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20-10-08 細品創意

我們大多數人永遠無法接觸到月球的外殼,但是桌面空間公司的一個新項目讓人們假裝他們把覆蓋隕石坑的衛星的一小部分放在桌子上或掛在牆上。根據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數據設計,月球表面是一塊方形的波特蘭混凝土,它是天然的氣泡,形成脊狀和凹陷,模仿隕石造成的裂縫。

這個天文項目是為了紀念人類登上月球的第一步。「阿波羅第一次登陸是在50年前。利用從美國宇航局檔案中提取的數字文件,法國設計工作室哈羅設計了一個複製月球表面真實拓撲結構的表格。阿波羅11號的桌子上有一塊雕刻的玻璃纖維板,形狀像月球隕石坑。覆蓋這一厚的部分是一層樹脂,它可以讓人充分看到它的凹陷和裂縫,同時提供覆蓋不平坦的地形。黃銅和鋁合金的腳部也向阿波羅的許多任務致敬,這些部件使登月艙最初的著陸平臺實現了現代旋轉。





相關焦點

  • 看到「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照片,成功揭開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紗!
    看到「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照片,成功揭開了月球表面的神秘面紗!宇宙是浩瀚無垠的,人類探索了這麼多年,對它的了解也不過是皮毛。人類自認為地球在宇宙中非常巨大,可當人類真正進入太空的時候,才發現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萬顆比地球大的星球。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表面布滿了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萬千米,直徑大約是地球的30倍。,月球的背面簡直就是一個禁區,因為有我們肉眼去觀測月球的時候,似乎就只能看到月球上60%的面積,而40%在地球上是無法看到的,也就是所謂的禁區,而我國就率先打破了這個禁區,並成功的發射了嫦娥4號,成功的登陸了月球的背面,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先河。
  • 月球土壤和巖石樣品這樣被帶回地球 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照片由510所提供與月面極高真空的環境相比較,地球表面包裹著大氣層,大氣環境中不僅有氣體成分,還漂浮著各種固體顆粒,如果月球樣品接觸到大氣中的這些物質,就會造成汙染,導致月球樣品科研價值大打折扣。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嫦娥五號還有510所研製的另一個核心載荷——月塵帶電測量儀,將揭開月塵飛揚的秘密。這是自美國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面的帶電塵埃進行直接測量。
  • 嫦娥四號「掘月三尺」,掀起月球的神秘面紗,探索月壤的秘密
    ,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太空飛行器,中國科技登陸月球,目的就是為了探尋月球的秘密。嫦娥四號「掘月三尺」,掀起月球的神秘面紗,探索月壤的秘密!,緩緩從著陸器上面行駛出來,開始了它的工作,在月球表面上的巡視工作,玉兔二號的行駛,在月球北面留下了一道醒目的車轍。
  • 嫦娥四號月球工作突破六百天: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8月26日消息,截至今天,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共完成21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8月25日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519.29米。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 科學家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神秘面紗
    中新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次創造一項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嫦娥四號任務,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這也是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
  • 神秘物態在月球表面無規律地遊走
    這名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奇異的陰影物態在月球表面上出現並且行進的畫面,他聲稱,這種不明物態在月球表面出現的目擊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年前。據稱,這段視頻拍攝於近日研究人員對月球的觀測的過程中,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團奇怪的球形的陰影在月球表面無規則地移動,其移動快速且體積巨大。發現該不明物態的研究者指出,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種陰影並不是因為太陽的光線被阻擋而產生的,事實上,它很有可能本身就是一種半透明狀的黑色物態結構。
  • 嫦娥四號再立新功,揭開月球背面淺層地表結構的神秘面紗!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這個夢不僅實現了,還對月球進行了很多的深入的研究。在對月球的探索中,我國後來居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底部成功著陸。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這在月球探索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中國月球車在神秘的月球遠地表面的探測
