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
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去年4月,千林郡小區管道工程施工時發現了這兩座墓。為避免墓葬再次受到破壞,受省、市文物局指派,經國家文物局同意,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自去年6月7日開始對這兩座積沙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到11月16日,現場田野發掘工作基本完成。共發掘「甲」字形墓葬2座,出土釉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200餘件。
一號墓位於北側,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和槨室四部分組成。墓室正中為長方形磚拱槨室,磚槨由6層長方形條磚鑲砌而成,可分為內外兩層,外4層,內2層。槨室西側有3排磚封底,磚槨東西長5.3、南北寬3.6、高2.7米。磚槨之下有12層磚砌基礎,基礎之下至墓底之間還有2.5米積沙,槨室基礎直接建於積沙之上,而磚槨四周和頂部也都有積沙。
儘管積沙一般是用來防盜的,但遺憾的是該墓曾遭盜掘,磚槨內僅存長鐵釘和大、小銅錢等。槨箱內出土有釉陶壺、樽、罐、鼎和銅燻爐、銅盆、原始瓷壺、銅車馬器等30餘件。令考古人員欣喜的是,磚槨封門東側槨箱底部出土有墨書磚1件,磚側書有「宜春侯」等字,為該墓墓主人身份的判定提供了重要參考。
二號墓位於南側,由斜坡墓道、長方形墓室和墓道兩側4個耳室組成。磚槨位於墓室中部,長方形磚券結構,東、西兩側有三層磚封門。磚券亦分為內外兩層,外券4層,由楔形磚、條磚混砌;內層2層,由模製條磚對縫砌成,內券變塗硃砂。槨室內也被盜掘,盜洞內出土有鐵劍、銅鏡、銅錢等。磚槨內出土有玉鼻塞、肛塞、銅錢、劍格、鐵棺釘等文物。4個耳室位於墓道東部的南、北兩側,均為長方形土洞結構,磚封門、磚鋪地。其中一號耳室位於墓道北側東部,葬模型車馬器,鋪地磚下有坑1處,內有牛、羊、豬骨各1具和狗腿骨1條;二號耳室位於墓道北側中部,僅見少量黑色漆器殘片,原應葬有木質隨葬品,現已朽爛不見;三號耳室位於墓道南側東部,葬釉陶壺、罐、鼎、盆和鐵釜等70餘件;四號耳室位於墓道南側中部,葬模型兵器、模型車馬器、骨籤、鐵環等。
墓主人是誰?有可能是王莽老丈人夫婦合葬墓
「兩座墓葬形制相近,從兩座墓葬之間通道掏挖順序觀察,兩座墓葬應為同時建造。兩座墓隨葬器物均以綠釉陶器為主,這一類型釉陶器流行於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兩墓均出土有大、小五銖錢,未見新莽時期錢幣。兩座墓葬所用磚有楔形磚和長方形條磚兩類,未見新莽時期流行之子母磚。綜合考慮,兩座墓葬時代應為西漢晚期。」朱連華表示,這兩座墓葬規模大、等級高,製造精良,是西漢晚期京畿地區少見的貴族墓,代表了西漢晚期較高的建築工藝與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是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那麼,這兩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朱連華介紹,根據史料,西漢時期受封為「宜春侯」者,先後有衛青長子衛伉、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漢昭帝時期丞相王?共3人。王?是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受封宜春侯,傳了五代,到新莽末。至孝侯王鹹時期,因其女為王莽妻,王莽篡位以後,「宜春氏以外戚寵」。「結合墓葬規模、營造精美程度等方面推測,這兩座墓或許是宜春孝侯王鹹夫婦或釐侯王章夫婦合葬墓。」
據悉,在北京匯報這兩座墓的情況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等專家都建議,把這兩座古墓作為特例保存下來,如果原址保存不現實的話亦可考慮挪至它處保存。5月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由於地處西安航天產業基地,可能要由西安市來做保護方案。
積沙是為防盜,古人防止墓葬被盜手段很多
積沙墓是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高等貴族鍾愛的一種特殊的墓葬形式,積沙可用來防盜。
一位研究過古墓防盜措施的文物工作人員介紹,「積沙墓」的設計者是把墓穴設計成了一處陷阱,將棺槨安放好以後,用細沙填充墓坑最上面然後覆蓋泥土,整個墓地就變成了一處流沙坑,如果墓穴不幸被盜墓賊發現,既便是能進入墓穴內部,裡面的流沙就會瞬間灌滿墓室,讓盜墓賊有去無回,隨墓主人一起埋葬。有的還會在積沙中埋鵝卵石,這就是複合型的「積沙積石墓」,同樣也是通過採取坍塌的方法將盜墓者砸死並瞬間埋葬到地下。本次發掘的兩座積沙墓規模大、建築精美、結構複雜,為還原積沙墓墓葬構築方法和建築順序等方面討論提供了更多依據。但遺憾的是,儘管採取了防盜措施,還是沒能防住盜墓賊。盜墓賊還是從槨室的上面打盜洞,進入了槨室。
據了解,古墓防盜除了積沙、積石,還有很多種措施。比如,製作假墳也就是所謂的「疑冢」進行迷惑;在懸崖上開鑿墓穴依靠天險防盜;用鐵水將墓室入口澆築起來或用多重巨石堵門;利用盜墓賊心虛留字「開者即死」讓盜墓賊心生畏懼放棄盜掘等。此外,影視劇中常見設置能自動發射毒箭傷人的機關,不過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少見。而秦始皇帝陵內傳說有大量水銀,這客觀上有可能有助於防盜,因為水銀在陵墓內蒸發後會形成毒氣,盜墓賊進入後會當即斃命。但考古專家認為,秦始皇帝陵內的水銀不一定是為了防盜,可能主要還是為了模仿外部世界的環境。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孟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