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地發現古墓,考古隊趕來搶救挖掘,出土兩樣文物轟動中醫界

2021-01-09 輕葉說

成都工地發現古墓,考古隊趕來搶救挖掘,出土兩樣文物轟動中醫界

成都老官山漢墓是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之所以能入選這一考古界的奧斯卡,憑藉的就是其出土文物中兩件改寫中國醫學歷史的文物——醫學竹簡和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2012年,成都市為進行市容建設,開始了地鐵三號線的維修,在修至軍區總醫院老官山段時,施工人員挖出了古墓,工程被迫暫停,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展開了搶救性發掘。其中發掘過程中出土的大量醫學竹簡證明了墓主人可能是西漢一位醫生,更有可能是先秦扁鵲派的傳人。

《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中寥寥幾筆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先秦時代神醫扁鵲的形象。不過在歷史上扁鵲究竟是確有其人還是憑空捏造,是個人還是一類醫學門派的統稱,一直眾說紛紜。

而老官山漢墓出土的920隻醫學竹簡中,多次出現了一個叫「敝昔曰」的詞,經過考古人員的驗證,「敝昔」二字就是古代「扁鵲」二字的通假字。這些竹簡是屬於扁鵲派的醫書。

在所出土的竹簡中,分別有篆書和隸書兩種文字,字跡也不盡相同。可以看出這批竹簡併非來自同一年代,同一人所寫。古代醫生師徒相傳,父子相授,這些竹簡應該就是墓主人所繼承的這一醫學門派由先秦傳至漢代的醫學寶籍。

過去一直認為,中醫臨床辯證體系的成要追溯到東漢《傷寒論》,先秦時期的醫學不過是為中醫理論奠定基礎。而這批竹簡中不但記載了扁鵲及其弟子的實戰案例,還包括了如何診脈,如何色診,如何針灸的操作經驗。

記載的病名總數超過了200個,包括內外婦女兒童五官科等疾病,還有十餘種疾病的治療處方,可以說已經形成了超高的辨醫思維。這些竹簡的發現,將我國中醫臨床辨證體系早推到戰國時代。

而在M3墓室中出土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高約14釐米,四肢俱全,五官明顯,身體上用白線標註出了經絡的走向,關鍵器官處也標註著「心、肺、腎、盆」等字樣。這件人像,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

老官山經穴髹漆人像共有白色線條29根,其中三根環繞胸腹部,分別位於軀體前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和臍下水平的白線繞身體一周,乳根水平,季肋水平分別為脊柱兩側縱行線條中分出,先前環繞一周。

位於臍下水平水平的白色線條環繞身體一周,其運行軌跡與《難經·二十八難》中記載的脈絡走向近似,有一根呈現出倒U型的白線分布與胸腹部,其所代表的脈絡有待考證。

還有一根縱行線條位於身體胸腹正中,其循行軌跡與《難經·二十八難》中的任脈循行軌跡一致。剩餘二十四根白線與《靈樞·經脈》十二經的脈絡分布相似。

經絡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有史料來看,漢代及以前的文獻,包括馬王堆出土的帛畫,張家山漢墓出土的醫簡以及《內經》中《靈樞·經脈》關於經絡的記載,林林總總加起來不過1600餘字。

