。
  • 月球土地的那些事兒:月球地形概況
    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釐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佔月面表面積的 7-10%。環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學家或其他學者的名字命名, 月球背面有4座環形山,分別以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石申、張衡、祖衝之、郭守敬命名。
  • 月球表面的地形
    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1.環形山  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環形山的中間,地勢低平,有的還分布著小的山峰。環形山的內側比較陡峭,外側較平緩。
  • 資料圖:月球表面的地形
    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1.環形山  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
  • 月球、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影響
    >01月球對地球的潮汐力如下圖,一個單位質量的物體在地球表面的P點,P到月球的距離為L,地球中心為O,半徑為R,質量為M,地月中心距為r,PO與r的夾角為第一項類似於其含義是整個地球受到月球的引力在地球半徑R上的分量,是地球上所有物質都受到的一個力,不是潮汐力。
  • 什麼是環形山?觀察一下月球!
    那時,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什麼是月海和環形山球上方的一個大的暗區,它相對平坦。他懷疑它必定是月球上的海洋,所以它被稱為「海洋」,它一直被使用到現在。事實上,月球不是大海,而是月球上相對較低的平原。隕石坑大多以科學家命名,例如瀑布穀0.61776伽利略隕石坑、牛頓隕石坑、愛因斯坦隕石坑。當月球遠離月球並繞地球軌道運行時,它會在地球上產生潮汐引力,引起地球上海水的波動。同樣,地球也可以在月球上產生潮汐引力,並且兩者相互作用。這兩個潮汐摩擦正在減緩地球的旋轉速度,導致地球變形和質量分布發生變化。
  • 月球的自轉和潮汐現象
    太陽系的衛星為什麼否普遍存在一樣的周期現象,可能因為衛星距離行星比較近,地球引力對月球產生鎖定,月球有月殼,月幔,月核,月核在月球的中心位置,地球引力的牽引,導致月球的月核偏向地球。或許,月球根本不存在自轉,而是地球引力鎖定了月球永遠一面朝向地球。
  • 關於月球,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以及採訪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類腦、中國聲谷、本源量子、國儀量子、中盛溯源、華米科技、Arm物聯網創新中心、美亞光電、科大國創等國內一流高科技公司、上市公司。超級月亮是近年來西方非天文專業的流行術語,是一種新月或滿月時月亮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根據最初定義,滿月或新月必須在其最接近地球的90%範圍內才能被稱為超級月亮。也就是說,以遠地點和近地點的距離差為總長度,此長度的10%加上近地點所得的值,若地月距離介於此值和近地點之間即稱之為超級月亮。實際上如果從月球和地球的中心測量,在224865英裡或361885公裡(或更小)內的滿月或新月都是超級月亮。
  • 天文學家批判太空探險家進入月球背面
    概念介紹:【月球背面】在地-月系統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轉逐漸減緩,最終導致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此後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從地球上始終不能完全看見月球的另一面(背面僅有18%可因天秤動和視差而被觀測),因此被稱為月球背面。
  • 細說潮汐力產生的種種現象,探索月球和地球本身的秘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月球自轉的速度其實要比現在快很多的,而現在的月球一個月就繞著地球轉一圈,我們知道潮汐力的本質是整個月球上的不同位置,受到地球上的引力會不一樣,引力不一樣會導致什麼後果呢?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如果把月球當成一個整體的話,我們來看看它會有什麼效果。
  • 去月球必打卡的5個網紅景點
    月球表面雖然沒有風霜雪雨和江河湖海的秀麗風光,但那裡有廣袤的月海、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重疊的撞擊坑、神奇的「月球噴泉」,別有一番壯闊動人心弦。在風暴洋中聳立著眾多環形山,面積比較大的有中東部的哥白尼環形山、中部的克卜勒環形山和北部的阿里斯塔克環形山,它們有著明亮而狹長的輻射紋。科學家們推測,輻射紋是大的隕石撞擊月表後拋出的巖石和粉末回落到月面形成的,因為其對陽光的反射較強,所以看上去格外明亮。前不久,我國「嫦娥五號」著陸於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 來自太陽和月球的禮物——太陽風和潮汐
    這些預測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太陽和月球的排列、潮汐的相位和振幅(深海中的潮汐模式)、海洋的無潮系統、海岸線的形狀和近岸水深測量(測深學)。然而,它們只是預報,潮汐的實際時間和高度會受風和大氣壓力的影響。一些海岸線每天都會經歷近乎相等的高潮和低潮這兩個半日潮。其他地點每天只經歷一次高潮和低潮。「混合潮」 - 每天兩次不均勻潮汐,或者一種高潮或者一種低潮也是有可能的。
  • 月球到底有沒有自轉,這種被潮汐鎖定的星球是獨特現象嗎?
