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東10公裡,邙山腳下西周成周城邊、漢魏故城有一個大村金村,每逢雷雨天氣,地下便隱約有鏗然作響之聲,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遂當地多有地下龍脈跳動傳說。
而當地還有更為詭異的「串井」現象。在金村打井,打到六七米時也許水很旺,可第二天就可能滴水不剩;也有可能當天水深不足1米,第二天卻有可能從井口往外溢水,由此金村幾千人口,自古只有三眼老井用於生活需求。
金村村民為此雖猜疑地下必隱藏著天大秘密,可終未有明確答案,直到1928年夏秋交接之際,一場暴雨才揭曉了金村地下的秘密。
連續幾天暴雨,金村一處農田出現塌陷露出一個大洞。一個膽大的村民鑽入洞中,竟發現編鐘,原來農田地下隱藏著古代大墓。
雖經千年歲月侵蝕,可敲打這套編鐘依舊聲音洪亮,雷雨天氣金村地下轟鳴,就是編鐘與雷聲頻率一致,天上地下共鳴所致,還有串井現象也因地下古墓產生。
金村詭異現象謎底迎刃而解,可是古墓中珍貴陪葬品,卻引來大量貪婪之徒肆意盜挖,竟然挖空八座古墓導致大量文物流失,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文物之殤,造成的損失迄今都無法彌補。
01 洛陽金村古墓被盜,斬斷了考古研究連續性出現諸多缺失與空白。
洛陽自古就是風水寶地,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以及後晉等13個朝代,105位帝王在此定都,定都歷史長達1529年。
洛陽是夏都斟鄩、商都西亳、西周之成周、東周之洛邑,即便後來洛陽失去軍事統治地位,也仍然是華夏政治文化中心。
洛陽共有25位東周天子在此定都,天子王陵主要在周山、王城與金村三處,其中金村就埋葬著八位周天子,這些在《後漢書》與《水經注》中都有記載。
金村周天子墓雖有明確記載,可秦漢時赤眉軍盜掘大量漢帝王陵,東漢董卓火燒洛陽,曹操盜挖帝陵,最終魏晉亦沿用東漢洛陽城,而金村周天子墓竟安然無恙沉睡地下始終未被盜掘。
後來南北朝時期,北魏在漢魏洛陽城基礎上擴建金墉城,即徹底將東周天子墓覆蓋在宮殿之下。
隨後戰亂紛飛,洛陽城幾番沉浮,隋朝時在漢魏洛陽城西,築建新洛陽,唐朝亦沿用新洛陽,稱之為隋唐洛陽城。自此誰還能想起陳舊不堪的漢魏洛陽城下那些東周天子王陵呢?
又過去1000多年,洛陽城早已失去往日帝都繁華,無論是王城、漢魏故城還是金墉城、隋唐洛陽城,皆成為廢墟荒地,東周天子墓上則成為金村的莊稼地。
東周天子墓成了一種傳說,只有當地老人們一直堅信金村地下一定有大冢。直到1928年,一場暴雨衝出了古墓秘密,雖有人推測此處應為天子墓,而且還不止一處。
可當時民國考古人員並未認識到金村古墓重要性,也許他們認為夏商周天子墓早已化為塵埃,金村根本不可能挖掘出重量級墳墓,於是僅憑銘文中37年字樣,就斷定可能是秦始皇37年,此處墓地大概率是秦朝大臣墓葬,甚至還有人認為此處是韓國墓,由此並未即刻採取保護措施,乃至盜墓賊光天化日之下公開盜挖古墓。
直到1946年,才有國內學者認定金村大墓是東周貴族墓,而非秦朝或韓國普通墓葬。建國後,國家對金村大墓進行搶救性挖掘,進一步確定此處乃東周天子王陵,可一切為時已晚,八座天子王陵早已空空如也。
先秦王陵歷經2500多年風雨滄桑,卻以這樣一種悲劇形式毀於一旦。文物皆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屬性,東周天子王陵陪葬文物,不僅代表了東周歷史文化,也代表了東周審美與製作工藝水平。
金村墓葬文物流失,致使考古研究東周歷史出現斷檔空白點,至今仍難以系統完善,這應是考古研究最大悲傷。
02 金村墓葬文物流失無論數量還是價值堪稱歷史之最。
1928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聯合直系吳佩孚進攻河南,時任河南省主席馮玉祥派心腹韓復榘應戰。連綿戰火嚴重影響了河南民生百態,金村當然也不能倖免於難。
1928年夏秋之際,金村發現墓葬群。當地百姓並不清楚這些墓葬的文物價值,可是迫於生計,遂開始偷偷倒賣文物,有時一個青銅器只換一頭騾子,甚至有的器皿只換兩個大洋。
就這樣金村文物低價流向市場,引得文物界聞風而動,也引來了加拿大人懷履光、美國人華爾納等國外文物強盜,以及盧芹齋等國內文物奸商。
懷履光,1873年出生於加拿大,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神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傳教工作,並於1897年受英國聖公會指派赴我國傳教。
