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現場。圖據成都市考古研究所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3日訊(記者 沈杏怡)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考古所獲悉,4月13日開始發掘的三醫院綜合樓工地,發現了五代至北宋時期的一段城牆,以及摩訶池的西北角。
城牆由來:臨時性戰爭防禦
此次出土的城牆,現在殘破一米高左右,被後代的溝、坑破壞的很嚴重,牆的東邊也破壞嚴重,彎彎窄窄。
據成都市考古所邱豔推測,本次出土的可能是子城的城牆,「現在來看,(這段城牆)做得比較粗糙,連基槽都沒有,應該是臨時修築的城牆,而且在北宋時期基本上就廢棄了,所以照此推斷,應該是打仗用的,使用的時間很短。」
據史料記載,五代北宋時期很動蕩,五代亡國,戰爭也比較頻繁,這段出土的城牆,做得不像一般城牆一樣規整,因此成都市考古所工作人員猜測,這是一個臨時性的防禦工事,兩方對壘時修的防禦攻事。
五代時,成都就是前後蜀時期。成都市考古所工作人員猜測,這段城牆的主要作用是,五代末、北宋初北宋的政權要派人收復成都,就會產生對抗。
摩訶池的西北角顯現 可推測史上該池佔地上千畝
另外,此次發掘還挖到了摩訶池的西北角,結合歷史文獻和發掘的現狀,基本可以確定是摩訶池的西北角。歷史記載中,摩訶池很大,因為明代修建蜀王府,填平了一部分。現在看到的西北角,和以前的堆積相比較,可以看到明代回填的堆積物,有瓦、青花瓷等東西。
考古人員易立說:「這次在三醫院發現的是明代摩訶池的邊界,因為明代雖然填了一部分,但還有池體保留,還在蓄水。這次發現的只是一個邊緣,而隋代摩訶池的邊界目前只找到東華門的那處。」
因此,考古人員推測,摩訶池在明代修王府前超過一千畝,而修蜀王府之前,在隋唐之前應該更大。
這次發掘,對於古代成都的城市座標摩訶池進一步還原了位置、範圍、面貌,可以進一步復原如前後蜀宮苑等成都的歷史面貌。
延伸閱讀
摩訶池位於四川成都,始於隋朝,隋文帝開皇二年(586年),益州刺史楊秀鎮蜀,展築成都子城,取之坑因以為池。摩訶池得名於一位西域僧人。唐人盧求《成都記》:「隋蜀王秀取土築廣此城,因為池。有胡僧見之,曰:摩訶宮毗羅。胡語謂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言此池廣大有龍也。」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