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二陵再發現一座古墓 疑似「大周后」墓(圖)

2020-11-26 南海網

享殿就在這片茶園底下 快報記者 施向輝 攝

南唐二陵還有一些謎團需揭開

  南唐二陵找到 疑似「大周后」?

  專家認為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陵區內還葬了其他人,他們已向國家文物局申

  南唐二陵的陵區內,「沉睡」的不光是烈祖李昪、中主李璟,還有其他人!昨天,在南唐二陵發掘6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透露:通過兩個多月的勘探,他們在陵區範圍內又發現了一座古墓,墓坑長7米,寬5米,應該和李家宗室有一定關係。專家透露,60年後再探南唐的帝陵,他們發現了陵區的很多秘密。

  入葬懿陵。而李煜國破降宋後被宋太宗毒死,葬於洛陽邙山。蔣贊初說:「據說,清代時有人曾在墓地看見李煜與小周后合葬墓的文字。」

  按照當時的長幼規制,大周后的陵墓應該在順陵西偏北一點。蔣贊初說,由於當時南唐國力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大周后的懿陵應該比順陵、欽陵都要小。而且被盜掘過。

  巧合的是,記者在陵區內發現,順陵的背後是一座山,山上有被勘探的痕跡。順著規整的探溝爬上去,可以看見是一個黃色的坑。這個坑是幹啥用的?暫時還不知。不過,王志高說,他們在陵區內勘探到了另外一個墓葬,墓坑長7米,寬5米。對南唐來說,這個墓算是大的。「我們還發現了磚和瓷片,有一個盜洞。這個盜洞1米多寬,是早期被盜的。」

  這個新發現的墓會不會就是大周后?王志高搖頭,「和順陵這麼近,應該和李璟有一定關係,是李氏宗族的一員。但是不是大周后,沒有發掘,沒有文字,不能確定。」王志高的新發現讓人興奮,南唐二陵的陵區內真的不是只有兩個陵,應該是南唐的皇家陵園,除了皇帝外,或許還有皇親國戚的陵。

  對這個新發現的陵,蔣贊初說,這個陵不算是小型的。從60年前考古發掘的欽陵和順陵來看,兩位皇帝的陵墓是一個不如一個,一個比一個簡潔。有一種可能,短短的5年內,李煜先後有4個親人離他而去,加上國力衰敗,這讓原本崇尚奢華的李煜,沒有財力為妻子把喪事辦得風風光光。甚至,他都沒辦法讓大周后在陰間住得「豪華」。

  也有可能是他夭折的兒子?或是李家什麼重要皇親、功臣?祖堂山是南唐陵區,特別是到晚期,外族入侵,君主控制力不強,葬入陵區的都是一件相當榮耀的事情。專家說,他們正在向國家文物局申請,進行局部試掘,只有考古發掘了,才能還原歷史的真相。

  現場

  神秘十字探溝

  新栽毛竹底下

  原是供奉國主靈位的享殿

  順陵(李璟墓)西面,是一個大茶園。它東西長90米,南北長64米~74米之間,面積很大。茶園的地上,一條寬約1米左右的十字探溝,向南北、東西方向延伸,看上去很長。探溝內,幾排青磚整齊地排列著,有的青磚一直往上壘砌。看上去,像是古代的牆基。探溝內還有新鮮的黃色泥土,這讓青磚看上去更為顯眼。

  這神秘的十字探溝是幹啥用的?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說,根據省市文物局的安排,9月下旬,他們進入南唐二陵陵區,對這裡進行再勘探。所謂勘探,不能大面積發掘,只能開點探溝來解剖解剖。「探溝處,其實就是李煜祭祀祖先的地方,這裡原來應該是個規模巨大的享殿。」享殿是供奉靈位,祭祀亡靈的大殿。王志高說,根據現場磚塊以及相關文物碎片,可以斷定,這個大茶園就是當年享殿所在。發現享殿的時候,他們在探溝內發現了多道磚牆,這些磚塊和順陵、欽陵(李昪墓)上的磚塊一致,從壘砌手法來說,當年這個享殿氣勢恢宏,規格很高。

  王志高的說法,得到了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教授蔣贊初的認同。當年蔣贊初參與了南唐二陵的考古發掘,蔣贊初回憶說,60年前,他們在順陵西南方100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區域近4000平方米的享殿遺址,後來由於倉促撤出,就沒有對享殿進行考古發掘,再後來,他就聽說享殿遺址上種起了成片的茶樹。

