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平古墓被盜,盜墓者不識貨丟下此物,考古家:文物價值連城

2020-11-30 騰訊網

盜墓,這是一個自古以來都存在的行業,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巔峰時期,尤其是三國時期曹操設立的摸金校尉以及後世的朝代變更中,都是盜墓者大顯身手的最好時機。不過,這對於古人來說卻是一劫難。要知道,古人不怕死亡,但在死亡後希望「入土為安」,不會受到世俗的幹擾。在下葬時,會將其生前之物以及當時的稀世珍寶作為隨葬品,也正是因為古墓中的這些珍貴隨葬品,使得古墓被盜。

上個世紀80年代,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就發現了一座大型的古墓,這座古墓足足有400多平方米,從古墓的規格來墓主人不是富甲一方就是高官貴族。可惜的是,古墓早已被盜,古墓封土上的盜洞非常之多,不僅有近代的,而且還有古代的。看到這盜洞的考古家心都涼了,但沒有辦法,最後在獲得批准後,還是對古墓進行了考古挖掘。剛開始考古挖掘時,考古家都在驚嘆古墓的豪華,僅墓道就長約21.3米,其後部有青石墓門,打開這墓門後就是主墓室。

不過,在打開墓門之前,考古家推測墓主人就是《太原縣誌》記載的「丞相斛律金墓在縣西南十五裡,光之父,封鹹陽王」 ,也就是斛律金墓。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打開主墓室後,考古家看到了古墓中的墓志銘,寫道「王諱睿,字口口,大安狄那汗殊裡武明皇太后兄子也。觀夫崇塘摩踱, 峭擬削成;遠葉長枝, 鬱同扶木。至乃世祿克昌之盛,締構積德之初,固已備諸圖篆,可得而略」,看到這裡,考古家就知道此墓並非之前推測的斛律金墓,而是北齊時期青州東安郡王婁睿之墓。

史書中記載婁睿是一個在任貪縱、聚斂無厭、專行非法、縱情財色之人;也就是說此人的墓穴中也必定會有非常珍貴的稀世珍寶。可惜的是,因為古墓在歷史上多次被盜,墓中珍貴文物,如金銀、玉器等東西早就被盜。不過,在考古家看來古墓中最珍貴的文物因為盜墓者不識貨而沒有被盜,一件文物是古墓中的壁畫,另外一件是「一頭牛」;考古家也表示這「文物價值連城」。

該墓中的壁畫氣勢磅礴、技藝精妙,代表了北朝繪畫的最高水平。壁畫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描繪墓主人生前生活的顯赫場面;一部分描繪墓主人死後飛升的空幻境界。墓門上有彩繪、浮雕,金碧輝煌;非常的豪華。但壁畫比不適合在古墓中,因此考古家將整座古墓中的壁畫都搬回了山西博物院,在2002年時,還被國家文物局規定為禁止出境展覽的稀世國寶;可以說,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64件文物都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包括后母戊鼎、曾侯乙編鐘等在內的文物都能屬於這一批文物。

