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盜墓事件,經考古發掘,找到了歷史上消失千年的芮國

2020-12-05 石化玉

#文物#歷史上存在著我們很多不知道的國家,就說西周有很多大國在各種文獻資料中都可以見到,但是也有一些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可以對其考證的資料非常少。在後期,因為考古挖掘出土了一些明確的證物,這個在人們的認知裡根本不存在的國家,也是終於有了一點蹤跡。

經過了多年的考古現在有更多被歷史塵封未見諸史冊,失蹤了近千年的國家出現在了世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一個因為歷史記載太少了,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傳說的周代芮國。

這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國家能夠被發現還是因為一次盜墓事件,04年的時候陝西韓城一個村莊出現了很多外村人,他們的行為比較鬼祟,而且村民總能到深夜的時候聽到很大的轟鳴聲。時間沒有過多久,外出幹活的村民就發現了,在地裡有一個洞。當地村民們非常警覺,馬上把這一個情況報告給了有關部門。經過判斷,確認了這一個洞應該是盜墓賊所為,隨後考古專家就來到了這個地方進行搶救性地挖掘。

這一個地區發現的墓葬群是一個非常高級的墓葬群,所以對盜墓賊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考古人員已經開始挖掘,但是盜墓的人依舊沒有放棄,所有能夠得到寶藏的方法,他們都不會放棄的。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珍貴的文物出土,考古的人員和盜墓分子進行了多次的衝突,後來為了保證考古工作,保護文物的安全,專門派遣了武警部隊來駐守這個村子,這樣的局面才得到控制。

在眾多的史料之中無從發現在這一個村子裡有古墓葬的存在,不過隨著對這個大型墓葬的挖掘,卻有了重大的發現。根據勘探以及挖掘文物可以初步判斷這是東周時期的墓葬群。這一個墓葬群的規模之大,出土的文物之多,都是大家沒有想到的,在其中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這麼豪華的陪葬品,到底是誰能夠擁有,這一個墓葬的主人到底又是另一個國家的人。隨著考古人員不斷的深入挖掘,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漸漸地浮出了水面。

在挖掘過程之中出土的青銅器上發現了上面刻有銘文,有兩件青銅鬲上這可不是一個小的發現,在各種史料之中很少見到有「芮」字。後來又有一些不同的青銅器出現,更是在上面發現了有「芮太子白」和「仲姜」「內(芮)公」銘文的銘文。這些銘文的發現讓專家可以更快地確定這個墓主人到底是誰,也給提出的論證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眾多的史料之中對於這個國家的記載還是很少的,不過根據出土的一些文物,還有史料可以基本判定這一個被人們認為是傳說的芮國是真實存在的。

梁帶村古墓葬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研究價值很高的青銅器,金器,玉器,劍,瑪瑙珠,銅魚,陶珠,海貝,石貝,樂器等,數量多種類全,工藝精美,對研究當時文化,禮制,政治等有痕重要的意義。

這一次的考古發現讓神秘的芮國這一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國家偶然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它終於從一個傳說成為了現實。這一個大型的墓葬也是解決了很多重大的問題,讓人們對於芮國的認識更加深入了,同時在墓葬之中出土的文物數量極多,珍貴的更是達到了三千多件。

不過,光是這一次的發現還不能夠有力地證明芮國的存在。時間在往後推個十多年,在離這一個大型芮國遺址的100公裡外,還發現了同一時代的一個遺址。經過考古挖掘,這一個墓葬應該也是芮國的都城遺址。這一次發現讓考古學家的確定了這就是芮國的一個都城遺址,也讓對芮國的考古不再是一片空白,能夠形成完整的延續性。