    月球背著地球的一面就要難看多了,因為那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就像一個張長滿了大麻子的臉。這是因為在地月形成早期,曾經遭受到一段很長時間的隕石隕星雨轟擊,而地月相互保護,在月球面向地球的正面,被地球龐大的身軀擋住了大部分攻擊的隕石,而月球背面就只能光禿禿的遭受轟擊了,就留下了遍布整個後腦勺大大小小被轟擊的環形山和坑洞。潮汐力是引力的副產品,最終是潮汐鎖定。
  • 【地震特輯】月球「近地點」將引發超級強震?
    和很多天體的運行軌道一樣,月球圍繞地球運動的相對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月球在繞地公轉時,與地球的距離並非固定不變的。月球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那點我們稱為「近地點」,反之則是「遠地點」。月球每繞地球旋轉一圈,都會經過一次近地點一次遠地點。據測量,月球位於近地點時,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6.3萬千米,而位於遠地點時,平均距離為40.6萬千米,兩者相差達到10.41%。
  • 如果月球沒有被潮汐鎖定地球引力對月球造成的潮汐隆起是會移動的
    ,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月球的鼓包偏離地月質點連線,雖然偏離的程度很小,因為這個鼓包離地球比較近所受到的引力比較大,小範圍的偏離會使得地球給月球的引力造成了一個轉動力距。,那月球上被吸出來的鼓包就會被月球的自轉帶的偏離地月質點連線,那麼地球給鼓包的力距就會迫使月球的自轉做出改變,以使得月球上的這個鼓包一直朝向自己,月球自轉太慢的話,鼓包滯後了,力距就會加速,月球自轉太快的話,鼓包被帶的超前了,力距就會減速,日積月累,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就會越來越接近,最終相同,月亮就進入了潮汐鎖定的狀態只有一面面向地球。
  • 天文望遠鏡裡的月球表面全是環形山,我們還會覺得月亮很美嗎?
    因為月球上全是坑坑窪窪的表面,我們現在說一個人的皮膚不好全是痘痘痘印就會說這是月球表面。1609年的時候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月亮發現月亮上的高山和深谷,這些就是構成人們聯想的真正月球表面,月球上還有很多的環形山。夜晚我們有條件使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亮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月球上山嶺起伏的地表好像被光和影蜿蜒雕刻而成的一樣。
  • 6日中午將出現超級月亮:亮度高出平時16%(圖)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9日清晨,俄羅斯聖彼得堡保羅教堂頂部的天使風向標映襯著背後的月亮中新網5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消息稱,今年的「超級月亮」將在美國東部時間時間5月5日23時35分(北京時間6日12時35分)出現,本次「超級月亮」的亮度較平時高出16%。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在經過6天的飛行之後,12月12日就來到了月球附近,並且實施了近月點「太空剎車「,並成功被月球的引力捕獲,進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公裡的環月軌道。2018年12月30日,在地面工作人員的遙控下,嫦娥四號又實施「太空剎車」,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公裡的環月軌道,成功進入近月點高度約15公裡、遠月點高度約100公裡的橢圓環月軌道,為擇機著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