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孝陵為何600多年沒人敢挖?盜墓賊:實力不允許

2021-01-09 騰訊網

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年來無人敢挖?並不是盜墓賊不想挖,而是他們沒有機會挖。這裡說的機會,一是沒人給他們機會挖,二是他們實力不允許。

朱元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了大明朝,其功績足以媲美漢高祖劉邦。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朝,歷經276年的時間,前後共有16任皇帝。在明十三陵中,共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而朱元璋恰恰就是沒有埋在十三陵中的那三個皇帝之一。

之所以朱元璋沒有埋在十三陵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朱元璋所選擇的紫金山是一個風水寶地,而且這個地方只能夠興旺一個人。更為棘手的是,這裡早已經被南朝梁代的一個叫寶志禪師的和尚佔了。既然天下都姓朱了,那這塊風水寶地自然也得姓朱。

朱元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寶志和尚遷走,將自己的陵墓選在此地。明洪武十四年時,恰逢馬皇后病重,朱元璋便委任李新來主持修建陵墓。在1382年,也就是修建陵墓的第二年,馬皇后便去世了。馬皇后對朱元璋這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她在朱元璋未發跡時便跟隨於他,哪怕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也只有馬皇后敢犯言直諫。

基於馬皇后一生的德行,且以「慈孝」出名,最終被封為「慈孝高皇后」,並將這個陵墓命名為「孝陵」。馬皇后也成為「孝陵」的第一個主人。而朱元璋則到了公元1398年才正式與馬皇后合葬在孝陵。

從1398年至今,朱元璋的孝陵距今已經有大約600年的歷史,歷經了明、清、民國與戰爭時期,躲避了多如牛毛的盜墓賊一直保存到今天,究竟有何獨特的原因?

獨特的地理位置

明代的陵墓對比清代的陵墓,就可以看得出來差距。眾所周知,清朝的乾陵與慈禧太后的陵墓在民國時期被孫殿英給盜了,陵墓內的屍體慘遭破壞。而更為久遠的明代陵墓卻沒有,對比可以發現,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便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明皇陵的選址要周到許多,皇陵的選址除了傳統意義上講求風水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建在了天子腳下。紫金山就在南京城的周邊,這意味著,紫金山但凡有一些風吹草動,都躲不過統治者的眼睛。

打孝陵的主意相當於挖皇帝的祖墳,要不是活膩歪了,一般人沒人去觸這個眉頭。明朝滅亡之後,之後的清朝與民國時期,南京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城市,尤其是民國時期,當時的國民政府便選在了南京,因此存在於南京城下的孝陵對於盜墓賊與普通軍閥來說,便沒有了施工的條件。

歷代統治者對於明孝陵保護的態度

歷史上不少的陵墓,便毀於下一任的統治者,可孝陵卻由於其獨特的原因被歷任統治者保護了下來。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創建的王朝,清朝入關之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便是以小基數的滿人來統治龐大基數的漢人,為了拉攏人心,維護統治者的地位,清朝統治者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都多次修葺明孝陵,以安漢民之心。

乾隆曾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在明孝陵前大哭,這演技真是槓槓的,不當演員實在是可惜了。將大明的子孫清洗乾淨之後,又開始對著朱元璋的墳哭,乾隆也是真有想像力。

演戲歸演戲,但清統治者對於明孝陵的保護卻實打實的持續到了晚清時期,一直到1864年,清政府都朝不保夕了,還曾令曾國藩帶人修葺明孝陵。

清朝滅亡之後,國民黨秉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在南京建立根據地,也讓孝陵受到了更多的庇護。在孫中山先生的影響之下,明孝陵受到了格外的關照。

自身獨特的結構設計

打鐵還需自身硬,儘管是明孝陵受到的歷任統治者特殊的關照,但假如其自身實力不濟,那再多的保護都是枉然。明孝陵之所以有著強悍的自身實力,主要還由於其特殊的山體結構。這座名為獨龍阜的山峰,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明皇陵在開挖時,改變了傳統的思路,由垂直下挖改成了橫向掏空的模式。

