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當地文物部門回應

2021-01-08 網易新聞

中新網太原7月15日電 針對有媒體報導稱「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一事,高平市文旅局相關人士15日表示,此事已上報省文物局,並將根據批覆結果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屍骨層遺址位於高平市北城街街道辦事處南王莊村的一處玉米地中。 李吉毅 攝

據《山西晚報》報導,一處厚度約0.6米的帶狀屍骨層日前在山西晉城高平市被當地農民發現,這處呈帶狀的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

屍骨坑。 李吉毅 攝

屍骨坑。 李吉毅 攝

長平之戰發生於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史記》記載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這場長達3年的戰爭在高平留下很多遺蹟,有470個與長平之戰有關的地名和村名。當地曾在長平之戰遺址內發現永錄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

屍骨坑。 李吉毅 攝

「屍骨坑一直都存在,不僅僅是那處玉米地,此前就聽當地的老人們說,種地的時候挖出來過屍骨。我們也去看過,並沒有發現古時的兵器或者衣服之類。考古方面還有待專家勘探後再下結論。」高平市文旅局相關人士表示,當地一直本著保護的原則,並沒有對屍骨坑進行勘探發掘。相關情況也已上報省文物局,並將根據批覆結果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韓佳鵬_NN9841

相關焦點

  •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屍骨曾被收購做飼料 現擬建國家文化...
    7月8日發現的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郭庭榮供圖「白骨嶽積四十萬,至今此地無青春。」距今22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史料記載,秦國大將白起坑殺趙國投降士兵四十餘萬。7月8日,一處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的帶狀屍骨層在山西高平市南王莊村被當地農民發現。
  • 山西媒體: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文物局稱還有待專家勘探
    山西當地媒體《山西晚報》報導,一處厚度約0.6米的帶狀屍骨層日前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被農民發現,這處呈帶狀的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對此,高平市文旅局相關人士稱:「屍骨坑一直都存在,不僅僅是那處玉米地,此前就聽當地的老人們說,種地的時候挖出來過屍骨。
  • 山西發現長平之戰屍骨坑 老人執著守護14年(圖)
    7月21日,在高平市永錄鄉長平之戰遺址廣場,臨時搭建起的臺子周圍彩旗飄飄,鑼鼓陣陣。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者披紅戴花站在臺上,接過一個紅色證書。原來,這是相關部門正對長平之戰屍骨坑發現者進行褒獎。次日,人們從有關報導中得知,長平之戰屍骨坑的發現者叫李珠孩。
  •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45萬大軍葬身此地,白骨終重見天日
    曾經,長平一戰中有四十五萬將士不幸喪命,關於這些戰士的屍骨埋藏地,也一直都是考古學家們想要探尋的內容。而就在山西地區的一塊玉米地中,長平之戰的屍骨坑也被農民發現,自此,四十五萬大軍的白骨也得以重見天日。那麼,在這個萬人屍骨坑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從永錄屍骨坑看戰神白起的長平之戰
    永錄屍骨坑這兩個地方的名字,聽起來就帶著濃濃的殺氣。這殺氣有多重呢?據記載,白起於永錄坑這個天然大坑掩埋的屍骨就有40萬人,於骷髏廟所殺趙國降俘,是投降的俘虜哦,就有整整20萬人。荒嶺上的頭骨堆成了臺子都被稱為了「白起臺」。歷史愛好者有些喜歡稱白起為戰神,另外一些人喜歡稱他為死神。那麼白起到底因為什麼屠殺盡了趙國軍卒,甚至連降俘都不放過呢?白起又是為什麼因此事與範雎產生了間隙呢?
  • 長平之戰解密——到底打了多久?雙方主將到底是誰?真的有四十萬人...
    不得不說,白起帶領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獲得勝利,這確實能看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將,但坑殺趙國四十餘萬士兵的行為還是不免讓人覺得太過慘烈。  現今,位於山西高平市的長平之戰遺址裡有著一處觸目驚心的景觀,那就是屍骨坑。在長平之戰中,投降的趙國士兵被秦軍將領白起下令坑殺,而遺址中的屍骨坑就是坑殺之處。那麼,在那場戰爭中,到底有多少人被坑殺?他們真的是被活埋了嗎?
  • 長平之戰:秦國白起坑殺40萬趙卒,史料記載和考古證實,誠不虛妄
    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包括《白起列傳》、《秦本紀》、《趙世家》、《六國年表》等,多處記載了長平之戰中,秦軍滅掉趙國40萬、45萬、數十萬兵卒這一記載。從數據上看,各處記載並不相同,難道是司馬遷隨手胡寫的?絕對不是,司馬遷從20多歲開始就多方遊歷、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 高平景區有特點,一個廢礦區,一個古戰場
    高平市,是山西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位於晉城北部,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眾多。高平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丹朱嶺工業旅遊區、大糧山景區、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長平古戰場遺址以及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蘇莊村等一批古村鎮。