  新栽毛竹底下

  原是一條千年陵道

  陵園內,工人們在分頭忙碌,欽陵前出現了一片毛竹,泥土一看就是新鋪的,毛竹也是新栽的。

  「你們要是早來兩天就好了,毛竹下面是一條千年陵道。」園區內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王志高也告訴記者,他們確實在陵區內找到了一條南唐時期的陵道,這條道路最寬的地方有7.1米,全部用碎石夯實,構築相當考究,陵道旁邊還有排水溝。

  王志高說,這不是通往陵區的「神道」,這條道路走向如何、有多長,由於不能考古發掘,仍然是謎。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唐的三位皇帝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絲」,「南唐的帝陵都是仿造唐代帝陵構建的,唐代帝陵都是山陵,南唐的帝陵也是山陵。唐代帝陵前有神道,神道上布滿了異獸,比如鴕鳥、長翅膀的馬……估計,南唐皇帝帝陵前也有神道,也有讓大家都感覺奇怪的石獸。」蔣贊初說。

  這條千年陵道,讓王志高信心滿滿,他說,接下來,他們會尋找通往陵墓的千年神道,還有那些讓人神往的石獸,也許,這些怪異的石獸就埋在地下。

  勘探到的另一墓

  「沉睡」的可是大周后?

  南唐歷時39年,一共3個皇帝。從烈祖李昪,到中主李璟,再到後主李煜,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李煜的晚景悽涼,就連最最心愛的國後大周后,也沒能和他死後共眠。

  961年,一代大詞人、南唐後主李煜成了北宋趙匡胤的臣子,去了帝號,稱為「江南國主」。李璟客死南昌,李煜和趙匡胤申請,一定要讓父親葬回南京,並請求恢復父親的帝號。李璟終於埋在了祖堂山,這是他父親身前就選中的陵園。

  3年後,大周后辭世。「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大周后卒,次年正月遷靈柩於園寢,陵號曰懿陵,諡昭惠。同年九月,鐘太後卒,葬於順陵」。這段記載說明,在李璟皇后鍾氏下葬順陵時,後主李煜為自己預留了墓地「懿陵」,並且已經修建完成,因大周后先於李煜離世,故先行

  新發現

  土陵牆保存完好

  北側發現古窯

  南唐二陵面臨重新規劃

  王志高說,他們通過勘探還發現了陵區周圍保存相當完好的陵牆。和高大雄壯的明城牆不同的是,雖然是陵牆,但它們是用土堆起來夯實的。陵牆是方形的,復原後長寬都是895米。「其中85%以上的陵牆都是有跡可尋的。」專家透露說,其實,明代的時候,南唐二陵就陷入了蕭條,甚至明代還有人專門去破壞陵牆,到了解放前,這些陵牆還隱約可見,但這些陵牆最終還是被毀壞了。

  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負責人透露說,原來南唐二陵規劃的保護範圍是87畝,但陵牆的發現,讓大家意識到這個面積實在太小了,必須重新對陵區範圍進行重新規劃。「多出來的面積,主要是順陵西面的。」

  北側發現古窯

  帝陵的建造就地取材?

  王志高說,他們在陵區北側發現了燒磚用的窯,窯內還有廢棄的磚瓦堆積層。

  「這些窯都很小,和明代的御窯相比,要小很多。從外觀看,像小饅頭,我們都叫它小饅頭窯。」王志高說,它們就在陵區附近,很有可能是專供陵區建設用的。有可能,陵墓地下玄宮用的磚瓦,都是這些小饅頭窯燒制的。這種小饅頭窯在陵園的東側也有發現。

  揭秘

  李昪死於結石?

  李昪是南唐的開國皇帝,和很多皇帝一樣,他也追求長生不老。於是李昪開始服用長生不老藥丸,而這種藥,其實不但不能讓人長生不老,相反加速了死亡。李昪由於長期服用丹藥,導致他肚子裡到處都是結石。「李昪是因為吃丹藥導致早死的。他生於888年,死於943,享年55歲。」蔣贊初說。

  而祖堂山這個陵區,也是李昪生前相中的。蔣贊初告訴記者,李昪是有考慮的,南唐時期,南京周邊的山頭都已經成了六朝時期的墓葬基地,只有牛首山、祖堂山一片還是空白。而牛首山面積不大,不足以做陵區,於是,李昪選擇了祖堂山。

