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前洛陽金村驚現8座東周天子墓,5年被盜空,絕世珍寶流失海外

2021-01-09 小晴看世界

洛陽東10公裡,邙山腳下西周成周城邊、漢魏故城有一個大村金村,每逢雷雨天氣,地下便隱約有鏗然作響之聲,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遂當地多有地下龍脈跳動傳說。

而當地還有更為詭異的「串井」現象。在金村打井,打到六七米時也許水很旺,可第二天就可能滴水不剩;也有可能當天水深不足1米,第二天卻有可能從井口往外溢水,由此金村幾千人口,自古只有三眼老井用於生活需求。

金村村民為此雖猜疑地下必隱藏著天大秘密,可終未有明確答案,直到1928年夏秋交接之際,一場暴雨才揭曉了金村地下的秘密。

連續幾天暴雨,金村一處農田出現塌陷露出一個大洞。一個膽大的村民鑽入洞中,竟發現編鐘,原來農田地下隱藏著古代大墓。

雖經千年歲月侵蝕,可敲打這套編鐘依舊聲音洪亮,雷雨天氣金村地下轟鳴,就是編鐘與雷聲頻率一致,天上地下共鳴所致,還有串井現象也因地下古墓產生。

金村詭異現象謎底迎刃而解,可是古墓中珍貴陪葬品,卻引來大量貪婪之徒肆意盜挖,竟然挖空八座古墓導致大量文物流失,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大的文物之殤,造成的損失迄今都無法彌補。

01 洛陽金村古墓被盜,斬斷了考古研究連續性出現諸多缺失與空白。

洛陽自古就是風水寶地,先後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以及後晉等13個朝代,105位帝王在此定都,定都歷史長達1529年。

洛陽是夏都斟鄩、商都西亳、西周之成周、東周之洛邑,即便後來洛陽失去軍事統治地位,也仍然是華夏政治文化中心。

洛陽共有25位東周天子在此定都,天子王陵主要在周山、王城與金村三處,其中金村就埋葬著八位周天子,這些在《後漢書》與《水經注》中都有記載。

金村周天子墓雖有明確記載,可秦漢時赤眉軍盜掘大量漢帝王陵,東漢董卓火燒洛陽,曹操盜挖帝陵,最終魏晉亦沿用東漢洛陽城,而金村周天子墓竟安然無恙沉睡地下始終未被盜掘。

後來南北朝時期,北魏在漢魏洛陽城基礎上擴建金墉城,即徹底將東周天子墓覆蓋在宮殿之下。

隨後戰亂紛飛,洛陽城幾番沉浮,隋朝時在漢魏洛陽城西,築建新洛陽,唐朝亦沿用新洛陽,稱之為隋唐洛陽城。自此誰還能想起陳舊不堪的漢魏洛陽城下那些東周天子王陵呢?

又過去1000多年,洛陽城早已失去往日帝都繁華,無論是王城、漢魏故城還是金墉城、隋唐洛陽城,皆成為廢墟荒地,東周天子墓上則成為金村的莊稼地。

東周天子墓成了一種傳說,只有當地老人們一直堅信金村地下一定有大冢。直到1928年,一場暴雨衝出了古墓秘密,雖有人推測此處應為天子墓,而且還不止一處。

可當時民國考古人員並未認識到金村古墓重要性,也許他們認為夏商周天子墓早已化為塵埃,金村根本不可能挖掘出重量級墳墓,於是僅憑銘文中37年字樣,就斷定可能是秦始皇37年,此處墓地大概率是秦朝大臣墓葬,甚至還有人認為此處是韓國墓,由此並未即刻採取保護措施,乃至盜墓賊光天化日之下公開盜挖古墓。

直到1946年,才有國內學者認定金村大墓是東周貴族墓,而非秦朝或韓國普通墓葬。建國後,國家對金村大墓進行搶救性挖掘,進一步確定此處乃東周天子王陵,可一切為時已晚,八座天子王陵早已空空如也。

先秦王陵歷經2500多年風雨滄桑,卻以這樣一種悲劇形式毀於一旦。文物皆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屬性,東周天子王陵陪葬文物,不僅代表了東周歷史文化,也代表了東周審美與製作工藝水平。