先是在山峰的半山腰位置將山體掏空,在中間位置在往下挖陵墓,內部陵墓的設計錯綜複雜,如果沒有示意圖,進去根本走不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功避免了墓穴被盜墓者直接打盜洞進入的可能。這樣的工程,相當於將墓室開在了山的中心位置,要想進入,理論可行的辦法便是上方爆破,傳統盜墓賊打盜洞的方式,根本無法打通堅硬的石頭山。

先進的防盜系統

上文也說到,盜墓者通過山頂打盜洞的方式根本是不現實的,因為山頂到陵墓的距離實在是太長了,那在山腰位置順著施工方向往內挖又為何不可呢?這得益於明孝陵特殊的防盜系統。

在明孝陵封土堆下面,並不是傳統的夯土,而是埋藏了數量巨大的鵝卵石。

用鵝卵石有什麼好處呢?鵝卵石填充,最大的特點便是內側鵝卵石的可移動性。一旦盜墓者在填充鵝卵石的位置開盜洞,內部的鵝卵石便會坍塌下來,導致盜洞被鵝卵石擠上,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流沙防盜「。

這種可流動的填充物要比傳統的夯土好得多,夯土再堅硬,也可以通過時間來一點點挖通,而活動的鵝卵石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盜墓賊費勁力氣開通了盜洞,盜洞也會由於承受不住上側的壓力而坍塌,盜墓賊不被壓死在盜洞內就是被封到墓穴中,這種流沙式的防盜系統讓許多的盜墓者望而卻步。

專人專崗的守護者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明孝陵得以保存的原因還少不了專人專崗守護陵墓的「守陵人」。在明朝統治時期,為了保護孝陵還曾設立了專門的警衛機構——孝陵衛。這些人專門以守護陵墓為主要任務,他們忠誠可靠而又驍勇善戰。在明朝時期人數一度達到5-6千人。

在明朝滅亡之後,這些人的後人也自發地秉承先人的遺志,將守護皇陵當作自己的使命,在這些守陵人的守護之下,明孝陵也極大限度地得到了保護。

後記

明孝陵也算得上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數得著的大墓,其建造的複雜程度與規模都排在了前列,有極其重要的文物研究意義。

