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盜墓賊比姚玉忠更牛,靠盜販文物起家,考古家對他恨之入骨

2020-12-05 史料橫生

說起盜墓賊,大家能想到的是哪些大神級別的人物呢?古代的話自然是曹操、董卓、溫韜,還有近代的孫殿英,我們現代的話有被譽為「盜墓祖師爺」的姚玉忠(已經入獄)。

其中現代的姚玉忠可以說現代非常鼎鼎大名的盜墓高手,傳說此人盜墓從不藉助什麼現代的科技手段,只需要一件羅盤就能走天下了,甚至在法庭上還叫囂自己的實力能頂得上10個考古專家。

其實我們現代除了姚玉忠牛叉之外,還有一個人的名氣比姚玉忠更加的大,不是說盜墓水平比姚玉忠厲害,而指的是此人的盜墓戰績,就連考古專家對他都是恨之入骨啊!

此人就是侯金髮,來自山西的一個頂級文物大盜,侯金髮其實就是靠著倒賣文物而發家致富的,除了盜墓之外,還開設賭場、吸毒販毒等等,可以說是一個集合盜墓、涉黑的罪犯。

但是對於盜墓界來說,侯金髮的名字確實是太過於響亮了,因為被他偷盜的古墓和挖掘的文物,實在是不計其數了,舉一個例子,曾經侯金髮盜墓團隊就盜走一把戰國青銅劍,此劍後來被歸為國家一級文物,好在最後被成功地追了回來。

侯金髮手下養著一大批厲害的盜墓高手,他們的任務就是尋找墓穴,此外還會在各類文物市場上盯梢,看到有文物現世了,必須要查到其來源,然後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找到古墓的源頭,從而侯金髮和自己的手下再去偷盜。

別說侯金髮算是個人才,盜墓的工作被安排得緊緊有條,比如誰專門負責挖掘盜洞、誰負責平洞、誰負責炸墓、又或者誰專門去文物市場散貨等等,這簡直就是一條完整的流水線作業啊!

據悉侯金髮的盜墓團隊中有非常厲害的倒鬥高手,只需要一根普通的探杆,類似洛陽鏟的工具,輕輕的插入泥土中,然後看帶出的泥土的顏色,就能清楚地知道此地下面到底存不存在墓葬。

不過侯金髮最終還是沒有逃過法律的審判,2018年的時候被警方成功抓獲了,據考古專家交代侯金髮團隊盜走的文物數量不下於一個小型的博物館,而且侯金髮這夥人非常的喪心病狂,如果是拿不走的文物,儘可能地將其給毀滅,這簡直就是一個畜生不如的東西啊!

