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成都考古20年...

2020-12-05 四川在線

靳小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以及成都博物館的網紅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

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新發現的20年「黃金時代」中,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拓展著天府文化豐富內涵。

黃金20年 成都考古碩果纍纍

「成都考古近20年,在全院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成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直言。

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的發掘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果。代表「王者」身份的金面具、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圖案的太陽神鳥金箔、來自於良渚文明的十節玉琮、色彩斑斕的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

金沙的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的黃金年代。

從2001年開始出版的考古院年度考古報告集《成都考古發現》(1999~2018)不難發現,這套叢書已發表考古調查、發掘與分析報告425篇,總字數近2000萬字,開創了國內考古報告集年度出版的先河。。時代涉及先秦至明清各個時期,內容包括遺址、墓葬、窯址、摩崖石刻等,並有相當數量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護成果。報告涉及區域涵蓋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地區、三峽地區等地域。

先秦考古中,新津寶墩、溫江魚鳧村、大邑高山等史前城址及金沙、十二橋、新一村、商業街船棺都是公眾熟悉的考古項目。商業街船棺墓,一度因為出土大量船棺以及修復完成「古蜀第一床」而受到公眾關注。

秦漢以後的考古更為公眾熟悉,在成都市中心發現唐朝中央公園摩訶池,明朝蜀王府遺址被發現以及春熙路江南館街遺址等等,重塑著古代成都。今年在新川科技園發現的數千座墓葬,更是成為公眾一時關注的熱點……

在考古之外,成都考古還在科技考古方面不斷突破,4000多年前成都人就吃上水稻等植物考古成果,讓普通百姓對考古也能產生濃厚興趣。

正是一個個紮實的考古和科研成果,共同匯成了《成都考古發現》。

專家點讚成都考古

在考古資料科學管理工作中,年度報告的編輯出版是一種及時、系統科學準確的形式。在《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專家們如何看待這項學術成果?

在24日的專家座談研討會。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張磊,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國祥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書記陳建立,北京大學孫華教授,北京大學李水城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喬梁研究員等就此展開研討。

專家們一致認為,通過20載年度考古報告的編輯出版,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總結起來至有三方面:一是田野考古資料公布的時效性。一般的考古發掘材料均可在發掘後的第三年見於年度考古報告集。二是資料公布全面、詳實。不受篇幅和材料限制,鼓勵全面、詳實發表考古資料,一方面促進了新資料及時消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積壓資料的整理與刊布得以最大釋放。三是對於提升年輕考古工作者的田野考古發掘水平和研究水平有著積極作用。在《成都考古發現》的審稿與編輯過程,往往發現許多問題,有些是田野發掘中存在的問題,在些屬於報告整理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後及時與本人直接溝通,許多年輕人的田野發掘和報告撰寫水平因此得以明顯提高。

據介紹,鑑於《成都考古發現》主要收錄本單位歷年完成的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多為基礎性考古資料,缺乏更深層次的研究。因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還編著了系列學術集刊《成都考古研究》,由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2009年創刊,目前已出版4輯,收錄考古院研究人員歷年發表的各類研究性文章共計160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還出版有《寶墩遺址》、《成都十二橋》、《成都商業街船棺遺址》、《金沙陽光》、《茂縣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成都包家梁子墓地發掘報告》等考古專刊報告逾50部,成都考古研究叢書專著3部,資料集成20餘部,圖錄20餘部。此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還與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復刊了童恩正先生創辦的《南方民族考古》學術集刊,也由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現在已出版至第18輯。

