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媒體: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文物局稱還有待專家勘探

2021-01-08 晉聞推薦

山西當地媒體《山西晚報》報導,一處厚度約0.6米的帶狀屍骨層日前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被農民發現,這處呈帶狀的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

對此,高平市文旅局相關人士稱:「屍骨坑一直都存在,不僅僅是那處玉米地,此前就聽當地的老人們說,種地的時候挖出來過屍骨。我們也去看過,並沒有發現古時的兵器或者衣服之類。考古方面還有待專家勘探後再下結論。」

據史料,長平之戰發生於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史記》記載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餘萬。這場長達3年的戰爭在高平留下很多遺蹟,有470個與長平之戰有關的地名和村名。

當地曾在長平之戰遺址內發現永錄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

高平市文旅局稱,當地一直本著保護的原則,並沒有對屍骨坑進行勘探發掘。相關情況也已上報省文物局,並將根據批覆結果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相關焦點

  •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當地文物部門回應
    中新網太原7月15日電 針對有媒體報導稱「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屍骨曾被收購做飼料 現擬建國家文化...
    7月8日發現的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郭庭榮供圖「白骨嶽積四十萬,至今此地無青春。」距今22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史料記載,秦國大將白起坑殺趙國投降士兵四十餘萬。7月8日,一處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的帶狀屍骨層在山西高平市南王莊村被當地農民發現。
  • 山西發現長平之戰屍骨坑 老人執著守護14年(圖)
    7月21日,在高平市永錄鄉長平之戰遺址廣場,臨時搭建起的臺子周圍彩旗飄飄,鑼鼓陣陣。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者披紅戴花站在臺上,接過一個紅色證書。原來,這是相關部門正對長平之戰屍骨坑發現者進行褒獎。次日,人們從有關報導中得知,長平之戰屍骨坑的發現者叫李珠孩。
  •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45萬大軍葬身此地,白骨終重見天日
    曾經,長平一戰中有四十五萬將士不幸喪命,關於這些戰士的屍骨埋藏地,也一直都是考古學家們想要探尋的內容。而就在山西地區的一塊玉米地中,長平之戰的屍骨坑也被農民發現,自此,四十五萬大軍的白骨也得以重見天日。那麼,在這個萬人屍骨坑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從永錄屍骨坑看戰神白起的長平之戰
    永錄屍骨坑這兩個地方的名字,聽起來就帶著濃濃的殺氣。這殺氣有多重呢?據記載,白起於永錄坑這個天然大坑掩埋的屍骨就有40萬人,於骷髏廟所殺趙國降俘,是投降的俘虜哦,就有整整20萬人。荒嶺上的頭骨堆成了臺子都被稱為了「白起臺」。歷史愛好者有些喜歡稱白起為戰神,另外一些人喜歡稱他為死神。那麼白起到底因為什麼屠殺盡了趙國軍卒,甚至連降俘都不放過呢?白起又是為什麼因此事與範雎產生了間隙呢?
  • 長平之戰解密——到底打了多久?雙方主將到底是誰?真的有四十萬人...
    不得不說,白起帶領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獲得勝利,這確實能看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將,但坑殺趙國四十餘萬士兵的行為還是不免讓人覺得太過慘烈。  現今,位於山西高平市的長平之戰遺址裡有著一處觸目驚心的景觀,那就是屍骨坑。在長平之戰中,投降的趙國士兵被秦軍將領白起下令坑殺,而遺址中的屍骨坑就是坑殺之處。那麼,在那場戰爭中,到底有多少人被坑殺?他們真的是被活埋了嗎?
  • 長平之戰:秦國白起坑殺40萬趙卒,史料記載和考古證實,誠不虛妄
    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中,包括《白起列傳》、《秦本紀》、《趙世家》、《六國年表》等,多處記載了長平之戰中,秦軍滅掉趙國40萬、45萬、數十萬兵卒這一記載。從數據上看,各處記載並不相同,難道是司馬遷隨手胡寫的?絕對不是,司馬遷從20多歲開始就多方遊歷、實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 高平景區有特點,一個廢礦區,一個古戰場
    高平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丹朱嶺工業旅遊區、大糧山景區、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長平古戰場遺址以及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蘇莊村等一批古村鎮。文物古蹟已整理在冊的有1600餘處,其中國保單位20處,有四個「全國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築;開化寺壁畫是古建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二郎廟金代古戲臺是中國已發現年代最早的戲臺;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擁有中國唯一的斷梁結構。
  • 山西發現神秘山洞,洞中屍骨堆積如山,專家:日本人的罪證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其中我國煤炭儲量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其豐富,居世界第一位,至於礦產之源,中國是少數能自給自足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大量豐富的礦產資源。說到煤炭資源,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山西,其煤炭資源佔據全國資源儲量的17.3%,居全國第三。
