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考古現場,清理出宋代碗碎片。

  工作人員對一處宋代的路發掘清理。

  11月10日,成都市考古隊對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的6個探坑進行發掘,在5號探坑內,發現了蜀王府小路。

  華西都市報:成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昔日古城的繁華絢麗或是消失殆盡或是被掩埋於地下。近日,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進行勘探,成體中心位置恰巧屬於蜀王府的範圍內,找到很多生活器具遺存,還發現了一條蜀王府的小路。

  挖掘地點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多,成都體育中心位於其中。

  皇宮小路

  從10月勘探到現在,發掘到大量的碎瓷片等生活遺蹟,還發現一條蜀王府內的小路,寬約兩米,已被整體移走。

  工程浩大

  目前開挖的範圍為6個探坑,面積近600平方米,只是整個工程的四分之一,整個挖開或許有大收穫,

  今年年初,埋藏地下的天府石獸終見天日,憨態可掬的模樣萌翻了成都人,也揭開了成都市中心古時的繁華一角。

  最近,離發現萌獸發掘地不遠的地方,一條埋藏幾百年的「皇城」路,在籃球場的地下新鮮出土。考古人員介紹,這項位於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的挖掘工程,剛開工一個月。昨天,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探秘考古現場,揭開皇城根下的神秘面紗。

  現場

  泥巴裡撿個碎片 元代龍泉窯燒的

  正在挖掘的6個探坑裡,「能見到黃、黑、灰、紅等顏色的泥土,說明唐宋元明清的東西都有」

  昨天是個周末,清晨的成都體育中心到處是人們晨練的身影,網球場上球起球落。

  而另一邊,繞過堆滿建渣的施工工地,正蹲在4號探坑裡的易立拿著小鏟子,對外面的熱鬧充耳不聞,定睛看著泥土裡綠色紋路的瓷片,把它仔細拿在手裡。「元代的碗,應該出自龍泉窯,碗口有一個柚子那麼大。」他用手比劃了一下。

  6探坑開挖宋代出土物多

  今年10月14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施工地點進行例行勘探。位於人民中路一段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分6個探坑,面積近600平方米。

  「明清時期的基本都被破壞了」,他告訴記者,1987年一次整改,破壞了較淺的生活遺存。「現在發掘的土層,宋代的東西比較多。」作為這個項目的領隊,易立天天泡在工地,「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重大的發現,都是一些瓷片和古路。還要慢慢往下挖,順利的話,工期將持續到年底。」

  和古墓的發掘物不同,位於市中心的遺址,多見一些生活遺存,「器形以一般生活用具碗、盤、盞等為主,大多是老百姓裝食物的。」考古隊的另外一名隊員李平一邊說,一邊接過施工工人遞過來的瓷片。

  10分鐘裡,幾十片大大小小的瓷片、筒瓦破土而出。李平分別填好信息卡片,出土時間、幾號坑,然後放在一個塑膠袋子裡,「後期要進行清洗、修復、研究。」

  皇城小路 被整體移走

  在1號坑裡,大約10平方米的範圍內,能清晰看到黃、黑、灰、紅等顏色的泥土,「這代表了這裡有

  不同年代的包含物,唐宋元明清的東西都會有。」按照土層年代,先挖近的,再挖遠的。

  勘探進行到現在,除了發掘到大量的碎瓷片外,就在大概10天前,他們發現了一條蜀王府內的路。「路的邊緣是立起的。他說,路位於5號坑內,寬約兩米,因為路是斷開的,不好判斷具體長度,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條人行道。「現在這條路,已經整體移走了。」在4號坑裡,記者看到有類似鵝卵石的兩條石質長形物,呈直角交叉狀。「這也是路,寬度大概有1米,。」易立分析,是宋代的,初步判斷是院子的天井。

  價值

  四分之一工程開挖 整體面貌尚未顯現

  這本來就是蜀王府的位置,去年天府廣場又發現了天府石獸,這裡肯定也能挖出東西

  今年年初,天府石獸的出土,熱鬧了整個考古界。成都體育中心正是位於蜀王府內,「這本來就是蜀王府的位置,去年又發現了天府石獸,這裡能挖出東西,是毋庸置疑的。」易立說,因施工條件的限制,目前開挖的範圍為6個探坑,面積近600平方米,只是整個工程的四分之一。「整個挖開後,才能看出這裡到底有什麼。」

  由於位置的特殊性,市區內經歷過幾千年的時代變遷,很多地方都有可能埋藏著有價值的東西,因此任何工地施工前都要進行例行考古勘探。「以天府廣場為中心,整個成都市內環的地下,都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遺存。」考古專家林向告訴記者,天府石獸、春熙路的唐宋江南街遺址等,包括現在發現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都是熱鬧城中心的考古遺蹟。

  此次發現,為還原老成都市中心的繁榮景象,還原歷史原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考古發現還在繼續,讓我們期待精彩的歷史還原。

  連結

  舊時王謝堂前燕:蜀王府華麗可比故宮

  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將漢唐、前後蜀遺留下來的「子城」全部拆毀,在舊址上重新修建「蜀王府」。新「蜀王府」一改過去歷代成都城主軸偏心的布局,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從而形成類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軸線東西相對稱的龐大建築群。儼然有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宮」。

  蜀王府,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位於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始建於1385年。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媲美。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臺、金碧輝煌。後因歷史原因,蜀王府被破壞。(華西都市報記者 許冬琳 攝影 張磊 製圖 楊仕成)

