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溫度低至-153℃,表面腳印幾百年不會消失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快聞會

百家號01-0407:16

(原標題:Moon Facts: Fun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s Moon)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

編者按: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6天,600多小時的飛行,完成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壯舉,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嫦娥奔月」的故事歷來讓人嚮往,而人類探月的腳步也從未停止。近期,網易科學人欄目推出「探月」系列文章,在這裡你不僅能看到多年來關於月球的「瘋狂「猜想,更有人類在探月徵程上留下的歷史壯舉……本期科學人上線第一篇「探月」文章,一起來看看關於月球的幾個有趣的事實。

月球是夜空中最容易看到的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相規律已經引導人類幾千年時間,中國的農曆就是依據月相來確定時間的。

對於許多人而言,月相和月球軌道是非常神秘的。例如: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相同的「面孔」。這主要是因為月球繞地球旋轉需要27.3個地球日,從而我們基於月球反射光線變化,可以看到滿月、半月或者新月。我們觀測到的月相主要取決於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

雖然月球是地球的一顆衛星,但是它的直徑大約是3475公裡,甚至超過了冥王星的直徑。月球的體積略大於地球體積四分之一(27%),而太陽系其它行星和衛星體積比通常低於4:1。這意味著月球對地球具有較大的影響,也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月球如何形成有多種解釋理論,但最新證據表明,它可能是在一次巨大碰撞事件中形成的。

月球形成的主流解釋是一次巨大撞擊事件將月球原始成分從融化地球中剝離出來,進入現在的地月軌道。科學家認為,此次碰撞天體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0%,體積接近於火星,由於地球和月球的成分非常相似,研究人員推斷稱,此次碰撞事件發生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的9500萬年,前後誤差大約3200萬年(太陽系已有大約46億年歷史)。

2015年,科學家基於對早期太陽系行星軌道的模擬分析,以及在地球和月球上最新發現鎢-182元素豐度差異,在最新研究中進一步證實了該理論。

雖然大碰撞理論主導了科學界關於月球形成的討論,但是部分科學家認為月球形成源自其他過程和事件,例如:地球引力俘獲月球、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來的,以及地球從金星系統中「偷走」月球。

月球內部結構

月球很可能擁有一個非常小的內核,只有月球質量的1-2%,直徑大約680公裡。它很可能包含鐵元素,但也可能包含大量的硫和其它元素。

它的巖石月幔厚度大約1330公裡,是由富含鐵和鎂的緻密巖石構成。遠古時期月幔中的巖漿滲到月球表面,火山在10億多年時間裡不斷地噴發,大約是在40億年前至30億年前噴發。

月殼平均厚度為70公裡,月殼最外層由於受到巨大碰撞而出現斷裂和斷層,月殼表面之下9.6公裡深處是完整物質區域。

月球表面成分

月球是一顆巖石衛星,它的表面遍布無數隕坑,這是數百萬年以來小行星碰撞所致,由於沒有氣候變化,隕坑未被侵蝕過。

按重量計算月球表面平均成分是:氧佔43%、矽佔20%、鐵佔10%、鈣佔3%、鋁佔3%、鉻佔0.42%、鈦佔0.18%,錳佔0.12%。

目前軌道飛行器發現月球表面有水的痕跡,它們可能來自於月球表面之下。他們還發現了數百個深坑,可供人類登月者長期居住。月球勘測軌道器(LRO)觀測顯示,月球南極斜坡上存在大量水,儘管科學家評估稱該區域水資源相當於極其乾燥沙漠中的水量。此外,2017年,一項研究表明,月球內部也存在大量水分。

月球大氣層

月球擁有稀薄大氣層,因此一層灰塵或者一個腳印可在月球表面保存幾百年時間。由於沒有太多的大氣層,月球表面附近沒有熱量,因此溫度變化很大。月球白天表面溫度達到134攝氏度,而陰暗一側半球的溫度則低至零下153攝氏度。

月球軌道特徵

以下是來自美國宇航局的觀測數據:

與地球的平均距離:384400公裡;

近地點:363300公裡;

遠地點:405500公裡;

軌道周長:2413402公裡;

平均軌道速度:3680.5公裡/小時。

軌道/地球關係

月球引力作用於地球,導致地球海平面可預測性漲落,即潮汐現象。潮汐也可能出現在湖泊、大氣層和地殼內部。

高潮汐作用下可使海水漲潮,低潮汐作用下可使海水退潮。由於引力作用,地球距離月球最近的半球出現了漲潮,而離月球較遠的半球由於水的慣性也出現了漲潮。

同時,月球引力也緩慢了地球旋轉速度,這種效應被稱為「潮汐剎車」,使得地球每個世紀平均每天時間延長2.3毫秒,地球失去的能量將被月球吸收,增大了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這意味著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每年增加3.8釐米。

