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翻拍成影視作品後,一句「上交給國家」在網絡爆紅,很多人說,裡面的俠盜千辛萬苦的挖出來寶貝,最後上交,那不是為國家考古了?或者說:替國家盜墓?很多人對考古人嗤之以鼻,說這是官方盜墓,本質和盜墓賊一樣的,那麼,考古真的和盜墓是一樣的嗎?
現在網上有很多罵考古學家是合法的盜墓賊,這種說法比較偏執,記得有一位考古學家就說「我們還要經常和盜墓賊賽跑。」這按說不同性質的東西不能拿來比較,龜兔賽跑僅僅是個傳說。這位考古工作者為何要發此言呢,實是無奈之舉。因為盜墓的人數太多了,考古人員總是跟不上盜墓的節奏,所以在大眾眼力來看,總是一些古墓被摧殘了很多遍之後,考古學家才姍姍來遲,在殘破的古墓裡面尋找剩下的文物信息!
考古跟盜墓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出於保護文物,也為了研究古人的人文歷史,而後者則是赤裸裸的金錢追求,當然,文化也值錢,於是又有了另一個區分,是為國家賺錢,還是為個人賺錢?而為什麼總是有考古的跑不過盜墓賊的說法,其實是國家規定:不許以任何目的去主動發掘古墓,主要還是當年郭沫若和吳晗挖萬曆墓造成的重大文物損失,讓現在的文物部門投鼠忌器!
所以考古人員不敢主動尋墓,盜墓賊可沒有這個忌諱。他們的目的就是找墳挖墳,大發死人財。加上盜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到三國曹操時期甚至衍生出了官方盜墓,技術方面的傳承。讓很多盜墓賊都身具奇術,尋龍點穴是一大特色,新中國成立的文物部門,很多專家都要和職業盜墓的學習技術。「洛陽鏟」這種考古神器也是盜墓者發明的,技術方面,其實是難分高下的!
盜墓者可沒有保護文物的忌諱,現代盜墓,配合炸藥,炸開古墓,拿了東西就跑。毀壞的文物不計其數,而考古專家要一 一清點,花費大量的時間,這就造成了考古的節奏特別慢,根本跟不上盜墓賊的節奏!
而考古是吃公家飯的,拿著工資,做著研究,沒有去主動探尋古墓的原始動力。盜墓者是求財,天南地北的走,很難抓到。所以,農民工人種田挖地的時候一不小心發現古墓,只能依靠他們主動上報,才能及時的進行文物保護!
因為人的欲望,所以很多古墓被發現都沒有及時上報,造成了很多損失。但是總得來說,考古還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很多沒有被發現,甚至不被承認的歷史,經過文物考古,而得到驗證,讓中華文明的偉大呈現出來。而盜墓,只有破壞和文物流失,兩者本質就不一樣。
而造成現在這種主要矛盾還是激勵的問題,一味的講究精神鼓勵,顯然是不行的,提高物質獎勵才能真正的讓人們自發的上交文物給國家。其實這是制度的問題,和考古學家沒關係,那些真正的學者沒空關注這些事情,他們都只是悶頭研究,不問世事。在外面招搖撞騙的都是一幫「偽專家」而已,大家不要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