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2020-12-06 西部網

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

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去年4月,千林郡小區管道工程施工時發現了這兩座墓。為避免墓葬再次受到破壞,受省、市文物局指派,經國家文物局同意,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自去年6月7日開始對這兩座積沙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到11月16日,現場田野發掘工作基本完成。共發掘「甲」字形墓葬2座,出土釉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200餘件。

一號墓位於北側,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和槨室四部分組成。墓室正中為長方形磚拱槨室,磚槨由6層長方形條磚鑲砌而成,可分為內外兩層,外4層,內2層。槨室西側有3排磚封底,磚槨東西長5.3、南北寬3.6、高2.7米。磚槨之下有12層磚砌基礎,基礎之下至墓底之間還有2.5米積沙,槨室基礎直接建於積沙之上,而磚槨四周和頂部也都有積沙。

儘管積沙一般是用來防盜的,但遺憾的是該墓曾遭盜掘,磚槨內僅存長鐵釘和大、小銅錢等。槨箱內出土有釉陶壺、樽、罐、鼎和銅燻爐、銅盆、原始瓷壺、銅車馬器等30餘件。令考古人員欣喜的是,磚槨封門東側槨箱底部出土有墨書磚1件,磚側書有「宜春侯」等字,為該墓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二號墓位於南側,由斜坡墓道、長方形墓室和墓道兩側4個耳室組成。磚槨位於墓室中部,長方形磚券結構,東、西兩側有三層磚封門。磚券亦分為內外兩層,外券4層,由楔形磚、條磚混砌;內層2層,由模製條磚對縫砌成,內券變塗硃砂。槨室內也被盜掘,盜洞內出土有鐵劍、銅鏡、銅錢等。磚槨內出土有玉鼻塞、肛塞、銅錢、劍格、鐵棺釘等文物。4個耳室位於墓道東部的南、北兩側,均為長方形土洞結構,磚封門、磚鋪地。其中一號耳室位於墓道北側東部,葬模型車馬器,鋪地磚下有坑1處,內有牛、羊、豬骨各1具和狗腿骨1條;二號耳室位於墓道北側中部,僅見少量黑色漆器殘片,原應葬有木質隨葬品,現已朽爛不見;三號耳室位於墓道南側東部,葬釉陶壺、罐、鼎、盆和鐵釜等70餘件;四號耳室位於墓道南側中部,葬模型兵器、模型車馬器、骨籤、鐵環等。

墓主人是誰?有可能是王莽老丈人夫婦合葬墓

「兩座墓葬形制相近,從兩座墓葬之間通道掏挖順序觀察,兩座墓葬應為同時建造。兩座墓隨葬器物均以綠釉陶器為主,這一類型釉陶器流行於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兩墓均出土有大、小五銖錢,未見新莽時期錢幣。兩座墓葬所用磚有楔形磚和長方形條磚兩類,未見新莽時期流行之子母磚。綜合考慮,兩座墓葬時代應為西漢晚期。」朱連華表示,這兩座墓葬規模大、等級高,製造精良,是西漢晚期京畿地區少見的貴族墓,代表了西漢晚期較高的建築工藝與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是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那麼,這兩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朱連華介紹,根據史料,西漢時期受封為「宜春侯」者,先後有衛青長子衛伉、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漢昭帝時期丞相王?共3人。王?是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受封宜春侯,傳了五代,到新莽末。至孝侯王鹹時期,因其女為王莽妻,王莽篡位以後,「宜春氏以外戚寵」。「結合墓葬規模、營造精美程度等方面推測,這兩座墓或許是宜春孝侯王鹹夫婦或釐侯王章夫婦合葬墓。」

據悉,在北京匯報這兩座墓的情況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等專家都建議,把這兩座古墓作為特例保存下來,如果原址保存不現實的話亦可考慮挪至它處保存。5月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由於地處西安航天產業基地,可能要由西安市來做保護方案。

積沙是為防盜,古人防止墓葬被盜手段很多

積沙墓是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高等貴族鍾愛的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式,積沙可用來防盜。

一位研究過古墓防盜措施的文物工作人員介紹,「積沙墓」的設計者是把墓穴設計成了一處陷阱,將棺槨安放好以後,用細沙填充墓坑最上面然後覆蓋泥土,整個墓地就變成了一處流沙坑,如果墓穴不幸被盜墓賊發現,既便是能進入墓穴內部,裡面的流沙就會瞬間灌滿墓室,讓盜墓賊有去無回,隨墓主人一起埋葬。有的還會在積沙中埋鵝卵石,這就是複合型的「積沙積石墓」,同樣也是通過採取坍塌的方法將盜墓者砸死並瞬間埋葬到地下。本次發掘的兩座積沙墓規模大、建築精美、結構複雜,為還原積沙墓墓葬構築方法和建築順序等方面討論提供了更多依據。但遺憾的是,儘管採取了防盜措施,還是沒能防住盜墓賊。盜墓賊還是從槨室的上面打盜洞,進入了槨室。

