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類要生存,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尋找孔子?」
1988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大會期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被奉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幅員遼闊、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如今孔子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1.孔子在西方
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
孔子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
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34;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費爾巴哈汲取孔子&34;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1996年1月8日,倫敦《金融時報》刊登文章,教訓美國人應向亞洲學習,「美國如果鼓勵美國人自願地去採用一些孔子的教誨,其社會將會有莫大的受益。」美國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東方在教導我們西方應如何生活》一書指出:「東亞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成為繁榮的工業社區,社會奇蹟也伴隨著經濟奇蹟而產生,因為生活在那裡的人通常堅守著儒家的教導。
2.孔子在東方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34;。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3.孔子的故鄉
曲阜之所以如此享有盛名,是因為這裡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孔廟,建於公元前478年,本名至聖廟,是祭祀孔子的祠廟,它與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合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在全世界兩千餘座孔廟中,它是規模最大最典型也是最早的一座孔廟。孔廟集歷史、建築、文化、藝術、書法、石刻、古木、文物、遺蹟於一體,走進孔廟,就仿佛走進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
唯獨怕古牆過於幽靜。如今是一步一腳印輕踏在厚厚的青磚脊背上。步入千年的殿堂,斑駁的牆壁依然挺立。古磚銅鼎深埋帝王的記憶,沉睡在喧譁的現代世界。為此,更難以想像一個南方人嬌弱身影開始印入夢幻多年的寬闊胸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聲音是被折斷的松柏而停留在今天。這樣清澈沉靜的古潭之音終究吹起了粗厲的北風,壓在堅硬沙土上,彈起蒼涼意味的空氣,悠悠歷史輕彈昨日憂思。昨日帝王將相煙消雲散。
驚破這樣的寂靜,但有肥胖之鳥鳴搖動脆弱蒼古之樹魂。今天我來,不是為了祭奠?不是讓今之眼淚擦亮斑駁陳舊的畫面,以致春秋之體態再次豐盈起來。樹上鷺鷥,仰望天際,風輕搖其思緒,鷺鷥與人全部的距離卻只寫「浩淼」兩個字。讓人不禁微笑起來。歷史剩下最後一盤盛宴,剩下一段段活潑的聲音與語言。就在我們的面前毫無羞愧不斷扭動身姿。
這是給子孫後代的禮物。我不禁啞然。可我該如何與您敞開心事?我希冀溝通,這不僅是我的願望。
古槐如此靜默。堅厚的石板和逐漸老去的靈獸更是沉默不語,如實地讓一個動作試圖保持永遠至尊至上的姿態,又如實地讓人們稱之為鷺鷥的白鳥敞開另一番繁榮景象。
鷺鷥又稱白鷺,是一群很古老的鳥類,大約在5500萬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動。在中國古代,它象徵著自由、高貴和純潔。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鷺鷥是一種高潔不俗的禽鳥,是文人墨客特別喜歡和青睞的清潔高雅、和美如意的吉祥之物。
鐘鼓罄音擦過年輕的青絲黑鬢,又盪氣迴腸繞起一輪光影,有禮節地在凹凸不平的地磚上唱一首大漢魂歌。漢人聽著;更是南方人聽著。搖動年邁而葉片稀疏的樹枝,我在心顫。在鷺鷥的面前,我沒有秘密。為鷺鷥肥胖的軀體如此有活力。鷺鷥如此興高採烈,縱橫狂舞在這段古今橋梁。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富麗堂皇之廟,堂堂正正坐著。在古槐攙扶下,在鷺鷥熱烈的愛戀中,與風沉醉北國。天之高,地之厚,鷺鷥似乎非色難,鷺鷥似乎非酒食。鷺鷥是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君子?如此,才使得白色的排排白浪羽翼掀起歷史蒼勁的洪聲,才使得孔子時代的脈搏經久不衰湧動而允許血液流至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世界。居高臨下者,今之孝者,鷺鷥是謂能養。 用所有的情感絲帶般纏繞它。對此,夏禮殷禮周禮留下的,能讓滿庭繡球花奼紫嫣紅;能讓觀者臨之以聞,敬而不能動。
鷺鷥歡快於自己身份,庸人難以搔擾。又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樹上樹下,遠離了眾人,白羽落滿一地。祭天祭地,香爐紫煙環繞而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可知也。不得不說,這時,孔丘仲尼寬闊的額頭此刻最明亮得誘人。
道之大者,千載以下,不可易也。
世界「和而不同」,孔子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時過兩千多年,孔子學說影響了兩千年後的中國大地,波及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國,逐漸普及西方國家。
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至今被寫入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全世界宗教會議最後發表的《全球倫理宣言》。
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的睿智和勇氣早已衝破了時間的束縛,如閃爍的星辰、流淌的河水,一直要給未來的世界不盡的希望。
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作者:金山雲朵,願世界平安健康喜悅。文字作品出版見於《文學人生》《星星詩刊》《相思湖詩集》《鵬城溫商》《右江日報》《中外詩歌作品集》《華大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