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廣大人民群眾把考古當成盜墓,更有甚者咒罵考古人員的行為?

2020-12-05 影視娛樂寶典

把考古看做盜墓的人,的確很不少。只要上網看看跟考古有關的新聞,下面保準鋪天蓋地、烏央烏央的,都是這一類的評論,比如下面的這些:

其實,這些評論還算是客氣的,更惡劣的,就是那些詛咒考古人員的。那麼,怎麼看待這樣的現狀呢?

首先要說的是,不少人覺得考古就是挖墓,認為考古工作與盜墓沒什麼本質區別,甚至在網絡上對考古人員進行咒罵。這反映出了公眾對考古的認知水平還不高,我們的考古學還處於象牙塔內,缺乏群眾基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轉變過程。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是古代文化遺存,包括遺蹟和遺物,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並非僅僅的挖墓。其實,除了墓葬以外,城址、房址、窯址、礦址、作坊遺址和古代的戰場、橋梁、道路、建築等等,都是考古研究的對象。另外,文物修復、古文字等專業也與考古學有著密切的聯繫。從這一角度來講,考古絕不等同於挖墓。

另外,即便是墓葬考古,也是有著一整套標準的作業流程,為的是保護和研究,與盜墓有著本質區別。事實上,不少搶救性發掘的墓葬,也是由於遭受盜擾才被迫進行的。另外,隨著大型工程建設的開展,也師承發現有古代墓葬,需要進行發掘處理。所以,做墓葬考古的相關人員,也絕非像少數人臆想的那樣,與盜墓沒有差別。

考古挖掘非古人所願。

實際上墓主人知道可能會被後來人挖掘,很不情願被挖掘。放在歷朝歷代去看,「死者為大」,把人的死看得甚至比生更重要,對達官貴人有條件的人,厚葬是一種風俗文化。即便知道會被挖掘,也要順應習俗去做。

要尊重古人和墓主人。

國家主導的考古工作,有一套成熟的操作規範,包含對墓主人充分尊重的內容。比如,經過考證研究之後,對保存還好的千年前王侯遺體,放在當代容器展示。應該比沉睡黑暗的地下墓穴更好,這符合大多數的認知。