相關焦點

  • 考古與盜墓--一顆科技樹上的「兩開花」
    人生壽數不過百年,相比漫長的歷史長河恰似白駒過隙,如要撫今追昔、暢遊史海,文字記錄和實物例證缺一不可。文字記錄固然重要,卻會因信息資料的來源不同,影響記錄結果的真實性,即使記錄人通過考證儘量還原歷史事件的原貌,也難免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同樣,沒有文字記錄,只靠出土的實物遺存也無法把歷史線索串聯起來,強行串聯很容易陷入編造故事的誤區。
  • 考古挖掘比盜墓難多了,一不小心重要的歷史資料就沒有了
    因為,考古人員必須找到陵墓的墓道,才能開展挖掘工作。可是,盜墓者卻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可以從任意一個入口進入,只要這個入口是有效的。經過一番勘察後,考古人員終於找到了墓道。墓道呈圓拱形,長度有十九米,寬度有四米。沿著墓道走,很快就能找到墓門。墓門是石門,不容易被打開,且當時的人們已經有了防盜意識。
  • 定陵事件,考古界最慘痛的教訓,國家從此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上世紀的「明定陵」事件,是中國考古界的恥辱,更是整個歷史學界的教訓! 一般來講,大多的歷史證物,都存在於墓葬之中。或者說從墓葬之中能夠更容易的去找到歷史證物。特別是皇族、貴族大墓。因為這裡面會有大量的陪葬品,甚至於文字記載等等。
  • 考古與盜墓都是挖墳:到底有哪些區別?考古沒有盜墓厲害?
    《盜墓筆記》翻拍成影視作品後,一句「上交給國家」在網絡爆紅,很多人說,裡面的俠盜千辛萬苦的挖出來寶貝,最後上交,那不是為國家考古了?或者說:替國家盜墓?很多人對考古人嗤之以鼻,說這是官方盜墓,本質和盜墓賊一樣的,那麼,考古真的和盜墓是一樣的嗎?
  • 為何廣大人民群眾把考古當成盜墓,更有甚者咒罵考古人員的行為?
    把考古看做盜墓的人,的確很不少。只要上網看看跟考古有關的新聞,下面保準鋪天蓋地、烏央烏央的,都是這一類的評論,比如下面的這些:其實,這些評論還算是客氣的,更惡劣的,就是那些詛咒考古人員的。那麼,怎麼看待這樣的現狀呢?
  • 考古與盜墓究竟有何區別?聽這位專家這麼說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誤解考古為「官方盜墓」,其實考古的本意並不是尋寶,比如盜墓賊不屑一顧的一些小骨器、殘破鐵器、陶器本身製造成本並不高昂,但考古人員卻將其視為珍寶,不遺餘力地用小鏟子小刷子將它們擦拭發掘出來,考古的本意就在於藉助遺物、遺蹟對話古人,讓穿越千年的文物將湮沒的歷史展現在今人面前
  • 對話微博歷史大V@考古小隊長:個別「盜墓粉」非蠢即壞
    2日前,有著102萬粉絲的考古小隊長被評為微博2020年度十大影響力歷史大V,在一篇微博中,他說,「很榮幸被評為年度十大影響力歷史大V,其實我只是一名有執照的考古小隊長,是中國考古隊普通一員。借這個機會,我想再次呼籲——尊重歷史、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一起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 1972年馬王堆發生離奇事件,出土一鍋湯瞬間消失,僅留下一張照片
    考古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神秘而又複雜的工作,為了挖掘文物,研究和完善我國的歷史,專家們需要深入到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考古挖掘工作,這些古墓少則百年,多則數千年,在這些年代久遠的古墓中,常常會發生一些離奇的事件,很多都讓專家們感到非常棘手。
  • 古墓出土不腐「溼屍」,考古隊不知所措,盜墓賊看不下去:我來吧!
    ——黃景仁《雜感》曾幾何時,我們國家可能並不太重視考古學,考古這一門學科也屬於是較為冷門的學科。學生如果上大學學這個科目,將來找工作難找到對口的。不過,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的發展,隨著國家對於考古工作的重視,考古學現在逐漸變成了一種潮流的專業,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選擇這一門科目。考古學畢業之後的學生,可以去博物館,或者去文物局工作都可以。考古,就是考察古代的東西。
  • 馬未都談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
    關於考古和盜墓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議的一個熱點,在很多民眾眼中考古和盜墓沒什麼差別,都是在挖人祖墳,幹的都是缺德事。事實上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考古和盜墓都存在一個誤區,馬未都就曾經談過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且在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連遭盜墓分子五次爆破 懷寧縣搶救發掘清墓
    中安在線8月16日訊 懷寧縣三橋鎮南方村團山組一座清代古墓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竟然被盜墓分子連續5次用炸藥進行轟炸,致使整個墓地破壞相當嚴重,所幸的是墓葬主體部分保存完好,盜墓分子的猖狂行徑並沒有得逞;該縣文物管理所在接到群眾報告後,立即組織力量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  最近的一次轟炸發生在8月14日。
