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據了解,東華門遺址的考古發掘共出土重要文物上萬件,時代從漢代至明清時期,有水井、道路、河道、建築、溝渠等豐富的遺蹟,以及漢代蜀郡官署、隋唐至宋代摩訶池、五代宣華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貢院等重要歷史遺址,既展現了成都古代城市市井生活面貌,又體現了成都城市兩千多年「城址不改、城名不變、中心未移」的歷史特徵。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東華門遺址考古領隊易立)成都是一個古今重疊的城市,21個朝代的歷史文化沉澱全部堆積在這個地方,你要層層進行揭露,層層對它進行判斷,對它進行整理和研究,所以這是最大的一個難點。卵石砌築的池岸,還有一些拼花的石子路,然後還有一些建築的牆基,這個就是摩訶池的池院建築遺址。再往遠處一點看到有磚砌的,還有紅沙石條砌築的,那個就是明代蜀王府的左花園遺址保留下的河道、橋梁,還有一些道路設施。那麼這兩個部分就是東華門遺址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解說】據悉,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由於地下埋藏環境因素的埋壓、侵蝕、地層擾亂,甚至在廢棄使用時的人為破壞等原因,在出土時大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破碎、劣化、碎片混雜等情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副主任孫杰表示,當數十袋陶瓷器碎片被運回文保所實驗室後,首先要進行的工作就是,對成千上萬片瓷器碎片進行初步的清理、分類、拼對,確定文物個體數量。這是考古出土文物保護,確定文物數量、文物價值、保存狀況、病害調查評估的關鍵環節。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副主任孫杰)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的瓷器的話,它當時的碎片是混雜在一起的,就說能夠一出土就發現,就明確個體的器物是非常少的。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在這些大量的碎片裡面,我們要去一件一件地去拼對,把它都找在一起,確定文物的數量,(文物)的保存狀態,是否有缺損這些的(問題)。清理出來的就是具有修復價值的,就是能夠修復的一些器物的話,大概有700多件。

  【解說】作為重大考古發現,東華門遺址還先後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蜀道申遺重要節點。下一步,東華門遺址將按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準進行保護展示,展現成都2000多年的歷史。

  【同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東華門遺址考古領隊易立)規劃建一個遺址公園,遺址公園這個面積就是依託我們現有的這個發掘區,大概有2萬多平米。除了就是觀賞一些原址保護的遺蹟現象之外,(再用)多媒體的這種方式,然後展現出來的東華門遺址,對它進行了一些復原,各個時期的建築,各個時期的景色,進行的一些復原。

  呂楊 成都報導

責任編輯:【王禹】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原標題: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義大利首都羅馬,古老的歷史遺存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6月6日,義大利考古學家丹尼爾·莫納可達一行來到成都參加文化交流。在參觀成都東華門遺址後,義大利專家盛讚遺址是成都的巨大財富。
  • 六年考古發掘:東華門遺址佐證成都2300多年建城史
    【解說】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3年到201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成都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的東華門遺址開展了長期的考古工作。8月5日,記者來到成都東華門遺址進行探訪,此時現場依然在進行著忙碌的發掘工作。
  • 成都東華門遺址古為兵家必爭地 曾淪為乞丐聚集地
    (本報8月19日報導)  繼金沙遺址、船棺遺址、永陵之後,成都古遺址名單將錦上添花,成都市已初步決定原址保護東華門遺址。未來,以逛展覽、看球、看演唱會為主要記憶的天府廣場-成體中心片區,或將出現一個堪比金沙的遺址博物館,成為成都市中心的新景點。  為什麼叫它為「東華門遺址」,有什麼歷史淵源?如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所言,這裡就是成都人的「鄉愁」。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其中最令考古工作者激動的是,隋唐時期摩訶池遺蹟和明代早期修建的蜀王府宮城河道遺蹟的發現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擁有為數眾多的古蹟遺址。成都是全國首個頒布《成都市大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的城市。2012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區摩訶池遺址旁 挖出蜀王府城壕
    7月8日,摩訶池遺址發掘出了兩段分別為70米、45米的城壕(圈中)。  「摩訶池杜甫陸遊在這兒泛舟吟詩」後續  @華西都市報:今年5月,成都體育中心南側考古區發掘出摩訶池遺址。7月8日,摩訶池遺址旁又發掘出了兩段分別為70米、45米的紅砂石牆壁,初步推測為蜀王府內河道旁的城壕,年代大約在明初。城壕內出土了景德鎮官窯燒制的青花瓷器,上有龍紋和鳳紋,應為蜀王府之物。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該遺址的保護方案也在擬訂中。待考古發掘完成後,各方專家將評估該考古遺址是否具有保留價值,並以此決定原計劃修建的綜合停車場是否需要修改方案。
  • 周六上午,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相約1000年前成都最美的地方!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成都,2300年建城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建城之日起便「城名不變,城址不移」。2013年8月,位於成都體育中心南側一歷史遺蹟出土,6年發掘,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東華門遺址」。其中此前存在於文人騷客詩詞中的摩訶池,在東華門遺址首現真身。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更多的考古成果,見證著秦漢成都的繁華:2011年11月,東漢蜀郡太守李君、裴君的德政碑在東御街出土,這是四川發現的體量最大、文字最多、保存最好的漢代碑刻,對漢代成都的官制、文教、社會等方面有重要記述;在天府廣場東北側發現的重約8.5噸大型石犀應是李冰治水時所作的五枚鎮水神犀之一,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先秦時期石刻;在成都出土的大量漢代陶俑,其怡然自得的神情,將一個富庶快樂的城市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
  •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臺山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屆時,來自中外的文化大咖們將圍繞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本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李惠文介紹,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在臺山舉辦,臺山將全力以赴辦好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30多場活動,全面展示臺山及全國其他聯盟城市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生動詮釋好「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30萬年前生活在重慶巫山的古人類,已會用工具剔肉吸髓了!
  • 浙江: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原標題: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等10處遺址入選。
  • 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建設項目勘測工作
    近日,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項目的勘測工作。禹會村遺址位於禹會區馬城鎮禹會村及前郢村,坐落於塗山南麓,2013 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20年度安徽省唯一入選「考古中國」項目並進入「十四五」項目庫。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4月1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向記者確認,高山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遺址,該遺址成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標。基於其重要性,高山古城遺址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當時,成都考古隊正在大邑鹽店古城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偶然聽說附近有一處地名為「古城村」,這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他們前往村落調查發現了東邊和南邊各有一道牆,並確認這就是古城的城牆。
  • 2001年2月8日 四川成都發現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廣漢三星堆之後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21世紀中國第一個最為重大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古蜀國歷史和成都城市發展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