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一座清代古墓 發掘出土百年乾屍

2021-01-13 鹹寧新聞網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杜培清 通訊員 羅娟)近日,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

11月10日,鹹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整體搬遷工程施工現場發現一座以三合土包裹的古墓葬,該墓位於鹹安區向陽湖鎮廣東畈村二十一組董家堖。鹹安區疾控中心項目負責人第一時間上報文物主管部門並做好現場保護工作。

接到施工現場負責人的報告後,鹹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博物館當即安排考古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古墓葬現場進行了勘察及保護,並向國家文物局申報搶救性發掘,申請承擔董家堖墓地的考古發掘及出土文物的保護工作。

鹹寧市博物館根據工程建設及墓葬現場保存情況,對古墓所在區域啟動科學考古發掘工作。除發現三合土墓葬一座外,另發現有商周時期文化遺存,出土一批石器及陶片,遺址發掘工作尚未結束。

據悉,已發現的三合土墓葬除底部外,其餘五面均被三合土包裹,保存十分完好。市博物館為做好古墓的文物保護工作,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下,邀請了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的文物保護專家共同參與科學清理工作,另邀請了湖北科技學院醫學院相關專家對古墓出土人體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據該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徐剛介紹,通過對該墓進行清理,結合出土遺物及人體保存情況等推斷,墓主人為一男性,是清光緒年間一位奉政大夫,為清正五品官員。墓主人頭戴金絲絨帽,身著五層上衣,外面兩層上衣為棉衣,三條褲子,一雙棉靴。墓主胸肌、大腿、皮膚仍具彈性,頭髮、鬍子、牙齒、指甲均保存完好

此外,墓主人在上衣袖口裡還陪葬有扇子等隨身物件,扇面上書有文字。經考證,文字內容為《聊齋志異之席方平》原文等,隨葬品的具體信息有待進一步整理和研究。

市博物館館長何為剛認為,這具清代乾屍和遺物的出土,對研究考古學、民俗學、體質人類學以及醫學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對進一步了解鹹寧古代社會和人類自身進化發展過程,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時,何為剛呼籲,隨著城鄉建設的不斷發展,類似這樣在項目施工、日常勞作及戶外探險等意外發現文物遺存的情況時有發生,希望公眾能增強文物保護意識,遇到類似情況,首先與當地文物部門或博物館聯繫,以便文物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保護。

