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星子發現罕見明代高僧壁畫墓 出土一高三尺六寸龜趺

2021-01-07 中國江西網

  6月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去年5月至今,該所考古專家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了一座明代塔院,清理高僧墓葬3座,發現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此次發掘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出土的香爐

出土的青花碟盤

2號墓內精美壁畫

龜趺高三尺六寸

  墓內發現精美壁畫

  6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所發掘的塔院面積約400平方米,東西向布局。由院門、贔屓碑座、祭場和3座墓葬一起構成一座相對閉合的空間。「贔屓長1.8米,寬1.05米,高0.55米。」徐長青說,「半月形祭場連接院門及墓葬,長寬各約15米。」

  「墓室形制結構基本一致,中央以八塊弧形磨石拼合成內方外圓中空須彌座,座上置葬具,靈骨尚存,周圍填滿石灰。」徐長青說,3座墓葬內都繪有壁畫,「這些壁畫風格一致,繪畫手法基本相似,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畫工很精美。」據徐長青介紹,該墓葬為江西目前發現唯一塔院結構的明代墓葬。

  據此次考古領隊胡勝介紹,「1號墓棺木殘損,見靈骨一具,為仰身直肢狀,發掘時只能見到鐵釘和鐵環,以及兩件青白釉瓷碗。」

  胡勝說,2號墓室內壁用石灰漿抹平,且在石灰面上用紅、黃、黑、綠四色彩料繪五組瓶花,瓶花分別有牡丹、茶花、寶相、芙蓉等,頂部為纏枝蓮花紋。整個墓室壁畫圖案布局規整,繪畫手法嫻熟自然。墓室內圓形石棺床上見一個內空為六邊形委角石灰槨,為外圓內六邊委角形,均精雕各式花紋。從槨內骨骸分布情形看,墓主人應該為盤膝合掌坐化升天,「該墓葬隨葬品10件,皆在石灰槨上的墓門口處發現」。

  「3座墓葬內都有壁畫。」胡勝說,壁畫都是花卉圖案,以蓮花居多,還有牡丹、茶花、寶相花等圖案。「綜合分析,這3座墓葬均為僧人墓葬,填補了明代江西佛教壁畫內容的內涵。」

  墓主或為明代高僧

  對墓主人身份的判斷,由於缺少文字資料的發現,所以只能根據發掘情況推測。

  胡勝說,2號墓主人是唯一坐化的,由此可以肯定2號墓主人在這三座墓當中身份是最高的。「所以,我們只能對2號墓主人的身份來進行推測。」胡勝分析,3座墓墓室內都繪有蓮花圖案,都是須彌座棺床等可判斷3座墓都是僧人墓葬。

  「我們對出土器物鑑定判斷,此墓葬應該在明代弘治—正德年間。」胡勝說從時間上來看,有道嵩和大然兩位禪師的可能性,但又從其記載的方位來講,只有大然禪師可能性最大。由此,考古專家據此推斷2號墓是大然禪師宿塔。至於2號墓邊上的兩座墓,可能是大然禪師的徒弟。

  龜趺謎團待解開

  「由於墓葬都是麻石堆砌圓形墓室穹窿頂,不容易揭取,所以無法實施異地保護。」徐長青說,他們已經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並批覆,將實施就地保護。他們已經邀請有關單位對該塔院進行了拍攝製作,未來將以三維動畫的形式,對該塔院進行展示。按其說法,以後當你到秀峰景區參觀時,就能到該塔院通過三維動畫,「穿越」感受美輪美奐的明代墓葬壁畫。

  從出土的大量石構件可以看出,當時這裡的院門也是非常壯觀。徐長青說,在他們發掘的過程中,2號墓和3號墓後面有一堵用卵石堆砌的石牆,疑似是墓葬的圍牆,由於受到發掘面積的限制,具體的輪廓尚未清理出來。「而北京大覺寺曾經有一處塔院,現已破壞嚴重,發掘與我們這裡的不盡相同,而我們發掘的塔院院門中間有一處贔屓馱碑。」

  徐長青說,贔屓(bìxì)又名龜趺(fú)、霸下、填下。「傳說中,龜趺多為石碑、石柱之底臺及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但是,龜趺的使用是有制度規定的,按《大明會典》記載,一品龜趺高三尺六寸,二、三品均為三尺二寸,寺廟龜趺碑刻必須是經過皇帝批准「敕建」的。而在塔院裡有龜趺碑刻實屬少見,足以說明此墓葬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或者深受皇帝寵愛。