金村墓葬文物流失,致使考古研究東周歷史出現斷檔空白點,至今仍難以系統完善,這應是考古研究最大悲傷。

02 金村墓葬文物流失無論數量還是價值堪稱歷史之最。

1928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聯合直系吳佩孚進攻河南,時任河南省主席馮玉祥派心腹韓復榘應戰。連綿戰火嚴重影響了河南民生百態,金村當然也不能倖免於難。

1928年夏秋之際,金村發現墓葬群。當地百姓並不清楚這些墓葬的文物價值,可是迫於生計,遂開始偷偷倒賣文物,有時一個青銅器只換一頭騾子,甚至有的器皿只換兩個大洋。

就這樣金村文物低價流向市場,引得文物界聞風而動,也引來了加拿大人懷履光、美國人華爾納等國外文物強盜,以及盧芹齋等國內文物奸商。

懷履光,1873年出生於加拿大,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神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傳教工作,並於1897年受英國聖公會指派赴我國傳教。

懷履光初到中國時,先在福建閩南傳教,修建教堂之餘,還籌建了幾所學校,並利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為當地百姓看病,而贏得當地人認可。

1910年,懷履光又轉道河南傳教。當時河南災情嚴重,懷履光以一己之力籌集到60萬加元,並全部捐給了河南災民,由此懷履光還得到北洋政府嘉獎。

可就是這個看似樂於助人傳播大愛的外國傳教士,在金村大墓曝光後露出了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懷履光表面是傳教士,暗裡卻是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代理人,專門在中國收集偷運文物。

金村發現古墓消息傳出,懷履光如獲至寶迅速花錢包下陵墓,並聯手華爾納等洋人,僱傭打手荷槍實彈,威逼利誘當地人盜挖古墓,然後將墓中文物運輸販賣出國。

據說當時的盜墓者明目張胆整車整車的向外搬運文物,這種強盜行徑從1928年,一直持續到1932年。

短短五年時間,無知的金村村民為了一頭騾子或者兩塊大洋,將凝聚2500年歷史的文化瑰寶賤賣給外國人。錢花完什麼也沒剩下,卻留下了8個空蕩蕩的墓穴。

如果說當地村民只是無知,尚能原諒,那麼像盧芹齋這樣的古玩奸商就是不可饒恕的罪人。

盧芹齋也算是我國民國時期的古董大鱷,得知金村出現古墓後,派人赴金村收集大量古玉倒賣給西方收藏家。其中美國銀行家溫索浦就是盧芹齋最重要的買家。

除此之外,盧芹齋還為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等提供古玉貨源,致使金村古玉大量流入海外。

金村大墓陪葬品出土時,缺乏嚴謹有效的梳理與統計,金村出土文物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未可考。

其中對金村文物造成毀滅性破壞的當屬懷履光,據說金村文物中大約有30%被懷履光運回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其餘則流入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納爾遜藝術館以及法國巴黎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等十餘個國外博物館。還有日本大阪的佳友男爵、日本東京的細川侯爵等私人手中,也有相當數量的金村流失文物。

懷履光退休後返回加拿大,擔任安大略博物館東亞部第一任主任,以及多倫多大學中國學院第一任院長,也許就是源於懷履光偷盜洛陽金村文物有功吧。

懷履光所著《洛陽故城古墓考》中記錄了530餘件金村文物,而日本人梅原末治整理的《洛陽金村古墓聚英》中,則記錄了238件金村文物。

懷履光與梅原末治在書中描述的金村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玻璃器、銀器等十餘種,當然這還不是最確切最完整數字,但這也足以得知金村流失的文物,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我國文物流失海外之最。

東周雖然已呈沒落式微之勢,可其天子墓中陪葬品,依舊屬於國寶級文物,尤其是東周以玉器聞名,金村出土的玉器,許多都是難得一見的孤品,由此可見金村流失文物價值,也是難以估量,這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

03 結語

1840~1949逾百年時間,是中國近代史飽受屈辱與壓迫的時光,一群野心勃勃的外國盜賊肆意掠奪我國國寶級文物高達一千萬件之多。其中金村天子墓文物損失之重絕不亞於敦煌莫高窟。

國寶級文物流失海外,我們再想追回真的難於上青天。如今世界各地多個博物館展出金村文物,而國內僅僅留下金村大鼎、錯金銅尺以及命瓜壺3件金村文物,只能守著八個空空如也的古墓嘆息。

雖然有人說文物無國界,可是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內涵與意義。更何況文物流失也阻斷了考古研究線索,就如金村8座古墓,我們雖斷定這是天子墓,可卻因墓中文物流失,對墓主身份無從確認。

如今我們想欣賞金村文物絕世之美,還要跑到海外博物館,考古學家想研究東周歷史,還需要參考強盜懷履光編撰的書籍,這難道不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痛嗎?

