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2020-11-30 騰訊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顯著成果,圍繞此次考古發掘的起因、經過及收穫等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科學發掘與保護

考古隊專家介紹稱,旭光墓地位於秦嶺北麓向北延伸的大塬上臺原腳下,東臨沙河,西南距高鐵寶雞南站僅600米,隔渭河與鬥雞臺相望,西距石鼓山約5公裡。

1984年,寶雞市博物館曾在這裡清理了一座西周墓葬,出土青銅甗、簋各1件及陶鬲、陶罐、串飾等文物。

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旭光村市政建設中發現一件西周青銅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經查,該西周青銅器為青銅卣,在市政施工回填開挖的溝槽時,在回填土中發現。

為搞清文物出土情況,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隨即進行考古勘探,但貌似黃土地面的銅器出土點周圍下面,有一混凝土層。於是先對開挖的溝槽進行清理。原來,挖掘機在這裡破開混凝土層,挖了一個「十」字形溝槽,溝槽深約4.5米,東西溝槽長約9.5米,寬3.5米;南北溝槽超過10米,寬4米。溝槽回填物中有大量的大塊混凝土塊,工作難度極大。在清理東西向溝槽填土時發現青銅當盧1件、馬銜1件、馬鏢2件。在距地表深約2米處「十」溝槽交匯的東南角發現墓葬底部一角,應為被破壞的墓葬的東南角(編號M1)。推測青銅卣、車馬器應出自該墓葬。從發現的青銅器看,應是一座重要的商末周初墓葬,遺憾的是該墓葬已被徹底破壞,情況不明。

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決定開展搶救性考古勘探、清理髮掘工作,並及時申報了考古發掘執照。

此外,為保證工地文物安全和清理工作順利進行,現場設置圍板牆封閉工作場地,搭設三個值班帳篷,安裝安全監控系統(現場監控及遠程監控系統、紅外光牆報警系統及保證供電的UPS供電系統),並配備有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及基礎設備,以保護出土器物。

圖1 考古工地現場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供圖

圖2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供圖

考古發掘成果顯著

據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辛怡華介紹,此次發現文物之地為旭光工業園一廢棄的工廠,屬規劃中的城市公共用地,大部分地面覆蓋30釐米厚混凝土;南部堆有大量建築及生活垃圾;西邊為建築工地;北邊為廢棄的廠房。在搶救發掘了最初發現的2座墓葬(M1、M2)後,揭掉30釐米的混凝土地面,對可以鑽探的地方進行了詳細勘探。隨著勘探面積的擴大,又發現了6座墓葬。

經過近2個月的緊張工作,共發現古墓葬8座,其中西周墓葬5座,戰國墓葬3座,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在清理的8座墓葬中,有西周墓葬5座(M1、M2、M3、M4、M8),戰國墓葬3座(M5、M6、M7),出土青銅提梁卣的墓葬(M1)已經被破壞,僅殘留東南一角。

5座西周墓葬形制均為豎穴土坑墓,深度3-4米,面積6-10平方米,均有熟土二層臺,一槨一棺,葬式為直肢葬,頭向朝北,無腰坑,其中4座墓(M1、M2、M3、M4)呈「一」字排列,整齊有序。西周墓葬均隨葬青銅器,一般為一鼎一簋一觶。3座戰國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深度2.7米,面積約3平方米,均為屈肢葬,無腰坑,頭向朝西。隨葬陶器為一罐一鬲一盂。

此次搶救發掘,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質地有瓷、陶、青銅、金、玉、骨、瑪瑙、綠松石等,其中原始瓷器1件,陶器15件,青銅禮器10件(其中有銘文4件),青銅車馬器138件,玉器27件,瑪瑙串飾5件(組),雜器15件(組)。

圖3 M2器物出土時情況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供圖

圖4 M4文物出土時情況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供圖

圖5 出土的部分文物及文物出土時情況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供圖

進一步深入對寶雞地區歷史文化研究

發掘表明,早在距今4000-5000年龍山文化時期,旭光村一帶就有人類活動;3000年前,這裡是一處西周貴族的公共墓地;2500年前秦人又來到這裡繁衍生息。

旭光村西周墓葬規劃有序,同一級別墓葬呈「一」字形排列。根據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及銅器銘文,墓主身份應該是姬姓高等級貴族。各墓葬隨葬器物各具特色,如M2發現的原始瓷瓿是目前陝西發現較早、較完整的一件,可能來自南方地區;M3隨葬大量車馬器;M4出土金箔飾,金製品一般多見於北方草原地區,關中西周墓葬中極為罕見。

在辛怡華看來,旭光墓地的發掘對研究西周、戰國時期寶雞一帶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商業貿易及西周時期地方組織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也進一步證明寶雞是周秦王朝發祥地,是名副其實的青銅器之鄉。