  塔院發現明代僅一品大員墓葬才有的高三尺六寸的龜趺,而2號墓主人僅是一位高僧,加之石碑已蕩然無存,所以其中謎團,考古專家也難以解釋。

  據悉,江西此前曾兩次發現壁畫墓。第一次是1987年4月中旬,在樂平縣禮林鄉九林村石榴花尖山北麓,發現石室古墓一座,墓室內壁有彩繪人物壁畫,但此壁畫墓發掘並不成功。

  第二次是2006年5月,在德安縣聶橋鎮蘆溪村望夫山鳳凰嘴發現一座宋代壁畫墓。

  文/圖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豔偉實習生鄧淑芬

相關焦點

  • 南京鐵心橋荒山現無頭龜趺 系守衛明代太監墓
    近日,有讀者在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高家庫社區的一座荒山上發現一個明代龜趺。這個龜趺有怎樣的身世?記者查詢資料、採訪專家後得知,原來這個龜趺守衛的是一座明代太監的墓。石頭烏龜已經斷成兩半上周,記者報導了高家庫社區楊家墳發現了一座六朝墓葬。文物愛好者黃先生看到報導,也到現場探訪。
  • 近代最大的考古發現,出土疑似孔子壁畫,若證實,將顛覆孔子形象
    此墓乃是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劉賀之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 星象圖:古時星空的罕見「寫真」(北魏元乂壁畫墓)
    星象圖   墓誌糾正史書誤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畫墓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海資村被發現。考古人員發現墓中的墓誌蓋殘石與出土於洛陽、藏於開封市博物館的元乂墓誌的墓誌蓋花紋很相似。於是,考古人員攜帶墓誌蓋殘石前往開封粘對,居然對上了。
  • 洛江發現一明代豎葬墓(組圖)
    考古人士稱極為罕見  本報訊(記者羅劍生)昨日,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居民發現一奇特的明代古墓,和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古墓棺木是豎起來下葬的。經考古工作者考證後認為,這是迄今泉州發現的第二座豎式古墓,對研究泉州乃至我省古代墓葬風俗有重要意義。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出土的文物可謂是不計其數,但是有很多文物的出土讓考古專家倍感意外。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
  • 《西廂記畫珍》:參考了唐代壁畫,借鑑了明代木刻
    此次出版的《西廂記畫珍》是各階段創作的濃縮,按元代王實甫著作《西廂記》中的情節,結合崑劇等表現形式,按順序用十二幅既獨立又關聯的繪畫組成,構圖既參考了唐代壁畫,又借鑑了明代陳老蓮木刻版本的特點。《西廂記畫珍》周根寶回憶,他與戲曲結緣於1980年代,當時有一份報紙名為《舞臺與觀眾》。周根寶擔任記者。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男主是誰?
  • 湖南召開2016年考古匯報會 郴州發現湖南最早壁畫墓
    壁畫中的兩個侍女圖像。供圖/郴州市文物處   紅網長沙1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郴州市文物處考古人員介紹了在蘇仙區坳上鎮走馬嶺七組,距離郴州市區6公裡的一處古墓葬。墓壁後的牆體磚柱上有南朝彩繪壁畫,為湖南最早的壁畫墓。   壁畫上是兩個侍女圖像。左側年輕侍女呈站立姿勢,細腰,雙環髻,寬額,細眉,小嘴,下巴略圓,眉目清秀,雙手下搭,作回眸狀。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
    經遼寧省文物組專家鑑定,該墓葬是遼代漢人貴族墓葬群,如此大規模家族墓葬群國內罕見  核心提示  62歲的爺爺,18歲的孫子,葫蘆島一個「盜墓世家」的祖孫三代四人來錦州盜墓,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挖掘工作」,一個遼代漢人貴族的家族墓葬群得以重見天日,墓室中出土的石壁畫經遼寧省文物組專家鑑定,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 細心的天文學家,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
    就在人們沉浸於編鐘帶來的驚喜之中時,細心的天文學家又從墓中出土的髹漆衣箱上發現了新的秘密。墓中共出土5隻髹漆衣箱,樣式相同,大小相近,箱身和箱蓋分別用整塊木料雕曾而成,其中一件編號為E·66的衣箱蓋呈弧形高高隆起,蓋上竟然繪有一幅彩色的天文星象圖,田面中央以篆書書寫一個「鬥」字,古樸蒼勁,四四周按順時針寫著二十八宿名二十八宿東側繪有一龍,西西側繪有一虎。
  • 仙遊挖出明代縣官墓葬群 古墓保存完好為合葬墓(圖)
    閩南網11月10日訊 8日上午,莆田仙遊縣大濟鎮烏石村一建築工地內,挖出一處古墓葬群,有七個墓穴。根據墓志銘顯示,該墓葬為明代廣東肇慶府高要縣丞鄭必寅及家人的合葬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昨日,記者在烏石村見到了從墓葬中出土的銅鏡、髮簪、剪刀等陪葬品,讓人驚嘆的是,由於該古墓保存較完好,出土的墓主人屍骨、服飾完好,甚至連毛髮都清晰可見。
  • 集美發現罕見龜形墓
