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七項系搶救性發掘【5】

2020-11-30 人民網

5、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

人體經穴漆俑  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出土

西漢木槨墓中出土的九部醫書對於揭開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出土的四部織機模型是迄今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對於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發現的大量漆器是四川地區這一漢代漆器最重要的產地發現保存最好,數量最大、器類最豐富的一次,對漢代漆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背景介紹: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北郊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共發掘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銅器、鐵器等珍貴文物。

4座墓葬由南向北分布在蓉都大道兩側,分布範圍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15米,均早期被盜。墓葬分為有底箱和無底箱兩類,其中無底箱墓為M1,有底箱墓為M2、M3、M4。4座墓葬共出土遺物620餘件,其中陶器130餘件、漆器240餘件、木器140餘件、銅器(含錢幣)100件,另有少量鐵器、竹編器、草(棕)編器等。其中最重要收穫有M1出土的50餘件木牘、M2出土的玉質印章和4件竹木製織機模型、M3出土的920餘支(編號數量)竹簡及人體經穴漆人像等。

出土木牘內容分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大類。官府文書類如第118號、第158號木牘,涉及內容應與漢高祖時繳納賦稅的法令和漢武帝時「算緡錢」有關,為研究西漢時期賦稅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巫術類如第206號木牘,涉及內容應與婦女求子術和禳災術有關。此次出土大量西漢時期簡牘為四川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發現使成都地區成為我國又一處重要漢代簡牘出土地。

相關焦點

  •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
    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安慶這個地方上榜!、新成果不斷湧現1月13日由省文物局主辦的安徽省「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在合肥揭曉據悉「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系我省首次評選此次入選的十項考古新發現中,包括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遺址
  • 成都老官山漢墓、石渠吐蕃石刻入選2013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3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分布圖(圖片來自於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彭亮)昨(9)日下午,國家文物局網站揭曉了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陝西寶雞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獲新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旭光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日前取得顯著成果,圍繞此次考古發掘的起因、經過及收穫等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2018年11月14日,寶雞高新區旭光村市政建設中發現一件西周青銅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及時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經查,該西周青銅器為青銅卣,在市政施工回填開挖的溝槽時,在回填土中發現。 為搞清文物出土情況,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隨即進行考古勘探,但貌似黃土地面的銅器出土點周圍下面,有一混凝土層。於是先對開挖的溝槽進行清理。
  • 濟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僅次於古都西安
    先後組織國家、省、市考古勘探42項,總勘探裡程500餘公裡,勘探地塊面積600萬平方米,發現或複查文物點116處,既保護了地下文物,又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第二,創新實施考古前置改革。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文物保護原則,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30餘項,共發掘面積16000平方米,發掘墓葬200多座,發掘出土文物1200多件,為研究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其中,焦家遺址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寬厚所街遺址入選「全國重要考古發現」;大辛莊遺址獲「國家田野考古三等獎」;梁二戰國墓、藥山漢墓、三官廟漢墓先後獲得「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獎」。
  •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入圍2013中國考古新發現
    原標題: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入圍2013中國考古新發現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曾卓琳)27日,有考古學界奧斯卡之稱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
  •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4月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
    【金堂發現大型崖墓群 文物考古工作隊已入駐進行搶救性發掘】天府文化據悉,該墓群位於一處工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正對此進行搶救性發掘。此前,在距該崖墓群幾公裡外的十裡村6組,也曾發現90餘座東漢至兩晉崖墓群,是四川地區同時發現成漢墓葬最多的考古項目。現該墓群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崖墓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我省正對21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根據國家文物局《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省政府「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總體部署,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充分認識到基本建設考古工作在全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今年適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三十周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浦通用機場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的遺蹟分布圖  衡陽晚報10月22日訊(文/記者羅文鵬 通訊員王希 供圖/省文物考古所)記者從市文旅廣體局(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天正式公布,我市的「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成功入列。
  • 品讀|大眾化解讀的《中國考古大發現》,讓考古走出學術「象牙塔」
    田野考古等方面成果頗豐,比如對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小屯殷墟、秦始皇陵與秦兵馬俑、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以及長安、臨淄等古都城址進行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產生了一系列轟動中外的重要考古新發現。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考古學重回正軌,重啟與西方考古學的交流對話,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學科建設日臻完善,許多學術研究獲得突破。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2日 09:44 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當日啟動,由全國各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項參評項目被列為初評候選項目,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項目位列其中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夯土臺基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項目。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
  • 廣東「南海I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成功入選。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全網直播,向公眾呈現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成果。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項目入圍
    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個考古項目入圍  夏縣師村遺址仰韶早期陶器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全國候選參評項目共31項,將產生20項進入終評。
  • 「考古中國」5項新發現聚焦夏文化
    「考古中國」5項新發現聚焦夏文化  本報訊(記者蘇墨)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
  • 正進行考古發掘
    2020年,武漢大學確定襄陽鳳凰咀遺址為武漢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並於9月入駐開始考古發掘。鳳凰咀遺址位於漢江中遊、南陽盆地南緣的襄州區龍王鎮前王、閆營兩村,總體面積達40萬平方米,距今4300年至5000年,是鄂西北南陽盆地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中心聚落遺址,也是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城址。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入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李慧穎)4月10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獲悉,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6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來源:【文博中國】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