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發現罕見並排「雙墓」 為北宋中期墓葬/圖

2020-11-30 湖南在線

  

  本報訊(記者 陳鵬 通訊員 羅勝強)4月6日,記者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8天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物品10多件。

  據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3月28日,市文物處考古人員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該墓葬坐北朝南,有兩個墓室。墓室既相連,又獨立,此種結構在湖南已發現的墓葬中很少見。

  墓室後部均有一龕,呈寶塔形,分別放置陶牛角壇、堆塑罐等隨葬品。墓中出土2枚銅錢,其中1枚的文字顯示為 「皇宋通寶」,大概為北宋仁宗趙禎 (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年代所鑄。

  墓葬出土的幾件陶器,與2010年桂陽劉家嶺宋代墓葬發現的陶器類同。出土的幾件殘缺的瓷碗,分別是刻花白瓷、窯變黑瓷、印花青瓷,均為宋代瓷器的特徵。市文物處考古人員推斷,此墓為北宋中期墓葬。

相關焦點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過仙橋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現場圖曝光,5月17日,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寧鄉市寧韶高速二標段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地段對一片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座東漢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其中夫妻合葬墓的兩個墓室之間有一扇小窗,則是民間俗稱的「過仙橋」,意喻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表達了此合葬墓的夫妻希望來世再續前緣。罕見的「過仙橋」合葬墓考古人員考究,這座合葬墓有兩個墓室,之間本來是獨立的,因為有了一個「過仙橋」的小窗所以又是相連的。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墓葬、墓室、墓主:上坊孫吳大墓探幽記
    碎石鋪就的小徑蜿蜒百數米至園區的第二道鐵門,門側佇立著政府於2013年所立的文保碑,定此墓為「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東吳磚式墓葬」。園牆掩映在齊人高的葦草之中,青磚鐵欄相接,牆上開有方孔,內置一白色石牛首,造型奇特,一雙吊尾三角眼甚為矚目。童嶺老師指出,這是墓室內所出牛首形燈臺的形象,極富標誌性,生動有趣,將用作此後遺址公園的宣傳logo。
  • 漢代積沙防盜墓葬 墓主人或為王莽嶽丈
    公布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西安的漢代高等級積沙墓和兩座十六國墓葬項目入選。M1墓葬部分出土文物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西安發現的西漢晚期高等級積沙墓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儘管這兩座高等級墓葬以積沙墓這種高級防盜形式出現,但遺憾的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兩座墓葬時,墓葬均遭過盜掘。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薛紹之墓為雙室磚券墓:背後隱現太平公主的政治企圖
    薛紹之墓為雙室磚券墓:背後隱現太平公主的政治企圖 2019-12-18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現」1983年湯陰北關發掘一座宋代墓葬!
    您看此文用·秒,轉發只需1秒呦~1983年3月在湯陰縣城北關新建縣委大院的施工中發現一座宋代磚室墓。安陽地區文管會與湯陰縣文保所聯合對該墓進行了清理工作。清理情況如下:一、形制該墓是座北朝南的仿木結構磚砌單室墓。墓頂距地表1.27米,方向南偏西15度,由墓道、墓門、門堂、墓室四部分組成。
  • 這座大墓代表著不詳,墓葬群被發現後,立馬搶救式發掘
    很有趣的一點是,小說中很多墓葬在現實中都有他們的原型,比如說九層妖樓。很遺憾的是,和電影中相似的是,真實的九層妖樓,也早就被盜墓賊們光顧過,而且盜墓賊們對墓葬的毀壞程度非常嚴重。血渭一號大墓是青海地區古葬墓群眾中,最為華麗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大墓,這座大墓於1996年被發現,還成了當年考古界公認的10大發現之一。
  • 棺底出現神秘的北鬥七星圖,墓主人疑為朱允炆?
    廣西上思縣思陽鎮廣元村發現了一座罕見明代中期墓葬,古墓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用「三合土」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巨棺」,棺底還刻著北鬥七星圖
  • 熱水墓群發現結構最為完整高等級墓葬
