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丨孔子故鄉人
孔子故鄉人文/周長行孔子的故鄉人,幾乎都與孔子「沾親帶故」。我的朋友章言勁就向我講述過他父親與孔子的故事,還被我寫進了一本書裡。他的講述如下:……別看父親沒受過正規教育,可他一談起孔子來話不斷流。孔子名丘,字仲尼。
-
中國第一大半島,聖人孔子的故鄉,造就獨一無二的村莊
中國第一大半島,聖人孔子的故鄉,造就獨一無二的村莊黃河從這裡海,泰山從這裡崛起,孔子在這裡誕生。「一山一水一聖人」,這就是山東。龍口市東江鎮南山村現在再論天下誰是最富的村,如果南山排第二,中國就沒有哪個村敢說自己排第一南山村是山東新農村的代表。截止2012年,南山村辦企業南山集團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進入中國大型企業500強前列。在2017中國名村影響力300強中,南山村綜合實力位居第二。
-
走進孔子故鄉|近距離感受儒家文化,尼山聖境之旅
這裡是孔子臨川感嘆地,一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聲震長河。山環水抱之中,孔子父親生活過的魯源村,孔子母親的故裡顏母村,以及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 中國 文化特有的聖山、聖水、聖地的景觀,「尼山聖境」由此得名。步入景區,最先看到的自然是72米高的孔夫子聖像,一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神態,讓傳統文化在當代活化,讓孔子的歷史形象面向當代,面向世界。
-
今天人類要生存,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前言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
今天人類要生存,為何諾貝爾獲獎者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前言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孔子終於出走
但還沒敢進城,怕的是孔子反對。魯定公雖然聽說,也沒敢公然去,便打發季桓子先去偷看一下。季桓子怕別人認出來去報告孔子,便穿上便衣,偷偷去看了三回,越看就越捨不得。於是季桓子和魯定公商量,裝做到各處去巡視,但一巡就整天釘在南門外,沉醉在那些歌舞裡了。他們對於政事也不大過問了。 當然,最後孔子也曉得了。
-
孔子不姓孔?孔子後人怎麼樣了?孔融因不孝而被殺?
叔梁紇是個大力士,有戰功,但他有個遺憾就是家裡沒有能主持祭祀的兒子,孔子可能有九個姐姐,和一個有殘疾的哥哥叫孟皮,孟是大,仲是二,仲尼的稱呼也可見孔子排行老二,叔梁紇是晚年才生的孔子,大約在他66歲的時候,娶了15歲的顏徵在,不久就有了孔子,大概因為年紀相差太大,不合理法,所以《史記·孔子世家》:「紇(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就去世了,孔子17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
-
中國古代4大聖人,第1名被諸子百家稱為「宗師」,孔子排倒數
文/醉佳人歷史短視頻中國古代4大聖人,第1名被諸子百家稱為「宗師」,孔子排倒數歷史上總有那麼一類人,他們所做過的很多事,都被後人銘記,而且所做的事,可以說大多都對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為什麼孔子會被稱為「孔老二」?孔子的哥哥是誰?