  • 此墓歷經千年未被盜,墓門無頭石像成謎,考古隊挖一半被緊急喊停
    此墓歷經千年未被盜,墓門無頭石像成謎,考古隊挖一半被緊急喊停文/婉清眾所周知,考古是通過對古人遺址以及遺物進行勘測研究,從而達到添補歷史的行為。雖然考古的前身是北宋時期出現的金石學,但兩者卻不同。金石學是以對青銅器以及石刻上的銘文進行研究,但並未有如今考古學這般的深度與廣度。而若說田野考古是考古前身,或許這才說的過去。但不管是金石學還是現代考古學,兩者對於研究中國文化背景以及中國歷史都有著非常意義。
  • 《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書籍並不是考古,考古不是挖寶,更需要的是...
    我國的傳統學術如經史研究本來就缺乏理論研究,相信眼見為實,並不認同抽象的理論思維。如果考古學的問題都來自現成的文獻,那理論就是多餘的東西,所以,我國學者常將理論看作缺乏事實的空談,認為考古學重視理論是本末倒置。這是考古學從業人群缺乏科學訓練的一個顯著特徵,也是中國考古學在發掘能力上很強,但是在解釋考古材料上乏善可陳的根本原因。
  •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對於盜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除了幾年前大火的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讓人印象深刻外,盜墓其實也發生在許多處地方,新聞報紙上有時候也會有報導。考古與盜墓雖然殊途同歸,但是出發點和目的是不一樣的,其實考古除了發掘墓穴外,還會對墓穴和出土的文物進行修復、再現,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還原,論技術和文化根基可不是尋常的盜墓賊可以相提並論的。盜墓者確實對一個地方的古代墓穴了如指掌,也知道該如何進行盜掘,將裡面值錢的陪葬品取出。
  • 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博物館名字很怪,裡面藏品更是了得,比如這些
    ——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尋找致遠艦——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師印記:從丟勒到畢卡索」「錦上胡風——絲綢之路魏唐紡織品上的西方影響」等重量級展覽,還憑藉得天獨厚的學術和研究環境,為中國的考古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 考古紀錄片比小說還精彩,查出最早盜墓賊竟是曹操……
    民警判斷,這可能是一起由盜墓引起的死亡事件。而這輛轎車,顯然不是第一現場。為了防止盜墓團夥繼續破壞墓葬,民警的調查迫在眉睫。辦案人員根據車牌號順藤摸瓜,確定盜墓團夥的成員,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也被摸清。最後,盜墓團夥供出了盜墓地點——大雲山。龍塘之下,千年古墓大雲山,位於盱眙縣東部。雖海拔僅有73.6米,但也是這一片最高的山,而且從風水上來看,大雲山確實是一片寶地。
  • 希臘考古歷史上的「烏龍事件」:神秘的阿伽門農面具不屬於他本人
    位於愛琴海沿岸的希臘和我們中國一樣,有著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同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旅遊打卡聖地。比如,位於雅典的國立考古博物館,就是很多歷史愛好者必去的地方,可以感受並觸摸到希臘5000多年的厚重歷史。
  • 真實版「盜墓筆記」:手法專業 一人曾是考古隊員
    之所以手法如此專業,因為盜墓人中有一人曾是考古隊員。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昭化區法院獲悉,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罪的5人(含司機)在昭化區法院開庭受審,5人當庭認罪。  藉口旅遊  邀約原考古隊員一起盜墓  2013年冬,向華國(37歲,西安市人)通過朋友得知在廣元昭化古城附近有古墓。2015年12月19日,向華國邀約曾在KTV唱歌時認識的尹國明(33歲,鹹陽市人,曾在考古隊工作),後又叫上侄兒向名揚(34歲,西安市人)同行。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其陵墓也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古墓。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
  • 民間盜墓第一人,技術太強,專家:要挖馬王堆得靠他
    盜墓這麼賺錢,所以有很多家裡貧困,有膽子的人都去盜墓了,皇室貴族的墓穴中雖然有很多的寶藏,但是地形都是很複雜的,甚至會放有很多的機關,這也是為了防止墓被盜,有時候進入墓穴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命喪黃泉的,所以盜墓行業也是一個高利潤高風險的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