  • 千耦其耘 有實其積——宋建忠談山西考古60年的輝煌(圖)
    作為一個裡程碑,它不僅是第一次由中國學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也是我國自主實證探索古代人類和中華文明的第一步,同時也作為山西考古的發軔之功被載入史冊。其中絳縣橫水西周墓地、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兩項先後獲得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獎,為我所田野考古發掘贏得了殊榮,成為海內外考古界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記者:眾所周知,在田野考古發掘之外,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發展中還取得了很大的收穫和進展?  宋建忠:首先,加大了考古發掘現場科技保護的力度。
  •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變亡魂,誰的罪過?
    許多人只聽過「一將功成萬骨枯」,卻不知前半句「憑君莫話封侯事」,這原本是是唐代曹松《己亥歲》中的詩句,但我覺得形容「長平之戰」再貼切不過!在隨後數十年裡,白起手中掌握著重兵,踩著萬眾屍骨步步高升,未有敗績,打下了令世人驚嘆的戰績。秦昭襄王因白起戰功顯赫,封他為「武安君」。直到長平之戰後,白起被賜死。
  • 世界未解之謎:考古學家稱發現女媧骸骨,女媧是真實存在的嗎?
    世界未解之謎:考古學家稱發現女媧骸骨,女媧是真實存在的嗎?一說起女媧,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這是一個來自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這個傳說想必是中國人都知道。在山西發現了一句千年的屍骨,有傳言說這是某一任皇帝的遺骨,但是後來又說這是女媧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山西有一座女媧廟,在那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這句骨骸。
  • 古代打仗死很多人,為何考古卻沒發現大量屍骨?原來有科學依據的
    來源:史記密史眾所周知,現如今的社會能夠繁榮統一,顯然都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來,在中國上下五千的歷史,能夠穩定長久發展,似乎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                                                              而就因為這點,在古代經歷這麼多場戰役,為何考古人員從未發現過大量屍骨
  • 兵馬俑坑地下還有一層?裡面到底埋了什麼?專家:一下不能碰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譽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中的一部分,自出土後就驚豔了無數人,有人也曾好奇兵馬俑坑地下還有一層?裡面到底埋了什麼?專家:一下也不能碰!
  • 長平之戰爆發趙國大敗,公子異逃回秦國
    長平之戰爆發後公子異在趙國當人質,怕自己被趙國殺害,去找呂不韋請他幫忙,最終逃回秦國。秦昭王四十七年了,對別人來講這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年份,但是對於趙國人和秦國人來講,這一年關係太緊張了,因為這一年爆發了秦趙之間有名的長平之戰,結果是趙國大敗,40多萬趙軍向秦國投降,然後秦將把這些趙軍給坑殺了,所謂的坑殺就是活埋!想像一下活埋掉40萬人,這場戰爭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長平之戰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趙國的國內。
  •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失敗,使得秦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
    趙惠文王長平之戰對秦趙雙方都是一場考驗。長平之戰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是第一個階段。在這近三年的時間裡,名將廉頗指揮趙軍固守,以持久戰的形式消耗秦軍。秦軍雖在小規模的衝擊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在主戰場上始終沒有佔到絕對優勢。如果以這種方式打下去,在雙方都沒有犯重大軍事錯誤的情況下,秦軍可能會主動撤軍;也或者雙方會因戰爭消耗過大,都沒辦法堅持下去而進行和談。
  • 南唐二陵再發現一座古墓 疑似「大周后」墓(圖)
    南唐二陵找到 疑似「大周后」?  專家認為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陵區內還葬了其他人,他們已向國家文物局申  南唐二陵的陵區內,「沉睡」的不光是烈祖李昪、中主李璟,還有其他人!  巧合的是,記者在陵區內發現,順陵的背後是一座山,山上有被勘探的痕跡。順著規整的探溝爬上去,可以看見是一個黃色的坑。這個坑是幹啥用的?暫時還不知。不過,王志高說,他們在陵區內勘探到了另外一個墓葬,墓坑長7米,寬5米。對南唐來說,這個墓算是大的。「我們還發現了磚和瓷片,有一個盜洞。這個盜洞1米多寬,是早期被盜的。」  這個新發現的墓會不會就是大周后?
  • 三星堆發現三號祭祀坑 就在一二號祭祀坑旁!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2月8日晚,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雷雨在央視一套《開講啦》節目中透露關於三星堆的重大發現----繼一二號祭祀坑之後,三星堆三號坑已經被發現。其位置正好在一、二號祭祀坑旁,並且已部分揭露出青銅大口尊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