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類要生存,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2020-08-11 金山雲朵

今天人類要生存,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尋找孔子?」



1988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大會期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關於孔子,不知孔子不可謂知中國,不到孔廟又焉能知孔子?


前言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因其生而首上圩頂,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被奉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積廣,形成了幅員遼闊、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如今孔子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1.孔子在西方

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


孔子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


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34;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費爾巴哈汲取孔子&34;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1996年1月8日,倫敦《金融時報》刊登文章,教訓美國人應向亞洲學習,「美國如果鼓勵美國人自願地去採用一些孔子的教誨,其社會將會有莫大的受益。」美國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東方在教導我們西方應如何生活》一書指出:「東亞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成為繁榮的工業社區,社會奇蹟也伴隨著經濟奇蹟而產生,因為生活在那裡的人通常堅守著儒家的教導。


2.孔子在東方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34;。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3.孔子的故鄉

曲阜之所以如此享有盛名,是因為這裡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孔廟,建於公元前478年,本名至聖廟,是祭祀孔子的祠廟,它與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一起,合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在全世界兩千餘座孔廟中,它是規模最大最典型也是最早的一座孔廟。孔廟集歷史、建築、文化、藝術、書法、石刻、古木、文物、遺蹟於一體,走進孔廟,就仿佛走進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



廟宇的聲音


唯獨怕古牆過於幽靜。如今是一步一腳印輕踏在厚厚的青磚脊背上。步入千年的殿堂,斑駁的牆壁依然挺立。古磚銅鼎深埋帝王的記憶,沉睡在喧譁的現代世界。為此,更難以想像一個南方人嬌弱身影開始印入夢幻多年的寬闊胸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聲音是被折斷的松柏而停留在今天。這樣清澈沉靜的古潭之音終究吹起了粗厲的北風,壓在堅硬沙土上,彈起蒼涼意味的空氣,悠悠歷史輕彈昨日憂思。昨日帝王將相煙消雲散。

驚破這樣的寂靜,但有肥胖之鳥鳴搖動脆弱蒼古之樹魂。今天我來,不是為了祭奠?不是讓今之眼淚擦亮斑駁陳舊的畫面,以致春秋之體態再次豐盈起來。樹上鷺鷥,仰望天際,風輕搖其思緒,鷺鷥與人全部的距離卻只寫「浩淼」兩個字。讓人不禁微笑起來。歷史剩下最後一盤盛宴,剩下一段段活潑的聲音與語言。就在我們的面前毫無羞愧不斷扭動身姿。

這是給子孫後代的禮物。我不禁啞然。可我該如何與您敞開心事?我希冀溝通,這不僅是我的願望。

古槐如此靜默。堅厚的石板和逐漸老去的靈獸更是沉默不語,如實地讓一個動作試圖保持永遠至尊至上的姿態,又如實地讓人們稱之為鷺鷥的白鳥敞開另一番繁榮景象。

鷺鷥又稱白鷺,是一群很古老的鳥類,大約在5500萬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動。在中國古代,它象徵著自由、高貴和純潔。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鷺鷥是一種高潔不俗的禽鳥,是文人墨客特別喜歡和青睞的清潔高雅、和美如意的吉祥之物。

鐘鼓罄音擦過年輕的青絲黑鬢,又盪氣迴腸繞起一輪光影,有禮節地在凹凸不平的地磚上唱一首大漢魂歌。漢人聽著;更是南方人聽著。搖動年邁而葉片稀疏的樹枝,我在心顫。在鷺鷥的面前,我沒有秘密。為鷺鷥肥胖的軀體如此有活力。鷺鷥如此興高採烈,縱橫狂舞在這段古今橋梁。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富麗堂皇之廟,堂堂正正坐著。在古槐攙扶下,在鷺鷥熱烈的愛戀中,與風沉醉北國。天之高,地之厚,鷺鷥似乎非色難,鷺鷥似乎非酒食。鷺鷥是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君子?如此,才使得白色的排排白浪羽翼掀起歷史蒼勁的洪聲,才使得孔子時代的脈搏經久不衰湧動而允許血液流至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世界。居高臨下者,今之孝者,鷺鷥是謂能養。 用所有的情感絲帶般纏繞它。對此,夏禮殷禮周禮留下的,能讓滿庭繡球花奼紫嫣紅;能讓觀者臨之以聞,敬而不能動。

鷺鷥歡快於自己身份,庸人難以搔擾。又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樹上樹下,遠離了眾人,白羽落滿一地。祭天祭地,香爐紫煙環繞而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可知也。不得不說,這時,孔丘仲尼寬闊的額頭此刻最明亮得誘人。


結語

道之大者,千載以下,不可易也。

世界「和而不同」,孔子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教文化圈。時過兩千多年,孔子學說影響了兩千年後的中國大地,波及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國,逐漸普及西方國家。

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至今被寫入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全世界宗教會議最後發表的《全球倫理宣言》。

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的睿智和勇氣早已衝破了時間的束縛,如閃爍的星辰、流淌的河水,一直要給未來的世界不盡的希望。