相關焦點

  • 真實的盜墓高手,看不起考古專家,他曾說:洛陽鏟上不了臺面
    至今為止,依舊有盜墓賊,而且有些盜墓賊還是家傳的,有傳言說他們手中有自古以來探得的各大古墓位置,當然這也是只是個猜測。 近幾年盜墓行當中出現了一位叫姚玉忠的高手,此人小學文化,他祖上便是盜墓的,此人自幼便學習風水學和墓葬學,這都是他的父親傳給他的。
  • 400平古墓被盜,盜墓者不識貨丟下此物,考古家:文物價值連城
    可惜的是,古墓早已被盜,古墓封土上的盜洞非常之多,不僅有近代的,而且還有古代的。看到這盜洞的考古家心都涼了,但沒有辦法,最後在獲得批准後,還是對古墓進行了考古挖掘。剛開始考古挖掘時,考古家都在驚嘆古墓的豪華,僅墓道就長約21.3米,其後部有青石墓門,打開這墓門後就是主墓室。
  • 姚玉忠「尋寶」多年未失過手,一找一個準,他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原文是出自於風水古籍,古代測繪學之最的《撼龍經》中。而這「尋龍」一說,就是指龍脈,也是一座山的主脈。古人的墓葬,特別是有錢人,基本上都講就是一個風水。不論是為了給後人借來龍脈的運氣,還是為了自己下輩子投個好胎。這下葬之地,都必須得是在一個風水極好的地方。而這,也給盜墓者弄來了一個便利。
  • 盜墓界「祖師爺」,只用鐵扎子、手電筒,30年盜文物2000多件
    作為一個農民家的孩子,他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凡凡。他入了盜墓這行,也源於他的家鄉在有名的紅山文化區,當時紅山文化的墓葬群轟動一時,引起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當時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並不了解文物的價值,對於那些一場雨後就能撿到一些陶片,石器,甚至是玉器司空見慣。幾乎家家都有,不足為奇。
  •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厲害?馬未都:並非如此,但其實力也不容小覷對於盜墓,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除了幾年前大火的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讓人印象深刻外,盜墓其實也發生在許多處地方,新聞報紙上有時候也會有報導。不過考古專家對這些也了解,但是他們不會主動去盜墓,因為這無論是在國家法律,還是道德公義層面都是不允許的。古墓被盜墓賊盜掘後,考古團隊才進行發掘,是因為墓穴受到了盜墓賊的破壞,發掘是為了保護古墓的完整和內中文物的安全。因此,盜墓賊比考古專家更早發掘古墓,並不能說明他們的本事強過考古專家。
  • 千耦其耘 有實其積——宋建忠談山西考古60年的輝煌(圖)
    記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全國較早設立的考古研究機構之一,作為文物資源大省,山西考古機構能夠較早建立所靠的機緣是什麼?  宋建忠:中國考古事業的起步與山西密不可分,1926年,從美國哈佛人類學系學習歸來的李濟博士2月至3月在山西的汾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工作,發現了夏縣西陰村遺址,同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
  • 盜墓賊盯上4萬平漢墓,15米盜洞逼近主墓室,差點洗劫1萬餘件文物
    像當年那個敢直接叫囂「10個考古專家也不如我」的姚玉忠就是盜墓世家出身,據悉姚玉忠盜墓不喜歡用任何的現代考古探測儀器,人家只需要一個羅盤在手就足夠了。 當時考古隊在對4萬平方米的海昏侯墓進行勘測的時候,的確是發現了許多盜墓痕跡,其中盜洞都有不少,但是在考古行動開啟之後,專家卻發現幾乎所有的盜洞都是徒勞之功,唯有一處盜洞讓人後怕
  • 1986年,神秘古墓出土一件文物,考古家:這就是雙魚玉佩
    1986年,中國考古家就發現了一座神秘的遼國古墓,在出土的諸多珍貴文物中,最令考古家疑惑的是一件名為「雙魚玉佩」的文物。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一村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黑洞,黑洞裡面是五顏六色的壁畫,看起來非常的古樸。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地下室,而是古墓。當地考古家聽說這一帶挖出疑似古墓的消息後立即趕來,經過鑑定。
  • 文物保護薪火相傳,我們是公眾考古的踐行者
    吉林大學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簡稱文保協會),在1992年吉林大學考古博物館專業師生的努力和吉林省考古文博單位的關注和支持下成立,該協會以吉大考古和博物館專業的本科生為骨幹力量,為學生自發的學術性、公益性群眾團體。協會於2010、2011連續兩年獲得吉林大學「校優秀社團」稱號,並於2010年獲得吉林大學「陽光志願者服務吉林志願聯盟理事單位」,文學院「校十大公益團體」提名組織等獎項。
  • 文物考古「總是跟在盜墓者身後」,打擊文物犯罪如何跳出「怪圈」?
    也有考古學者抱怨,「我們似乎總是跟在盜墓者身後,被動的進行應急保護」。   在山西「6·15」陶寺北墓地系列盜掘古墓案中,發現遭到盜掘是在2016年,而盜墓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陶寺北墓地原先並非是保護區,直到發現遭盜掘才開始申報。「保護區都是盜出來的。」山西省公安廳打擊文物犯罪臨汾辦案中心負責人韓智慧有些無奈地說道。
  • 三星堆出土「逆天」文物後,至今不敢再挖掘,考古家:無關外星人
    在我國考古中,發現了諸多大型的先秦遺址,這些遺址的發現改寫了中華文明起源史。要知道,一直以來國人都以中原自居,認為中原才是文明的起源地,其他地方不是蠻夷就是蠻荒。現代考古發現,中原文明只是中華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之一,而不是唯一。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以下摘自SME情報員文章《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造假事件?》請各位讀者參看原文全篇。 自1980年代開始,日本舊石器考古就屢次令世界刮目相看。 一位叫藤村新一的考古愛好者,憑一己之力多次挖掘出年代久遠的舊石器。
  • 從「山鷹之子」看安第斯文明:秘魯文物匯聚山西博物院
    從「山鷹之子」看安第斯文明:秘魯文物匯聚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2019-09-20 20:01 來源:澎湃新聞
  • 考古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有些古墓中的考古發現非常的神奇,秦始皇陵因為技術沒有達到,而還未挖掘;辛追夫人屍體千年不朽的原因,也一直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不得不說,我國本身就帶有神秘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考古中,發現了很多不像是人類文明產物的遺蹟。 史書無記載的王國遺址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項目入圍
    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個考古項目入圍  夏縣師村遺址仰韶早期陶器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全國候選參評項目共31項,將產生20項進入終評。
  • 快去刷成都的 最牛考古成績單
    比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最近就刷爆了朋友圈。展覽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800多件/套文物,從考古發現到文物修復,全方位展示了成都「最牛考古成績單」。  截至8月15日,已有超過2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金沙,零距離感知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當地文物部門回應
    中新網太原7月15日電 針對有媒體報導稱「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 三百文物呈現古芮國「周風遺韻」,國博展陝西劉家窪考古發現
    銅簋,陝西劉家窪出土據悉,本次展覽共有文物展品300餘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陝西韓城梁帶村東周芮國墓地外,絕大部分來自於考古成果豐碩,同樣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
  • 本是防治農作物害蟲的益蟲,營養價值極高;養蜂人卻對其恨之入骨
    這種昆蟲本來是控制農作物蟲害的益蟲,但是卻被養蜂人恨之入骨;即使不是養蜂的人看到它們也會是欲除之而後快。這種昆蟲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胡蜂,平常我們也稱之為馬蜂。胡蜂為什麼是益蟲呢?很多專家為什麼也認為它們是益蟲呢?
  • ...司馬金龍俑陣、龍流人足盤、貘鈕夔紋鏡…看山西五家文博單位...
    山西也不例外,數家各級博物館陸續開放,最早開放的有晉祠博物館等,3月17日,運城博物館發布公告,將於3月18日恢復開放。在這場接力活動中,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藝術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匯」、大同市博物館、晉國博物館也參與其中,將祝福傳遞到抗疫一線。山西博物院本次活動中,山西博物院共挑選了三件文物為祖國送上祝福,均為國之重器——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