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死後會下葬,埋葬這個人的地方,就是墓。現代人在死後往往都會採用火化的形式,人最後終將會變成一壇骨灰,可是古代人通常都是土葬的。古代的墓葬習俗和現代有很多的差異,古代崇尚厚葬,他們認為人在死後還是能夠享用墓室裡的物品的,所以很多古墓都非常的奢華,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至今我國的盜墓賊源源不斷,難以阻攔的原因。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古墓,漢朝人喜歡玉石,有佩戴玉石下葬的傳統,他們認為玉石是純潔而神聖的物質,佩戴玉石下葬將會不腐不朽。
古人下葬講究,古墓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
金縷玉衣就是這樣來的,漢朝的普通人下葬會用玉石塞住九竅,以此來達到「不腐不朽」的願望,而貴族不能夠滿足於此。漢朝的皇帝研發出了金縷玉衣,就是用金絲和玉片製成一件能夠完全包裹住軀殼的玉衣,在下葬的時候穿上,以此來表示自己的尊貴,和普通百姓的不同。高官也是如此,不過他們不能夠使用金絲,於是銀縷玉衣也就出來了,在漢朝時期,只有位高權重的人才能夠穿著玉衣下葬。因此盜墓賊最喜歡光顧漢朝時期的古墓了,在漢墓中,不僅僅有大量的金銀器,還有許多的玉器,這些玉器都是非常的值錢的。
不過這也讓考古學家非常的頭疼,漢墓非常的有價值,不僅僅是文物本身的價值,還有很大的歷史價值。漢墓的歷史價值是十分的高的,考古學家在漢墓中發現了不少珍貴的古籍,有的甚至改寫了歷史,例如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古墓、漢廢帝海昏候的王陵,這些古墓中有著大量珍貴的文物,千年不腐朽的辛追夫人,還有失傳千年的儒家古籍。若是這些古墓被盜,損失的可就大了。這些古墓為什麼沒有被盜呢?在盜墓賊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人點蠟,鬼吹燈」。
「人點蠟,鬼吹燈」,是盜墓的傳統
意思就是進入古墓之前,人需要點一隻蠟燭,然後將這隻蠟燭放置在古墓的東南角處,若是這座古墓沒有什麼「問題」,那這隻蠟燭就不會熄滅。但是若這座有「問題」,那麼蠟燭就會熄滅,這個時候人應該迅速地退出古墓。盜墓雖然可以獲得巨大的財富,但是對盜墓賊來說,生命還是最可貴的,相傳這句話是盜墓祖師爺與死人的契約,是不能夠破壞的。考古學家在2005年的時候,來到了山西大同的一座古墓進行考古,這座古墓有明顯的盜洞,考古學家為了保護古墓,迅速地展開了考古行動。
這座古墓就是沙嶺古墓,在這座古墓中,考古學家找到了餘剩的200多件文物,大多數都是陶製品、生活用品。在這座古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奇怪的一幕,在盜洞內有不少的菸頭和燃燒過的蠟燭,現在都有手電筒了,盜墓賊為什麼會燒蠟燭呢?原來,不管是什麼時代,盜墓賊都還遵循著「祖師爺」的傳統,這樣的傳統並不完全是迷信,這也是有依據的。
「人點蠟,鬼吹燈」的科學解釋
點蠟燭可以檢查墓室內的氧氣情況,燃燒蠟燭是需要氧氣的,古墓長年累月的埋藏在地下,大多數古墓是非常缺乏氧氣的,人若是缺氧,輕則感到不適,身體發軟,重則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就算是有手電筒的年代,盜墓賊依舊遵循這樣的「傳統」,真的是非常的敬業了。只不過盜墓的風險不僅僅是缺氧,有的古墓還有毒氣,例如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的陵墓早就被後人發現了,只是無一人敢去偷盜,因為秦始皇的陵墓有著大量的水銀,並且有些許溢出了,因此在秦始皇陵墓的周圍就能檢測出來。有的古墓還有不少「防盜」機關,並不是每個盜墓賊都能夠安然盜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