月球引力可能是使地球成為宜居行星的關鍵因素,它可以適度調節地球軸傾角傾斜度,使得地球在數十億年時間裡保持相對穩定的氣候狀況,地球生命能夠繁衍生息。

但是受地球引力作用,月球也無法擺脫地球的引力束縛,並深受其影響。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月球形成早期,地球引力將月球運行軌道拉伸成一個奇特外形。

月食

在月食期間,月球、地球和太陽排成一線,或者幾乎如此。當地球直接或者幾乎直接到達太陽和月球之間的時候,地球陰影會落在月球上,就產生月食現象,通常月食僅出現在滿月。

日食發生的時候,當月球直接或者幾乎直接到達太陽和地球之間,月球陰影會落在地球表面,日食只能在新月的時候出現。由於月球陰影在地球表面很小,因此只有特定的區域才能觀看到日食現象。近年來,美國最近一次日全食發生在2017年8月,下一次日全食將發生在2024年4月。

月球季節

地球旋轉軸相對於黃道平面是傾斜的,黃道平面是一個地球環繞太陽運行軌道的假想平面。這意味著在一年不同時期內,北半球和南半球有時會指向或者遠離太陽,改變他們接收光線的數量,從而形成相應的季節。

地軸傾斜度為23.5度,但是月球軸傾斜度僅約1.5度。因此,月球實際上沒有季節。這意味著月球有些地方總是被陽光照亮,而其他地方則永遠籠罩在陰影之中。

相關焦點

  • 月球誕生的五大"瘋狂"猜想:月球曾經繞著金星轉?
    月球溫度低至-153℃,表面腳印幾百年不會消失月球是夜空中最容易看到的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相規律已經引導人類幾千年時間,中國的農曆就是依據月相來確定時間的。對於許多人而言,月相和月球軌道是非常神秘的。例如: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相同的「面孔」。
  • 月球的溫度又低又極端,太空人是如何度過的?答案你不會想到
    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走出地球也終於實現了,而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第一個探索的目標就是月球,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離地球也最近。而人類首次的載人登月終於在1969年,由阿波羅11號實現了。它載著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表面,走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步。
  • 月球巨石都風化成月壤,美國旗和阿波羅太空人的腳印能留億萬年?
    半個世紀來,無數美國人以這個腳印而自豪,也同樣有許多包括美國人在內的懷疑論者拿這個鞋印做文章,試圖證明阿波羅計劃是個策劃周密的陰謀。於是有人提出,下回中國的嫦娥著陸器再登月球,找玉兔去拍一拍,看看腳印是不是還在、星條旗是不是還杵在那裡,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嫦娥會不會刻意去驗證阿波羅的真假?我想大概率不會。
  • 阿姆斯特朗當年在月球留下的腳印,如今怎麼樣了?
    而面對人們的質疑,美國官方也拿出了最有力的證據,美國宇航局指出,當年太空人留在月面上的腳印就是「鐵證」,但是,距離美國登月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當年留在月面上的腳印還會被保留下來嗎?為此,科學家做出了解釋,人們根本無需擔心登月腳印會消失,相反,這些腳印甚至比博物館保護得還要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幾百度,50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如何克服?
    文/惜談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幾百度,50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如何克服?雖然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如此相近,但是二者的外部環境確實有巨大的差異,不然也不會呈現出月球上一片荒涼,但地球上去生機盎然的景象。首先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僅月球的溫度一項就足以讓人類難以克服。月球上的溫度環境如何呢?月球上的晝夜長短跟地球上的不太一樣,月球上經歷一個完整的白天黑夜需要地球上整整29.5天的時間,而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掌控溫度,所以月球在經受連續近15天的暴曬時,白天的溫度可以達到127℃左右。
  • 月球上的人類腳印能保留多長時間?科學家:比過去預測的要短得多
    上圖為人類在月球上最著名的一個腳印,有不少人都認為這個腳印是尼爾·阿姆斯特朗留下的,但實際情況卻是,這個腳印其實屬於與阿姆斯特朗同行的另一個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當時他需要收集月球表面風化層的相關數據,於是就在月球上踩出一個深深的腳印並進行拍攝記錄,從而成就了這個經典。月球上的人類腳印能保留多長時間?
  • 當年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依然在月球,甚至能一直存在幾十萬年
    自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到太空的人類後,兩國冷戰便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美國不惜一切代價耗資255億美元開啟了阿波羅計劃,甘迺迪更是宣稱在60年代前將美國太空人送入月球,時光如梭,1969年7月16日三位太空人踏上了前往月球之路,在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助推下,阿波羅11號載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以及科林斯奔向了月球,經過長達五天時間的飛行,於7月21日成功登陸月球的靜海基地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因為月球本身不會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地球表面溫度逐漸下降至零下10攝氏度,而人類也終於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開始身著抗寒服,尋找新的家園,一部分人乘坐潛艇潛入了深海中,一部分人在火山附近的溫泉取暖。