  • 北京驚現「萬人坑」 文物部門正在調查屍骨來源
    中新網北京7月25日消息:北京晚報今天報導,記者在位於朝陽醫院北側的朝陽北路施工工地上見到了百餘具不知從何而來的屍骨。這些慘不忍睹的屍骨是亂墳崗還是傳說中的「萬人坑」?文物部門尚無定論。  據該工地負責人裴經理介紹,7月22日下午6時左右,施工人員在地下2.5米處先是發現了少量屍骨,隨後又向下挖了將近1米,此時地下出現大量屍骨,施工單位隨即命令工人停工,等待有關部門調查。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一部分已被挖出的屍骨被堆放在土坡上,用棉被掩蓋;另一部分則原封不動地保留在坑裡。據工地的祁工程師介紹,此處進行的是朝陽北路雨水管線工程,目前工地已經暫停施工。
  • 千耦其耘 有實其積——宋建忠談山西考古60年的輝煌(圖)
    作為一個裡程碑,它不僅是第一次由中國學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也是我國自主實證探索古代人類和中華文明的第一步,同時也作為山西考古的發軔之功被載入史冊。1959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山西分院考古研究所三個單位合併,對外統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1962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設立晉東南考古工作站。1979年,省政府撤銷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成立山西省文物局,原有的業務部門分類合併,考古隊、侯馬工作站、晉東南工作站合併為新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並獨立掛牌,延續至今。
  • 山西發現神秘山洞,洞中屍骨堆積如山,專家:日本人的罪證
    中國作為唯一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不僅有珍貴的文物和璀璨的華夏文明,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變亡魂,誰的罪過?
    許多人只聽過「一將功成萬骨枯」,卻不知前半句「憑君莫話封侯事」,這原本是是唐代曹松《己亥歲》中的詩句,但我覺得形容「長平之戰」再貼切不過!在隨後數十年裡,白起手中掌握著重兵,踩著萬眾屍骨步步高升,未有敗績,打下了令世人驚嘆的戰績。秦昭襄王因白起戰功顯赫,封他為「武安君」。直到長平之戰後,白起被賜死。
  • 古代打仗死很多人,為何考古卻沒發現大量屍骨?原來有科學依據的
    來源:史記密史眾所周知,現如今的社會能夠繁榮統一,顯然都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來,在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能夠穩定長久發展,似乎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                                                              而就因為這點,在古代經歷這麼多場戰役,為何考古人員從未發現過大量屍骨
  •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使得秦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
    趙惠文王長平之戰對秦趙雙方都是一場考驗。長平之戰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是第一個階段。在這近三年的時間裡,名將廉頗指揮趙軍固守,以持久戰的形式消耗秦軍。秦軍雖在小規模的衝擊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在主戰場上始終沒有佔到絕對優勢。如果以這種方式打下去,在雙方都沒有犯重大軍事錯誤的情況下,秦軍可能會主動撤軍;也或者雙方會因戰爭消耗過大,都沒辦法堅持下去而進行和談。
  • 長平之戰爆發趙國大敗,公子異逃回秦國
    長平之戰爆發後公子異在趙國當人質,怕自己被趙國殺害,去找呂不韋請他幫忙,最終逃回秦國。秦昭王四十七年了,對別人來講這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年份,但是對於趙國人和秦國人來講,這一年關係太緊張了,因為這一年爆發了秦趙之間有名的長平之戰,結果是趙國大敗,40多萬趙軍向秦國投降,然後秦將把這些趙軍給坑殺了,所謂的坑殺就是活埋!想像一下活埋掉40萬人,這場戰爭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長平之戰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趙國的國內。
  • 有的重獲新生,有的「認而不養」: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樣的佳話在文物大省山西不止一個,它們向外界展示,為挽救瀕危古建而探索出的「文物認養」模式,並非一條「死胡同」。有的認養讓古建重獲新生,有的卻「認而不養」「張冠李戴」,有的只養出「無花果」……一路走來,山西「文物認養」喜憂參半。
  • 河南發現遠古遺址,挖出1.7米的「真龍」文物,難道龍真的存在?
    這些遺址在現代考古家眼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只要發現了古墓遺址都要考古挖掘。要知道,我國基本都是搶救性挖掘,也就是說在古墓遺址無法在原地保護,需要考古挖掘,遷移出遺址中的古文物時才挖掘,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 沙漠挖出千年「乾屍」,屍骨被列為一級文物,身穿衣服禁止出境
    沙漠挖出千年「乾屍」,屍骨被列為一級文物,身穿衣服禁止出境考古的時候發現一個「完整」的屍骨是很難的,因為在漫漫長的歲月的作用下,屍骨早就被腐蝕風化了,現在發現的木乃伊類的屍體也是下葬的時候被福馬林侵泡後的結果,福馬林有劇毒大家是知道的,況且在福馬林侵泡後屍體會呈現出黑色,也許是古代的人們不知道福馬林可以讓屍體不被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