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1.環形山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環形山的中間,地勢低平,有的還分布著小的山峰。環形山的內側比較陡峭,外側較平緩。有些環形山的周圍,向外輻射出許多明亮的條紋。月球上的環形山,大多是用著名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哥白尼、克卜勒、牛頓、柏拉圖、第谷、祖衝之、張衡等環形山。
在月球上環形山的數量非常多,總數達5萬多個。環形山的大小差別很大。較大的環形山直徑達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徑則在1千米以下。在月球的正面,直徑超過1千米的環形山,就有33000個以上。其中,直徑超過100千米的約有40個。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達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是月球上最大的環形山。月球正面的第谷、哥白尼、克卜勒等環形山,周圍都有很明顯的輻射條紋。特別是位於南半球的第谷環形山,周圍的輻射條紋最為壯觀,數量多達100多條。其中最長的一條長達1800千米,一直延伸到北半球的澄海。在地球上,即使用最普通的望遠鏡,也能清晰地觀察到那些較大的輻射條紋。
2.月海月球表面那些相對平坦的陰暗區稱為月海,共有22個。雖然稱為「海」,但裡面一滴水沒有,真是名不副實。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約佔整個半球面積的一半,且在北半球特別顯著。月海都有命名。最大的一個月海稱為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是九個法國面積的總和;其次是雨海,面積88萬平方千米。月球背面月海很少,僅有莫斯科海、東海和智海等。但是,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徑為50千米左右的巨大圓形凹地,其形狀和大小可以與月海相比,與月海不同的是,其寬闊坑底沒有黑色的熔巖物質充填,這種凹地稱為類月海。
大多數月海呈圓形或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湖」,地形與海類似。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沼和灣其實沒什麼區別。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比較低的海(如雨海),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海反射太陽光的返照率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顯得比較暗。
3.月陸和山脈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它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根據同位素測定,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環形山外,還有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其中最長的山脈是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月球上也有些峻岭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相仿,最高的山峰也不過9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上的有200個。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在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為「月塹」。
4.月面輻射紋月面上的環形山常帶有美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亮帶,亮帶可以直穿月球上的山脈、月海或環形山。輻射紋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是哥白尼環形山和克卜勒環形山。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約有50個。
5.月谷月面上一些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稱為月谷,它們中有的綿延幾百米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寬大的月谷主要在月陸上比較平坦的地區,窄小的月谷(又稱為月溪)到處都有。最大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大月谷,長130千米,寬10~12千米,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
科學家認為,塑造月球表面形態的主要因素是:小型宇宙天體物質(如小行星、彗星、流星等)衝擊、熔巖噴發,以及劇烈的溫度變化、太陽風的不斷衝擊等。月球誕生的時間與地球一樣,大約在46億年前。月球誕生後,由於小行星轟擊月面,形成了月海。而大量隕星對月面的撞擊,形成了數量繁多的環形山。 (來源:中國公眾科技網)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