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發現了6000餘座古墓,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
來源:中新視頻
古墓是如何發現的?都挖掘出了哪些寶貝?一起來看吧~
例行勘探發現古代墓葬遺蹟
5年在10.34平方公裡園區內發現大量古代遺存
2015年,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開始建設之初,按照慣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進駐園區進行例行勘探,沒想到卻發現了古代墓葬遺蹟。
圖為墓葬全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2015年3月至今,經過對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10.34平方公裡的區域進行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新石器末期居址遺存和6000餘座古代墓葬,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餘年。時間軸從戰國到秦代,到兩漢六朝,再到唐宋時期,最後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
發現罕見漢末三國崖墓
具重要文化、歷史價值
那麼,這麼多古墓,都挖掘出來了哪些有價值的寶貝呢?
據悉,出土墓葬類型主要為崖墓、巖坑墓、磚室墓等,時代自戰國至明代,出土數以萬計的陶、瓷、銅、鐵、玻璃、石質等不同材質遺物,其中以戰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遺物最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圖為西漢時期「龍紋鉛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圖為出土的戰國末期「郫」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本次考古發掘還發現了罕見且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該考古項目領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左志強介紹,由於漢代墓葬厚葬成風,常遭盜墓賊光顧且不易保存,故有「漢墓十室九空」的說法。而該墓葬保存完整,隨葬器物數量多達86件,錢幣多達數百枚,十分罕見且意義重大。
漢末三國崖墓側室木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嶽依桐 攝
左志強介紹,該墓葬將助力未來四川地區「六朝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構建探索,有利於從考古學角度復原出史籍無載的漢末三國蜀地崖墓喪葬行為、儀式及觀念。另外,從中出土的鎏金環首銅刀、說唱俑、仙山座、佛像搖錢樹、彩繪持盾俑、彩繪陶樓等精美文物,都具重要文化、歷史價值。
嶽依桐 攝
嶽依桐 攝
嶽依桐 攝
左志強表示,由於出土的6000餘座墓葬所屬年代沒有大的時間斷層,因此完善了成都平原戰國秦漢考古學文化序列,構建起蜀漢兩晉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學文化序列,豐富了四川地區唐宋墓葬類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資料,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變、漢晉廣都城聚落、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會變遷等重要課題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與歷史信息。
嶽依桐 攝
來源:中國新聞社
留言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