另外「一頭牛」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件被盜墓者丟下的此物也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為國家一級文物,名為「紅陶牛」。對於盜墓者來說,這件文物不值錢,不能換錢,所以將其丟棄在古墓;但對於考古家來說這是一件研究北齊歷史的重要文物,從山西博物院可以看到陶牛體格雄健,牛頭高昂,脖頸堅挺,佩戴有絡頭、瓔珞和杏葉等。非常的霸氣威武,也極為的真實,反應了北齊時期工匠的高超技術。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祖墳被盜,19米盜洞直通主棺,考古家:盜墓祖師爺的手法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其陵墓也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古墓。隨著七十年代秦始皇的陵墓被發現,考古家開始尋找先秦時期秦始皇先祖之墓。專家們經過10年的考古研究探索,在八十年代,終於在陝西寶雞市鳳翔縣靈山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墓,這就是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
  • 「人點蠟,鬼吹燈」,考古家在盜墓現場,還真發現了這奇怪的一幕
    古代的墓葬習俗和現代有很多的差異,古代崇尚厚葬,他們認為人在死後還是能夠享用墓室裡的物品的,所以很多古墓都非常的奢華,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至今我國的盜墓賊源源不斷,難以阻攔的原因。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古墓,漢朝人喜歡玉石,有佩戴玉石下葬的傳統,他們認為玉石是純潔而神聖的物質,佩戴玉石下葬將會不腐不朽。
  • 考古與盜墓都是挖墳:到底有哪些區別?考古沒有盜墓厲害?
    這位考古工作者為何要發此言呢,實是無奈之舉。因為盜墓的人數太多了,考古人員總是跟不上盜墓的節奏,所以在大眾眼力來看,總是一些古墓被摧殘了很多遍之後,考古學家才姍姍來遲,在殘破的古墓裡面尋找剩下的文物信息!
  • 千年古墓盜洞無數,文物卻一件沒丟
    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大量財富就會想辦法去這些貴族的墓穴中將這些陪葬品盜取出來,拿到集市變賣後就能夠發財,所以盜墓賊也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最出名的就是曹操為了獲取大量軍費供給,專門成立了摸金校尉這個官職,全國各地大量盜掘古墓取寶,當然,這些古墓建造者也能想到以後會有盜墓賊盜墓,所以在古墓建造技術上也是不斷更新,有些古墓的建造讓人匪夷所思。我們今天說的這座古墓就是這樣。
  • 神秘漢墓碑文說此墓沒有寶物,考古家刨開古墓地宮後卻笑了
    導讀:我國考古在郭沫若「定陵事件」後一般不會主動發掘保存完好的陵墓,一般都是對古墓進行搶救性、保護性發掘;比如古墓遭到盜墓賊破壞、遭到自然災害損害、基建工程之類的。還有研究性發掘,最著名的就是夏商周斷代史工程,這些上古古墓一般發現就進行考古發掘。
  • 山西一盜墓賊比姚玉忠更牛,靠盜販文物起家,考古家對他恨之入骨
    其實我們現代除了姚玉忠牛叉之外,還有一個人的名氣比姚玉忠更加的大,不是說盜墓水平比姚玉忠厲害,而指的是此人的盜墓戰績,就連考古專家對他都是恨之入骨啊!此人就是侯金髮,來自山西的一個頂級文物大盜,侯金髮其實就是靠著倒賣文物而發家致富的,除了盜墓之外,還開設賭場、吸毒販毒等等,可以說是一個集合盜墓、涉黑的罪犯。
  • 盜墓賊盯上4萬平漢墓,15米盜洞逼近主墓室,差點洗劫1萬餘件文物
    像當年那個敢直接叫囂「10個考古專家也不如我」的姚玉忠就是盜墓世家出身,據悉姚玉忠盜墓不喜歡用任何的現代考古探測儀器,人家只需要一個羅盤在手就足夠了。 真正的盜墓賊能精確地找到主墓室位置,然後利用洛陽鏟或者炸藥來開道,這樣的案例在現代考古中遇到的確實是很多,其中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就是一個例子,的確海昏侯墓劉賀墓的確是沒有被盜,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卻差點被盜了。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
    「盜墓世家」挖出珍貴古墓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為祖孫三代,都是葫蘆島市沙鍋屯鄉人,「我們這是第三次來沈家臺盜墓。」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交代,警察從嫌疑人家中搜出「五樂圖」、「出行圖」等石壁畫4塊,古墓墓門1塊。據警方介紹,被盜古墓墓門上刻有龍的圖案,門額刻有麒麟圖案。除了被盜出的5塊石壁畫外,考古部門認為古墓中很可能還有3塊類似的石壁畫。
  • 文物考古「總是跟在盜墓者身後」,打擊文物犯罪如何跳出「怪圈」?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指出,刑法中將盜墓取消死刑,於是立竿見影地造成了盜墓現象更加猖獗,這非常值得引起大家的反思。   對於警方而言,打擊盜墓犯罪常常遇到無人報案的尷尬。文物案件數據的來源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公安機關掌握的數據,二是報到國家文物局督察司的數據。