增強信息透明度。

古代王侯墓穴,屬於國家文化遺產,在網際網路和自媒體時代,應更好地做考古項目的社會公眾宣傳,專家學者多與人民群眾交流分享,求得對考古價值的理解。

把工作做到家,人民群眾是通情達理的,不僅不會咒罵,還會讚美有品質的考古工作。

對於這些誤解,我們能夠做得就是加大考古的普及力度,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質,使得全社會的人都能夠意識到文物的價值和考古的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考古與盜墓都是挖墳:到底有哪些區別?考古沒有盜墓厲害?
    《盜墓筆記》翻拍成影視作品後,一句「上交給國家」在網絡爆紅,很多人說,裡面的俠盜千辛萬苦的挖出來寶貝,最後上交,那不是為國家考古了?或者說:替國家盜墓?很多人對考古人嗤之以鼻,說這是官方盜墓,本質和盜墓賊一樣的,那麼,考古真的和盜墓是一樣的嗎?
  • 考古與盜墓--一顆科技樹上的「兩開花」
    考古學需要考古學家去發掘墓葬和遺址,但西方世界(含阿拉伯地區)因為宗教原因和殯葬習慣(薄葬,發掘價值低),缺乏生成盜墓行業的土壤。於是亢奮的西方考古學者就將足跡踏遍非洲、亞洲、南美及歐洲邊遠地區進行挖掘,同時避開本國法律的處罰。這一時期的西方考古活動基本等同於盜墓,大量具有很高價值的古蹟、遺址和大型陵墓被破壞,歷史文物被掠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以非法手段進行的。
  •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搞收藏?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重大發現,以及珍貴的藏品,主要都是由考古所發現的,在我們的記憶中,似乎考古這項工作只有近代才有。而且在菜菜小時候,一直認為考古學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啊,以為他們要是喜歡哪一件藏品就可以收藏起來。其實啊,菜菜錯了,相信許多朋友都跟菜菜一樣,會有這樣的誤解吧,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說考古這項工作吧。
  • 考古就是盜墓?考古與文博人四十米的大刀已經向你跑來
    對於有人對你這個專業有什麼誤解,考古與文博專業肯定榜上有名,大家一提考古,首先想到的大部分可能就是盜墓筆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考古不是盜墓,考古和盜墓不是一回事,考古是正經活兒,大家一定要記住!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好像對於收藏文物有了很大的興趣。
  • 根據盜墓事件,經考古發掘,找到了歷史上消失千年的芮國
    在後期,因為考古挖掘出土了一些明確的證物,這個在人們的認知裡根本不存在的國家,也是終於有了一點蹤跡。經過了多年的考古現在有更多被歷史塵封未見諸史冊,失蹤了近千年的國家出現在了世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一個因為歷史記載太少了,所以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傳說的周代芮國。
  • 真實版「盜墓筆記」:手法專業 一人曾是考古隊員
    真實版「盜墓筆記」:手法專業 一人曾是考古隊員 原標題:   之所以手法如此專業,因為盜墓人中有一人曾是考古隊員。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昭化區法院獲悉,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罪的5人(含司機)在昭化區法院開庭受審,5人當庭認罪。
  • 馬未都談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
    關於考古和盜墓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爭議的一個熱點,在很多民眾眼中考古和盜墓沒什麼差別,都是在挖人祖墳,幹的都是缺德事。事實上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考古和盜墓都存在一個誤區,馬未都就曾經談過考古和盜墓的區別,且在中國考古界有一鐵律,無人違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考古挖掘比盜墓難多了,一不小心重要的歷史資料就沒有了
    都知道,考古挖掘是一件需要非常慎重的事情。因為,古時的文物非常珍貴,考古人員需要想方設法保留它們的原貌,所以,會事先做好詳細的策劃,再小心翼翼地實施挖掘工作。其實,這裡不單單指文物,對於古代陵墓的挖掘也是一樣。
  • 對話微博歷史大V@考古小隊長:個別「盜墓粉」非蠢即壞
    ▲曾經的盜洞,墓室應該空了大河報記者:11月16日您一連發了4條關於盜墓題材電影的微博,遭到了部分網友的圍攻,甚至有網友說,「考古不也是盜墓麼?人家墓主人也沒允許你們去挖,張口閉口文化歷史就不必了。」@考古小隊長:在我看來,從古至今,盜墓都是犯罪活動,無論哪個朝代都在嚴厲打擊,但盜墓題材的文藝作品卻把這種行為「偶像化」,讓粉絲會覺得盜墓就是探險,是高端浪漫的事,但是跟他們講道理,他們是不聽的。甚至很多網友在微博問我,你是考古工作者嗎?你有沒有看過盜墓筆記?你咋看書中描寫的內容?
  • 考古與盜墓究竟有何區別?聽這位專家這麼說
    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誤解考古為「官方盜墓」,其實考古的本意並不是尋寶,比如盜墓賊不屑一顧的一些小骨器、殘破鐵器、陶器本身製造成本並不高昂,但考古人員卻將其視為珍寶,不遺餘力地用小鏟子小刷子將它們擦拭發掘出來,考古的本意就在於藉助遺物、遺蹟對話古人,讓穿越千年的文物將湮沒的歷史展現在今人面前