相關焦點

  • 鹹寧發掘一處古墓葬,墓主皮膚仍具彈性,鬚髮完好……
    鹹寧市博物館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沉睡百年,鬚髮依舊完好……近日,鹹寧市博物館考古工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科學發掘,鹹寧市博物館已成功從一處古墓葬中清理出一具清代乾屍。此次發掘是鹹寧市博物館自1976年成立以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唯一人體保存十分良好的百年乾屍,墓主胸肌、大腿、皮膚仍具彈性,頭髮、鬍子、牙齒、指甲均保存完好。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顯著成果,圍繞此次考古發掘的起因、經過及收穫等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1984年,寶雞市博物館曾在這裡清理了一座西周墓葬,出土青銅甗、簋各1件及陶鬲、陶罐、串飾等文物。 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旭光村市政建設中發現一件西周青銅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經查,該西周青銅器為青銅卣,在市政施工回填開挖的溝槽時,在回填土中發現。
  • 四川一座機關食堂下發現古墓,考古隊趕到搶救性發掘,越挖越興奮
    根據考古發掘顯示,船棺體形碩大笨重,用整段楠木刳鑿或用6塊整板拼合而成,中部為盛屍處,上有木板為蓋。2000年夏天,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鬧市區的一條商業街,某機關正在一處工地修建食堂,在挖掘地基的時候,有工人挖出了一根巨大的木頭。在場的領導查看之後,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於是就上報給了成都市博物館。
  • 四川瀘州發現兩座宋代古墓,正進行搶救性發掘
    原標題:四川瀘州發現兩座宋代古墓,正進行搶救性發掘澎湃新聞從四川成都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成都發布獲悉,日前,在瀘州市龍馬潭區羅漢街道邱坪村一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在工作中突然發現古墓,隨即通知了相關部門。
  • 周口清朝乾屍驚現於世 全球不腐女乾屍盤點|周口清朝乾屍 乾屍...
    9日下午5時許,周口新一高西側、學府北苑小區工地內發現一處古墓。「乾屍面部呈黑色,五官能看清,身著清朝官服,梳著長辮的頭髮上還有飾品,頭部下方枕著大團白色的棉花。」
  • 古墓搬遷挖出乾屍:中國三大不腐女屍震驚全國
    【科技訊】3月9日消息,古墓搬遷挖出乾屍,百年肉身不腐身份確定。近日,成都一座百年古墓在搬遷時,出土一具歷經百年肉身不腐的男性乾屍,經辨認,該男屍不僅肉身並未完全腐化,甚至連牙齒鬍鬚還都清晰可見,這一發現也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
  • 四川搶救性發掘600座崖墓 多數古墓已被盜
    600座崖墓 多數古墓已被盜 (1/5) "← →"翻頁 圖為2013年11月6日,成都新津縣鄧雙鎮大雲山,考古人員正在對被盜崖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 古墓未遭破壞卻被發掘,墓裡出土之物,至今仍嚴令禁止出國
    出於集體榮譽感,該村民將此事報給了當地博物館。聽到這樣的消息,專家不敢怠慢,很快便派出了一支考古隊前往勘測。經專家勘測發現:村民挖到的青磚,確實是古墓無疑,而他的鑿擊,則正打在古墓的墓頂之上。按照常理來說,此墓不應被打開。國家針對古墓的發掘,有著一套規定,除非古墓遭到破壞,或者盜掘,否則不能對此進行保護性挖掘。
  • 長豐宋代古墓群發掘結束 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50餘人。記者了解到,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的發掘,填補了江淮地區宋代墓葬研究諸多空白,是兩宋之際南北文化高度交流融合的實證,結合該墓葬元素和出土器物,體現了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新聞回顧 長豐下塘發掘宋代家族墓葬2019年4月12日傍晚,在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淮南北路北延施工現場,工人施工時挖掘出疑似古墓。
  • 連遭盜墓分子五次爆破 懷寧縣搶救發掘清墓
    中安在線8月16日訊 懷寧縣三橋鎮南方村團山組一座清代古墓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竟然被盜墓分子連續5次用炸藥進行轟炸,致使整個墓地破壞相當嚴重,所幸的是墓葬主體部分保存完好,盜墓分子的猖狂行徑並沒有得逞;該縣文物管理所在接到群眾報告後,立即組織力量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  最近的一次轟炸發生在8月14日。
  • 山東村民意外發現一黑洞,沒想到地下有一座古墓,墓主人大有來頭
    難道這地下有古墓?一時間,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商量後,幾人決定先下山,把這個消息匯報給村委,讓他們決定怎麼處理。 村委接到消息後,認為若是山上真的有古墓,這可是一件大事。保險起見,他們通知了當地的博物館。
  • 新疆火焰山發掘一古墓,裡面5位少女陪葬,專家:男人權利的象徵
    新疆火焰山發掘一古墓,裡面5位少女陪葬,專家:男人權利的象徵!火焰山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路過火焰山,方圓幾百裡都是熊熊烈火,讓人無法靠近。自清代光緒年間就是「裂隙縱橫,濃煙瀰漫,巖隙間火焰呼呼,經年不絕。」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因為地下煤層自燃,1999年到2003年,歷史4年的時間才將地下大火撲滅。
  • 1900多年的古墓中,竟出土一把遊標卡尺?專家震驚:原來它在這!
    在今天的揚州博物館內收藏著一把青銅卡尺。該卡尺全身均由青銅製成,固定尺通長13.3釐米,固定卡爪長5.2釐米、寬0.9釐米、厚0.5釐米。而起在固定尺上端還有一個魚形柄,長13釐米。在卡尺的中間部位有一個導槽,導槽內有一個能旋轉調節的導銷,拉回左右移動便可以測量物件的長度。
  •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過仙橋是什麼意思有何寓意?
    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現場圖曝光,5月17日,湖南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寧鄉市寧韶高速二標段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地段對一片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發現一座東漢墓葬和一座北宋夫妻合葬墓。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葬的結構、特點推斷這是一個平民墓葬。宋代的墓磚通常比較小,形制簡潔,素麵較多無多雕刻痕跡。並排合葬這個「過仙橋」小窗不僅是寄託來世重生的願望,還有讓兩個墓室之間墓主人的「靈魂」可以在封閉的空間中通氣、聊天解悶的意思。
  • 奇聞怪談之古墓探秘(二十七)——曹操墓搶救發掘
    賈振林告訴潘偉斌,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又被盜了,請潘偉斌過去看看。這座古墓位於村子南部的高臺上,近年來已經被盜了好幾次。每次被盜後,警察和村民都會把盜洞填上。盜洞位於後墓室,裡面堆了很高的淤土,所以並不是很深。潘偉斌和考古隊員從盜洞鑽進去初步勘查。他爬上來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賈振林,這是一座東漢末期的大墓,至少是王侯級別,甚至可能是帝王級的。
  • 萊陽恐龍博物館今年建成 曾發掘完整恐龍化石骨架
    此外,白堊紀地質公園今年還將新建博物館、樹化石林、主碑等項目,旨在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地質公園,讓「恐龍之鄉」成為煙臺旅遊一大特色。   目前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設有兩個展館,一館為1951年棘鼻青島龍發掘地遺址,二館為大量恐龍化石的新發掘地。除了道路建設外,今年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還將建設博物館、樹化石林、主碑等項目。其中,建築面積3750平方米的博物館主體建設計劃於今年7月底竣工,展陳施工將於4月份開始。
  • 發現多個古墓!臨沂城區178畝公園來咯!
    在銀雀山一、二號墓發掘出土了7500餘枚以先秦兵書為主要內容的竹簡,特別是《孫子兵法》與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同墓出土,為了紀念這一考古大發現,1981年臨沂在漢墓遺址上興建了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 顯微鏡下的兵馬俑,發現白色「花朵」,專家:此後禁止發掘秦陵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第一批世界級別的文物,是世界上八大奇蹟之一,現珍藏於秦始皇陵博物館,是我國的驕傲。
  • 240年前女屍面容完好 懷寧清代母子合葬墓現奇觀
    中安在線8月24日報導 經過幾天的緊張發掘,位於懷寧縣三橋鎮團山村的一座2年內連續5次遭盜墓賊「轟炸」的清代古墓葬,昨天出現驚人一幕。考古人員打開封閉的石棺和木棺後,一棺木內驚現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女屍。女屍的容貌還清晰可辨,靈位顯示其為「許老太」。考古人員說,這在我省考古史上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