相關焦點

  • 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 成都考古20年...
    靳小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以及成都博物館的網紅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黃金20年 成都考古碩果纍纍「成都考古近20年,在全院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成果
  • 成都體育中心考古區摩訶池遺址旁 挖出蜀王府城壕
    7月8日,摩訶池遺址發掘出了兩段分別為70米、45米的城壕(圈中)。  「摩訶池杜甫陸遊在這兒泛舟吟詩」後續  @華西都市報:今年5月,成都體育中心南側考古區發掘出摩訶池遺址。7月8日,摩訶池遺址旁又發掘出了兩段分別為70米、45米的紅砂石牆壁,初步推測為蜀王府內河道旁的城壕,年代大約在明初。城壕內出土了景德鎮官窯燒制的青花瓷器,上有龍紋和鳳紋,應為蜀王府之物。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該遺址的保護方案也在擬訂中。待考古發掘完成後,各方專家將評估該考古遺址是否具有保留價值,並以此決定原計劃修建的綜合停車場是否需要修改方案。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沙遺址考古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  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成都考古20年 原來成果這麼多!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自成都金沙遺址在2001年被發現以後,成都考古究竟取得了哪些令人矚目的成果?
  • 成都三醫院出土五代北宋時期城牆及摩訶池西北角
    圖據成都市考古研究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3日訊(記者 沈杏怡)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考古所獲悉,4月13日開始發掘的三醫院綜合樓工地,發現了五代至北宋時期的一段城牆,以及摩訶池的西北角。  五代時,成都就是前後蜀時期。成都市考古所工作人員猜測,這段城牆的主要作用是,五代末、北宋初北宋的政權要派人收復成都,就會產生對抗。  摩訶池的西北角顯現 可推測史上該池佔地上千畝  另外,此次發掘還挖到了摩訶池的西北角,結合歷史文獻和發掘的現狀,基本可以確定是摩訶池的西北角。
  • 六年考古發掘:東華門遺址佐證成都2300多年建城史
    【解說】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從2013年到2019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成都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的東華門遺址開展了長期的考古工作。8月5日,記者來到成都東華門遺址進行探訪,此時現場依然在進行著忙碌的發掘工作。
  • 成都市中心考古新發現見證2300年城市繁華
    新華社成都7月22日電(記者童芳)戰國縱橫家張儀的官邸所在地,杜甫、花蕊夫人等歷史名人遊玩的皇家園林摩訶池,「非壯麗無以示威儀」的明代蜀王府。記者22日從成都城市考古研討會上獲悉,成都市中心同一區域近年來陸續發現從戰國到明代的幾處重要遺存,命名為東華門遺址。
  • 成都考古有多牛?考古學屆的這一國際前沿論壇在蓉啟幕
    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成都市的考古工作出現了大跨步的發展,並產生了一系列對全國考古行業具有啟示或影響的制度和經驗。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
  •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1/4) "← →"翻頁 11月12日,位於成都市體育中心內的明代蜀王府遺址正在發掘中
  • 周六上午,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相約1000年前成都最美的地方!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成都,2300年建城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建城之日起便「城名不變,城址不移」。2013年8月,位於成都體育中心南側一歷史遺蹟出土,6年發掘,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被命名為「東華門遺址」。其中此前存在於文人騷客詩詞中的摩訶池,在東華門遺址首現真身。
  • 考古重塑古代成都
    考古發掘成果不斷  伴隨上世紀80年代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十二橋遺址的發現,成都平原古蜀國尋蹤終於大踏步向前邁進——1986年三星堆兩個祭祀坑的驚世發現和商代城址的確認,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的標誌性成果。1995年以來,在成都平原又先後發現以新津寶墩為代表的8處距今4500-3700年的城址,對於探索古蜀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 成都考古發掘: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找到西北角
    四川在線消息 (四川日報記者 吳曉鈴)唐代「中央公園」摩訶池,是杜甫、高駢、陸遊、花蕊夫人等文人墨客吟誦過的著名景點。7月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在如今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一帶,發現了極可能是明代摩訶池的回填堆積,大致可以推測為摩訶池西北角。據介紹,這是今年4月13日開始的三醫院綜合樓考古發掘最重要的發現。
  • 大遺址保護「成都模式」在全國領先:完整保護城市文脈
    成都考古大事記1985年十二橋古蜀遺址被發現1996年成都考古工作隊在新津找到4000多年前的「寶墩古城」,找到了古蜀文明的源頭2000年商業街船棺遺址在成都市中心區域被發現2001年2月在成都市區發現金沙遺址,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裡,是公元前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這枚手掌大的太陽神鳥金箔後來成了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文 物 檔 案 名稱:太陽神鳥金箔 年代:商 級別:國家一級文物,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出土時間:2001年出土於成都市金沙村,現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非一般的四川寶貝 之太陽神鳥金箔 2001年2月,成都金沙村的考古發掘,出土大批金器、玉器、青銅器和象牙,這就是古蜀文明代表之一的金沙遺址。
  • 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近日,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進行勘探,成體中心位置恰巧屬於蜀王府的範圍內,找到很多生活器具遺存,還發現了一條蜀王府的小路。  挖掘地點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多,成都體育中心位於其中。
  • 成都重大考古發現震驚世人
    蜀錦織機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的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機模型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實習記者 徐劍蕭 攝影記者 鮑泰良 王勤 張士博成都天回鎮,隨著老官山漢墓的發掘,再一次令世人震驚。2012年夏,為配合地鐵3號線建設,施工人員正在遷改一處管線時,發現了文物。
  • 這場高端考古盛會 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0月31日報導「此次盛會本身以及考古文博學院成立,對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現場還進行了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成都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具有4000年大規模居住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終未移的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提出建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持續提升城市世界影響力,有深厚的底蘊。
  • 王毅:呈現真實的城市,成都考古黃金時代剛剛到來
    以後的數十載,成都平原驚現疊起:80年代十二橋古蜀遺址和三星堆遺址發現,90年代寶墩古城遺址的發現,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現,一個波瀾壯闊的古蜀文明從起源走向繁榮的過程呈現出來。成都平原作為長江上遊地區的文明起源中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文化起源的重要源頭,古蜀發展歷程從距今四千多年開始一直深刻地參與了博大精深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構建。以古蜀文明的考古實證找到了天府文化的源頭,我們要為成都擁有的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感到驕傲。」王毅認為,考古文物見證了天府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
  • 成都東華門遺址古為兵家必爭地 曾淪為乞丐聚集地
    吳小川攝  最早的成都什麼樣?  公元前311年,秦徵服古蜀、張儀到蜀地築大城、少城。「大城」就是從秦代確定的城市中心,其大致範圍,南邊的城門「江橋門」在現在的紅照壁到錦江賓館的區域,最北大約在現如今的羊市街,西到東城根街,東到太升南路。後成都以此為圓心,向外四面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