據了解,古墓防盜除了積沙、積石,還有很多種措施。比如,製作假墳也就是所謂的「疑冢」進行迷惑;在懸崖上開鑿墓穴依靠天險防盜;用鐵水將墓室入口澆築起來或用多重巨石堵門;利用盜墓賊心虛留字「開者即死」讓盜墓賊心生畏懼放棄盜掘等。此外,影視劇中常見設置能自動發射毒箭傷人的機關,不過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少見。而秦始皇帝陵內傳說有大量水銀,這客觀上有可能有助於防盜,因為水銀在陵墓內蒸發後會形成毒氣,盜墓賊進入後會當即斃命。但考古專家認為,秦始皇帝陵內的水銀不一定是為了防盜,可能主要還是為了模仿外部世界的環境。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孟子桐

相關焦點

  • 疑似王莽丈人墓現身 採用「積沙墓」高等級防盜形式
    5月10日,記者在西安千林郡小區見到了這兩座大型漢墓,西安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8年4月,小區管道工程施工發現兩座大型漢墓。之後,考古人員從去年6月7日開始對這兩座墓穴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到去年11月16日,現場田野發掘工作基本完成。共發掘「甲」字形墓葬2座,出土釉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200餘件。
  • 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 一座古墓曾被王莽平毀,考古隊趕到:千隻燕子為墓主銜石埋骨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現指的是每個年度評選的當年重大考古發現,是由我國國家文物局所委託文物報社和考古學會所舉行的。而這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極具意義,因為考古發現的內容不僅在歷史上有新認識,而且在藝術、科學等價值上也需得如此,所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又被稱為文物界奧斯卡。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座古墓,也是獲得文物界奧斯卡的一次考古發現。
  • 王莽墓?
    廣平發現之旅王鳳墓?王莽墓?導讀在廣平縣平固店鎮轄內有一座古墓。據傳,轄內的東王封村、西王封村、南王封村三個村的村名與一座古墓有關。這是一座漢朝的古墓。官方史料裡的歷史片段,坊間交相風傳的掌故逸事,構築了這座古墓的深厚底蘊。景仰與傳承,關乎它的命運。古墓多次被盜,至今沒有發現標明身份的隨葬品,墓主人到底是誰?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還是王莽的叔叔漢朝大司馬王鳳?疑問重重!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匡章墓齊國大將背後的歷史煙雲  1990年春夏之際,為配合濟青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李曰訓帶領技工在女郎山取土場周圍進行考古調查時,於女郎山西坡、南坡、東坡,分別發現了100餘座戰國、兩漢,至明清的古墓葬。其中9座不同時期的壁畫墓,有規律地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地點同時發現如此之多的壁畫墓,這在國內極為罕見。
  • 兩唐墓比鄰而居
    近日,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裡村北發掘出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相距約800米,步行僅需四五分鐘。從墓志銘得知,一座主人為初唐馬政官員康善達,另一座主人為隋納言楊士達曾孫楊知什夫婦。唐朝「弼馬溫」墓中的罕見壁畫康善達曾任左驍衛親衛、東宮烏城監丞、鹹陽監等職,系初唐時代的馬政官員。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面部主要刻畫兩隻吊梢三角眼,為陰刻雙線條,眼距寬闊,神情憨然。頭頂雙耳前後分叉為兩瓣,頂面平整。其中一處壁面有煙燻痕跡,發掘者推測此當為墓室中擺放燈具的燈臺。墓園區外圍牆上的裝飾即脫胎於此。前室東南角牛首形石燈臺前室中部有對稱分布的長方形耳室,均為券頂,進深約2.5米,內高約1.8米。
  • 弼馬溫」和「皇親國戚」,陝西兩唐墓在空港新城比鄰而居
    近日,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裡村北發掘出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相距約800米,步行僅需四五分鐘。從墓志銘得知,一座主人為初唐馬政官員康善達,另一座主人為隋納言楊士達曾孫楊知什夫婦。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據徐長青介紹,該墓葬為江西目前發現唯一塔院結構的明代墓葬。  據此次考古領隊胡勝介紹,「1號墓棺木殘損,見靈骨一具,為仰身直肢狀,發掘時只能見到鐵釘和鐵環,以及兩件青白釉瓷碗。」  胡勝說,2號墓室內壁用石灰漿抹平,且在石灰面上用紅、黃、黑、綠四色彩料繪五組瓶花,瓶花分別有牡丹、茶花、寶相、芙蓉等,頂部為纏枝蓮花紋。整個墓室壁畫圖案布局規整,繪畫手法嫻熟自然。
