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2020-12-05 西安晚報官方帳號

核心提示

國家文物局5月6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

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

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積沙墓用於防盜但仍多次被盜

這兩座墓葬是在某小區管道工程施工時發現的,由兩座甲字形墓葬構成,都採用了積沙墓的形式。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此次項目領隊朱連華介紹,2018年4月,考古隊對這兩座大型漢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釉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等各類文物200餘件。編號為M1的墓葬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和槨室四部分組成,墓道可分為明挖墓道和券頂墓道兩部分,券頂墓道磚拱結構,長18.1米。墓室正中為長方形磚拱槨室,磚槨由6層長方形條磚鑲砌而成,可分為內外兩層,外4層,內2層。槨室西側有3排磚封底,磚槨之下有12層磚砌基礎,基礎之下至墓底之間還有2.5米積沙,槨室基礎直接建於積沙之上。磚槨東部與甬道之間有木構件搭建的箱式結構,由立柱、側板和上橫板構成的「門」字形結構,箱式結構東連甬道,西接磚槨,與甬道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結構。據朱連華介紹,這種結構在積沙墓中還是第一次發現,這應是墓葬在修築過程中為最後下葬搭建的安全通道。

編號為M2的墓葬由斜坡墓道、長方形墓室和墓道兩側4個耳室組成。磚槨位於墓室中部,長方形磚券結構,東、西兩側有三層磚封門。磚券同樣分為內外兩層。槨室內也經過多次盜掘。

朱連華說:「《漢書》中有記載,當年修建漢昭帝的陵墓時,官方曾僱傭牛車從渭河往平陵運沙,當時的價格是一車沙1000錢,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而此次發掘的這兩座漢墓距離渭河的位置與平陵遠近相似,因此這些沙子在當時的運送成本也相當高,由此看來墓主人一定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可能是王鹹夫婦合葬墓

如此不惜金錢築墓,墓主人究竟是誰?幸運的是在隨後的發掘中,考古隊在M1墓葬磚槨封門東側槨箱底部發現了1件有墨書的磚,磚側寫有「此五十二宜春侯槨餘□」字樣,「宜春侯」究竟指向誰?

根據史料,西漢時期受封為「宜春侯」的有三人,衛青長子衛伉、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劉成以及漢昭帝時期丞相王公式。朱連華表示,兩座墓葬形制相近,從兩座墓葬之間通道掏挖順序觀察,兩座墓葬應為同時建造。兩座墓隨葬器物均以綠釉陶器為主,這一類型釉陶器流行於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兩墓均出土有大、小五銖錢,未見新莽時期錢幣。兩座墓葬所用磚有楔形磚和長方形條磚兩類,未見新莽時期流行之子母磚。綜合考慮,兩座墓葬時代應為西漢晚期。因為王公式的「宜春侯」於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受封,傳五代,至新莽末。史料記載,該「宜春侯」爵位傳至王公式後人王鹹,而王鹹的女兒就是王莽的妻子,時代對應更為接近。王莽篡位以後,「宜春氏以外戚寵」。

朱連華結合墓葬規模、營造精美程度等方面推測,這兩座墓或許是王鹹夫婦或其子王章夫婦合葬墓。而這兩座製造精良的墓葬則代表了西漢晚期較高的建築工藝與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是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來源:西安晚報首席記者 張佳