  •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夜晚月球也將永遠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因為月球本身不會發光,只是反射太陽光。地球磁場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能夠在夜空中,看到美妙的極光。太陽消失後,地表溫度迅速下降,但地球內核仍然散發著強大熱量,網絡通信也逐漸中斷第二天黎明人類期盼的陽光沒有到來,也永遠不會到來,頂尖專家更是展開了科學研究,試圖搞清太陽消失的真相。
  • 木星表面最大的風暴「大紅斑」,持續了數百年從來沒有完全消失過
    木星「大紅斑」會不會消失?由於颱風風暴雲系呈輻合旋轉,就像一個個的旋渦,所以稱為「氣旋」,從氣壓角度來說就是「低壓中心」。此外,地球表面還有與低壓中心相反的天氣系統,那就是「高壓中心」,氣壓中間高四周低,空氣從中部向四周輻散流出,垂直方向空氣呈下沉運動,難以成雲致雨,所以高壓中心形成的「反氣旋」很難在衛星雲圖中觀察到。那麼,風暴是不是我們地球上特有的呢?其實不然,風暴在其他許多的星球上都有存在,當然前提是這顆星球要擁有「大氣層」。
  • 為何月球上沒有水?水帶上去不會變成冰,而是突然消失
    而現代科技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月亮並不會發光,而且人類還能夠登上月球,雖然都是個「球」,但是月球和地球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大家知道月球是沒有水的,人類要是想到月球上去生活,恐怕得自己帶水去。那麼如果在月球上不小心打倒了一瓶水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因為月球的溫差很大,所以大家可能會說在高溫時水會變成水蒸氣,而在低溫時水會結冰。然而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悠遠的歲月痕跡:月球表面上的物質簡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在目標著陸點著陸是有信心的,但是軌跡攝動使著陸器著陸在了預期地點以西幾千米處。,由於發動機噴出的羽流吹到月球表面上,月塵呈放射狀揚起,月球表面變得模糊而難以看清。月球上是真空狀態,月塵不能翻騰著包圍飛船,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飛船沿著淺彈道弧飛行了一段距離。穿過這一薄層月塵,阿姆斯特朗僅僅看到了一些巖石。這些月塵是第一個讓他感到驚異的事物,緊接著,發動機關閉時,月塵消失的方式也讓他感到驚奇,「就好像它已經關閉了一周」。
  • 木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140℃,海王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235℃
    通過對木衛一和木衛二的密度估計和表面光譜分析,我們已經知道木衛一有巖石外殼,不像其他衛星外殼主要是冰。因為巖石體內部的熔化溫度要高得多,所以提出巖石體有一個熔融內部是特別大膽的猜想。還好旅行者1號在論文發表的幾天後飛過木衛一,傳送回噴發的火山圖片,裡面顯示木衛一火山頂部是300千米高的噴射羽狀物,不然很少有人會相信這種說法。
  •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夢想,已經實現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著陸月球太空人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月亮 您知道嗎?
  • 月球表面的地形
    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1.環形山  環形山是月球表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球表面。環形山又叫做月坑。月坑近似於圓形,與地球上的火山口地形很相似。環形山的中間,地勢低平,有的還分布著小的山峰。環形山的內側比較陡峭,外側較平緩。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由此可見,地球的表面並沒有小行星撞擊的明顯痕跡,因為這些痕跡最終都會因為自然因素而逐漸被侵蝕。但在太陽系的個別星球上,由於沒有大氣侵蝕以及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使得小行星撞擊在其表面留下了明顯的痕跡,例如水星和月球。根據科學家的觀測,水星的表面存在著太陽系內眾多行星中最多的隕石坑,其次就是月球等衛星,它們的表面大多都是坑坑窪窪的。
  • NASA在火星上發現一個腳印,會是外星人嗎?科學家道出真相
    同時,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過幾百年,人類就可以成功改造火星然後順利移民,可以說,人類對於火星寄予了厚望,讓它備受人類的關注。其實,人類對於火星一直都是有著很多猜想的,很多人都相信,火星曾經存在過生命,認為火星的過去也一定非常的繁榮,甚至可能有比人類還要強大的文明存在,只不過,後來火星漸漸沉寂之後,這些生命也就從火星上消失了。
  • 木星「大紅斑」未來幾百年就消失了~~~
    8月4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位於木星一側的巨型風暴,即大紅斑有望很快消散,但是這個過程需要好幾百年,目前它仍是太陽系最受矚目和最神秘的一大特色
  • 月球表面的水可能比想像的更多
    另一項研究則模擬了月球上永久處於陰影中的一小片區域,發現在這片面積約39885平方公裡的地方(相當於近750萬個足球場),溫度低到足以產生冰,而且冰量比之前以為的多20%。   通過研究水在月球表面的存在形式以及位置,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了解月球神秘的水循環。
  • 月球消失會怎樣呢?
    月球在宇宙中的分量雖然不大但對於地球來說如果月球消失地球的引力場將發生改變這會導致地球的運行軌跡發生變化潮汐變化地球受到太陽的引力也會受到月球等天體的引力當月球消失地球的潮汐會大大減弱赤道附近的海水會分散到地球的南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