明孝陵能夠順利保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的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陵墓自身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如何,明孝陵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去看一眼明孝陵,感受下這位明太祖的強大氣勢。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的下葬過程,讓人不寒而慄!
    作者在他的《中國人盜墓史》和其他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作者後來想了想,覺得很奇怪,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裡。你給誰看了這個?根據朱元璋死后妃子被殺的事實,那些棺材裡可能裝滿了被殺的後宮美女。 殉葬本是秦漢以前的喪葬制度,活活殺死者身邊的妃妾新侍,到陰間給死者站崗放哨當「服務員」。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牛國家讓他從良,專家:挖馬王堆需要他文/三省論古今盜墓賊在中國古代又叫土夫子,甚至被當時的人當作一種職業,自古到現在都一直存在。他們這些盜墓賊主要是靠偷挖墳墓,倒賣其中的文物為生。陪葬品是中國古代人的習俗。
  • 考古與盜墓都是挖墳:到底有哪些區別?考古沒有盜墓厲害?
    《盜墓筆記》翻拍成影視作品後,一句「上交給國家」在網絡爆紅,很多人說,裡面的俠盜千辛萬苦的挖出來寶貝,最後上交,那不是為國家考古了?或者說:替國家盜墓?很多人對考古人嗤之以鼻,說這是官方盜墓,本質和盜墓賊一樣的,那麼,考古真的和盜墓是一樣的嗎?
  • 西安發現一座小墓,卻被盜了上千年,考古隊卻興奮的說:盜墓賊真蠢
    所以說,盜墓賊他們最喜歡幹的就是偷這些東西了,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值錢的,但是盜墓賊最讓人痛恨的是什麼呢,是有的時候他們拿不走的東西,寧願砸了也不留給後人,    最終他們又請來了考古的專家,考古專家趕到之後,看到這裡面的一幕,根據他們多年的經驗,他們立馬斷定這下面有一個古墓,隨即立即決定對這裡進行了挖鑿,挖到之後發現了一個小屋子
  • 中國四大古墓,一個不敢動,一個不敢挖,一個找不到,一個在海裡
    第一個,乾陵不敢動 乾陵是武則天的墓,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毫無疑問就是她的了,裡面埋藏了唐朝各種寶物,據歷史記載共有500噸,1300年沒有被盜,這是一個奇蹟,也是唐朝唯一一個沒有被挖掘的帝王墓,這其中運用了祖國曆朝歷代在用伏羲氏祖先留下的易經玄學,或者其他關於堪輿的奧秘。
  • 盜墓賊盜洞為何打的這麼準,專家研究後,給出一個結論
    而盜墓賊就不同了,盜墓賊主要靠的就是挖掘盜洞,這個盜洞看著簡單,但是裡面的門道卻非常的多,怎麼準確的挖到墓室,怎麼確保墓道不坍塌,都是有講究的。最早的時候,專家對此也非常的好奇,因為在一個茫茫位置上,準備將盜洞打到墓室中,這和大海撈針沒有任何區別,為此專家研究了很多盜洞,才搞清其中原理。
  • 為何至今沒人敢挖秦始皇陵?德專家採用核磁掃描後,解開謎團
    為何至今都沒有人敢挖秦始皇陵呢?來自德國的專家採用核磁掃描之後,很快就解開了謎團。,因為它的主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相當出名的人物,人們自然就會對秦始皇陵的研究非常上心,雖然現在大家也都見證到了其中蘊含的神秘事物,但對於整個秦始皇陵來說,它總歸是冰山一角,之所以沒人敢深入探索,有幾個原因相信大家都已經非常了解。
  • 古代的盜墓賊是怎樣盜墓的?盜墓為什麼還要打井?
    由於盜墓賊們白天打井時,就堵上了井壁上通向王墓的洞口,因此,白天總要來遛一遭地主家當然看不出來。至於說守墓人對這一切更是全然不察,他光看見有人在地裡打井取土,把取上來的土墊到了不遠處的地塄下,也不留神那些土地量有多少。
  • 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看到衛星地圖後,就明白難度有多大
    秦始皇嬴政是我國封建王朝第一個大一統的皇帝,他還在世的時候一直忙著做兩件事,第一件就是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藥,第二件就是命人為自己打造一座前所未有的陵墓,如今兩千多年過去,秦始皇的陵墓始終沒有人挖過,儘管世人皆知裡面文物珍寶不計其數,但始終沒有人敢盜墓。
  • 朱元璋為什麼不敢攻打日本?一封和尚的遺書公開,原來這才是真相
    中國歷代皇帝中,可以說朱元璋最恨日本人。那麼他為何放過日本,背後到底有何隱情?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表現大國的威嚴,每年派遣使節到他周圍的小國要求他們進貢,但唯獨偏偏日本就不服氣,聽到和沒聽到一個樣。但在朱元璋在位時,明朝有44起「日本侵略者入侵」事件,使朱元璋頭痛不已。那麼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為什麼不進攻日本呢?
  • 盜墓界「祖師爺」,只用鐵扎子、手電筒,30年盜文物2000多件
    這位號稱現代盜墓界」祖師爺「,盜墓30年,共盜挖文物2063件,拍賣價值高達5億元之多。曾盜墓200座,竟從未失手。盜墓「祖師爺」出自何方此人到底是誰?為何他可以他不藉助現代的高科技工具,只憑眼觀,就能定準墓穴位置,幾乎從未失手?
