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詩中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由此可知,最起碼在唐朝時期,邙山已經是風水寶地了。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邙山的地理位置確實是非常優越。邙山環繞在洛陽的東北部,突出特徵就是「背山面河,地勢開闊」。
洛陽考古文物研究院王支援研究員指出:「洛陽在唐代被稱為神都,也叫東都,是國際化大都市,當時這裡居住著一百多萬人,這麼多的人死後都要埋葬,可想而知,唐墓的數量之多。」洛陽北邙擁有十萬多座墓,僅帝王墓,就是整個陝西的4倍,名人墓葬更是數不勝數。然而,邙山除了以墓多聞名,也以「十墓九空」為世人所熟知。那麼,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
首先,洛陽自金宋之後,失去了國都地位,逐漸衰微下去。明清兩個時期,洛陽作為河南府府治所在地,對於邙山墓保護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在明清之交,洛陽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部分古墓也毀於戰火。清朝滅亡之後,軍閥混戰不斷,後又是八年抗戰、解放戰爭,邙山古墓群被盜的情況非常嚴重。
其次,洛陽鏟的橫空出世。洛陽鏟雛形早在明朝中葉已經有了,當時的主要是凹形探鏟,目的就是為了便於挖掘古墓。進入20世紀20年代初期,洛陽盜墓賊李鴨子發明了洛陽鏟,後逐漸流傳開來,邙山附近的盜墓活動也推向了高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洛陽鏟的流行與盜墓賊的猖獗是密不可分。
最後,不要小瞧了盜墓賊,有的人比考古專家還厲害。盜墓賊除了善於使用洛陽鏟之外,在風水學、建築學、地理學、史學、文物鑑定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換言之,盜墓賊這一行不是你想幹就能幹的,沒文化的人還真就吃不了這碗飯。根據馬未都的說法,盜墓賊往往手搭涼棚不依靠器具,就能一眼定穴,判斷出有沒有古墓。加之,邙山墓群又特別集中,對盜墓賊的業務要求就更高了。所以,盜墓賊往往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值得一提的是,邙山墓正在遭受破壞。一則,邙山風水好,就有人蹭邙山風水,將親屬埋葬於此,甚至部分人將親屬葬在「風水好」的皇帝陵內;二則,邙山墓冢逐漸被侵蝕,主要是因為附近村民生產、生活以及村民點的無序發展,突出表現為亂搭亂建,對墓葬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三則,盜墓賊頂風作案,為謀取暴利,不擇手段的盜墓。據不完全統計,邙山墓葬已探明的有970多座,2/3的墓冢已經不存在了。
綜合來看,邙山墓葬十墓九空,不僅僅有歷史舊帳,也有時代發展造成的新傷。老祖宗歷經數千年,為邙山留下了蔚為壯觀的墓群。然而,現在的邙山墓群多多少少有點名不副實。保護邙山墓葬群,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在眉捷的現實性社會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