經脈未及內臟,無脈絡的教誨,缺乏直觀感。而現代人根據古籍中記載的文字製作的人體經脈圖或實物圖,由於缺少直觀參照物,一些經脈具體循行難以明確。

此次老官山漢墓實物出土,人體經絡面貌更為直觀,可與文獻記載對比,對於中醫源流及其流派的問題意義重大,起到了填補空白和映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成都發現古代遺址,現場出土一噸重象牙!可考古隊卻不敢挖了
    2001年2月份,成都某施工工地發現古代遺址痕跡,隨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隊進駐現場。沒想到這片工地所發現的古代遺址,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金沙遺址。當考古隊挖出大約重一噸的象牙之後,為何不少專家建議停止此次考古發掘?
  • 四川一座機關食堂下發現古墓,考古隊趕到搶救性發掘,越挖越興奮
    2000年夏天,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鬧市區的一條商業街,某機關正在一處工地修建食堂,在挖掘地基的時候,有工人挖出了一根巨大的木頭。在場的領導查看之後,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於是就上報給了成都市博物館。接到通知的博物館立刻派遣一支考古隊趕到了現場,通過對現場的初步勘察,考古隊員認為下面是一座大型的船棺葬墓地。
  • 成都發現超6000座各朝古墓,都出土了哪些寶貝?
    14日,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成都發現了6000餘座古墓,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 來源:中新視頻 古墓是如何發現的?都挖掘出了哪些寶貝?
  • 三星堆出土「逆天」文物後,至今不敢再挖掘,考古家:無關外星人
    在我國考古中,發現了諸多大型的先秦遺址,這些遺址的發現改寫了中華文明起源史。要知道,一直以來國人都以中原自居,認為中原才是文明的起源地,其他地方不是蠻夷就是蠻荒。現代考古發現,中原文明只是中華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之一,而不是唯一。
  • 中日考古隊沙漠發現古墓,出土文物寫有8字,專家:預言了新中國
    1995年,我國為了考古研究尼雅遺址聯合了日本考古隊,共同組建成「中日尼雅遺址聯合考察隊」。並向祖國西北內陸出發,如圖便是尼雅遺址的範圍,中日考古家便是在此進行的考古研究,可以看到尼雅遺址界限內是一片荒蕪,也可以說是茫茫大漠,要在這裡尋找古墓確實不易。到底有多不易呢?
  • 1986年,神秘古墓出土一件文物,考古家:這就是雙魚玉佩
    1986年,中國考古家就發現了一座神秘的遼國古墓,在出土的諸多珍貴文物中,最令考古家疑惑的是一件名為「雙魚玉佩」的文物。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的一村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黑洞,黑洞裡面是五顏六色的壁畫,看起來非常的古樸。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不是簡單的地下室,而是古墓。當地考古家聽說這一帶挖出疑似古墓的消息後立即趕來,經過鑑定。
  • 四川出土的三星堆遺址,驚現多件詭異文物,神秘面具為何至今無解
    縱觀人類的文明發展史總會有著驚人的發現,人們所認為萬年前科技落後的時代竟然存在著現代文明難以解釋的高度文明。像四川地區的「三星堆墓」,一經面世就引發轟動,出土的詭異面具無一都在提醒著後人:宇宙浩渺、天道循環。
  • 四川挖出另一個「三星堆」,考古隊越挖越興奮,專家:馬上停止
    三星堆遺址我們應該是有所了解的,那可是號稱「世界第9大奇蹟」,三星堆的出土無疑是再度向世界證明了我們中國的古文明了,可是誰想到的幾十年,四川再度驚現了另一個「三星堆」,也就是位於成都的金沙遺址,金沙遺址的現世同樣是不輸給三星堆遺址,後來更是被國家一起拉去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可想而知金沙遺址的珍貴之處了。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而墓葬文化也是我國歷史中無數文化的一種,同時,如今的考古學家經常會通過出土的古墓來研究歷史進程。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
  • 古墓未遭破壞卻被發掘,墓裡出土之物,至今仍嚴令禁止出國
    一開始,他沒當回事,不過隨著他的繼續挖掘,他卻越挖越覺得不對勁,不一會竟挖出了青色磚石。出於集體榮譽感,該村民將此事報給了當地博物館。聽到這樣的消息,專家不敢怠慢,很快便派出了一支考古隊前往勘測。經專家勘測發現:村民挖到的青磚,確實是古墓無疑,而他的鑿擊,則正打在古墓的墓頂之上。按照常理來說,此墓不應被打開。
  • 大鵬鹹頭嶺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期罕見文物
    說明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一樣歷史悠久;有可能證明鹹頭嶺是珠江古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專家建議申報市文物保護單位本報記者方勤報導深圳博物館考古隊在大鵬鹹頭嶺考古發現了大量罕見文物!記者隨博物館工作人員昨日趕到鹹頭嶺疊福村,看到在一個簡陋的衛生站和幾戶民房之間有一大塊空地,已經挖出了深深淺淺的5個探方,其中一個探方3米長、2米寬,旁邊整齊地擺出考古發現的一堆堆瓦片陶礫。香港、廣州趕來的考古學家與深圳的考古人員一道,正蹲在地上對文物仔細研究。