  大周后陵墓或遭報復性盜掘

  如果新發現的古墓是大周后的,那麼裡面會有什麼?這個問題讓專家們為難。

  公元974年,北宋聯合吳越國一起攻打南唐, 因李璟在位時殺了吳越國幾千人,因此吳越國的士兵們報復性盜掘了南唐所有高級將領的墓,欽陵、順陵、享殿都未能倖免。「或許大周后的懿陵也遭到過報復性的盜掘。」 那大周后陵墓內會不會有李璟贈送的琴呢?這也很難說。據史料記載,南唐4位皇后中,第三位皇后為大周后,原名周薔,小名娥皇。她是後主李煜的第一位皇后。娥皇「通書史,善歌舞,尤工鳳簫琵琶。」一次,周氏彈琵琶為中主李璟祝壽,優美的曲調讓李璟嘆服不已,於是將自己珍愛的燒槽琵琶贈予周氏。在李煜次子夭折後,大周后悲傷過度一病不起,於乾德二年病卒,享年29歲。臨終前,大周后請求李煜將中主李璟所賜的燒槽琵琶陪葬。

相關焦點

  • 南唐第三陵是大周后懿陵?民間學者提四疑問(圖)
    連續報導 南唐第三陵或為懿陵墓  新發現的南京祖堂山3號墓墓主就是大周后?4月1日,這一消息被媒體報導後,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南京民間古代藝術品研究學者盛華傑先生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如果是大周后的獨葬墓,稱為懿陵不合適。而從出土文物多為女性飾品來判斷就是大周后,顯然有些片面。
  • 韓國古墓發現星座圖,我國古墓早有發現,墓主姿勢都是北鬥七星狀
    最近,韓國文物部門在慶尚南道鹹安郡的一座王室古墓裡,發現了距今有1500年的墓室星座圖,其中包含著人馬座和天蠍座的形象圖形,這讓韓國的專家異常興奮。可是他們卻想不到,在我國早就出土過七星狀的棺槨板,甚至有一位墓主人,還故意將自己的屍身擺成北鬥七星的樣子。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三座神秘古墓:一座注滿鐵水,一座全是水銀,另一座被稱血墓
    很多時候墓室會仿照地面場景修建,說起一般的陵墓都大同小異,唯獨此三座與一般的古墓相比更具神秘感。據說這三座神秘的古墓中一座地下全是鐵,一座墓室全是毒氣,最後一座墓穴中埋葬的不是人。為何這麼說呢?第一座康陵,據說是五代時期南漢皇帝劉的墓室,史書記載,他生前將自己畢生收刮的財寶全部藏進墓穴中。
  • 中國10大最神秘的古墓,秦始皇陵榜首,至今不敢發掘
    帝王陵墓一直都是盜墓賊首選對象,為了防止墓穴被毀陪葬品被盜,想方設法的隱藏古墓。下葬時不留痕跡,而且還要在記載中造假。即使真被盜墓賊找到了,墓中機關重重,有命進去也沒命出來。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了中國十大神秘古墓,也是中國最危險的古墓,許多古墓至今不敢發掘,有的甚至連墓都找不著。
  • 山東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沒想到地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大有來頭
    突然,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個大黑洞,像是地道。鄒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有名的千年古縣,也是歷史文化名城。難道這地下有古墓?一時間,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商量後,幾人決定先下山,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村委,讓他們決定怎麼處理。
  • 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一座2000年古墓——王鳳墓?王莽墓?
    廣平發現之旅王鳳墓?王莽墓?導讀在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有一座古墓。據傳,轄內的東王封村、西王封村、南王封村三個村的村名與一座古墓有關。這是一座漢朝的古墓。官方史料裡的歷史片段,坊間交相風傳的掌故逸事,構築了這座古墓的深厚底蘊。景仰與傳承,關乎它的命運。古墓多次被盜,至今沒有發現標明身份的隨葬品,墓主人到底是誰?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還是王莽的叔叔漢朝大司馬王鳳?疑問重重!
  • 河北發現神秘古墓,頂部畫有天象圖,墓內有人夜夜哭泣
    1976年,河北磁縣一組村民在南邊一個土丘上鏟土時,突然挖出一大塊堅硬如鐵的磚石;奇怪的是,磚石的背面居然印有一隻大鳥;有人意識到下面可能有古墓,於是聯繫了文物部門;專家前來查看之後說明,這土丘下的確是一座古墓,印有大鳥的磚石是它的墓頂;墓中還有一個人夜夜哭泣;這是一座什麼樣子的古墓呢
  • 世界上最「詭異」神秘的5大古墓:一是埃及法老墓,我國獨佔2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類有歷史以來發生許許多多神秘的事情,今天說說世界5大古墓。古墓,顧名思義就是埋葬古人的地方。現代人如此看重古墓是因為古墓中有著很多古董奇珍異寶,墓中的寶貝越多,等級越高。古墓中一般有歷史研究價值。世界上最「詭異」神秘的5大古墓是哪些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從安豐鄉的東部經過,他主持的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的挖掘,入選了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潘偉斌和考古隊員從盜洞鑽進去初步勘查。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今年4月,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該古墓出土墓誌寫有「隋故煬帝墓誌」。