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疑似孔子壁畫,若證實,將顛覆孔子形象

2020-11-30 騰訊網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門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的山上進行文物考察工作,對弈座古代大墓進行發掘工作。由於此墓規模宏大,考古隊使用中國一流的考古技術,依舊經過5年的時間才完成考古工作。

此墓乃是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劉賀之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同樣也是近代最大的一次考古發現,意義重大,如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海昏侯墓經受了很多盜墓賊的「光顧」,他們挖掘盜洞遷入墓中,盜竊了非常多的珍貴文物。有考古專家說道:在墓中發現了一些「五代燈盞」,這應該就是盜墓賊留下的東西,不過這個東西也算是文物。

儘管海昏侯墓中的文物被盜走很多,但依然能夠從中出土眾多文物,其中編鐘、編磬、琴、瑟、青銅器等文物數不勝數,五銖錢更是無數枚。

之所以在經過多個盜墓賊光顧後依然能剩下如此多的文物,這還要感謝東晉時期江西的一場大地震。

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說道:公元318年豫章郡發生的大地震,對墓室結構有些破壞,引起了大量地下水淹沒墓室,由於古代盜墓者無法進行水下作業,也無法向墓室中的水排出,因此只能對沒有水的個別區域進行盜竊,這就使得大量文物得以保存。

另外,也正是因為墓穴中充斥著大量的水,使得這些文物不會因為微生物的生長而被破壞,因此相對於同時期的墓,海昏侯墓中的文物腐蝕程度要遠低於其他古墓的。

考古隊還在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室的漆器屏風表面上,發現了一副旁邊有孔子姓名標註的壁畫,這是迄今為止出土最早的孔子畫像,時間越近就代表越符合孔子的真正形象。

歷史中孔子的形象是高大威猛且相貌「奇異」的巨人,《史記》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古人說他「生而圩頂」,意思是指腦袋畸型,頭頂低四周高,就如同一個「漏鬥」一般。然而從這幅壁畫上雖然無法看清孔子的外貌,但還是能看出孔子是一個纖瘦且風度翩翩的儒雅男子,並且他的頭頂也與常人無疑。

