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0月31日報導「此次盛會本身以及考古文博學院成立,對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今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川大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四川大學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 圖據紅星新聞
此次活動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各位專家學者,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是一場具有很高水準的國際性高端學術會議。現場還進行了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
成都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具有4000年大規模居住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且城址始終未移的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提出建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持續提升城市世界影響力,有深厚的底蘊。
參與此次盛會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教授表示,過去20年,是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不斷湧現的考古新發現不僅有力推動了相關重大學術問題的研究進展,也證實了古代成都人令人讚嘆的成就。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表示,成都考古人以持之以恆的學術追求,掘鏟指路、文物寫史的奮鬥故事,發掘出成都平原古代先民別具地域風格和時代特色的輝煌歷史。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成都市的考古工作出現了大跨步的發展。2001年,金沙遺址的驚世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成都金沙遺址的發掘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果。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展品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巴蜀文明,不斷拓展天府文化豐富內涵。
在李永憲看來,成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與考古學專業聯繫緊密,只有通過研究,使其轉換成社會信息,讓社會大眾了解、認識,成都歷史文化名城的意義也會更加豐富。
(綜合成都日報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