相關焦點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出土罕見金製品和青銅器
    光明日報西安1月19日電 記者張哲浩、楊永林從日前召開的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陝西省寶雞市,2018年以來在該市高新區旭光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其中不乏青銅禮器、車馬器,以及西周墓葬罕見金製品。
  • 中國文化考古簡訊:陝西寶雞出土罕見青銅器組合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電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入選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本月27日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因近年來的系列考古成績,為進一步揭示中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園密碼提供了重要資料
  • 河南義馬上石河春秋墓地考古發掘
    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過大量青銅禮器和玉器,印證了當時虢國國君的地位和國家的強盛。20 世紀 90 年代發掘的虢季墓(M2001)和虢仲墓(M2009),分別入選1990和 1991 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公元前 655 年,虢國被晉國用計滅亡之後,虢人被滅族抑或逃亡?史書上沒有記載,這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 陝西寶雞開建周原考古研究基地
    12月17日,寶雞市文物旅遊重點項目——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和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保護展示大棚,分別在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和寶雞市先秦陵園博物館舉行奠基開工儀式。  「周原遺址是周人滅商前的都邑,是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址,在全國西周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豐富、已出土文物數量最多且精品最多,無論是從地理位置或是遺址性質而言,周原遺址都是周文化的核心,也是西周田野考古的重點。」據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局長任周方介紹,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選址在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總建築面積23680平方米,投資3300萬元。
  • 陝西發現上官婉兒墓地,考古學家大為震驚,墓地竟因武則天而變樣!
    不過,上官婉兒被殺後,關於她的墓地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 2013年6月,一單位在陝西西安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施工時,意外發現了一座帶有五個天井的唐代墓葬
  • 鹹寧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一座清代古墓 發掘出土百年乾屍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我省正對21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省政府「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總體部署,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充分認識到基本建設考古工作在全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陝西一西漢早期大型墓地考古獲重大發現
    「渭城,故鹹陽,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罷,屬長安」劉邦建立西漢之初,曾將鹹陽改為「新亭」。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位於秦漢新城的一處西漢早期大型墓地內發現了大量紋飾精美的彩繪陶器,並首次在一件陶缶發現「新亭」二字銘文,為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的記載提供了證據,也見證了2000多年前秦漢時代的藝術成就和政權更迭。
  • 回眸「十三五」|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 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
    寶雞資訊網訊(記者 汪妍)記者近日從寶雞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期間,寶雞累計投資3.4億元,用於重點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展覽展示等。全市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7個,免費開放博物館11個,在16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舉辦文物展覽,連續實現34個館藏文物安全年。
  • 陝圖講壇丨四維顏真卿——從考古新發現《羅氏墓誌》談起(需預約)
    四維顏真卿——從考古新發現《羅氏墓誌》談起(845期)許衛紅《與顏真卿的偶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鹹陽城大遺址考古領隊於賡哲《顏真卿其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陳根遠《留在西安碑林的顏真卿
  • 石家莊發掘出17座商代墓葬
    周家莊墓地出土的青銅爵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近日,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已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浦通用機場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的遺蹟分布圖  衡陽晚報10月22日訊(文/記者羅文鵬 通訊員王希 供圖/省文物考古所)記者從市文旅廣體局(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天正式公布,我市的「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成功入列。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連遭盜墓分子五次爆破 懷寧縣搶救發掘清墓
    中安在線8月16日訊 懷寧縣三橋鎮南方村團山組一座清代古墓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竟然被盜墓分子連續5次用炸藥進行轟炸,致使整個墓地破壞相當嚴重,所幸的是墓葬主體部分保存完好,盜墓分子的猖狂行徑並沒有得逞;該縣文物管理所在接到群眾報告後,立即組織力量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  最近的一次轟炸發生在8月14日。
  • "2013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七項系搶救性發掘【5】
    背景介紹: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北郊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共發掘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銅器、鐵器等珍貴文物。 4座墓葬由南向北分布在蓉都大道兩側,分布範圍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15米,均早期被盜。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來看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月16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餘杭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發掘領隊:王寧遠正如埃及的金字塔那樣,古代的宏大工程往往超乎今人的想像,5000年前良渚人的這一形式獨特的水利工程顯然也屬於此類。
  •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新成果不斷湧現1月13日由省文物局主辦的安徽省「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在合肥揭曉據悉「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系我省首次評選此次入選的十項考古新發現中,包括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遺址
  • 在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首的城市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而在青銅器出土集中的地區陝西寶雞,當地人對本城市斬獲各項考古大獎卻滿是見怪不怪的淡定。那麼這座城市與被挖掘出來的青銅器都有些什麼過往?青銅器記錄下的內容難道只有史實嗎?這些青銅器與姜子牙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快往下閱讀,神秘的野史等著你來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