相關焦點

  • 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
    對於中國的考古界來說,洛陽的金村大墓是中國考古界永遠的傷痛,那麼這個洛陽金村大墓是什麼來歷?又為什麼會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傷痛呢?這一切還要從民國時候說起。圖片來源於網絡:洛陽金村大墓一、金村大墓的遭遇事情發生在1928年,在這一年,洛陽的金村發現了一處墓葬群,後來證實這是一座東周時代的墓葬,這個消息傳出來以後,引起了西方列強的關注,最終墓中的數千件文物被列強掠奪走,時至今日,中國學者研究金村墓葬,還需要借鑑海外的資料。
  • 神都洛陽:央視紀錄片天地洛陽十集全合集
    千年帝都洛陽,國色牡丹花城,神都洛陽歡迎你!  【央視紀錄片】《天地洛陽》之一天造洛陽  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積累和文化傳承,無數帝王意志的體現和表達,最後都在故宮這座恢弘的建築上集中體現了出來。  【央視紀錄片】《天地洛陽》之二王者之地  洛陽王城公園建於1955年,也是中國唯一一座王城遺址公園,1954年,考古人員在今天洛陽市中心區域的位置發現了東周王城的遺址,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洛陽人並不知道,他們的腳下就是曾經恢弘一時的東周王城。在這裡,東周王朝歷經了25位帝王和515年的歲月。
  • 重磅: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流失的國寶級文物清單一覽
    (方驥撰文稱「石雕造像被盜鑿壹空」)。由於北平古董商向香港「走洋莊」,造成以洛陽為中心,遍及晉、冀、魯、豫各地的大規模盜墓和買賣文物活動。從1925壹1931年不到10年間,上起東周王陵,漢、北魏、唐帝陵,下至北宋著名將領韓琦墓在內的重要古墓被大規模盜掘,這些都已被解放後的考古勘察所證實。這給我國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
  •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詩中寫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由此可知,最起碼在唐朝時期,邙山已經是風水寶地了。按照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說,邙山的地理位置確實是非常優越。邙山環繞在洛陽的東北部,突出特徵就是「背山面河,地勢開闊」。
  • 被盜5次仍珍寶無數,堪稱中國金字塔
    被盜5次仍珍寶無數,堪稱中國金字塔大唐詩人李賀很擅長寫議論性極強的歌行體詩歌,他有一篇作品叫做苦晝短,詩歌的末尾是這樣寫的: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儘管詩人原意是為了歌詠自己的「人生之意」,但卻寫出了一個歷史真相,那就是劉徹茂陵多滯骨;經現代考古學家檢測,劉徹茂陵被盜高達五次,但仍然有無數珍寶,故說這座陵墓是中國的金字塔也不為過吧。
  •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所謂「國寶」,是指一國之寶。對於研究過去歷史文化充實我國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價值。若這些先民遺產流失國外,那麼對於華夏子孫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古人留給後人的共同財產。
  • 這座博物館,投資5.5億,展出2800年前國寶,27號墓出土48件金器
    從2018年2月14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已經過去兩年了。很慶幸,年前去韓城的時候,除了風追司馬,在走的當天,還坐車去了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太有意義了。梁帶村墓地遺址,2004年的夏天,發現了1300多座墓葬,是西周東周時期的,還有64座車馬坑。
  • 這個小城挖出兩周墓葬1300座,專門建了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啥
