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更新世到甲午戰爭!來看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12-06 浙江在線

2016-05-16 18:47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金妍

經過5月15日全天,5月16日上午的項目匯報和答疑解惑。5月16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按年代早晚排序,他們分別是:

遠古人類生活的完整圖景

——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

發掘單位: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縣文物管理所

發掘領隊:劉建輝

特殊的埋藏條件使得我們有幸看到遠古時代的人類活動所留下的各種遺存:石製品、木製品、哺乳動物化石、用火痕跡和植物種子,這些遺存構成了更新世早期人類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活畫卷。當然,其中最令人驚嘆的莫過於百萬年前有人類加工痕跡的木製品,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突破性的發現,為遠古人類曾廣泛使用木製品的設想增添了強有力的實物證據。

遺址出土的石器

文明擴張的見證

——江蘇興化、東臺蔣莊遺址

發掘單位:南京博物院、興化博物館東臺博物館

發掘領隊:林留根

山川、河流往往會成為古代文明分布的天然阻隔,因此不難理解在長江以北發現大型良渚遺址的重要性。大型排房、隨葬高等級玉器的墓葬、墓葬中殘缺不全的遺骨和燒骨、以及陶器中對地方文化因素的吸收,都拓展了我們對這一輝煌文明分布範圍及其崛起、擴張的原因和歷程的認識。滾滾長江,流淌著英雄的故事。

良渚墓地上層墓葬(西-東)

5000年前王國的偉大工程

——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

發掘單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餘杭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山東大學、南京大學

發掘領隊:王寧遠

正如埃及的金字塔那樣,古代的宏大工程往往超乎今人的想像,5000年前良渚人的這一形式獨特的水利工程顯然也屬於此類。影響範圍上百平方公裡、數百萬方土方的勞動量、因地制宜的營建技術和方式,這一當時規模無可比肩的宏偉水利工程,足以改寫中國水利史,也使我們毫不懷疑良渚社會的動員能力和組織力量。循著宮城-王城-外郭城-外圍水利系統的發現順序,對良渚文明的認識和視野也在一次次驚嘆中擴大,「良渚王國」的身影越來越清晰。

鯉魚山壩體

構建海南完整的史前文化史

——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館

發掘領隊:傅憲國 

英墩文化遺存—蓮子灣文化遺存—橋山文化遺存的基本年代框架的建立,使得我們對海南史前時代的認識不再是一片空白。同時,所發現的人類遺骸及其遺物以及大量的水陸生動物遺存,加深了我們對古人在海南熱帶濱海環境生活特點及其與大陸關係的理解,這項發現有開創之功。

墩遺址貝殼堆積

古老都邑的新認識——陝西寶雞周原遺址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王佔奎 雷興山

迄今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建築基址、具有殷移民特色的普通「居址-墓葬區」、隨葬有精美馬車的車馬坑,以及發達的水網系統,這一系列的精彩發現,共同構成了我們對這一西周都邑性聚落人群構成和社會結構的新認識。

鳳雛三號基址全景(上北下南)

古代礦冶工人的足跡

——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

發掘單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

發掘領隊:陳樹祥

這裡敘述的是勞動者的故事。考古學者不斷發現的各類礦冶遺址和礦渣的分析結果還原了古代礦冶工人複雜分工的操作鏈條和高超的冶煉技藝。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留下了往來奔波的辛勞足跡,也帶著樸實的工具、原料和日常生活用品長眠於此,這在以往並未發現。

墓地航拍

西漢王侯的地下奢華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

發掘單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市博物館、南昌市新建區博物館

發掘領隊:楊軍

劉賀是西漢一個身份獨特、經歷坎坷(從昌邑、長安到海昏,歷經諸侯王、皇帝、列侯)的特殊人物,他的墓葬在幸運地躲過了盜掘之後公之於眾。侯國城址,完整的墓園,完備的祭祀和陪葬體系,結構嚴謹、品類繁多、異常精美的隨葬品以及珍貴的文獻資料,使我們有幸可以身臨其境般感受西漢高級貴族生前的奢華生活、身後的複雜葬制以及地方諸侯與中央的關係。 

金餅、麟趾金、金板出土情況

紫禁城始祖

——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

發掘領隊:錢國祥

這項重要發現向我們揭示了紫禁城始祖的誕生年月(三國魏晉)和早期面貌。單一宮城、「建中立極」、多重宮門,開創了都城宮殿布局的一個新時代,影響了中國乃至東亞古代都城布局一千多年。