    近日,青海省都蘭「熱水墓群」新發現了大量精美金銀器文物。有網友稱其中「血渭一號墓」就是小說中「九層妖塔」的原型。12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青海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此次發現大量精美文物的墓其實並非「九層妖塔」,而是與「九層妖塔」同在熱水墓群的另一古墓,距離「九層妖塔」僅400米。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蒲松齡詩中「小墳雜沓亂雲間」,在 2009年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考古人員發掘、清理了417座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墓葬。而在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的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不僅發掘了100多座戰國、兩漢至明清的墓葬,還發現了一座規格很高的戰國大墓。雖然墓中並未發現直接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材料,但發掘者認為,它就是戰國時期齊國將領匡章的墓葬。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據徐長青介紹,該墓葬為江西目前發現唯一塔院結構的明代墓葬。  據此次考古領隊胡勝介紹,「1號墓棺木殘損,見靈骨一具,為仰身直肢狀,發掘時只能見到鐵釘和鐵環,以及兩件青白釉瓷碗。」  胡勝說,2號墓室內壁用石灰漿抹平,且在石灰面上用紅、黃、黑、綠四色彩料繪五組瓶花,瓶花分別有牡丹、茶花、寶相、芙蓉等,頂部為纏枝蓮花紋。整個墓室壁畫圖案布局規整,繪畫手法嫻熟自然。
  • 成都發現距今兩千五百年戰國墓葬
    本報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李韻日前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成都商業街新近發現一戰國墓葬,初步確定為一處古蜀開明王朝晚期(約戰國早、中期)的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距今約2500年。此次發掘的大型戰國墓葬為多棺合葬的土坑豎穴墓,墓坑長約30米,寬約21米,面積約600餘平方米。
  • 西安發現疑似王莽老丈人積沙墓 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原因是除了其中一座墓主人身份是「宜春侯」外,這兩座古墓均採用了「積沙墓」這種高等級防盜形式。兩座墓均為「甲」字形 出土各類文物200餘件據朱連華介紹,這兩座大型漢墓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裡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墓葬所在區域為西安南郊漢代高等級墓葬集中分布區,附近經發掘的有張安世家族墓、財經幹校西漢墓、翠竹園西漢壁畫墓、羊頭鎮漢代積沙墓等大型漢墓十餘座。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6日,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考古發現專家研討會在長豐縣舉行。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50餘人。通過對古墓形制、棺槨考證及土層檢驗,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墓葬年代為北宋。精美文物吸引專家駐足觀摩。考古工作人員通過進一步勘探,在已暴露墓葬(編號M1)旁邊又發現12座古墓,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1米,面積約120平方米,證實該地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家族墓葬。據考古專家介紹,在M12古墓內出土墓誌一盒,上半部雖漫漶嚴重,但內涵豐富。
  • 洛江發現一明代豎葬墓(組圖)
    考古人士稱極為罕見  本報訊(記者羅劍生)昨日,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居民發現一奇特的明代古墓,和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古墓棺木是豎起來下葬的。經考古工作者考證後認為,這是迄今泉州發現的第二座豎式古墓,對研究泉州乃至我省古代墓葬風俗有重要意義。
  • 集美發現罕見龜形墓
    本報訊 (文/記者 龔小莞圖/韓林)日前,廈門閩南研究會會員韓林在民間調查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集美區前場村,有一座罕見的明代古墓。在形如圈椅的花崗巖墓圍中,竟有一隻用輝綠巖雕刻的烏龜。  雖說龜形墓在閩南並不少見,可是像這樣有頭有尾、形象逼真的烏龜卻是極其罕見的。
  • 貓、聖甲蟲、眼鏡蛇…埃及新發現墓葬,有許多動物木乃伊!
    近日,考古學家在埃及開羅以南約30公裡的塞加拉古墓群,新發現7座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墓葬。這些墓葬裡發現了多個貓咪木乃伊,並首次發掘出聖甲蟲木乃伊。埃及文物部長哈立德·阿納尼日前宣布了這一發現。報導稱,這些墓葬的位置在塞加拉第五王朝金字塔附近,墓裡有許多動物的木乃伊,其中甚至包括貓木乃伊。此外,還有眾多鍍金的木製貓雕像,以及貓女神的青銅像。工作人員將貓木乃伊抬出墓葬塞加拉古墓群是埃及大型考古遺址,其中包括距今約4650年的最古老的階梯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