    本報訊 (文/記者 龔小莞圖/韓林)日前,廈門閩南研究會會員韓林在民間調查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集美區前場村,有一座罕見的明代古墓。在形如圈椅的花崗巖墓圍中,竟有一隻用輝綠巖雕刻的烏龜。  雖說龜形墓在閩南並不少見,可是像這樣有頭有尾、形象逼真的烏龜卻是極其罕見的。
  • 山東濟寧這座明代親王第一陵,曾出土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1969年冬,在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下,濟寧市鄒城群眾在當地九龍山開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墓道,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1970年春至1971年,山東省博物館、濟寧市和鄒縣(現鄒城市)考古工作者在有關部門配合下,對這個墓道地宮進行了發掘,專家們是越挖越心驚,這一挖不僅挖出山東省發現最大的地下宮殿,而且是京南江北最大的地下宮殿。後經驗證這是明鹿王墓,堪稱明代親王第一陵。魯王即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朱檀生於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於同年四月初七日冊封為魯王。
  • 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對於孔子的身高,《史記》中只記載了一句話就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其次《史記》還記載了孔子的長相為「生而首上圩頂」。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孔子的身高貌似不太可信。要知道當時孔子所處的時代,一尺等於23釐米,那麼根據《史記》的記載可以得知,孔子的九尺就達到了2米2的身高。總的來看,無論是處於什麼時代,能夠有2米多的身高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了。
  • 齊國大將匡章墓防盜:墓室內積石積砂充填鵝卵石
    匡章墓齊國大將背後的歷史煙雲  1990年春夏之際,為配合濟青高速公路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李曰訓帶領技工在女郎山取土場周圍進行考古調查時,於女郎山西坡、南坡、東坡,分別發現了100餘座戰國、兩漢,至明清的古墓葬。其中9座不同時期的壁畫墓,有規律地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地點同時發現如此之多的壁畫墓,這在國內極為罕見。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發現罕見漢末三國崖墓 具重要文化、歷史價值 那麼,這麼多古墓,都挖掘出來了哪些有價值的寶貝呢? 據悉,出土墓葬類型主要為崖墓、巖坑墓、磚室墓等,時代自戰國至明代,出土數以萬計的陶、瓷、銅、鐵、玻璃、石質等不同材質遺物,其中以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遺物最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 西漢打鬼圖壁畫墓:一組打鬼「連環畫」再現漢代喪葬觀(上)
    主室後部發現木棺兩具,墓內隨葬品豐富。墓葬年代約在西漢元帝至成帝之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8年),墓主人不詳。  ■壁畫內容  該墓內繪有6幅壁畫,分別為天象圖、宴饗(xiǎng)圖、打鬼圖、神虎食旱魃(bá)圖、乘龍升仙圖和歷史故事圖。
  • 圖坦卡蒙墓,打開埃及古文明印象
    1922年11月4日,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率領的考古隊在埃及帝王谷發現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的入口,震驚世界。 周圍的法老陵墓早被瘋狂盜掘,圖坦卡蒙墓卻幸運地在沙漠中安穩度過了3200多年。墓中出土了超過5000件的豪華陪葬品,讓只活了19歲的圖坦卡蒙成為當今人們最熟知的法老。
  • 王莽墓出土一特別文物,技術領先世界千年,眾人感慨:果然穿越了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江蘇省的一個村鎮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座東漢早期的墓但是考古學家的發現的這座墓裡面出土的這個遊標卡尺,證明了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類似的卡尺了,只不過它的作用是什麼不得而知。
  • 關廂出土小墓,專家在無名墓主胸口發現國寶玉杯,說:這怎麼可能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發出消息後,該話題立即登上熱搜。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事死如事生,他們認為在陰間也會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們會在陵墓內放入大量的陪葬品。考古工作者曾在關廂發現一座小墓,並在墓主的胸口發現玉杯,考古專家,都說不可能。更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工作人員竟要徹查墓主的身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