  • 《盜墓筆記》之類的通俗書籍並不是考古,考古不是挖寶,更需要的是...
    他倡導考古學者深入研究考古理論後再進行考古的實踐,因為「思考考古學的問題比挖土更加重要,沒有問題的考古發掘常常會變成『挖寶』」。 「「沙發考古」常被看作另類」 上觀新聞:提到考古,人們並不陌生,但您的新書名為《沙發考古隨筆》。「沙發考古」看似是個新穎的概念,就是坐在沙發上考古嗎?
  • 成都考古的未解之謎:老官山漢墓為何下葬就被盜?
    最早刻有「成都」銘文的文物是什麼……最近幾十年,成都地區的考古成果不斷揭開著歷史的謎團。不過,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還有一些未解之謎令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等待在後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找到答案。觀眾參觀成都考古成果展7月31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三部負責人謝濤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 考古算是盜墓嗎?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鐵律,誰也不敢違反!
    古往今來,人們對盜墓類的問題就一直頗感興趣,出於對未知財寶的好奇和神秘的故事傳說越來越吸引著人們的興趣。古代盜墓賊是一種行業,而現代各種盜墓類的小說和電影也深深吸引著很多人。而一提到盜墓,很多人就將其和考古聯繫在一起,很多人認為考古就是以國家的名義去盜墓,但實際上兩者確實是有區別的。從根本的價值上來看,考古與盜墓就有著截然不同的說法。考古注重的是對文物的發現和探索。挖出來的寶貝更注意他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承載,藉此推出一定的歷史信息。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這個群墓除了一號大墓被盜之外,其它的墓都是完好無損的,考古專家們派人把整個秦公陵園保護了起來。 直到2011年的時候,一天,考古隊巡查人員發現發現地上的土壤被翻過的痕跡,大家都知道,在古墓被保護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現土壤被翻新的情況。巡查人員經過仔細勘察後,發現在秦公六號大墓的附近有一個盜洞。
  •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挖墳需要技巧嗎?專家進校園解密考古門道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你挖出過什麼金銀財寶?」「挖墳需要技巧嗎?有勁兒,有運氣是不是就夠了?」昨天下午,「聞·悟北京」系列活動走進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張中華還沒開口,初二的學生們就連提三個犀利問題。
  • 同是挖掘文物,考古專家與盜墓者有何區別?考古界有個規矩不可破
    文/魚蛋7777考古專家和盜墓賊,同樣是挖墳掘墓,有什麼區別呢?許多不太了解情況的人往往把盜墓和考古混為一談,其實二者的差別非常大,盜墓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是不被法律所允許的。而且往往會給文物帶來破壞性,而考古是為了保護文物,了解歷史。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考古跟盜墓賊的區別。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自從盜墓題材的東西出來之後,幾乎每一個都很火爆,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盜墓這個神秘的行當,更是吸引人們。 不少人都好奇,盜墓這件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麼真有小說中那麼神奇嗎?首先盜墓這個行當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其中自然有不少門道。
  •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洛陽考古文物研究院王支援研究員指出:「洛陽在唐代被稱為神都,也叫東都,是國際化大都市,當時這裡居住著一百多萬人,這麼多的人死後都要埋葬,可想而知,唐墓的數量之多。」洛陽北邙擁有十萬多座墓,僅帝王墓,就是整個陝西的4倍,名人墓葬更是數不勝數。然而,邙山除了以墓多聞名,也以「十墓九空」為世人所熟知。那麼,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
  • 網絡直播、現場觀摩考古有了最新「打開方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如果你對考古的認識停留在盜墓類影視作品和小說,那就out了。走進考古現場,看考古專家在你眼皮底下發掘,這才是認知考古最in的「打開方式」。
  • 盜墓賊不願光顧的窮酸皇陵,荒涼到連考古專家都認為無考古價值
    我們知道中國在風水方面很講究,一些皇帝在他們在位的時候會派人為他們選擇一個地方,這樣一百年後他們就可以葬在這裡,而且,所有的墳墓都會有很多隨葬品,金銀都很薄很軟,因此,一個學校誕生了,叫做盜墓者,他們專門挑選皇帝的墳墓來偷,有足夠的金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但是有這樣一個墓地,即使是小偷也不會去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