編輯:芥末花生

相關焦點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 疑似王莽丈人墓現身 採用「積沙墓」高等級防盜形式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牛冬冬 張佳偉)國家文物局近日在北京舉辦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其中西安北裡王村北側發現的兩座西漢晚期墓葬令人關注。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因為李曰訓知道,墓室內積石、積砂並充填鵝卵石,是戰國大墓防盜的一個顯著特點,所以,這裡很可能是一座戰國大墓!  於是,李曰訓馬上帶領幾個探工,把鵝卵石堆積的範圍勘探清楚。事實證明,女郎山西坡最初發現的鵝卵石堆積,為後來戰國匡章大墓的發掘,提供了及其重要的線索與證據。
  • 王莽墓?
    古墓多次被盜,至今沒有發現標明身份的隨葬品,墓主人到底是誰?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還是王莽的叔叔漢朝大司馬王鳳?疑問重重!古墓檔案王封古墓為廣平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現在南北長20米,東西寬13米,高3米,當地群眾土語稱它為「冢圪塔」。
  • 一座古墓曾被王莽平毀,考古隊趕到:千隻燕子為墓主銜石埋骨
    這座古墓為定陶靈聖湖漢墓,被評為2012年的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靈聖湖漢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據悉此墓原本為3座大型封土墓葬,不過早年被平毀,後來為了加強對墓區保護,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菏澤市文物管理處等聯合組成了考古隊,在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之後對此墓進行了清理髮掘。
  • 考古發現漢代「黃金之墓」,出土冰箱和馬桶,令現代科學無法解釋
    今天小解為大家講述的考古故事,是關於漢代梁孝王劉武的。劉武是劉邦之孫、漢文帝次子,深受竇太后喜愛,在七國之亂時立下大功,後來還曾試圖搶襲帝位,可見其在世時的位高權重。他的墓葬裡埋有豐厚的葬品,更有令考古專家都懷疑人生的「穿越之物」。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墓室平、剖面圖,圖片來自王志高等《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墓發掘簡報》圍繞這一級別頗高的墓葬主人的身份,目前有幾種說法。在將此墓與孫吳時期大型墓葬進行形制結構對比的基礎上,結合墓葬所在地名「孫家墳」的由來及《三國志》中末帝孫皓執政期間曾大封宗室諸王的記載,初步推測墓中所葬者應為孫皓所封的一位宗室王及其兩位王妃。
  • 祁連山腳下的墓葬群,把2000年前的寶貝都打包埋入地下!
    西漢時期, 為長者賜王杖的制度在全國得到認真執行, 而且在執行過程中也有過改革,比如說漢宣帝放寬授王杖的年齡限制等。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這名叫幼伯的墓主人,未滿70卻得到了朝廷的王杖。
  • 鹽裹聘狸奴 猧子綵絲牽——遼金墓葬壁畫中的貓與狗
    01 分布地域 動物圖像是墓葬壁畫常見的裝飾題材內容,漢代時,雞、犬、兔等家禽形象就已出現在墓葬中。墓葬壁畫中有關貓圖像的首次出現,是在河南安陽唐末趙逸公夫婦墓中。到了宋代,貓的圖像頻繁出現在墓葬中。
  • 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墓葬群被發現後,立馬搶救式發掘
    很有趣的一點是,小說中很多墓葬在現實中都有他們的原型,比如說九層妖樓。很遺憾的是,和電影中相似的是,真實的九層妖樓,也早就被盜墓賊們光顧過,而且盜墓賊們對墓葬的毀壞程度非常嚴重。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地區古葬墓群眾中,最為華麗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大墓,這座大墓於1996年被發現,還成了當年考古界公認的10大發現之一。
  •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
    陝西有座漢代墓,墓中出土一《山海經》蠱雕,專家:是巧合《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本志怪典籍,大概成書於戰國到漢初這段時間,作者不詳。其中記載了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東西,特別是各種上古異獸,簡直聞所未聞。考古隊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墓葬很快打開,看上去似乎是一座漢代風格的古墓,不過經過對出土文物進行分析,發現這是一座漢代的匈奴墓。匈奴本來就與漢族同源,不過後來逐漸分化到北方,並適應北方的環境而成為遊牧民族,因此,兩族的文化以及遺留的文物風格還是非常接近的。
  • 有一座帝王陵墓,位於繁華市中心,墓中寶物價值連城
    經考古專家初步判斷,這應是兩千多年前漢代的一座石室墓葬。為了進一步弄清情況,考古人員繫著一根繩索從古墓通道口進入墓穴探個究竟。當考古人員進入墓穴內部後,發現墓室內陳列著碩大的銅鼎、銅編鐘、銅壺、銅缸、銅提桶、無數的玉飾以及一些陶器。
  • 神秘的流沙兇墓,近100名摸金校尉命喪黃泉,考古學家:這墓很簡單
    五代時期有一座貴族墓葬,一千多年來,吸引著近百名摸金校尉前赴後繼,啥寶貝沒撈著,倒成了墓主人的陪葬。什麼樣的墓,竟有如此兇猛強悍的防盜措施呢?不著急,且聽我一一道來。1. 發現古墓很多古墓被發現,都離不開一個高效的組織——工程隊。
  • 115公斤黃金,200萬枚五銖錢,驚豔世界的海昏侯墓葬之金器貨幣
    發現墓葬有高大的封土,附近發現木炭、膠泥及槨板,槨板木頭上有朱漆彩繪,做工講究,墓主身份應該非同一般。2011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開始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工作。沒有想到,這一發掘就是五年!一個盜洞,引出了一個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
  • 郴州發現罕見並排「雙墓」 為北宋中期墓葬/圖
    本報訊(記者 陳鵬 通訊員 羅勝強)4月6日,記者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8天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物品10多件。  該墓葬坐北朝南,有兩個墓室。墓室既相連,又獨立,此種結構在湖南已發現的墓葬中很少見。  墓室後部均有一龕,呈寶塔形,分別放置陶牛角壇、堆塑罐等隨葬品。墓中出土2枚銅錢,其中1枚的文字顯示為 「皇宋通寶」,大概為北宋仁宗趙禎 (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年代所鑄。  墓葬出土的幾件陶器,與2010年桂陽劉家嶺宋代墓葬發現的陶器類同。
  • 棺底出現神秘的北鬥七星圖,墓主人疑為朱允炆?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並且沒有墓碑,墓主人的身份依舊是個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當時轟動一時的「七星巨棺」之謎。根據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推斷,這應該是一處夫妻合葬墓。因為,不僅在壯族或是其他民族的喪葬習俗裡,父子葬或者母子葬它們是不能平排葬的,只有夫妻合葬,才能平排葬。廣西上思發現了兩口明代夫妻巨棺的消息轟動了網絡,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兩口巨棺身上眾多太多的疑點。為何沒有墓碑標誌?為何沒有陪葬物品?墓主人為何要把自己深深隱匿?
  • 鑑賞|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
  • 地宮裡的太陽——新城公主墓《天象圖》
    《天象圖》(未揭取)龍朔三年(663年)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東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園已發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繪有壁畫,這些墓葬墓室穹隆頂上大多繪製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圖》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頂東南方所畫的黃褐色太陽,太陽內繪有一隻黑色三足鳥,尖嘴長尾,背部羽毛豎起,尾上羽毛較長且上翹,目視前方,昂首站立,這樣的太陽在昭陵墓葬天象圖中僅此一例,頗具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