    陝西韓城有著三千年的建城史,韓侯國、梁伯國、古芮國等等都曾在韓城地區設立國都。2004年,在韓城市西莊鎮,沉寂了2700餘年的梁帶村芮國遺址被發現,佔地近千畝,共發現兩周墓葬1300餘座,車馬坑64座。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2006年5月,安豐鄉黨委書記賈振林找到了在固岸村忙活的潘偉斌。潘偉斌是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他畢業於西北大學考古系,多年在野外從事一線工作。最近5年,他一直在河南安陽市安豐鄉漳河南岸忙碌。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從安豐鄉的東部經過,他主持的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的挖掘,入選了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
  • 400平古墓被盜,盜墓者不識貨丟下此物,考古家:文物價值連城
    在下葬時,會將其生前之物以及當時的稀世珍寶作為隨葬品,也正是因為古墓中的這些珍貴隨葬品,使得古墓被盜。 不過,在打開墓門之前,考古家推測墓主人就是《太原縣誌》記載的「丞相斛律金墓在縣西南十五裡,光之父,封鹹陽王
  • 洛陽為何一直得到帝王的青睞,其中暗藏了洛陽的帝王風水
    黃河水,浩浩蕩蕩向東而去,歷史在這座大河的南面凝結成一座聞名於世的大都會——洛陽。在激越的黃河水聲中,這座城池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平庸到繁華的歷程,經隋、唐兩世而繁華,盛唐時則成為萬國來朝的著名都城。
  • 這一次央視中秋晚會,憑什麼是洛陽?
    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是依託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天子駕六」大型車馬陪葬坑,原址原狀陳列展示的遺址型博物館。
  • 11年前村民所挖出墓碑碑文透露曹操墓方位
    該方志中記載,關於曹操陵墓有種種傳聞,主要如七十二冢說,稱曹操怕死後被人掘墳,便命人在講武城一帶設立七十二座冢墓;許昌城外說,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提出;漳河水底說,清康熙年間褚人獲在所著《堅瓠續集》中提出;磁縣彭城說,民國初年鄧之誠所著《骨董瑣記全編》記述;鶴壁石林說,30年前報紙刊載,說鶴壁石林村一農民打井挖出曹操墓碑。
  • 備受爭議達7年之久的曹操墓,或因洛陽曹魏大墓的發掘而正名
    然而,時隔7年,在洛陽發現的另一座曹魏時期的大墓,或許會在另一個方面作證國家文物局對曹操高陵定性的正確性。因為曹魏政權存在時間不長,且曹魏時期崇尚簡葬,陵墓不封不樹,所以目前在國內發現的曹魏大墓及其少見,此次洛陽發現的曹魏大墓,與曹操高陵有很多相似之處,此墓從學術意義上再次確認了曹魏時期的墓葬特點:同曹操墓一樣:薄葬,短喪的特點,墓主死後不久即下葬;同曹操墓一樣:不封不樹,地表沒有封土,不設陵寢;簡制,複雜的多室墓葬簡化為前堂後室;冥器的簡化,這座墓裡的陶器很小,還不如一般墓葬的大
  • 平遙古城東城牆外發現一組東周和金代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平遙古城東城牆外的平遙縣會展、演藝中心項目建設工地成功發掘出一組東周和金代古墓葬。這是迄今在平遙古城附近發掘的年代較早的地下文物遺存,為實證平遙2000餘年建制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經過考古學家考察,在鳳翔縣南指揮鎮南指揮村發現了秦公陵園內的數十座秦國貴族陵墓;這一大批的墓主人全部是秦國的君王,總共有19位,此次秦公墓群的發現,徹底揭開了秦國的墓葬之謎。
  • 韓國古墓中發現1500年前的天文圖?這3件中國天文圖比得過嗎
    據報導韓國文物部門在韓國慶尚南道鹹安郡的末伊山古墳群中一座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了大約1500年前的星座圖。韓媒據此就說,這是首次在伽倻時代的古墓裡發現星座圖,墓主極有可能是伽倻王。據韓媒報導,韓國已經開始了對末伊山古墳群的申遺工作。
  •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一句話,「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當然,按照秦國的徵戰史推算,此二周並非指周武王開創的西周王朝與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開創的東周王朝,而是指東周朝時立國於今洛陽地區的兩個諸侯國——西周國和東周國。
  • (洛陽國寶檔案)方座銅簋 禮儀重器
    文物名稱:饕餮紋方座銅簋  時 代:西周早期  尺 寸:高30.5釐米 口徑22釐米  底座長寬均為19.2釐米  重 量:15.3千克  現 藏:洛陽博物館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