  • 此墓歷經千年未被盜,墓門無頭石像成謎,考古隊挖一半被緊急喊停
    此墓歷經千年未被盜,墓門無頭石像成謎,考古隊挖一半被緊急喊停文/婉清眾所周知,考古是通過對古人遺址以及遺物進行勘測研究,從而達到添補歷史的行為。或許因為現代考古學發展不到100年的時間,如今很多人還不能理解考古的意義,甚至還有人將考古與盜墓相提並論。在很多人眼中,考古幹的同樣是掘人祖墳之事,與盜賊並無差異。雖說幹同樣事情,但本質不同卻極具差異,就像警察臥底匪徒,雖也要做些惡事,但最後的目的卻是為了社會安定。而考古也是如此,雖然挖掘古墓卻是為了中國的文化以及歷史。
  • 攜帶金屬探測儀「盜墓」(圖)
    袁野繪  本報訊(記者周賢忠)法庫縣5名村民在發現一處古墓後,沒有第一時間與當地文物考古部門取得聯繫,而是聯合在一起幹起了「盜墓」的勾當。
  • 1986年,神秘古墓出土一件文物,考古家:這就是雙魚玉佩
    1986年,中國考古家就發現了一座神秘的遼國古墓,在出土的諸多珍貴文物中,最令考古家疑惑的是一件名為「雙魚玉佩」的文物。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一村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黑洞,黑洞裡面是五顏六色的壁畫,看起來非常的古樸。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地下室,而是古墓。當地考古家聽說這一帶挖出疑似古墓的消息後立即趕來,經過鑑定。
  • 古墓出土不腐「溼屍」,考古隊不知所措,盜墓賊看不下去:我來吧!
    由於我們中國古代一直較流行土葬,所以有大量的文物被葬在墓穴裡,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發掘古墓、保護文物,這一項工作也十分有意義。今天,我們想要講述一位人物,他曾經是一個盜墓賊,不過,後來變成了一個文物保護工作者,他的人生堪稱傳奇。他後來更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掘保護了馬王堆漢墓。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 真實版「盜墓筆記」:手法專業 一人曾是考古隊員
    藉口旅遊  邀約原考古隊員一起盜墓  2013年冬,向華國(37歲,西安市人)通過朋友得知在廣元昭化古城附近有古墓。2015年12月19日,向華國邀約曾在KTV唱歌時認識的尹國明(33歲,鹹陽市人,曾在考古隊工作),後又叫上侄兒向名揚(34歲,西安市人)同行。
  • 盜墓界「祖師爺」,只用鐵扎子、手電筒,30年盜文物2000多件
    這位號稱現代盜墓界」祖師爺「,盜墓30年,共盜挖文物2063件,拍賣價值高達5億元之多。曾盜墓200座,竟從未失手。盜墓「祖師爺」出自何方此人到底是誰?為何他可以他不藉助現代的高科技工具,只憑眼觀,就能定準墓穴位置,幾乎從未失手?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盜墓自古以來就有,雖說所有朝代盜墓都是重罪,但是依舊是無法徹底杜絕這個不入流的職業,原因很簡單,墓中寶貝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中國古時候人們非常注重喪葬之事,即便是最為普通的一個人,都會有那麼一點陪葬品,如果墓主人稍微有點身份,陪葬品便更好了,隨便挖出一件寶貝,也是價值不菲的古董。
  • 湖南版「神墓」 團夥掘多座古墓偷國寶[組圖]
    一群賊影頻繁閃現在望城縣古墓地:去年12月29日,風篷嶺二號漢代古墓被盜;今年1月16日,銀星村漢代古墓被盜;1月22日,戰國時期墓群被盜;1月28日,明代古墓葬被盜……這一系列盜墓案震驚了全國。  記者昨日獲悉,經過幾個月的偵破與抓捕,系列盜墓案多名主要嫌犯落網,包括「長沙王」金印在內的多件國寶級文物被警方追回。
  •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考古與盜墓雖然殊途同歸,但是出發點和目的是不一樣的,其實考古除了發掘墓穴外,還會對墓穴和出土的文物進行修復、再現,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還原,論技術和文化根基可不是尋常的盜墓賊可以相提並論的。盜墓者確實對一個地方的古代墓穴了如指掌,也知道該如何進行盜掘,將裡面值錢的陪葬品取出。
  • 考古「九層妖塔」,為何挖剩七層就不敢繼續,不了了之?
    我們經常在影視魔幻劇中看到過"九層妖塔",這個名稱對喜愛盜墓類書籍的人並不陌生,在文學領域中,作者和導演常常將它賦予神秘的魔幻色彩。事實上,九層妖塔並不是憑空編纂的,而是確實存在的!
  • 古墓中的「錦鯉」,盜洞15米,若再挖5公分,墓中1噸黃金不存!
    事實上,古墓中也有所謂的「錦鯉」。墓穴被盜賊挖出15米,僅差5公分便能挖到主墓室人,但盜賊並未繼續挖掘。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考古發掘是在我國進行的,然而,不同於其他國家,我國的考古發掘是搶險發掘,不是主動發掘。考古發現,許多古墓被盜,墓葬中的文物被盜。但是考古學家將繼續堅持考古發掘,由於考古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護墓葬中的文物,也是為了研究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