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2021-01-09 中國新聞..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8日電 (嶽依桐)為推進城市考古研究、保護傳承巴蜀文化、全面助力成都及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8日在蓉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圖為籤約儀式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圍繞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與生業、巴蜀文化、漢代墓葬與藝術、成都地區佛教考古、城市考古等重大項目開展協同攻關,成果共享。基於各自在科技考古、文物保護等領域的既有優勢,展開專項學術課題的科技考古領域合作,實現設備儀器共享、實驗室標本共享,提升雙方多學科研究水平。

  在人才培養方面,雙方將在成都平原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掛牌「四川大學考古學教學實習基地」,吸納學生參與田野考古發掘、田野資料整理與報告(簡報)編寫,利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平臺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人員。

圖為籤約儀式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當日還進行了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校外專家聘任儀式,顏勁松研究館員、蔣成研究館員、江章華研究館員等9位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護與修復、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專家將深度參與課程設置、論文選題及社會實踐,協助高校培養合格的一線考古人才。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表示,希望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開展深入的全方位合作,強強聯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力爭開創成都考古、四川考古區域性考古發展的新局面。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表示,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成都和四川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重要的兩股學術力量的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雙方應繼續探索新機制、新模式,立足成都、立足川渝、立足西南並放眼世界,為考古文博事業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相關焦點

  • 30年前就曾攜手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大學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為推進城市考古研究、保護傳承巴蜀文化、全面助力成都及四川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5月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籤署全面合作協議。根據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圍繞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系與生業、巴蜀文化、漢代墓葬與藝術、成都地區佛教考古、城市考古等重大項目開展協同攻關,成果共享。同時,基於各自在科技考古、文物保護等領域的既有優勢,展開專項學術課題的科技考古領域合作,實現設備儀器共享、實驗室標本共享,提升雙方多學科研究水平。
  • ...文化遺存……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如何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今年雙方籤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強強聯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認為,成都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與四川大學考古專業關係密切。他介紹,在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金沙遺址、冶鐵遺址、漢代崖墓、明蜀藩王陵墓、貴州省洞穴遺址、青海省喇家遺址等考古發掘及研究項目中,雙方進行了深入合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 我局與市考古隊籤署合作協議 共同組建金牛考古工作站
    ~新年新喜~2019年12月31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籤署合作協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湯紀利出席並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 成都考古有多牛?考古學屆的這一國際前沿論壇在蓉啟幕
    參與此次盛會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教授表示,過去20年,是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不斷湧現的考古新發現不僅有力推動了相關重大學術問題的研究進展,也證實了古代成都人令人讚嘆的成就。參加此次盛會的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表示,成都考古人以持之以恆的學術追求,掘鏟指路、文物寫史的奮鬥故事,發掘出成都平原古代先民別具地域風格和時代特色的輝煌歷史。
  •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實驗考古活動成功主辦
    原來,這是一次實驗考古活動,由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邛崍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為什麼要還原漢代冶鐵?漢代工匠是怎麼冶鐵的?今天大川和四川大學考古系一起為你解答。為什麼選擇邛崍?近年來,四川大學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日本愛媛大學三家單位的考古學者在古臨邛境內的邛崍、蒲江等地發現了大量漢代冶鐵遺蹟和遺物,出土了不少耐火磚、煉渣、鐵礦石等。前些年,三家聯合考古隊還在蒲江縣古石山遺址發現了一座中國南方地區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漢代煉鐵爐。
  • 成都市與四川大學籤署合作協議深化校地合作
    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本報訊(記者冉倩婷)6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籤署協議,將在前沿醫學研究中心、技術交叉與轉化中心以及大型綜合博物館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建世界一流大學,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去年以來,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不斷深化校地合作。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此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還與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復刊了童恩正先生創辦的《南方民族考古》學術集刊,也由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現在已出版至第18輯。  雷興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  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策劃的年度考古報告集《成都考古發現》,迄今為止已連續編輯出版20集,是一件具有時代意義的學術盛事。過去二十年,是成都考古的黃金時代。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以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為本場沙龍活動的重要嘉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研究館員顏勁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遺產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也是發展城市旅遊經濟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先天優勢。
  • 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成都舉行,現場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此次大會是考古學界的高端學術峰會,現場除了祝賀與期望,專家們認為,在古蜀文明的保護和傳承、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學科建設等諸多方面,本次大會均具有「積極意義」。
  • 這場高端考古盛會 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今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川大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四川大學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 圖據紅星新聞此次活動中,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各位專家學者,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是一場具有很高水準的國際性高端學術會議。
  •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成立 爭創世界一流學科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0月31日報導 今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召開現場,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未來的目標,是建設成為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爭創世界一流學科。」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霍巍暢談到。四川大學考古學科由著名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創建(1960年),是全國首批開設考古學專業的三所大學之一,如今的規模和影響居於中國高校考古學科前列,為中國考古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成都考古20年 原來成果這麼多!
    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年度報告集(1999-2018)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豐富著天府文化的內涵。
  •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年度報告集(1999-2018)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豐富著天府文化的內涵。
  • 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召開
    中國網1月13日訊 2020年1月11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館承辦,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學術中心協助的「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隆重召開。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對外公布,一項在成都平原東南緣的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建設地歷時5年的考古發掘,共發現了超過6000座古墓!這些墓葬遺存年代延續跨度長達2000多年,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
  •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陶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色彩加固一直是出土陶製彩繪文物保護的國際性難題。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讓陶製彩繪文物「朱顏不改」?記者日前獲悉,四川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正嘗試使用高光譜攝影分析等技術修復兩座東漢彩繪陶樓,古時陶樓正在文物修復師的妙手下一步步重放光彩。  顏色脫落 東漢陶樓急需「體檢」  2018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鄧雙鎮寶資山搶救發掘了一批東漢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了兩座彩繪陶樓。
  • 高能所與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籤署「錢三強英才班」合作協議
    下午,高能所與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籤署聯合舉辦「錢三強英才班」合作協議。秦慶、川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龔敏代表各方在協議書上簽字。高能所與電子科技大學籤署「錢三強英才班」合作協議高能所與四川大學籤署「錢三強英才班」合作協議
  •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南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央廣網開封12月2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院繼恆)11月27日,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南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報告廳正式籤署,兩校5個學院分別建立教育合作關係。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南大學籤署協議正當其時,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力,是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希望兩校的合作堅持人民至上,瞄準經濟社會發展前沿,推動雙方合作向更高層次邁進、向更寬領域拓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
  • 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掛牌,國家文物局、「敦煌的女兒」發來賀信
    國家文物局發來賀信,對武漢大學與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共建、成立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在致辭中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和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指導下的探索實踐,也是響應新時代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動作為。
  • 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 成都考古20年...
    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專家們一致認為,成都眾多重要考古發現的接踵而至,改寫著人們對成都歷史的固有印象。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拓展著天府文化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