因此前公布的距離此處墓葬不遠處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曹莊墓葬的「真偽」遭到質疑。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 一座古墓曾被王莽平毀,考古隊趕到:千隻燕子為墓主銜石埋骨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現指的是每個年度評選的當年重大考古發現,是由我國國家文物局所委託文物報社和考古學會所舉行的。而這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極具意義,因為考古發現的內容不僅在歷史上有新認識,而且在藝術、科學等價值上也需得如此,所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又被稱為文物界奧斯卡。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座古墓,也是獲得文物界奧斯卡的一次考古發現。
  • 千年古墓發現9條盜洞,墓中珍寶卻1件沒丟,專家開棺後:墓主高明
    盜墓題材的小說和影視劇層出不窮,受眾更是不計其數,在小說中,盜墓者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將風水與科學運用得淋漓盡致,真實的盜墓賊並沒有這般七竅玲瓏,他們通過祖傳的手法獲得了大量寶貴的財富,但更多的是在盜墓時被攔截、空手而返和被抓,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陝西的一座古墓裡,墓主便狡猾地運用自己的智慧令盜墓賊敗興而歸。
  • 江西發現一座古墓,墓中的瓷盤底部卻出現英文,專家看後憤怒不已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死者為大是一個傳承了數千年而沒有被遺棄的文化之一,在古時由於人們認知的局限性,認為人死之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逝去之人會看到再世親人的諸多行為,以此來保佑子孫後代可以安然無恙。
  • 打開754年前古墓「香氣撲鼻」!絲綢品、文房四寶、星象圖……
    打開754年前的南宋古墓「香氣撲鼻」今年8月31日,在常州房茂山服務區內的一處在建工地上,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一座古墓,隨後,考古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是一座完整的南宋1246年的古墓,距今已經754年。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 千年古墓裡的靈異事件 冰美人「沉睡」千年
    參加了渤海遺蹟的考古調查和清理,發掘了金代齊國王,應邀參加青海都蘭吐蕃大墓的發掘,在多年的工作中,趙評春在考古工作中接觸了多個朝代的墓葬,這其中既有平民百姓的,也有王侯貴族的,但所謂的這些奇異他都沒有遇到過。
  • 江蘇女媧廟發現古墓,墓內驚現「女媧真身」,專家:神話是真的?
    現如今,在全國各地女媧陵和女媧廟,還多達數十處,女媧真的只是一個神話傳說嗎? 據悉在江蘇女媧廟中,村民們無意發現了古墓,專家得知消息後,便對這裡進行了保護性挖掘,沒想到在這個古墓中
  • 青海發掘一座「妖墓」,拔地而起33米,考古專家勘察後慌忙撤出
    就是在中國的考古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這一座墓地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位置在熱水古墓群的中間,它的周圍還有其他兩百多個大小不一的古墓。血渭一號大墓的結構非常特別,從上往下看每一層都有半米多高的石牆,根據當地的牧民所說,這一座墓一共有九層,因此也被稱為「九層妖塔」。
  •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現世,出土神秘頭骨,證實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考古現場一、西安挖出秦始皇祖母墓當年,西安財經學院在修建新校區之時突然發現了一道奇怪的古牆。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地下安葬著無數的王公貴族,而後世更是出土過上千座古墓。因此憑藉著多年的經驗,當地的負責人立馬察覺到這可能又是一座千年古墓,於是立即叫來了專業的考古團隊前來勘察。經過簡單的挖掘,考古隊就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是一座規模巨大的秦朝單人陵園,大小僅次於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二大陵墓」。
  • 安菲波利城發現了一座古墓,竟然和亞歷山大大帝有關
    該遺骸是在古墓的第三個墓室發現的,是該古墓發掘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這具遺骸部分在棺木內,部分在棺木外。棺材是木製的,位於墓室下方大概1.5米處的一個石灰石墓穴中,墓穴內散落著鐵釘、銅釘,還有一些骨制及玻璃制的裝飾品。在專家看來,該墓的墓主人身份應該是相當顯赫的,極有可能是一位英雄,沒準就是亞歷山大的母親、妻子、兒子等親屬或者他的將領,但還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斷定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