  • 古代墓葬那麼多,為何盜墓人找到古墓比考古學家的還要快?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國外,以前的古人都有很多的墓葬,這些墓葬有的很華麗,有的很破舊,許許多多的帝王將相都會修建很高大上的墓葬,這些墓葬裡面會有陪同的葬品,可是這些葬品有的是人,有的是寶藏,所以因為有了這些寶藏,讓很多的盜墓賊有了偷盜之心,也真的是太奇怪了
  • 有傳聞說秦始皇沒死?秦始皇陵有什麼秘密?為什麼沒人去盜墓?
    有傳聞說秦始皇還沒死?為什麼沒人去盜盜墓?  如今進入了現代和諧社會,那些具有豐功偉績的皇帝也罷,生前霸道昏庸的皇帝也罷,最終變成了一抔黃土,就連墳墓也都要被後人進行挖掘,很多的古文物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得來的,比如說清朝的黃陵和明朝的黃陵是對於考古學家來說非常有驚喜的地方,因為這個時期的帝王們非常注重家族情感,也就是死了都要埋在一起,所以一挖就是一串。
  • 古墓出土不腐「溼屍」,考古隊不知所措,盜墓賊看不下去:我來吧!
    不像現在有這麼多專家和學生可以派遣!於是,國家開始在民間徵集"考古專家"。其實誰都知道,這些民間過來的"考古專家"究竟是做什麼的,但是,只要他們改過自新,以後好好報效我們國家,他們曾經所犯的過錯,我們完全能夠諒解。任全生便是國家徵集"考古專家"其中的一個,他從一個愛錢如命的盜墓賊,變成了一個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考古專家,他的人生還挺神奇!
  • 人類能不能挖通地球?看看蘇聯曾挖了一萬多米後,為什麼不敢挖了
    看看蘇聯曾挖了一萬多米後,為什麼不敢挖了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已經有幾十萬年的歷史了,但是即便生活了這麼久,人類還是沒有對於地球有著完全的了解,在地球上也是存在著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比如說,在人類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之後,叫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想法:如果在地球的地面上打一個洞,那麼這個洞如果一直打下去的話,能不能貫穿到地球的另一端了?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自從盜墓題材的東西出來之後,幾乎每一個都很火爆,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盜墓這個神秘的行當,更是吸引人們。 不少人都好奇,盜墓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麼真有小說中那麼神奇嗎?首先盜墓這個行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其中自然有不少門道。
  • 朱元璋臨死前弄了個障眼法,讓世人無解了600年,至今沒有人明白
    文/不二書史朱元璋臨死前弄了個障眼法,讓世人無解了600年,至今沒有人明白說起草根皇帝朱元璋,世人對他稱讚,莫過於他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開闢了新的王朝。可是朱元璋在臨死前,他就弄了個障眼法,讓世人無解了600年,到現在也還是沒有人明白。那就是朱元璋的陵墓究竟在什麼地方,時至今日,依然還是沒有人知道,這個謎底依然沒有得到解答。朱元璋白手起家,帶領著自己的兄弟白手起家,一路打拼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而無論他出身如何,朱元璋他還是靠著他自己的智慧,最終成功了。
  • 盜墓賊利用過年鞭炮聲做掩護,用電鑽鑽、火藥炸朱元璋王孫墓
    一年中人們最悠閒的時刻,心情最為放鬆,也成了盜墓賊最佳的盜墓時間。在98年的時候,盜墓者就在大年初六和初九的時間段裡,利用村子周邊的鞭炮聲,盜挖了位於現在河南省內的「哀後」墓,此墓主人是李治時期太子李弘妃子裴氏的墓穴,在當地這個墓穴還被稱為「娘娘冢」。
  • 考古算是盜墓嗎?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鐵律,誰也不敢違反!
    古往今來,人們對盜墓類的問題就一直頗感興趣,出於對未知財寶的好奇和神秘的故事傳說越來越吸引著人們的興趣。古代盜墓賊是一種行業,而現代各種盜墓類的小說和電影也深深吸引著很多人。而一提到盜墓,很多人就將其和考古聯繫在一起,很多人認為考古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去盜墓,但實際上兩者確實是有區別的。從根本的價值上來看,考古與盜墓就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考古注重的是對文物的發現和探索。挖出來的寶貝更注意他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承載,藉此推出一定的歷史信息。
  • 盜墓界的「勞動模範」,一座墓挖了20年,專家:你挖錯了!
    但是,酈道元是北魏時代的人,距離範增那個時代好幾百年,他記錄的是否準確,讓很多人保持懷疑。不過,有一個人卻信了,他就是盜墓賊賈胡。在他看來,範增是項羽的亞父,建立西楚政權的大功臣,去世之後,項羽一定會將他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