  • 成都考古發掘最早發起人走了 享年94歲(圖)
    成都考古發掘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劉復章老人因病於昨日去世,享年94歲劉老生前照  第一個下到永陵參與發掘工作、曾以墓為家保護永陵、退休後四處搶救文物並上交各大博物館……對於劉復章來說,永陵古墓,幾乎貫穿了他的半生。這個對文物保持了狂熱興趣的老人,不幸於昨日上午11時20分,因肺心衰竭去世,享年94歲。
  • 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11月10日,成都市考古隊對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的6個探坑進行發掘,在5號探坑內,發現了蜀王府小路。近日,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進行勘探,成體中心位置恰巧屬於蜀王府的範圍內,找到很多生活器具遺存,還發現了一條蜀王府的小路。  挖掘地點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多,成都體育中心位於其中。
  • 郴州發現北宋"夫妻墓" 出土銅錢、瓷碗等文物
    本報4月9日訊(記者 李國斌 通訊員 陳鵬 羅勝強)記者今天從郴州市文物處獲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古清理,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座宋代墓葬,出土了銅錢、陶牛角壇、堆塑罐、瓷碗等10多件文物。    3月下旬,郴州市文物處接到市民舉報,桂陽縣仁義鎮旺山一農民建房工地上,發現一座古墓。
  • 成都現罕見大型古墓群研究成果公布:6千座墓跨越2千年歷史!
    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宣布,考古隊在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地,由2015年至今共發現了6000多座古墓,跨度達2000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通史式的古代墓地,非常罕見。
  • 1983年廣東發現古墓,出土無法直立的玉杯,專家:古人真夠豪放
    1983年廣東發現古墓,出土一無法直立的玉杯,專家:古人真夠豪放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正在開挖地基,有工人挖開一座平整的大石板,竟然發現了下面隱藏著的地下建築。施工方立刻通知當地文物部門,專家趕來經過確認之後這是一座西漢石室古墓,在接下來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漢代文物,其中一件文物形象奇特,卻是國之重寶。該公寓樓的選址地是歷史上赫赫有名南越王的領地,而這座漢墓的主人正是南越王。
  • 古墓出土不腐「溼屍」,考古隊不知所措,盜墓賊看不下去:我來吧!
    由於我們中國古代一直較流行土葬,所以有大量的文物被葬在墓穴裡,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發掘古墓、保護文物,這一項工作也十分有意義。今天,我們想要講述一位人物,他曾經是一個盜墓賊,不過,後來變成了一個文物保護工作者,他的人生堪稱傳奇。他後來更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發掘保護了馬王堆漢墓。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 千年古墓盜洞無數,文物卻一件沒丟
    所以很多人為了能夠擁有大量財富就會想辦法去這些貴族的墓穴中將這些陪葬品盜取出來,拿到集市變賣後就能夠發財,所以盜墓賊也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最出名的就是曹操為了獲取大量軍費供給,專門成立了摸金校尉這個官職,全國各地大量盜掘古墓取寶,當然,這些古墓建造者也能想到以後會有盜墓賊盜墓,所以在古墓建造技術上也是不斷更新,有些古墓的建造讓人匪夷所思。我們今天說的這座古墓就是這樣。
  • 成都上演四川通史!發現六千座古墓群 戰國末期郫戈出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在四川挖掘6000多座古物。(圖/川報觀察)實習記者符芳萱/綜合報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發布,挖掘「四川成都新川創新科技園」的10.34平方公裡區域內,發現超過六千座的古代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都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等於地下埋藏了將近一半的「四川通史」。考古團隊還發現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這也是近年來三國時期文物的重要發現,建立四川對於三國文化等研究新方向。
  • 發現多個古墓!臨沂城區178畝公園來咯!
    1972年4月,臨沂的這一發現轟動了海內外!在銀雀山一、二號墓發掘出土了7500餘枚以先秦兵書為主要內容的竹簡,特別是《孫子兵法》與失傳了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同墓出土,充分挖掘兵學文化打造臨沂城市新名片讓文物融進生活銀雀山兵學文化公園項目最新進展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