孔老二,是個比較詼諧幽默的叫法,非常接地氣,這麼一叫,聖人與凡人的距離就拉近了,仿佛孔子就是隔壁炸油條的老孔似的。 「孔老二,來兩根油條!」「好嘞!」
-
孔子「對話」蘇格拉底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雖然在孔子辭世10年後的公元前469年才出生,但是他們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時代,都是處於一個戰亂與動蕩的時代。神奇的是兩人都沒有留下任何的著述。由於蘇格拉底沒留下著作,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問題」:蘇格拉底究竟是誰,歷史上有無其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關於蘇格拉底的資料其實是出於柏拉圖的著作當中,柏拉圖的對話式著作的主人公就是蘇格拉底。
-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國家博物館開展 孔子博物館館長:從內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今天,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這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同時也是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包括「孔子燕居圖」、「杏壇講學圖」、「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等精品文物240餘件(套),700餘件,通過文物的形式集中展現孔子思想形成、發展以及傳承的歷史。
-
桃李春風:與孔子有關的尊師重教故事
這只是孔子聽說的,是否真實,還要當場試驗一番,孔子讓弟子們往器皿中注水,果然驗證孔子聽說的無誤。孔子由此不禁感慨,天下萬物哪有滿而不覆的呢?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又問,敢問老師有沒有「持滿之道」?孔子回答:「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
《獅子王》導演迎娶孔子後裔
儘管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辦大型文藝晚會,但每年,看在好萊塢名人的面子上,他們也會照顧幾筆私人的婚禮生意。「這家公司不是說你有錢就給你做的,還得靠名氣和關係。這次還是靠明科夫的關係約到的。我女兒、女婿每周都會跟公司商量婚禮的每一個環節,從用餐、鮮花擺放到場地設計。他們很可愛的,不懂的就一起去查書。」 這場婚禮最後舉辦得頗為「奧斯卡」。婚禮舉辦地是位於馬裡布的鞍石酒莊。
-
葉公和孔子抬了一句槓被嘲笑兩千年,嶽飛站隊孔子,孟子卻更巧妙
原來在公元兩千多年的孔子時代,葉公是一位勤政為民,治理有方的好官,聲名遠播以至於孔子都聽說了他的名氣,於是孔子就去拜會葉公,兩位賢才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談論「義」,但葉公是法家,孔子是儒家,倆人三觀不和沒聊幾句倆人就爭辯起來了。爭論什麼呢?
-
在全世界孔子與屈原誰的影響力更大?
傳說中的孔子適周見老子,不是為問「禮」麼?司馬桓魋所拔了的樹,不也是孔子與弟子習「禮」於其下的麼?在孔子死後三百多年,為司馬遷所低回留之而不能去的,不也是因為見了孔子廟堂中的車服禮器,並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麼?在不能適應群的生活的原因中之一,是由於理智與情感之不能各得其所。理智與情感如何才可以各得其所呢?這也需要「禮」。
-
小學教育:孔子誕辰2571年,3則孔子小故事給孩子一生啟迪
孔子生活在兩千多年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下面就和小編一起通過孔子的3則故事,感受這位聞名中外的偉人的人格魅力,接受他浩瀚思想的啟迪。一、孔子向師襄請教學琴師襄是與孔子同時代魯國著名的樂官。本來孔子的琴技已經相當好了,但他不滿足。
-
孔子的徒子徒孫們個個官運亨通,為何孔子想當官卻沒人要?
孔子帶著當時國際一流的企業家、外交家、縱橫家子貢,堪稱政治、經濟、外交、工商樣樣都通的大通才周遊列國。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當中,子貢的學問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顏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遊列國,自己很窮,很倒黴,但是每個國家對於他的推薦,那是要買帳的。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孔子學院總部理事凱斯·博內特:孔子學院搭建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雷遠東創立於2007年的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目前有近200個班級,十年來先後有14000人在這裡學習漢語,它也曾兩度獲得「先近孔子學院」稱呼。
-
不能簡單的說孔子是無神論者
孔子倡導禮悅,要知道禮悅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祭祀」,雖說後世祭祀中更多的事對先人的懷念、敬畏和依託,但是時至今日卻仍然無法徹底讓所有人真的放棄對另一個世界的探尋和好奇之心,我相信孔子在提倡禮悅之時,也並不真的是本著「懷念」的唯一情感來的;此外,孔子為《易經》作翼,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探尋意義,一個不信鬼神,不往生死的人,真的只是好奇而著嗎?
-
孔子學院再出新動態!孔子學院推動中文和中國文化在土耳其的發展
雖然孩子們都是5至7年級的學生,但他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希望通過對中文的進一步學習,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 阿爾頓奧克表示,為支持學校開展中文教學工作,中東技術大學孔子學院教師吳群彬每周為孩子們授課。阿爾頓奧克說:「孔子學院吳老師的到來,給學校增添了異域的氛圍,增加了孩子們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這使我們感到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