    簡介:從嫦娥四號上下來的玉兔2號成功獲得了關於月球的一些新東西。(Image: © CNSA) 中國的遠地月球任務已經把它創造歷史的目光轉到了地下。嫦娥4號太空飛行器在2019年1月2日,在115英裡寬(186公裡)的馮卡曼火山口著陸,進行第一次探查,曾經軟著陸在月球一直遠離地球的神秘的一側。一個叫玉兔2號的探測器從穩定著陸幾小時後的嫦娥4號著陸器上滾落。
  • 月球上每月一次的神秘現象,卻被很多人忽略掉了
    進入科技時代之後,人類運用科學技術漸漸的揭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月球其實就是一個平淡無奇,死氣沉沉的巖石星球。而且它還是地球唯一的衛星,保衛著地球的安全。不過礙於科學技術的限制,月球的許多奧秘也仍然未被揭開。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月球上每月一次的神秘現象,但是卻被很多人忽略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科普知識: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根據對月球的多次實地勘探和對從月球帶回的巖石、土壤進行分析研究的結果,人類對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較多的了解。科學家認為,月球上的巖石比地球上的還要古老,月球和地球幾乎是由同樣的化學元素構成的,只是組成的成分有所不同。例如,月巖所含的鈣和鋁比地球上的巖石,其含量要高,月球沒有磁場,其外殼比較穩定,近30億年以來幾乎沒什麼變化。
  • 三眼月球人是真的嗎?月球表面墜毀的「宇宙飛船」,是誰留下的?
    在1969年的時候,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這次月球的神秘面紗也被我們揭開。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人類雖然再沒有重返月球,一直以來月球的傳說仍然層出不窮。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三眼月球人,據傳她是美俄探險隊在月球背面帶回地球的,是從一艘墜毀的飛船中被人類發現的。
  • 嫦娥四號將訪月球背面 能否揭開其神秘面紗
    劉繼忠表示,我國已具備開展月球背面探測的科學技術基礎,其他航天大國和空間組織的相關探測項目尚在論證階段。嫦娥四號任務的實施,有助於我國在月球探測領域實現由追隨到引領的跨越。月球依舊神秘科技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時光流轉,可月球依舊神秘。
  • 「外星•生命」神秘物態在月球表面無規則地遊走
    年7月6日,一名來自美國的 UFO 研究者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自己的一項最新發現,在一段只有幾分鐘的視頻裡,這名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奇異的陰影物態在月球表面上出現並且行進的畫面,他聲稱,這種不明物態在月球表面出現的目擊記錄可以追溯到幾年前。
  • 美國專家: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月球「面紗」或將被中國揭開
    就在24號的凌晨4點30分,中國又一次對月球邁出了探索的腳步,成功發射了嫦娥五號運載火箭,一切都在按照預估的計劃運行著,這次嫦娥五號的成功升天,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第三個前往月球取樣的國家,對月球的形成和其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月球的幾個神秘現象,月球真是地球衛星?看科學家怎麼說
    1969年,隨著阿波羅號載人飛船登上月球,標誌著全人類正式開啟對月球的探索。隨後不管是阿波羅系列號的發射,還是探測者的仰望,抑或是嫦娥號的創新,都為人類探月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探月工程的進行,也慢慢揭開了月球神秘的面紗。隨之而來,也發現了更多的神奇,至今未能破解.
  • 月球表面的神秘閃光,地球外湧現大量行星,探究地球與月球的關係
    月球表面的神秘閃光,地球外湧現大量行星,探究地球與月球的關係。月球是間隔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不斷陪伴著我們。可是,關於這個「鄰居」,我們似乎並不完整理解。在它的外表,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1787年,天王星的發現者、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在把望遠鏡對準月球的時分,發現了月球外表的3處神秘閃光。據赫歇爾描繪,這3處閃光是一種淡紅色,看起來就像是月球上的火山噴發。 而赫歇爾的報告並非是歷史上最早的,早在16世紀,就有人聲稱看到過這種現象。在遠處看,或許是有誤差。但是,假如離近了再看仍然存在的話,那就闡明月球的這種現象並非偶爾。1969年,阿波羅11號。
  • 月球溫度低至-153℃,表面腳印幾百年不會消失
    ,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對於許多人而言,月相和月球軌道是非常神秘的。例如: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相同的「面孔」。這主要是因為月球繞地球旋轉需要27.3個地球日,從而我們基於月球反射光線變化,可以看到滿月、半月或者新月。我們觀測到的月相主要取決於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
  • 人類月球日 | 跟著國廣子行傳媒一起離開地球表面,探尋星光奧秘
    這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說的一句話。跟著國廣子行傳媒一起離開地球表面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51年前的今天,人類揭開了月亮的神秘面紗而人類月球日也不僅是紀念登月成功的日子,更是一個充滿著探索和創新的日子,一個代表著夢想成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