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搶救性發掘600座崖墓 多數古墓已被盜
四川搶救性發掘 圖為2013年11月6日,成都新津縣鄧雙鎮大雲山,考古人員正在對被盜崖墓進行搶救性發掘。600座崖墓,密布在山坡之上,甚至將一座小山包裹成「蜂窩」一般……近日,在新津縣鄧雙鎮大雲山,伴隨著開發建設前的搶救性發掘,一個被埋在綠樹和梯地之下的大規模崖墓群被清理出來。昨日下午,大雲山崖墓群裡,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考古人員和數十名工人,正在一東一西兩座山上忙碌。隨著考古人員在這裡實施搶救性發掘,這些埋在地下多年的古墓,終於重見天日。
-
鹹寧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一座清代古墓 發掘出土百年乾屍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6日,長豐縣埠裡宋代家族墓地考古發現專家研討會在長豐縣舉行。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50餘人。記者了解到,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的發掘,填補了江淮地區宋代墓葬研究諸多空白,是兩宋之際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實證,結合該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體現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15日,省考古研究所張義中一行赴下塘鎮現場勘探古墓。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過仙橋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現場圖曝光,5月17日,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寧鄉市寧韶高速二標段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地段對一片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座東漢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罕見的「過仙橋」合葬墓考古人員考究,這座合葬墓有兩個墓室,之間本來是獨立的,因為有了一個「過仙橋」的小窗所以又是相連的。其中一個墓室中墓蓋缺失,這應該是被盜的痕跡,所幸另外一個保存完整。考古人員在被盜的墓室內發現了少量瓦片和陶片。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結構、特點推斷這是一個平民墓葬。
-
四川一座機關食堂下發現古墓,考古隊趕到搶救性發掘,越挖越興奮
在今天的四川、重慶等地,主要流行土葬形式的船棺葬。根據考古發掘顯示,船棺體形碩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鑿或用6塊整板拼合而成,中部為盛屍處,上有木板為蓋。2000年夏天,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鬧市區的一條商業街,某機關正在一處工地修建食堂,在挖掘地基的時候,有工人挖出了一根巨大的木頭。在場的領導查看之後,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於是就上報給了成都市博物館。
-
我省正對21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朝陽下三家南遺址範圍內建設工程勘探區調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已完成大連、朝陽、鐵嶺、遼陽等市縣招商引資項目涉及的基建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十餘項,並正在對勘探發現的21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與建設單位和文物主管部門保持著密切聯繫與溝通,順利完成了各項目的考古調查工作,確保省政府「重強抓」項目如期開工。
-
打開754年前古墓「香氣撲鼻」!絲綢品、文房四寶、星象圖……
打開754年前的南宋古墓「香氣撲鼻」今年8月31日,在常州房茂山服務區內的一處在建工地上,施工人員意外發現一座古墓,隨後,考古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是一座完整的南宋1246年的古墓,距今已經754年。
-
甘肅挖出100座古墓,一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卻成為珍貴國寶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古時候的墓葬,在我們施工或者偶然之間顯現出來,一座座埋葬在地下百年甚至是千年的秘密被揭開。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豐富的文化以及各種瑰寶自然是不用說的,像是陝西、四川、北京,都是歷朝歷代王公貴族駐足停留的地方,發現些寶物也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一次機緣巧合,一個施工隊在甘肅挖掘出了100座古墓,從一具腐屍身上發現一張破紙,考古工作者們卻把發現的這張破紙,視為珍貴國寶!
-
有一個新疆邊境縣,發現百餘座古墓,竟然是戰國至漢代墓葬
01、發現龐大的古墓群在來烏什縣之前,林彥飛告訴我說:「前些年,縣裡進行公路改建時,因要經過一片古墓地,所以就報請了上級文物部門,對二十座古墓實施發掘工作。今年初在查看古遺址時,發現周圍的地形有點蹊蹺,我預感這片古墓群不是那麼簡單。」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顯著成果,圍繞此次考古發掘的起因、經過及收穫等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旭光村市政建設中發現一件西周青銅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經查,該西周青銅器為青銅卣,在市政施工回填開挖的溝槽時,在回填土中發現。 為搞清文物出土情況,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隨即進行考古勘探,但貌似黃土地面的銅器出土點周圍下面,有一混凝土層。於是先對開挖的溝槽進行清理。
-
鹹寧發掘一處古墓葬,墓主皮膚仍具彈性,鬚髮完好……
鹹寧4歲姐姐為救妹妹,毀容病危…● 赤壁入室殺人兇犯謝秋磊被執行死刑鹹寧考古重大發現!鹹寧市博物館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沉睡百年,鬚髮依舊完好……近日,鹹寧市博物館考古工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
-
山東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沒想到地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大有來頭
突然,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個大黑洞,像是地道。鄒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有名的千年古縣,也是歷史文化名城。難道這地下有古墓?一時間,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商量後,幾人決定先下山,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村委,讓他們決定怎麼處理。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14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發現了6000餘座古墓,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 來源:中新視頻 古墓是如何發現的?都挖掘出了哪些寶貝?
-
石家莊發掘出17座商代墓葬
周家莊墓地出土的青銅爵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近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已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考古隊進入墓室後,中國古代最美地宮
1979年考古時發現的明蜀王家族的墓葬,其陵墓建築,極盡奢華,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宮殿」。四川的「蜀王陵」,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被發掘的,當時,該地正在平整土地建學校,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當地面「砰」的一聲坍塌時,一個大洞出現了,再細瞧,裡面竟是古墓,墳墓裡仍然充滿了水。當地的文物局得知,在第一時間派出考古隊趕赴現場,為了對古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從安豐鄉的東部經過,他主持的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的挖掘,入選了2007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潘偉斌和考古隊員從盜洞鑽進去初步勘查。
-
四川成都發現西漢大墓,出土4臺提花機,填補了我國紡織考古空白
眾所周知,成都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成都屬於古蜀文物的發祥地,2001年成都市區發現了著名的金沙遺址,而這也是繼四川三星堆遺址後有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金沙遺址復活了一段失落的歷史,再現了古代蜀國的輝煌,並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和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的發展演進。
-
"2013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七項系搶救性發掘【5】
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出土 西漢木槨墓中出土的九部醫書對於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出土的四部織機模型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發現的大量漆器是四川地區這一漢代漆器最重要的產地發現保存最好,數量最大、器類最豐富的一次,對漢代漆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