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2021-01-12 澎湃新聞
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2020-11-16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16日下午,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新聞發布會在臺山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舉行。

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介紹了承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的有關情況,有關部門負責人回答記者的提問。

據介紹,2014年起,臺山啟動海絲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2016年7月,國家文物局正式下發文件,確認位於上川島的海絲史跡入選申遺遺產點。在此基礎上,臺山市委市政府有效整合相關文化遺產資源,於2017年啟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申報工作,最終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

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概念圖

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於11月16日開始延續至22日,內容包括考古遺址公園攝影展、非遺展演晚會、體育賽事、服務商推介和特色溫泉圩市等共計超過30場次豐富多彩的活動,亮點眾多,精彩紛呈。

本屆活動將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及老百姓帶來一場全域共建、百城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展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成果

本屆活動重點通過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的活動向外展示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廣東臺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舉辦全民參與的文化藝術及體育周系列活動

本屆文化藝術周強化了「文化藝術+」的融合,專設「文體日」「全域旅遊日」,除了系列文化藝術活動供市民和遊客免費欣賞外,還有豐富的體育比賽和旅遊活動同步進行,通過文化盛宴、體育盛事、旅遊優惠等方式更好地滿足市民和遊客的不同需求。

實施百店優惠促消費活動

本屆文化藝術周活動除了全面展現臺山歷史文化特色資源和底蘊外,還以非遺文化、全域旅遊、農漁文旅體融合、華僑華人交流合作為主題,首創特色主題活動——「硒泉小鎮創意文旅市集」,開展「萬人遊臺山」活動,策劃設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漢服秀、臺山十大歌手駐場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聯動百家企業齊讓利,努力活躍消費市場。

大洲灣遠眺

建立全國百城聯動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

本屆活動期間將舉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承辦城市代表共同建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友好城市聯盟」的宣言儀式,通過建立百城聯動機制,促進臺山與全國各地在考古科研、文化旅遊及其他領域的有效交流合作,搭建具有全國範圍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充分展示臺山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示範效應和工作成果

除協同做好主會場的公園聯盟各項主線活動外,臺山還將在康橋溫泉、頤和溫泉、上川飛沙灘景區等地舉辦高雅藝術進景區、非遺進景區、沙灘音樂會、沙灘排球等文旅體融合的活動,將臺山最具特色的文旅資源和產品悉數展現出來,加強對臺山的宣傳推廣和交流合作,擴大臺山城市影響力,促進文旅融合,助推臺山的文旅產業全面發展。

上川飛沙灘景區

來源:臺山發布、臺山融媒(記者:黃紀茵 攝影:曾浩年)

部分圖來源於臺山市博物館、川島鎮政府

原標題:《相約臺山,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啟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異彩紛呈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本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李惠文介紹,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在臺山舉辦,臺山將全力以赴辦好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30多場活動,全面展示臺山及全國其他聯盟城市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生動詮釋好「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蚌埠市獲得2021年第三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一屆...
    11月20日,在廣東臺山舉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上,蚌埠市向大會作2021年第三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一屆國 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申辦演講,贏得組委會與在場嘉賓、聽眾的一致好評。
  •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2日 09:44 來源: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當日啟動,由全國各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項參評項目被列為初評候選項目,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項目位列其中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浙江: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原標題: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等10處遺址入選。
  • 騰訊舒展:數位技術成為城市、遺址、人三者的「連接器」
    11月20日,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開幕式在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舉辦。隨著信息技術和文化旅遊產業相融合、國家文化產業數字戰略背景下,數位技術助力大遺址保護和文旅產業數位化成為本屆大會的熱點話題。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建設項目勘測工作
    近日,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項目的勘測工作。禹會村遺址位於禹會區馬城鎮禹會村及前郢村,坐落於塗山南麓,2013 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20年度安徽省唯一入選「考古中國」項目並進入「十四五」項目庫。
  • 具體規劃已經出臺,將成為省內重要歷史人文景觀——大辛莊考古遺址...
    2016年,根據市規劃局《對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1340220號提案的會辦意見》,相關部門已將大辛莊遺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片區控規中,並根據省文物主管部門出具的文物保護範圍,明確劃定了遺址的規劃控制範圍。還提出,市規劃局將對該遺址規劃控制範圍的各類建設活動進行嚴格規劃控制,確保遺址區得到有效保護,彰顯遺址和濟南城市的獨特文化魅力。
  • 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原標題:義大利考古學家盛讚成都東華門遺址   義大利首都羅馬,古老的歷史遺存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6月6日,義大利考古學家丹尼爾·莫納可達一行來到成都參加文化交流。在參觀成都東華門遺址後,義大利專家盛讚遺址是成都的巨大財富。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10月28~10月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據顏勁松介紹,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城市建設發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是在全國首創行政審批考古前置「成都模式」,建立起成都市依法配合基本建設開展文物勘探、發掘工作的完整體系;二是與青羊、金牛、成華、錦江、簡陽等建設任務較重區域共建「考古工作站」,強化市區協同聯動,擴大考古文勘人才儲備;三是嚴格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對公園、廠房、倉儲、物流等勘探項目收費按規定減免,提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四是率先推行考古勘探限時承諾制和建設單位滿意度評價制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作者:趙輝)破解中華民族的文化起源,探尋中華文明的歷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為此國家啟動了「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工程,以促進夏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夏文化是一個考古學文化的概念,還是一個人類學文化的概念,這是需要學者首先明確的問題。
  • 雄安要建國家考古公園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從2017年7月起對雄安新區南陽遺址開展考古工作,以求最大程度復原遺址城市功用與原貌,為南陽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實物和數據支撐。 近日,南陽遺址2020年考古發掘工作通過了專家驗收。在河北省文物局組織下,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對南陽遺址2020年考古發掘工作進行了現場檢查與驗收。
  • 四川江口沉銀遺址入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0日訊(記者 李慧穎)4月10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獲悉,為期兩天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6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784號(文化宣傳類254號...
    2016年至2017年,我市文物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和考古調查。  三是持續強化研究宣傳。作為遺址管理使用主體,我市門頭溝區連續舉辦了三屆「東胡林人論壇」,邀請上百位專家、學者就遺址保護與發展積極探討,建言獻策。相關活動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促進了對遺址價值的發掘和闡釋。  (三)關於建立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公園情況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