懷履光初到中國時,先在福建閩南傳教,修建教堂之餘,還籌建了幾所學校,並利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為當地百姓看病,而贏得當地人認可。
1910年,懷履光又轉道河南傳教。當時河南災情嚴重,懷履光以一己之力籌集到60萬加元,並全部捐給了河南災民,由此懷履光還得到北洋政府嘉獎。
可就是這個看似樂於助人傳播大愛的外國傳教士,在金村大墓曝光後露出了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懷履光表面是傳教士,暗裡卻是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代理人,專門在中國收集偷運文物。
金村發現古墓消息傳出,懷履光如獲至寶迅速花錢包下陵墓,並聯手華爾納等洋人,僱傭打手荷槍實彈,威逼利誘當地人盜挖古墓,然後將墓中文物運輸販賣出國。
據說當時的盜墓者明目張胆整車整車的向外搬運文物,這種強盜行徑從1928年,一直持續到1932年。
短短五年時間,無知的金村村民為了一頭騾子或者兩塊大洋,將凝聚2500年歷史的文化瑰寶賤賣給外國人。錢花完什麼也沒剩下,卻留下了8個空蕩蕩的墓穴。
如果說當地村民只是無知,尚能原諒,那麼像盧芹齋這樣的古玩奸商就是不可饒恕的罪人。
盧芹齋也算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古董大鱷,得知金村出現古墓後,派人赴金村收集大量古玉倒賣給西方收藏家。其中美國銀行家溫索浦就是盧芹齋最重要的買家。
除此之外,盧芹齋還為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等提供古玉貨源,致使金村古玉大量流入海外。
金村大墓陪葬品出土時,缺乏嚴謹有效的梳理與統計,金村出土文物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未可考。
其中對金村文物造成毀滅性破壞的當屬懷履光,據說金村文物中大約有30%被懷履光運回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其餘則流入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納爾遜藝術館以及法國巴黎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等十餘個國外博物館。還有日本大阪的佳友男爵、日本東京的細川侯爵等私人手中,也有相當數量的金村流失文物。
懷履光退休後返回加拿大,擔任安大略博物館東亞部第一任主任,以及多倫多大學中國學院第一任院長,也許就是源於懷履光偷盜洛陽金村文物有功吧。
懷履光所著《洛陽故城古墓考》中記錄了530餘件金村文物,而日本人梅原末治整理的《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中,則記錄了238件金村文物。
懷履光與梅原末治在書中描述的金村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玻璃器、銀器等十餘種,當然這還不是最確切最完整數字,但這也足以得知金村流失的文物,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我國文物流失海外之最。
東周雖然已呈沒落式微之勢,可其天子墓中陪葬品,依舊屬於國寶級文物,尤其是東周以玉器聞名,金村出土的玉器,許多都是難得一見的孤品,由此可見金村流失文物價值,也是難以估量,這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03 結語
1840~1949逾百年時間,是中國近代史飽受屈辱與壓迫的時光,一群野心勃勃的外國盜賊肆意掠奪我國國寶級文物高達一千萬件之多。其中金村天子墓文物損失之重絕不亞於敦煌莫高窟。
國寶級文物流失海外,我們再想追回真的難於上青天。如今世界各地多個博物館展出金村文物,而國內僅僅留下金村大鼎、錯金銅尺以及命瓜壺3件金村文物,只能守著八個空空如也的古墓嘆息。
雖然有人說文物無國界,可是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內涵與意義。更何況文物流失也阻斷了考古研究線索,就如金村8座古墓,我們雖斷定這是天子墓,可卻因墓中文物流失,對墓主身份無從確認。
如今我們想欣賞金村文物絕世之美,還要跑到海外博物館,考古學家想研究東周歷史,還需要參考強盜懷履光編撰的書籍,這難道不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