考慮到這一點,因此考古並沒有直接將這幅壁畫認定為孔子,只是以「疑似」代表。不過此壁畫若是能夠證實的話,無疑是顛覆了之前對孔子形象的認知。

相關焦點

  • 孔子身高多少米?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從古至今,孔子都被看成是文聖。作為歷史上非常出色的教育家,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學習孔子的書籍,最為有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就是《論語》了。這本書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如今,都被人們看成是教書育人的典範。不可否認的是,孔子在教育方面非常優秀,可是他在為官方面就不行了。
  • 孔子臨終遺言出土,孰真孰假?
    微信帳號:sdtxsl來源:政商縱橫馬王堆考古發掘工作又傳捷報。一批春秋時代竹簡出土,共168片,包裹在一做工考究的豬皮囊內,囊外塗有約一寸厚的保護層(疑為豬油與其它物質之化合物),使竹簡與空氣隔絕。豬皮囊內的竹簡又被分成21捆(每8個一捆),分別裝在絲綢袋內。包裝風格很像現在中秋節的高檔月餅盒。
  • 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6月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去年5月至今,該所考古專家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發現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此次發掘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 疑似「外星文明」的三星堆,明明可以深入研究,如今為何禁止考古
    但在一些考古發現中,出土過一些文物,不這些文物非常的奇怪,它不像是人類文明誕生的產物,而像是外來的東西,因此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產物。在寧夏銀川有一個風景區,名為賀蘭山巖畫,它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的保護單位。賀蘭山巖畫的年代,有多重說法,有的人認為它距今有一萬年的歷史,也有人說他距今只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無論怎麼爭議,它距離我們的年代卻是很久遠。
  • 孔子故鄉開排大型話劇《孔子》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7月21日電(於葦杭 吳書光)2020年是孔子誕辰2571年。21日上午,山東省舉行大型話劇《孔子》開排儀式,即將推出八場話劇《孔子》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有時我們將座右銘鄭重寫下,懸掛在書房一角,讓我們時時得見,加深對它的印象。座右銘起源於何處?戰國時期的荀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有一篇《宥坐》,宥通右,這篇講了春秋時期孔子的一則小故事。孔子與弟子們在魯桓公的廟堂中見到了一種欹器即中空傾斜的器皿,孔子不知道這是什麼器皿,恭敬地向守廟者請教,守廟者說這就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以自警的器皿。
  • 思想者|張自慧:孔子將人生分為六個階段,為何一以貫之的是這個字?
    在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畫上,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一人拿「規」,一人持「矩」,其意是為中華民族立「規矩」,這裡的「規矩」就是後世的「禮」。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基本治理方式是「以人文化成天下」,其具體手段就是以禮樂教化天下民眾。孔子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思想建構了融「詩禮樂」於一體的儒家教化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明類型。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
  • 一把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要說在民間影響力最大的並非是詭譎多變的曹操,也不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而是與「文聖」孔子比肩的「武聖」關羽。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關羽給人的形象都是正面的、高大的。這其實和他個人的身高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根據史料的記載得知孔子的身高達到了2.21米,那麼關羽有多高呢?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出場的時候有一段描寫,說他和劉備、張飛一見如故,旁人觀他身長九尺,髯有二尺,盡顯英氣。
  • 不能簡單的說孔子是無神論者
    孔子倡導禮悅,要知道禮悅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祭祀」,雖說後世祭祀中更多的事對先人的懷念、敬畏和依託,但是時至今日卻仍然無法徹底讓所有人真的放棄對另一個世界的探尋和好奇之心,我相信孔子在提倡禮悅之時,也並不真的是本著「懷念」的唯一情感來的;此外,孔子為《易經》作翼,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探尋意義,一個不信鬼神,不往生死的人,真的只是好奇而著嗎?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壁畫中的兩個侍女圖像。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其文化形態若何?若論及天道,儒家典籍《周易》當仁不讓地是一部法天道以開人文之巨著。易道實蘊涵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且龍與易的關係在此書中得以開顯。孔子雖在晚年才接觸到《周易》,但其在易學史上卻做出了巨大貢獻。孔子之於易的貢獻在於將單一卜筮功能之易向人文價值理性多重理論視域與意蘊之易的轉向上。先秦諸子中也只有孔子將龍與天道相契接,發展出了龍德與天道學說。
  • 混同江中的神秘的「楛矢石砮」究竟是什麼東西,最後孔子揭開秘密
    而給出這種神器名稱和功能答案的,竟然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到底這是件什麼神器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他命人將鳥拿來一看,鳥大家認識,可射中鳥的那支箭,既不是木質的,也不是石質的,更不是鐵質的。這是什麼箭?卻沒人認識。這還得了,這很可能說明,有外來的神秘刺客混進了王宮。陳愍公正在恐慌的時候,想起了孔子。孔子當時是魯國的司寇,周遊列國,正好經過陳國。找來孔子一問,孔子笑了,告訴陳愍公:你不用緊張,這支箭叫的楛矢石砮,是遙遠的肅慎人造的,這個鳥也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沒有刺客,放心吧。
  • 中國發現這遺址讓西方驚訝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中外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中國歷史專家認為是夏朝,而西方歷史專家非要眼見為實,以出土的文物為準,只承認商朝,為了努力證明夏朝的存在,說服西方專家,咱們國家開啟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沒想到有了一份新的收穫。
  • 孔子塑像成天安門新地標 據稱意義非同一般
    吳為山介紹說,最新亮相的這尊孔子像,是去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國博的呂章申館長找到他並正式將雕塑任務交付於他的。他透露,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他經常一天在腳手架上工作八九個小時,不吃不喝。吳為山坦言,為找到他心目中的孔子煞費了苦心,還曾專門找到了孔子嫡傳後代的照片。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通過孔子的3則故事,感受這位聞名中外的偉人的人格魅力,接受他浩瀚思想的啟迪。一、孔子向師襄請教學琴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本來孔子的琴技已經相當好了,但他不滿足。
  •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我國古代將赤黃青白黑這5種顏色定義為5種正色,是有深刻的歷史和地理原因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5種顏色可以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到。再加上後期我國關於五行陰陽學說的發展,將這5種顏色定義為了正色。正色之外的顏色稱之為間色,間色的含義有兩種,其一是兩種正色之間的過渡色,位於兩種正色之間,其二是因為間色是通過正色之間的混合而成的。
  • 孔子家鄉的楷樹與楷雕
    新中國成立後,才將它們取回曲阜珍藏。  子貢栽下的這棵楷樹,後來長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間遭雷火焚燒。人們將這棵樹的枯乾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建碑亭保護,亭名「楷亭」。這碑與碑亭至今仍存。而這棵楷樹的後代,也一直綿延不絕。如今孔林中仍有許多宋代的楷樹,巍然挺立,高聳入雲。每到深秋,經霜的楷葉由綠變紅,與常青的松柏相互映襯,分外妖嬈,成為曲阜八大勝景之一。
  • 散文丨孔子故鄉人
    孔子故鄉人文/周長行孔子的故鄉人,幾乎都與孔子「沾親帶故」。我的朋友章言勁就向我講述過他父親與孔子的故事,還被我寫進了一本書裡。他的講述如下:……別看父親沒受過正規教育,可他一談起孔子來話不斷流。孔子名丘,字仲尼。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孔子終於出走
    但還沒敢進城,怕的是孔子反對。魯定公雖然聽說,也沒敢公然去,便打發季桓子先去偷看一下。季桓子怕別人認出來去報告孔子,便穿上便衣,偷偷去看了三回,越看就越捨不得。於是季桓子和魯定公商量,裝做到各處去巡視,但一巡就整天釘在南門外,沉醉在那些歌舞裡了。他們對於政事也不大過問了。 當然,最後孔子也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