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啟動。連日來,舞蹈、排球、太極拳、跆拳道和傳統象棋等比賽活動輪番上演,持續掀起文化藝術周活動高潮。
臺城體育廣場上,「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的舞蹈表演精彩紛呈,90多名民間舞蹈愛好者表演了《彩雲飛》等10多首廣場舞;在正賢訓練館,象棋對奕比賽扣人心弦;在新寧體育館和臺山體育館,一場場九人排球賽精彩熱烈。
臺山在中國享有「排球之鄉」的美譽。梁園園 供圖
當晚8時,在臺山體育館,臺山大江鎮與端芬鎮排球隊舉行了一場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賽,雙方隊員在球場上奮勇拼博。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本次排球賽採用雲上排球賽形式,現場不設觀眾席,採用APP直播讓觀眾「雲上觀看」賽事。
文化藝術周舉行的九人排球精英賽,是臺山最受歡迎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臺山享有中國「排球之鄉」的美譽,臺山排球運動始於1914年,由華僑將排球帶回家鄉最先開展排球活動。1919年,第三屆遠東運動會後,排球比賽規則由16人制改為12人制,1928年排球賽制確定為9人。九人排球在臺山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在臺山,無論是在城區,還是在各個鄉鎮、村委會,大大小小的排球訓練館、球場隨處可見。據統計,臺山市現擁有3300支業餘排球隊,會打排球的群眾近50萬人,約佔該市人口的50%;在臺山,現有排球訓練館16座,排球燈光球場410個,室外一般球場1630個。臺山每年都迎來眾多大型排球盛事。
近年來,臺山市以排球為抓手,大力打造「少年排球」工作品牌,從青少年排球培育工作抓起,營造臺山青少年熱愛排球、樂於參加排球活動的風氣,並為省、國家輸送一批批排球人才,如輸送了陳嘉傑入選國家男排、蔡達龍入選國家少年男排、3名優秀運動員入選省男排等,推動排球文化傳承發展。
除了排球、象棋等比賽外,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將為來自全國各地與會代表及老百姓帶來一場全域共建、百城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展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成果。
據悉,本屆活動重點通過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的活動向外展示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此外,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期間,還將在三合鎮舉辦硒泉小鎮創意市集,全方位向社會展示臺山市農、漁、文、旅、體等豐富資源;在康橋溫泉、頤和溫泉、上川飛沙灘景區等地舉辦高雅藝術進景區、非遺進景區、沙灘音樂會、沙灘排球等文旅體融合的活動,將臺山最具特色的文旅資源和產品展現出來。(浩光 梁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