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2020-11-30 紅網

壁畫中的兩個侍女圖像。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她上身著兩檔短衫,高開領露肩,長袖,胸口處圍腰打花結。下身長裙曳地。右側侍女身體微胖,頭髮茂密,高鼻,小嘴,下巴略尖,臉顯老態,兩眼半閉。身著服裝與左側侍女相似。

  考古工作人員根據隨葬物品推測,該墓年代為南朝晚期。此外,近年來,在這一地區也發現了較多漢晉南朝時期墓葬,證明此地當時居住了較多的民眾,是一個中轉的驛站,或者是這個區域的中心地帶。

  「南朝壁畫墓出現在郴州,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在南方也是少有的。」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羅勝強介紹,同一時代在南方地區還沒有發現同樣的壁畫,僅在江蘇常州有類似穿戴的畫像磚被發現。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侍女們所穿的高開領露肩服飾,能豐富和完善我國服裝發展史。

  此次考古匯報會還展示了2016年湖南其他考古成果,包括湖南歷史上最高大堅固的城牆之一——沅州古城牆,用黃泥、糯米或石灰、桐油攪拌的「灰漿」澆灌,使城牆堅固耐用;在距今10-20萬年前,洞庭湖中的益陽赤山島就有人類生活,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把精緻的中國原石斧;寧鄉縣青山橋鎮橋北村一組的羅家衝遺址,被確認為新石器末期至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對於深入研究寧鄉青銅器的出土背景,以及與炭河裡遺址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問題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相關焦點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如果不是因為這些考古學家進行保護,那麼大部分古墓,都會被盜墓者們洗劫一空,而且他們可不管什麼研究價值,看著值錢的就帶走,不值錢的乾脆就砸毀。
  • 十大考古新發現,期待一個誠意滿滿的「文博湖南」!
    最近,湖南考古又有了新動態! 近日,「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活動評選出了「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七星墩遺址位於嶽陽市華容縣東山鎮東旭村。七星墩遺址是湖南地區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圓內方」的雙城結構城址在長江中遊地區尚屬首次發現。聚落布局清晰,反映的聚落內部社會分層明顯,是文明化進程的重要標誌。
  • 旅遊經濟點亮湖南郴州 促成百億大單
    攝   中新網郴州10月28日電 (記者 魯毅)美麗、生態、和諧、宜居的「林中之城,休閒之都」旅遊目的地形象正成為郴州吸引海內外投資商的新名片。27日在該市永興縣舉行的2018年郴州國際休閒旅遊文化節招商推介會上,郴州共籤約12個項目,計劃總投資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 考古人員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發現屈原時代墓葬
    中新網常德6月13日電 「我們在湖南常德漢壽老墳山墓群驚喜地發現了與屈原同時代的一批墓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13日在常德表示,屈原在頃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遷江南,到公元前278年秦國佔領楚國郢都的這18年,屈原一直都在沅湘一帶。之後的數年,他也應該是在這一帶徘徊。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湖南郴州醫院停測血鉛事件調查
    新華社湖南郴州3月29日專電題:「檢測不了」還是「禁止檢測」——湖南郴州醫院停測血鉛事件調查 新華社記者 陳文廣 湖南郴州市是著名的「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由於先前過度開發,導致當地重金屬汙染嚴重,不少當地居民血鉛超標。郴州當地曾要求全力防治。
  • 近代最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疑似孔子壁畫,若證實,將顛覆孔子形象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門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的山上進行文物考察工作,對弈座古代大墓進行發掘工作。由於此墓規模宏大,考古隊使用中國一流的考古技術,依舊經過5年的時間才完成考古工作。
  • 郴州發現罕見並排「雙墓」 為北宋中期墓葬/圖
    本報訊(記者 陳鵬 通訊員 羅勝強)4月6日,記者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8天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物品10多件。  據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3月28日,市文物處考古人員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該墓葬坐北朝南,有兩個墓室。墓室既相連,又獨立,此種結構在湖南已發現的墓葬中很少見。  墓室後部均有一龕,呈寶塔形,分別放置陶牛角壇、堆塑罐等隨葬品。
  • 湖南郴州北湖區「壯士斷腕」 工業轉型走出可持續之路
    周峰 攝   中新網郴州4月11日電 題:湖南郴州北湖區「壯士斷腕」 工業轉型走出可持續之路  作者 唐文利 阮濤 李華  「我們公司入駐郴州經開區後,滿負荷生產每月可產手機200萬臺,年產值20億元(人民幣,下同),創稅收2000萬元不成問題!」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湖南永興發現距今1900年東漢時期百姓古墓葬   記者17日從湖南省永興縣獲悉,在日前永興縣電大工作站院內土方施工時發現一座古墓,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後,文物專家推斷,該墓葬為東漢時期所葬,並出土了8件陶瓷、陶罐等實用器。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6月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去年5月至今,該所考古專家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發現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此次發掘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湖南機場集團託管郴州北湖機場,預計年底試飛明年通航
    ©撰稿|湘財Plus·產經線郴州機場傳來最新消息!湘財Plus從湖南機場集團獲悉,投資超過21億元的郴州北湖機場計劃今年底達到試飛條件,明年上半年實現通航。8月28日,湖南省國資委與郴州市戰略合作推進會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長沙舉行。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壁畫墓簡介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位於邙山鎮燒溝村南,1957年發掘,1986年搬遷到原古墓博物館。該墓坐西朝東,為洞穴磚室墓,由豎井式墓道、墓門、主室和四個耳室組成。主室東西長5.1米,寬2.3米~2.35米,高2.3米,由大型空心磚構築,墓頂為平脊斜坡式。主室中部略靠前有一隔梁,將主室分為前後兩部分,隔梁下用一方柱形空心磚支撐。左右耳室呈「丁」字形,用小磚券砌。
  • 第七屆礦博會湖南郴州開幕 千餘家中外展商秀「寶」拓市場
    重94千克、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自然金。 魯毅 攝中新網郴州5月17日電 (記者 魯毅)第七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以下簡稱「礦博會」)17日在湖南郴州市開幕。主展品——巨大的鉍晶體,在澳大利亞挖掘的重94千克、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自然金,產自郴州、目前有數據記錄的最大單晶體與伴生晶簇組合形成的冰州石,體型巨大重700千克的「外太空寶石」橄欖隕石等世界罕見寶貝,在此次礦博會上十分吸睛。礦博會設主場秀、隕石館、郴州精品館、精品礦晶區、精品寶石區、珠寶玉石區、礦晶珠寶時尚周、休閒區等8個展區。
  • 【治國理政新實踐·湖南篇】郴州: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橋頭堡」
    湖南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適合承接產業轉移。在湖南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承接產業轉移政策上,郴州擁有了省級層面支持的發展機遇。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2012年,出臺《關於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和扶植衡陽、郴州、永州三市的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這些為郴州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 正威(湖南)新材料科技城項目郴州開工 陳飛出席開工儀式
    正威(湖南)新材料科技城項目郴州開工總投資106億元陳飛出席開工儀式  9月27日,位於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正威(湖南)新材料科技城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正威國際集團與郴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總投資106億元。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