魏晉與北魏宮城西牆與河渠遺蹟(由東向西)

大遼貴妃的長眠地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

發掘單位: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錫林郭勒盟文物站、多倫縣文物局

發掘領隊:蓋志勇

墓誌鐫刻著顯赫的家世,金冠玉帶顯耀著不凡的地位,金口銀蓋流淌著宮廷的氣息,晶瑩剔透蕩漾著異域的風情。 

貴妃蕭氏墓誌

發現英雄軍艦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發掘單位: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周春水

幾十年來,發現甲午海戰的英雄軍艦「致遠艦」不但是考古人,也是國人的普遍願望。此次成功發現並非偶然,是我國水下考古裝備、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提高,結合前期工作積累的必然結果,是考古學與海洋物探等技術相結合的成功案例。在201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致遠艦」的發現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揭露的一段艉部船殼

據文博中國微信公眾號

1463395637000

相關焦點

  • 金圖解丨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都在咱河南!
    金圖解丨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都在咱河南!2020.04.08 09:24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在北京揭曉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入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李慧穎)4月10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獲悉,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6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廣東「南海I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成功入選。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全網直播,向公眾呈現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成果。
  •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活動在吉大完美收官
    中國文物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拓寬邊疆考古研究視野,豐富邊疆考古研究內容,交流邊疆考古研究心得,推動邊疆考古研究發展,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中國文物報社,於10月28日晚在匡亞明樓第一會議室舉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主題沙龍。
  •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2日 09:44 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當日啟動,由全國各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項參評項目被列為初評候選項目,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項目位列其中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來源:【文博中國】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濟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僅次於古都西安
    濟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僅次於古都西安 2020-12-25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項目入圍
    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個考古項目入圍  夏縣師村遺址仰韶早期陶器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全國候選參評項目共31項,將產生20項進入終評。
  • 成都老官山漢墓、石渠吐蕃石刻入選2013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3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分布圖(圖片來自於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彭亮)昨(9)日下午,國家文物局網站揭曉了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今年適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三十周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郴州一古墓群入選!>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晚始新世到早漸新世動植物關係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鄧煒煜東在研究員周浙昆、蘇濤的指導下,研究青藏高原東南緣芒康縣卡均植物群上千塊保存完好的葉片化石,發現在同一地域約100萬年間,卡均植物群無論昆蟲還是植物,在種類上均發生變化。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晚始新世到早漸新世動植物關係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鄧煒煜東在研究員周浙昆、蘇濤的指導下,研究青藏高原東南緣芒康縣卡均植物群上千塊保存完好的葉片化石,發現在同一地域約100萬年間,卡均植物群無論昆蟲還是植物,在種類上均發生變化。
  •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弋12月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今年3月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鳥雕像被評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由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
  • 十大考古新發現,期待一個誠意滿滿的「文博湖南」!
    日前,「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悉數亮相! 「考古迷」「文史迷」甚至對影視作品中 痴迷「盜墓」的朋友們 機會來了呀!
  • 美國《考古》眼中的2017十大考古發現:黃金「戰狼」來了
    美國《考古》雜誌近日評選出2017年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包括:哥貝克力石陣頭骨祭儀、阿茲特克黃金「戰狼」、106年前超級水果蛋糕等。美國《考古》雜誌每年都會在年底發布年度十大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們不憚於提出各種「最」來試圖觸摸現有自然和社會概念的起源,也樂於在古老的遺物中尋得蛛絲馬跡發現趣味與新奇。
  • 櫻桃溝考古新發現:4萬年前鄭州有鴕鳥生存
    四萬年前,鄭州有鴕鳥  侯寨鄉櫻桃溝景區發現的老奶奶廟遺址及遺址的石製品等  現代中國人來自何方,北京猿人是不是我們的直系祖先,這是最近20多年來中外考古學與古人類學界一直激烈爭論的學術焦點。  據參與這項考古的文物普查小組負責人汪松枝介紹,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有望成為2012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安徽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文物資源富集近年來我省重要考古新發現
  • 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衡陽晚報10月22日訊(文/記者羅文鵬 通訊員王希 供圖/省文物考古所)記者從市文旅廣體局(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天正式公布,我市的「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成功入列。  在各考古單位自願申報、省考古學會擇優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評審、省文物局審核,全省共有10個考古項目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