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哈聯合對絲路上重要遺址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央廣網西安1月12日消息(記者雷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12日)透露,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4月1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向記者確認,高山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遺址,該遺址成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標。基於其重要性,高山古城遺址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當時,成都考古隊正在大邑鹽店古城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偶然聽說附近有一處地名為「古城村」,這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他們前往村落調查發現了東邊和南邊各有一道牆,並確認這就是古城的城牆。
-
英國專家: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
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1歲的倫福儒是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退休教授,是全球知名的考古學泰鬥。他說,位於中國浙江的良渚古城遺址是研究中國乃至人類早期文明的重要遺址,「非常值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龐貝古城一小吃店被發掘 店內容器留有2000年前食物痕跡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30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義大利龐貝古城發掘了一家約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題: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新華社記者馮源 引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考古發掘與研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中國考古學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創新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良渚古城遺址考點梳理
考點1:證實五千年前的中國進入國家形態 人類社會發展有同步性,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印度哈拉帕文明,都在5000年前進入了國家社會。良渚古城遺址憑藉高大的宮殿臺基、完整的城牆遺址、古老而龐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數以千計象徵權力與信仰的精美玉器,證明5000年前,中國已經進入早期國家形態。
-
江蘇泗洪,發現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正在對泗洪縣梅花鎮趙莊遺址進行發掘。經過3個月發掘,目前已發現18座墓葬,在墓葬中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品。這些墓葬及隨葬品距今已經5000多年,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考古專家根據墓葬中的人骨以及陪葬物品,可以研究出當時的喪葬習俗、生活習慣等歷史文化,為江蘇史前社會的發展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實物依據。據了解,大汶口文化因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考古發現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河南東南部,以及遼東半島部分地區。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2007年,總面積30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現人間,此後,考古工作者又相繼發現了面積6.3平方公裡的外郭城,並證實良渚古城是宮城-內城-外郭的三重結構。 1936年,這裡出土了距今5000多年的大量石器和陶器,此後,更多的文物和古蹟不斷被發現。1959年,「良渚文化」正式得名。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塵封2600年柏人城遺址開始發掘 河北這些古遺址你知道幾個?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臺文物管理處和隆堯縣文保所組成的考古隊,於今年10月開始對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趙國「柏人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據悉,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這座古老城池遺址進行發掘。
-
成都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保存完好人骨 為成都平原最早人骨資料
,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岷江支流斜江河中遊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這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資料。圖為發掘區航拍。 鍾欣 攝 中新社成都3月15日電 (嶽依桐)記者15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岷江支流斜江河中遊的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這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資料。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山古城遺址現場負責人劉祥宇認為,人骨的發現具有重要考古意義。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龐貝古城一夜消失,考古發掘270年,無數居民變水泥殼木乃伊!
義大利南部卡帕尼亞地區有個龐貝古城,它和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長沙馬王堆漢墓,埃及的圖坦卡蒙陵墓等全球十個古墓穴遺址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是許多國際遊客去義大利會去參觀的一個地方。此後,龐貝古城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而日益繁榮。時間推進到公元62年的時候,龐貝城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大地震。據考古學專家勘察,發現地震發生時古城的地面裂開了許多大口子,造成房倒屋塌,死傷慘重的結局。可羅馬人天性浪漫樂觀,雖然遭遇了大地震,但震後人們仍然該吃吃該喝喝,騎馬打球,談笑風生,唱歌跳舞。
-
三星堆遺址外8公裡再現重要遺址 為周邊一重要聚落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近日,在距離三星堆古城遺址約8公裡處,考古人員發現一處綿延近5000年的遺址。 7月2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這座被命名為廣漢聯合遺址的地方,發現了極其豐富的新石器、商周、秦漢、魏晉、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遺存,堪稱成都平原通史型遺址。
-
中哈考古人聯手揭開哈薩克斯坦拉哈特古城遺址的神秘面紗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瑛)1月12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19年6至9月,該院聯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伊塞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在2017、2018年工作的基礎上,第三次對拉哈特(Rahat)古城等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逐步揭開這座絲綢之路古城的神秘面紗
-
「走進」龐貝古城的最後時刻,巴黎大皇宮呈現「三維」考古展
這場展覽由巴黎大皇宮與龐貝考古公園(Pompeii Archaeological Park)聯合舉辦,利用沉浸式3D影像再現了古代龐貝和現代考古遺址。研究人員利用無人機鏡頭、雷射製圖、紅外成像和攝影測量相結合等方式,讓龐貝古城重現生機。「龐貝"原定於今年3月開幕,但它也是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而推遲的眾多展覽之一。
-
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出爐
11月14日,在安徽阜陽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介紹會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嶽家湖遺址主體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另有少量宋、明、清遺存,文化面貌與大汶口文化尉遲寺類型相似,年代距今4500年至5000年,是阜陽市潁州、潁東、潁泉三區發現發掘的唯一一處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
-
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亮相省圖 揭"江口沉銀"發掘全過程
四川在線消息(文莎 記者 吳曉鈴)彭山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自今年4月初結束髮掘以來,一直在進行緊張的文物修復和識讀工作。7月23日下午,負責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亮相四川省圖書館。在「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專題講座上,他不僅揭秘了發掘全過程,還透露出水文物中的一些煙杆,極可能是四川最早的煙杆。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