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製圖/楊仕成 最震撼/ 高山古城遺址人骨罕見完好,亦為成都平原已發現年代最早最完好史前墓地。約在上世紀90年代,考古隊員在成都平原相繼發現了距今4500年-3700年的8座古城遺址,它們比三星堆文化早近千年,人們把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寶墩文化」。寶墩文化遺址的發現,為我們探尋古蜀先民的神秘蹤跡留下了種種線索。 在寶墩文化的8座古城中,位於大邑縣的高山古城遺址歷史悠久,屬於寶墩文化早期。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史苑 揭開先秦成都平原的神秘面紗 上世紀30年代,白馬寺出土的青銅器似乎是成都考古的最初記憶。此後,儘管有羊子山土臺遺址、彭縣竹瓦街窖藏等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學術界多數人仍認為成都平原古代文明的崛起是在「秦並巴蜀」以後。先秦時期的成都,究竟為哪番模樣?
-
成都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保存完好人骨 為成都平原最早人骨資料
成都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保存完好人骨 為成都平原最早人骨資料 2018,位於成都平原西南緣、岷江支流斜江河中遊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三岔鎮高山古城遺址出土了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人骨,這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資料。
-
2019四川重要考古成果有哪些?成都平原到印度洋島嶼都有收穫
張曉雯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2019年四川考古人的勢頭強勁,田野和研究工作齊頭並進,不僅踏遍成都平原、川西北、川西、川南高原山地,他們還踏上雲貴高原,澧陽平原,甚至印度洋的島嶼,收穫了寶貴的考古材料,進行了紮實了研究。
-
2019四川重要考古成果有哪些?從成都平原到印度洋島嶼都有收穫
2019年四川考古人的勢頭強勁,田野和研究工作齊頭並進,不僅踏遍成都平原、川西北、川西、川南高原山地,他們還踏上雲貴高原,澧陽平原,甚至印度洋的島嶼,收穫了寶貴的考古材料,進行了紮實了研究。報告會現場,9位青年學者代表各項目團隊,對2019年的考古收穫進行了精彩的匯報演講。發現24個舊石器地點2019年新發現24個舊石器地點,採集盤狀石核、手斧、礫石製品等100餘件。
-
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文物與觀眾見面
人民網成都6月8日電(朱虹)「本次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300多件/套文物。」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工作人員楊建華介紹,《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將於6月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會帶領觀眾了解考古發現背後的故事,更深入認識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報告涉及區域涵蓋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地區、三峽地區等地域。 先秦時期考古與調查報告所涵蓋的區域包括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及峽江地區等。代表性遺址如新津寶墩、溫江魚鳧村、大邑高山等史前城址及金沙、十二橋、新一村、商業街船棺、茂縣營盤山、馬爾康市哈休、冕寧高坡、德昌董家坡、鹽源縣皈家堡和老龍頭、忠縣哨棚嘴等遺址或墓地。
-
考古成都展 文物「七宗最」
而最小的一件文物則是運用科技考古-植物考古手法浮選出的植物種子。 「最重」與「最輕」 此次展覽中最重的文物是實業街出土的南北朝佛立像,而最輕的則是2017年在成都群眾路唐墓出土的唐代紙本真言,它被疊裝在臂釧中歷經千年,記載了不朽的虔誠信仰。唐紙本真言乍看不起眼,卻是「國寶級」的文物,上一次在四川出現已是70多年前。
-
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召開
新發現的彭頭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時期遺存,分別將遺址的年代上限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左右,下限延伸到公元前1800年,並明確了從環壕聚落向城的發展過程,城內分布密集建築遺蹟,指向雞叫城為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時期的區域中心,還發現了城內功能布局的線索,這些發現對理解遺址聚落髮展歷史十分關鍵。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閆雪報告了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
-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6月9日電 (嶽依桐)《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9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也是即將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系列展覽的首展。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其中最令考古工作者激動的是,隋唐時期摩訶池遺蹟和明代早期修建的蜀王府宮城河道遺蹟的發現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擁有為數眾多的古蹟遺址。成都是全國首個頒布《成都市大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的城市。2012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
大家一定要去看《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
最近,成都各大博物館又放出了一波新展,其中最有成都特色的就要數這個了——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熱展的《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可了不得,不僅囊括了18年來成都地區最新、最重要的考古發現,而且有許多重磅展品是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從來都沒有展出過的!這次一併打包傾情放送,簡直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
具體規劃已經出臺,將成為省內重要歷史人文景觀——大辛莊考古遺址...
這裡是一處以商文化為主要內涵的古代遺址,不但是我省已知面積最大的一處以商文化為主要堆積的古代遺址,而且也是全國範圍內發現最早、研究歷史最長的商代遺址之一。 遺址最初由當地農民發現於1935年,而最早把這一發現公諸於學術界的,則是英國人林仰山教授。上世紀50年代的兩次勘探,探明了大辛莊遺址的面積,初步確認遺址的主要堆積和年代。
-
快去刷成都的 最牛考古成績單
開展以來,二十萬人次走進金沙,了解成都考古大發現。 比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考古成都——新世紀成都地區考古成果展》,最近就刷爆了朋友圈。展覽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業街船棺葬、老官山漢墓、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等21世紀以來成都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800多件/套文物,從考古發現到文物修復,全方位展示了成都「最牛考古成績單」。 截至8月15日,已有超過2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金沙,零距離感知成都悠久的歷史文化。
-
成都考古20年 原來成果這麼多!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黃金面具、太陽神鳥金箔、來自良渚文明的十節玉琮、色彩斑斕的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 金沙的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的黃金年代。 翻開《成都考古發現》不難發現,這套叢書已發表考古調查、發掘與分析報告425篇,總字數近2000萬字,開創了國內考古報告集年度出版的先河。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圖一據傳發現於石峁遺址的銅環和玉環(神木市博物館藏) 下載原圖 發掘工作啟動九年來,石峁考古調查與發掘取得了「石破天驚」式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石峁遺址的綜合研究、文物保護、展示利用及遺址公園建設等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