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作者:金山雲朵,願世界平安健康喜悅。文字作品出版見於《文學人生》《星星詩刊》《相思湖詩集》《鵬城溫商》《右江日報》《中外詩歌作品集》《華大基因》等

相關焦點

  • 今天人類要生存,為何諾貝爾獲獎者說:要回到25世紀前尋找孔子?
    今天人類要生存,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為何說:「要回到25個世紀以前尋找孔子?」1988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一屆諾貝爾獲獎者大會期間,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博士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曾說:要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作為的中國的聖人之一,他的思想被沿用了兩千多年,雖說到了近現代的時候,有些人在反對孔子,但是我要說的是,孔子的思想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可取的。1970年,一位來自瑞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曾在自己的頒獎典禮上發表了一場演講。
  • 百年諾貝爾物理獎:女性獲獎率僅1.4%,最年輕獲獎者25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誰家?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113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1人單獨獲獎的有47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4次。
  • 2020諾貝爾獎揭曉,最年輕獲獎者25歲!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 113 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百餘年的歷史上,有著諸多優秀的獲獎者。資料圖:2016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項獎項之一,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根據規定,一項諾貝爾獎最多可以頒給兩項不同的成就,獎金將均分。而如果一項成就是由2到3個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聯合授予他們。
  • 孔子為何被譽為千古聖人?孟子為何被稱為亞聖?
    千古聖人孔子孔子出身於西周末年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童年生活比較艱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貧且賤」。既不富裕,社會地位也低。說孔子出生的時候,父親70歲,母親才20歲,是老陽少陰所生。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過了不久,他便跟隨著母親回到了魯國,自小住在了魯國。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 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首先向因新冠疫情而無法現場報導的媒體表示歉意,並解釋這一延遲是因為與獲獎者聯繫。隨後他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彭羅斯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表示,今年獲獎者的發現開創了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研究的新領域。但這些奇異天體還有很多問題急需解答。他說:「不僅有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關於如何在黑洞周邊的極端條件下測試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
  • 孔子的徒子徒孫們個個官運亨通,為何孔子想當官卻沒人要?
    孔子帶著當時國際一流的企業家、外交家、縱橫家子貢,堪稱政治、經濟、外交、工商樣樣都通的大通才周遊列國。要知道在孔子的三千弟子當中,子貢的學問不是最好的,比他好的像顏回、曾子、子路等等,有的是。孔子周遊列國,自己很窮,很倒黴,但是每個國家對於他的推薦,那是要買帳的。
  • 120年全部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獲得者統計:屠呦呦為最高女性獲獎者
    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被宣布。主要頒發給5個領域,分別是生理學,遺傳學,生物化學,代謝學及免疫學; 獲獎國家前5名依次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瑞典; 移民到美國的獲獎者最多,達到21位; 其中獲獎者受教育學校前5名依次是哈佛大學,劍橋大學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IDG君寫在前面:最近,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用技術支撐起來的高度發達的社會,而支撐我們這個社會的高度發達的技術,如果仔細檢查一下,你會發現,它們的基礎差不多都是物理學。物理這個詞到底指的是什麼?
  • 諾貝爾和平獎有多少獎金?在所有獲獎者中,哪些人實至名歸?
    1895年,在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去世的前一年,他立下了遺囑,要將自己的遺產作為獎金,以獎勵那些「為人類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真正為人類做出了貢獻。但是,因為沒有護照,數以百萬計的難民無法回到自己的祖國,被迫在異國他鄉忍飢挨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南森四處籌款,為難民們發放食品;另一方面,他為難民們創造了「南森護照」,得到了52個國家的承認,幫助難民回到自己的家鄉。
  • 諾貝爾和平獎有多少獎金?在所有獲獎者中,哪些人實至名歸?
    1895年,在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去世的前一年,他立下了遺囑,要將自己的遺產作為獎金,以獎勵那些「為人類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 按照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1969年增設的經濟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獎今天起至10月12日陸續頒布,受新冠疫情影響,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電視轉播頒獎典禮。今天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人數也是進行了嚴格控制,會場不超過30人。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的諾獎為何如此特殊…… 2020-10-05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但這些奇異的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需要得到答案,並推動未來的研究。不僅是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
  • 2020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揭曉!影響人類的十大諾獎成果,一定要講給...
    」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獎人之一:屠呦呦   圖為諾獎官網公布的獲獎者介紹   1972年,受中國典籍《肘後備急方今天,X射線診斷結果可顯示更清晰的細節。在現代數位技術的幫助下,X射線診斷還能提供人體內部三維圖像。   3   合成氨讓人類擺脫天然氮肥的局限   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人:弗裡茨·哈伯   19世紀以前,農業所需氮肥主要來自有機物副產品,如糞類、種子餅及綠肥。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均為女科學家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古斯塔夫松(Claes Gustafsson)說。就像在科學上經常發生的那樣,這些基因剪刀的發現是出乎意料的。在卡彭蒂耶對化膿性鏈球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細菌之一)的研究中,她發現了一種之前未知的分子——tracr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