  • 西安發現活死人墓,王重陽在此閉關7年,如今已是風景名勝
    書中的王重陽是家喻戶曉的道教名人,是真實存在毋容置疑的,但恐怕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活死人墓也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據說王重陽還真的在其中閉關長達7年之久,雖然沒有小龍女,但這也足以讓人大吃一驚。據史載王重陽曾經在陝西西安修煉悟道,而西安市鄠邑區祖庵鎮至今仍舊保留著王重陽當年的駐足的道觀重陽成道宮。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
  • 《墓王之王》看攻守墓派之爭,引發武林的爭鬥,看究竟誰能勝出
    後來駱武子死後將墓王的位子傳給大弟子慕容休……第一季《墓王之王之麒麟決》簡介:傳說,駱武子助李斯修成秦始皇陵,被封為墓王。後代弟子為皇親貴族能人異士,修築精巧奇墓,並派人世代守護。其中有九座大墓被尊為墓王之王,號稱千年不盜,萬世不破。威名響四海,富甲可敵國,江湖稱其為墓王派。兩大家族在天子面前約定,如破解九座奇墓,便可輪迴墓王之位。
  • 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墓葬群被發現後,立馬搶救式發掘
    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地區古葬墓群眾中,最為華麗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大墓,這座大墓於1996年被發現,還成了當年考古界公認的10大發現之一。大墓坐落於青海省的海西自治州,一直以來當地就有大墓的傳說,當地人把這座大墓稱為九層妖樓,並且認為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大墓經過上世紀末的考證,被認定是唐朝早期的一座屬於吐渾谷王室墓葬,而這也是我國第一次發現吐渾谷王室的墓葬。
  • 重生:蟾蜍石圈墓的文化內涵
    新疆首例蟾蜍石圈墓阿布散特爾墓地的墓葬地表形態多為石環圈形狀,出土罐、缽、壺等陶器以及青銅馬具、扣飾等遺物。在發掘的88座墓葬中,Ⅰ號墓群A區第27號墓(ⅠAM27)的地表形態殊為奇特。該墓葬位於墓地西部邊緣區,墓口上方的原地表擺放內外兩周石圈。其中,外圈直徑8.0米、寬1.0米、高0.2米,與內圈相隔1.0米。外圈的西部正中位置,擺放了一尊形似蟾蜍的碩大卵石。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
  • 我省最大的宋墓之一 仙遊官墓800歲石像石馬仍完好
    N本報記者 黃凌燕 文/圖 本報訊 莆田仙遊的埔坪陳氏墓,今年正好滿800歲。作為我省最大的宋墓之一,日前它晉升為省級文保。難得的是,墓前的馬、羊等石像,也保存完好。 墓前「懸魚」顯示墓主清廉 埔坪陳氏墓背山臨壑,墓前鋪開一層又一層寬闊墓埕。
  • 王莽墓出土一特別文物,技術領先世界千年,眾人感慨:果然穿越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江蘇省的一個村鎮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東漢早期的墓但是考古學家的發現的這座墓裡面出土的這個遊標卡尺,證明了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類似的卡尺了,只不過它的作用是什麼不得而知。
  • 湖北襄陽有座「吃人墓」,內藏流沙河,先後吃掉80多個盜墓賊!
    這支軍隊專為曹家尋找墓葬中的財物,且命名為「摸金校尉」,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盜墓賊」,不過人家是「官方」正品,帶有穿山甲原料做的腰牌為證,這批盜墓賊幾乎摸遍了皇家墓葬,讓其摸金校尉名聲大振,一直流傳至今。 中國第一兇墓 在小說《鬼吹燈》裡,每次進入墓中胡八一都會點一支蠟燭,這是他專門用來探測墓內兇險的。
  • 集美發現罕見龜形墓
    本報訊 (文/記者 龔小莞圖/韓林)日前,廈門閩南研究會會員韓林在民間調查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集美區前場村,有一座罕見的明代古墓。在形如圈椅的花崗巖墓圍中,竟有一隻用輝綠巖雕刻的烏龜。  雖說龜形墓在閩南並不少見,可是像這樣有頭有尾、形象逼真的烏龜卻是極其罕見的。
  • 狀元後裔發出的「求救信」 池州狀元山狀元墓亟待保護
    康熙武狀元回鄉墓葬 記者從源溪村縞溪曹村民組曹姓乾隆甲申版族譜中了解到,曹曰瑋不僅是康熙甲科第一甲第一名武狀元,還是武術界「形意六合拳」創始人,在皇帝身邊擔任過貼身護衛,後任陝西興漢、漢羌掛印總兵官。上山的時候碰到當地一位農民,記者問他:「這座山上的樹木怎麼都砍掉了?」 他回答:「這座山聽說要被推平,搞開發做房子。」 「你知道這座山上有座狀元墓嗎?」「知道,就在這座山的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