相關焦點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新進展:挖出唐宋時排水溝(圖)
    今年10月14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施工地點進行例行勘探。位於人民中路一段的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發掘面積近600平方米。經過近一個月的挖掘,近日,明代600年前蜀王府小路重現天日。昨日,成體考古現場又有新進展:挖出了唐宋時期的排水設施。   記者昨日在成體考古現場看到,兩天前初露模樣的鵝卵石小路已被清理出來。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區摩訶池遺址旁 挖出蜀王府城壕
    「摩訶池杜甫陸遊在這兒泛舟吟詩」後續  @華西都市報:今年5月,成都體育中心南側考古區發掘出摩訶池遺址。7月8日,摩訶池遺址旁又發掘出了兩段分別為70米、45米的紅砂石牆壁,初步推測為蜀王府內河道旁的城壕,年代大約在明初。城壕內出土了景德鎮官窯燒制的青花瓷器,上有龍紋和鳳紋,應為蜀王府之物。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該遺址的保護方案也在擬訂中。
  •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1/4) "← →"翻頁 11月12日,位於成都市體育中心內的明代蜀王府遺址正在發掘中
  • 周六上午,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相約1000年前成都最美的地方!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成都,2300年建城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建城之日起便「城名不變,城址不移」。2013年8月,位於成都體育中心南側一歷史遺蹟出土,6年發掘,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東華門遺址」。其中此前存在於文人騷客詩詞中的摩訶池,在東華門遺址首現真身。
  • 成都東華門遺址古為兵家必爭地 曾淪為乞丐聚集地
    來自國內頂尖的考古學界學者認為,「東華門遺址」唐代摩訶池、建築遺蹟和明代蜀王府水道遺蹟等,為認識古代成都提供了地理坐標,是研究古代成都中心區的歷史依據,也是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支撐。(本報8月19日報導)  繼金沙遺址、船棺遺址、永陵之後,成都古遺址名單將錦上添花,成都市已初步決定原址保護東華門遺址。
  • 六年考古發掘:東華門遺址佐證成都2300多年建城史
    【解說】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3年到201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成都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的東華門遺址開展了長期的考古工作。8月5日,記者來到成都東華門遺址進行探訪,此時現場依然在進行著忙碌的發掘工作。
  • 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 成都考古20年...
    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直言。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的發掘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果。代表「王者」身份的金面具、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圖案的太陽神鳥金箔、來自於良渚文明的十節玉琮、色彩斑斕的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金沙的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的黃金年代。
  • 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成都考古20年...
    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新發現的20年「黃金時代」中,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
  • 這一次,成都王府的孩子們,再次與世界學子並肩!
    成都王府,與世界隔空對話 本文開頭所列出的問題,就是成都王府學生們的提問,最熱的問題引來了數十位世界各地學子的回答和討論。 這並不是成都王府與愛文學校的第一次交集,就在去年3月,愛文學校的20多位學生曾到成都王府交流,期間,就住在王府學生們的家裡,與成都、與成都王府及其學生們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成都市中心考古新發現見證2300年城市繁華
    新華社成都7月22日電(記者童芳)戰國縱橫家張儀的官邸所在地,杜甫、花蕊夫人等歷史名人遊玩的皇家園林摩訶池,「非壯麗無以示威儀」的明代蜀王府。記者22日從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獲悉,成都市中心同一區域近年來陸續發現從戰國到明代的幾處重要遺存,命名為東華門遺址。
  • 成都天府廣場新現古建築遺址!
    ,被認為2300多年以來,一直是成都的中心地區。 (石犀牛,現存成都博物館) 2013年,在對成都市體育中心的改造中
  • 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
    2018年5月至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成都市土地儲備中心用地需要,對錦江區柳江街道等地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終於讓這處古窯址重見天日。發現延續700多年的古窯址琉璃廠窯,始燒於五代,至明代,歷時700餘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窯場之一。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600年)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2013年10月-2014年7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中心東華門附近發現城牆、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溝、灰坑、灰溝、池塘等漢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時期文化遺存、遺蹟,大量陶器、瓷器、鐵器、銅器、錢幣等接連湧現。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歷時17年修復中國年代最早漆床
    【解說】當地時間1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展示了該院歷經近17年保護修復出土於成都商業街船棺葬的290件竹木漆器類文物。其中包括一套距今約有2500年歷史的戰國早期漆床,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結構最完整的漆床。
  • 成都考古20年 原來成果這麼多!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  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2020成都商業風雲榜|展望2021年:成都商業市場將迎來123.8萬平方米...
    封面新聞記者 李陶然經過一年的歷練,城市正在加快復甦,踏上新年新徵程,集悠閒與發展於一體的成都,雖購物中心已遍地開花,但仍有眾多項目正預備入市。據世邦魏裡仕提供的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 成都商業市場將迎來1 2 3 . 8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預計增加商業項目31個。
  •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色彩加固一直是出土陶製彩繪文物保護的國際性難題。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讓陶製彩繪文物「朱顏不改」?記者日前獲悉,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正嘗試使用高光譜攝影分析等技術修復兩座東漢彩繪陶樓,古時陶樓正在文物修復師的妙手下一步步重放光彩。  顏色脫落 東漢陶樓急需「體檢」  2018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鄧雙鎮寶資山搶救發掘了一批東漢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了兩座彩繪陶樓。
  • 城市新地標崛起 鳳凰山體育公園助力成都創賽事名城
    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亞洲杯的比賽場館,是成都加快推進體育賽事名城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為此,川體在線從成都城投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鳳凰山體育公園目前的詳細情況。外觀好似「蓋碗茶」,具有強烈四川文化氣息為全面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設「三城三都」工作部署,加快推進體育賽事名城建設,彌補成都市大型場館設施短板,成都市政府決定將成都體育中心搬遷至金牛區杜家碾片區,本著建設全球頂級賽事及演出中心、打造成西南對外開放新窗口的宗旨,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